学术投稿

肋间皮瓣移植术前术后护理

李春梅

关键词:皮瓣, 移植, 护理
摘要:临床上因各种意外致肘后部组织缺损的病例较多.既往采用单纯皮肤移植封创.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自1995年我院采用同侧肋间皮瓣交叉移植修复肘后部创面,辅以有效的皮瓣术前、术后护理,使病人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患沟通在临床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卫生系统的改进,城乡医保患者越来越多以及农村合作医疗患者也相继增多.这样,广大患者不仅对医院的技术水平、护理质量、服务态度以及住院环境等一些其他方面多有较高的要求,尤其年老的病人及一些特殊病人在护理方面更需要耐心、细心特殊照顾,因此必须经常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通过沟通以便随时了解病人的情况变化,对护理有什么需求,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能帮助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邓春杰;陶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种植体的实验研究

    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三种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n-HA/SF)、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壳聚糖(n-HA/SF-CS),并植入实验兔股骨下端缺损处,通过种植体在不同时期的骨结合界面情况的研究,探讨复合体的生物学行为,为建立更为理想的种植体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庆治;李金良;李忻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分子参数对5-氟尿嘧啶-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理化性质的影响

    目的:考察5-氟尿嘧啶-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5-FU-Suc-Chi/NPs)理化性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5-FU-Suc-Chi/NP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的影响因素.结果:5-FU-Suc-Chi/NPs的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大小与N-琥珀酰壳聚糖的取代度(DS)和分子量(Mw)有关.结论:N-琥珀酰壳聚糖的分子参数是影响5-FU-Suc-Chi/NPs理化性质的重要因素.

    作者:颜承云;谷继伟;程岩;于莲;苏瑾;孙维彤;陈大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用利多卡因热敷血管协助小儿表浅静脉采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热湿敷在改善小儿表浅静脉充盈度,提高一次性采集血标本成功率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0.25%的利多卡因热湿敷患儿局部穿刺部位,观察血流图的改变,随机选择门诊2010-03~2011-02,3d~4岁的婴幼儿22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儿血管均相对细小,静脉采血难道大,对两组患儿的血管充盈度,一次性采集成功率及血标本检测合格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0.25%利多卡因热湿敷方法进行小儿静脉采血,热敷后局部血流量明显增加,一次性采集成功率及血标本合格率显著提高.结论:0.25%利多卡因热敷小儿局部血管的方法,临床应用,简单安全,效果满意,适宜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华;王振杰;白安群;赵玉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48例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与CT影像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X线平片与CT影像对颈椎病的诊断,比较X线平片与CT影像对颈椎病诊断价值.方法:48例经临床确诊资料保存完整的颈椎病,对其X线平片和CT影像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X线平片采用颈椎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45°角);CT扫描层厚2~5mm、层间距2~5mm、普通或螺旋扫描.结果:X线平片组,颈椎生理弯曲改变25例占52.08%、韧带 钙化9例占18.75%;椎间隙狭窄18例占37.5%;椎体边缘骨质增生40例占83.33%;椎间孔变窄29例占60.42%;钩椎关节可见退变15例占31.25%.CT扫描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41例85.42%;椎管狭窄变形,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变形34例占70.83%;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退变14倒29.17%;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移位33例占68.75%;韧带钙化骨化7例14.58%.结论:X线平片是颈椎病诊断主要方法,CT影像可为颈椎病诊断提供更为精确的依据.

    作者:王天阔;宋立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46例脑膜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加强脑膜瘤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术后康复.方法:总结和分析46例脑膜瘤病人的护理要点.结果:46例脑膜瘤病人中,40例痊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结论:脑膜瘤术后加强生命指征的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大大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马珍;王献梅;王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稳定性方法研究

    目的:本文介绍了根据绿原酸的性质和双黄连口服液制剂特点,通过改进工艺达到增强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稳定性的目的.方法:①采用调节pH值、加入抗氧剂、pH稳定剂的方法,改进了双黄连口服液工艺,抑制绿原酸的氧化和水解.②通过加速稳定性实验,考察改进工艺后双黄连口服液绿原酸的稳定性.结果:与原工艺相比,改进工艺方法后,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的稳定性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更加稳定.结论:采用调节pH值、加入抗氧剂、pH值稳定剂的方法,抑制绿原酸的氧化和水解,应用于双黄连口服液工艺是可行的,增强了绿原酸稳定性,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作者:乔洪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DR及血清VEGF的关系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并计算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根据眼底照相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结果进行视网膜病变分期.结果:①各组间血清VEGF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R组SDBG、MAGE、LAGE、MODD均高于非DR组和对照组.结论:血糖波动可能通过升高VEGF水平而参与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VEGF可作为判断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指标之一.

    作者:韩长雷;杨玉芝;杜馥曼;卫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眉上提术和点式重睑合并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临床手术现察,眉上提术可以补充点式重睑的局限性,更广泛的扩大了适应点式重睑的人群.方法:165例其中女152例,男13例的临床观察术前设计、术中手术操作步骤.结果:对165例患者随诊两年以上.153例术后满意,5例术后感觉重睑线不流畅,7例术后感觉加宽,均二次手术术后满意.结论:眉上提术和点式重睑术合并手术术后切口瘢痕小,均是微创手术,术后恢复快.

    作者:曲学延;曲学炜;闫海明;杜晓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白黎芦醇对Hella细胞侵袭作用及Survivin,Caspase-3与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宫颈癌是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之首,约为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72.4%~93.1%.传统的宫颈癌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疗,这对早期宫颈癌疗效较好,对于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自70年代化学治疗途径的出现,宫颈癌的化疗被重视起来,目前,从天然动植物中寻找毒性低、疗效高的抗癌活性成份己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胡玉红;张燕;付丽华;宋继荣;吕敬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45例 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肌电图和F波进行检测.共检测160条运动神经、100条感觉神经、及l50块肌肉.结果:MCV减慢为60.6%,SCV减慢为49.0%,EMG提示神经源性改变占66.6%,F波异常占88.42%.结论:GBS为广泛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件有轴索变性的电生理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是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罗秋云;张艳玲;刘涓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探讨高危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高危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提高安全性的策略.方法:影像结合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对脑供血情况综合评估,确定治疗策略.结果:术后随访发现:56例患者的62处狭窄血管恢复正常;球囊前扩或后扩时出现脉搏、血压下降13例(包括心脏停跳1例).术后无一例和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危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术前综合评估是作出正确治疗策略的前提,正确的治疗策略是手术安全性有效保证.

    作者:周典贵;焦海旭;惠凯;伍丽红;李春双;蔡振利;郭柳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Stargardt病1例

    Stargardt病(stargardt macular dystrophy,STGD)由Stargardt于1909年首次报道随即命名,该病是一种黄斑萎缩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少数为显性遗传,患者双亲多有近亲结婚史,也有散发病例,本病例属于散发.发病年龄多集中于6~20岁,视力下降常为首发症状且多为双眼对称,中心视力缓慢进行性减退,终视力可下降到0.1~0.05.

    作者:李芳;曹丽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蝙蝠葛酚性碱对胃癌菏瘤鼠抗肿瘤作用

    目的:初步现察蝙蝠葛酚性碱对胃癌小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取50只小鼠建立肿瘤鼠动物模型,测定小鼠瘤重、检测蝙蝠葛酚性碱对肿瘤的抑制率.结果:蝙蝠葛酚性碱各组对荷瘤鼠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三个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是55.13%、48.67%、39.9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蝙蝠葛酚性碱对胃癌荷瘤鼠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作者:林洋;刘伟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诃子提取液对根管内粪肠球菌作用的体外抑菌研究

    目的:验证诃子提取液对粪肠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诃子提取液对粪肠球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诃子提取液对粪肠球菌的小抑菌浓度为0.625 g/mL.结论:诃予提取液对感染根管内粪肠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作者:冯瑶;王闰;赵亭;申琳;陈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病理学实验教学调整改进的思考与实践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实验性学科,近年来学科发展很快、教材翻新也很快;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也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调整改进,步入现代病理学的实验教学;充分体现视听媒体形成的立体式、多层次教学体系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开展病理学与组胚学实验课的互动教学,提高对病理学实验的学习效果及教学水平.结合《肿瘤》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小组动物实验研究.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王杰;王抒;孙权;秦世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MG与人类端粒DNA G-四链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MG对人类端粒DNA G-四链体的稳定作用,为发展新型抗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MG与端粒DNA G-四链体的相互作用.结果:MG与杂化型端粒DNA G-四连体有很好的亲和性.结论:MG作为平面共轭的小分子配体与端粒DNA G-四链体良好的结合能力可以为修饰和设计更加优良的端粒DNA G-四链体配体提供依据.

    作者:高丹丹;何勇;栾芳;李秀玲;武冬梅;李锦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式及护理效果,为指导术后病人的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可借鉴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并分析我科近三年以来收治的36例骨盆骨折病人病例资料,对每份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骨盆骨折病例围手术期病情稳定,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对骨盆骨折病人实施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宫秀芹;宋丽娜;陈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浆胰淀素、ADMA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血浆胰淀素(amylin)、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把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组(EH伴IR,27例)和高血压不伴胰岛素抵抗组(EH不伴IR组,23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胰淀素、ADMA并分析高血压IR与胰淀素、ADMA的关系.结果:EH伴IR组和EH不伴IR组胰淀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49±0.62 )mg/L、(0.46±0.63)mg/L、和(0.41±0.36)mg/L (P<0.05); EH伴IR组和EH不伴IR组ADM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51±0.78)μg/L、(1.46±0.72)μg/L和(1.28±0.6)μg/L (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mylin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呈正相关;在EH伴IR组Amylin与IRI显著正相关(r=0.673;P<0.01)ADMA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在EH伴IR组呈正相关;(r=0.410;P<0.05),在EH不伴IR组无相关性.ADMA、Amylin两者呈正相关(r=0.390;P<0.05).结论:血浆胰淀素和ADM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血浆胰淀素和ADMA的表达可能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爱群;张磊艺;杨军;王凤玲;张洪亮;董天崴;刘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清PSA、fPSA/t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血清PSA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 (free- PSA/total-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18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fPSA/tPSA值,并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PSA、fPSA/tPSA值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差异.结果: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PSA、fPSA/t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SA介于4- 10ng/mL时,两组患者的PS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PSA/tPSA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明显升高,fPSA/tPSA显著降低,当血清PSA介于4- 10ng/mL时,PSA对前列腺癌诊断无意义,但fPSA/tPSA有一定价值.

    作者:罗振国;王超;陶然;侯雪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