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的观察与护理

宫秀芹;宋丽娜;陈平

关键词:骨盆骨折, 手术,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式及护理效果,为指导术后病人的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可借鉴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并分析我科近三年以来收治的36例骨盆骨折病人病例资料,对每份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骨盆骨折病例围手术期病情稳定,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对骨盆骨折病人实施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具有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组织中miR-181c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对照组与胃癌组miR-181c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以及Pre-miR-181c、NOTCH4和KRAS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胃癌发病机制,寻找胃癌发生标记物.方法:选取60例新鲜胃镜活检标本,其中胃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岁.正常对照组(正常或浅表性胃炎)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岁.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组织标本中miR-181c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并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Pre-miR- 181c、NOTCH4和KRAS的表达.结果:胃癌组miR-181c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Pre-miR- 181c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胃癌组NOTCH4和KRAS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胃癌中miR-181c可能通过甲基化作用低表达或不表达,并且通过调节靶基因NOTCH4和KRAS的表达情况,在胃癌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R-181c的甲基化状况可能成为胃癌发生、发展的标记物.

    作者:陈振栋;孙岩松;林浩;范东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食管鳞癌中HDAC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DAC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组织的HDAC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HDAC1阳性表达率为63.8%(37/58),其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和其浸润深度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HDAC1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对于临床选择高危复发病例给予积极治疗,提高预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战鹏;赵双涛;骆鹏;邢宇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贝飞达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1O表达的影响

    目的:评价贝飞达联合美沙拉嗪对乙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白介素细胞-10(IL-10)水平的影响,寻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新途径.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四组(n=8):正常对照组(G1)、模型对照组(G2)、美沙拉嗪治疗组(G3)、贝飞速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组(G4),经过不同的处理和治疗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IL-10表达:G2组(9.11±1.79pg/mL)低于G1组(40.89±5.0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4组(32.61±2.79pg/mL)与G3组(24.22±5.13pg/mL)均高于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4组IL-10表达增高较G3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贝飞达能提高此过程中IL-10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通过调控IL-10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刘卓勋;颜玉;薛宇;鲍秀琦;姜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红霉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0及IL-17细胞因子水平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红霉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 10、IL- 17水平的影响,探讨红霉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Wistar雌性大鼠45只分为3组:对照组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0.1mL于大鼠足跖部,模型组及治疗组予以0.1%弗氏完全佐剂0.1mL注射于大鼠足跖部,第6、12天予以加强免疫.治疗组造模14天后予腹腔注射红霉素注射液50mg/kg每日一次,连续10天;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造模30d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TNF-α、IL-10、IL-17浓度.结论:红霉素可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7的水平,升高IL- 10的水平,对佐剂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

    作者:孙晓鹏;万德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45例 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肌电图和F波进行检测.共检测160条运动神经、100条感觉神经、及l50块肌肉.结果:MCV减慢为60.6%,SCV减慢为49.0%,EMG提示神经源性改变占66.6%,F波异常占88.42%.结论:GBS为广泛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件有轴索变性的电生理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是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罗秋云;张艳玲;刘涓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Stargardt病1例

    Stargardt病(stargardt macular dystrophy,STGD)由Stargardt于1909年首次报道随即命名,该病是一种黄斑萎缩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少数为显性遗传,患者双亲多有近亲结婚史,也有散发病例,本病例属于散发.发病年龄多集中于6~20岁,视力下降常为首发症状且多为双眼对称,中心视力缓慢进行性减退,终视力可下降到0.1~0.05.

    作者:李芳;曹丽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2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5~75岁,均为食道癌和肺癌患者.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全身麻醉(B组).A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间隙选择T5~6或T6~7,局麻药选用1.5%的利多卡因,确定硬膜外麻醉有效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静注依托咪酯0.2~0.3mg/kg、芬太尼3~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成功后插入双腔导管,维持采用吸入1%~3%七氟烷,泵入瑞芬太尼并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A组持续泵入1.5%利多卡因5~6mL/h直至手术结束.B组单纯用全麻.记录两组病例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SaO2和ScVO2.结果:B组患者在手术中的ScVO2比手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A组患者较B组也有显著的下降,但SaO2在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显著提高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氧的消耗.

    作者:朱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Glycodelin与IL-17在子痫前期患者底蜕膜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glycodelin与IL-17在子痫前期患者底蜕膜中的表达,分析glycodelin与IL-17在子痫前期患者发病过程中在免疫抑制方面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子痫前期患者34例为实验组,正常足月妊娠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底蜕膜中glycodelin及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①Glycodelin在34例子痫前期患者底蜕膜中的阳性表达率是14.17%;在30例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16.67%.两组比较,在底蜕膜中glycodelin表达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②IL-17在34例子痫前期患者底蜕膜中的阳性表达率是79.41%在30例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13.33%.两组比较,在底蜕膜中IL-17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IL-17表达逐渐增加.③Glycodelin与IL- 17子痫前期患者底蜕膜中表达两者呈现负相关(r=-0.984,P<0.05).结论:Glycodelin可能在妊娠过程中通过自身在底蜕膜中表达减少并上调IL-17在底蜕膜中的表达进一步过度激活免疫系统,进而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作者:吕敬媛;徐海莲;陈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急救护理

    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是神经外科比较危重的危及生命的急诊病变,具有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的特点,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失血性休克,感染,呼吸困难等,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完善护理措施,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创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2009-01~2011-06收治62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经全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鲁艳梅;李凤君;涂丽丽;于俊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儿惊厥的护理

    小儿惊厥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症,儿童期发生率4%~6%,较成人高,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易有频繁或严重发作,甚至惊厥持续发作.临床表现为面部、肢体局灶性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表现为突然瞪眼、咀嚼、流涎、常伴有意识障碍、口唇发绀、呼吸暂停.

    作者:李月欣;曲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586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

    目的:剖析我院2010年来剖宫产指征,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01~2010-12有586例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51%,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有: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高龄初产、瘢痕子宫、产程异常、头盆不称、巨大儿、胎位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子宫先兆破裂、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社会因素上升为第1位.结论: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应提高产科质量,认清剖宫产的利与弊,努力使剖宫产率降低.

    作者:杨微;朴英兰;吕大鸣;罗丽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46例脑膜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加强脑膜瘤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术后康复.方法:总结和分析46例脑膜瘤病人的护理要点.结果:46例脑膜瘤病人中,40例痊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结论:脑膜瘤术后加强生命指征的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大大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马珍;王献梅;王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的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水平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冠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60例,年龄39~77岁,平均(56.38±8.69)岁,其中男36例(60%)、女24例(40%),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分析其狭窄程度分为3组:Ⅰ组(正常对照组)20例:0分;Ⅱ组20例:1—10分;Ⅲ组20例:>11分.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GEs和血浆ADMA的水平变化.结果:AGEs、ADMA水平在Ⅰ组显著低于Ⅱ组、Ⅲ组(P<0.05).结论:AGEs、ADMA随着Gensini的积分增长而升高,提示AGEs、ADM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作为早期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作者:李伟;牟春平;李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PBL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在超声诊断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本科临床实习学生平均分为传统教学组和PBL教学模式组,通过问卷调查表评价两组学生对PBL教学的满意度.结果:PBL教学组综合测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总体评价较高.结论:PBL教学模式在使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又能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卢晓潇;卢晓蕾;潘宁;李丹;徐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桩道及桩核不同时间差预备对纤维桩冠方微渗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预备桩道及桩核对纤维桩系统冠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100颗离体下颌单根管前磨牙,采用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将样本分为5组,1组为即刻桩道预备组,2组为2d后桩道预备组,3组为一周后桩道预备组,4组为阳性对照组,5组为阴性对照组.1、2、3组内分别随机分成A、B、C 3个亚组,分别在黏固剂调合15min、30min、60min后进行桩核预备后,经染色及透明化处理.在体式显微镜下记录各亚组冠方微渗漏得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周后桩道预备组冠方微渗漏值显著高于两日后预备组和即刻预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15min、30min与60min备牙组的微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桩道预备引起的冠方微渗漏小.针对纤维桩,同一种黏固剂完全固化后,不同桩核预备时机对其微渗漏无影响.

    作者:肖月;于佳;王健平;郭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白黎芦醇对Hella细胞侵袭作用及Survivin,Caspase-3与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宫颈癌是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之首,约为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72.4%~93.1%.传统的宫颈癌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疗,这对早期宫颈癌疗效较好,对于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自70年代化学治疗途径的出现,宫颈癌的化疗被重视起来,目前,从天然动植物中寻找毒性低、疗效高的抗癌活性成份己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胡玉红;张燕;付丽华;宋继荣;吕敬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大庆市2008~2010年抽验药品质量现状及分析

    目的:分析大庆市近年来抽验药品的质量情况,为药监部门对药品监管及抽验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检验报告书为依据,对2008~2010年我中心抽验的药品质量现状及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庆药品质量情况基本良好,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主要为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结论: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监管部门监管及涉药单位改进工作提出对策及建议.

    作者:白秀梅;苏晓丽;岳素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瘦素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89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和50例正常男性老年人血清Leptin、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采用美国NORLAND Excell-plus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分别测定其正位腰椎(L2~4)及左侧股骨颈处BMD.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正位腰椎及左侧股骨颈BMD、血清Leptin、BAP、BGP水平较正常男性老年人明显降低(均P<0.01),血清TRACP- 5b水平较正常男性老年人明显升高(P<0,0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患者正位腰椎及左侧股骨颈BMD、血清BAP、BG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37,r=0.496,r=0.512,r=0.489,均P<0.01),与患者血清TRACP- 5b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29,P<0.01).结论:血清瘦素水平降低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柴瑛;马利峰;胡春荣;邢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凋亡抑制蛋白FLI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FLI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于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FLIP的检测.结果:FLI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67.1%,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15%;良、恶性病变之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甲状腺孔头状癌各临床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LIP可有效地区别良、恶性甲状腺病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标志.

    作者:陈福军;张立海;王娇;王桂梅;钟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槲皮素对HeLa细胞P21、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HeLa细胞P21、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培养48h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La细胞P21、CDK4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均能显著增高P21和降低CDK4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上调HeLa细胞P21蛋白表达和下调CDK4蛋白表达,促进HeLa细胞凋亡.

    作者:张建华;马小茹;王淑湘;谭宏;刘月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