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

于云;郑春梅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方法:对70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正常人进行双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组的患者下肢动脉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程度、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准确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绞股蓝水煎剂对老龄小鼠SOD和LPO的抗衰老研究

    目的:中药绞殷蓝水煎剂给予老龄小鼠灌胃,每日(Ⅰ)次,连用4周.方法: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DTNB和TBA比色法测定绞股蓝(5g/kg)、维生素E对老龄小鼠红细胞、心、肝、肾中超氧化物歧化醇(SOD)活性和血清、心、肝、肾中LPO含量.结果:绞股蓝水煎剂能显著增强老龄小鼠红细胞、心、肝、肾中SOD活性(P<0.01)、而且可显著降低血清、心、肝、肾中LPO含量(P<0.01),与维生素E组比较作用显著.结论:故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作者:李楠;谷继卜;曲桂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生物羊膜覆盖与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角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别通过生物羊膜覆盖和自体结膜瓣遮盖治疗角膜病变的效果分析.方法:对于单纯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角膜病变患者分别施以生物羊膜覆盖和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观察角膜愈合情况,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用于指导对于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自体结膜瓣移植与生物羊膜覆盖对治疗角膜病变都有效果,且无明显差异.结论:生物羊膜覆盖和自体结膜瓣遮盖都是治疗角膜病变很好的方法,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孟岩;孙鹏;曹艳杰;李思佳;王冬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方法:对70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正常人进行双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组的患者下肢动脉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程度、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准确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于云;郑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a-突触核蛋白在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早期的表达

    目的:于不同时间点对a-突触核蛋白在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早期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探讨其对脊髓组织损伤和再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分组法分为6组,取5组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另一组为对照组.于伤后0h、6h、1d、3d、7d,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中a-突触核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蛋白印迹法法显示a-突触核蛋白在脊髓损伤后6h表达量达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1d表达量降到低谷,后再次升高,于损伤后3d到达第二次表达高峰,7d后逐渐恢复.结论:a-突触核蛋白在脊髓损伤后6h表达明显,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降低,1d后再次升高,3d到达第二次表达高峰,表明脊髓损伤早期a-突触核蛋白表达随时间的变化,与脊髓损伤动物神经组织的损伤和修复有密切关系.

    作者:吴双军;杜文彦;邹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压氧治疗小儿脑性疾病41例护理体会

    高压氧舱是我院于2008年成立的,自建舱以来,本科一直研究和开展如何运用高压氧舱治疗小儿脑病的治疗与护理.高压氧治疗是指在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下,吸入高浓度的氧,氧浓度>95%以上,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高压氧舱工作时,由于氧舱内外环境的改变和不同,因此氧舱内外的人员是不能随便出入的,如需出入就必须要有加压减压的过程.因为舱内的环境有所改变,压力有所升高,在治疗时,首先要保持氧舱内的安全,氧浓度的适宜,温度的适宜.

    作者:张秋迟;吕晓平;苏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LASIK术后2年外伤致角膜瓣丢失1例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屈光手术的主流方式,术中常规制作角膜瓣.由于角膜瓣与基质床间的愈合反应轻微,减轻了术后不适,视力恢复快,避免了角膜雾状混浊(Haze),但在外力的作用下,角膜瓣可能发生移位,甚至脱落、丢失.我院在临床工作中收治了一例LASIK术后2年外伤致角膜瓣丢失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琳;王虹;赵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致腹膜后血肿误诊为肾破裂1例

    该病人于2009年12月28日以“右肾自发性破裂”急诊送入我院,女性、29岁,2010年1月11日出院.因此病例的特殊性,特报道并作如下分析.

    作者:于春杨;于俊娟;李桂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半月板损伤体会

    膝关节为全身复杂的关节承担直立负重之功能,活动度较大,易于活动过度而发生损伤.其中半月板损伤是较为严重的损伤之一,其在形态上可分为水平型、垂直型、倾斜型、复合型、放射状和桶柄状等,其中内侧半月板后角是损伤常发生的部位.及时的治疗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半月板损伤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有MRI以及膝关节镜,但MRI价格昂贵,广泛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而关节镜检查为有创检查,虽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但也在检查的同时带来了一些并发症.

    作者:翟饶生;王良辉;路洪楠;金国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木犀草素与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研究

    目的:合成木犀草素-Zn(Ⅱ)配合物,用两种分析方法考察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方法: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pH=9.76,温度为80℃时,木犀革素与醋酸锌作用合成木犀草素-Zn(Ⅱ)配合物;确定其结构后,将该化合物与DPPH作用,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免度法,测定其中DPPH的浓度,来考察该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木犀草素-Zn(Ⅱ)配合物的组成为:C15H9O6Zn(COOCH3)(H2O)·H2O;木犀草素-Zn(Ⅱ)配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配体木犀草素本身.结论:木犀草素与Zn2+进行络合后,增强了配体本身抗DPPH的生物活性.

    作者:侯巍;楚婧;侯丽然;朱小庆;高金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42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及降低剖宫产率措施探讨

    目的:剖析我院近三年来剖宫产指征,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01~2009-12期间1425例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我院剖宫产率由39.22%上升至53.80%,增长14.58%,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社会因素的增多是剖宫产术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产前宣教,提高产科质量,严格掌控剖宫产指征,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杨微;薛晓红;刘桂梅;孙兰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活化海马神经细胞bcl-2表达的研究

    癫痫是一种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由于脑内神经元群过度放电所致的阵发性脑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后可造成神经元死亡,而细胞凋亡是癫痫发作后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方式.灵芝孢子粉除了能清除自由基,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对神经系统还具有镇静和保护的作用.本实验研究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活化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cl-2表达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灵芝孢子粉的作用机制和癫痫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调控基因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金波;王淑秋;张虎;张淑红;张玉萍;刘月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质控品的研制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是诊断弥覆性血管内凝血、原发性纤溶症、抗凝、溶栓药物应用等纤溶系统亢进性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当纤溶系统亢进时,纤溶酶活性增强,降解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产生分子量大小不等的碎片,包括碎片X、X'、Y、Y'、A、B、C、H、D、D-二聚体等,统称FDP.

    作者:周丽艳;曲秀梅;林思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53、P504S与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医学的发展,乳腺癌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的疾病.近几年来发现,p53基底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是判断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P504S是前列腺癌标记物,在乳腺癌中也是高表达,可与良性肿瘤相鉴别;Ki67是应用广泛的增殖细胞标志之一,可以根据其标记指数可以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结合的方法,对3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的p53、P504S和Ki67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评价其在良、恶性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义强;赵春雨;田寅;周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21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经验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普遍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为许多急危重症患者,肿瘤的化疗,慢性肾病血液透析,胃肠外营养,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开辟了一条安全简单实用的途径.中心静脉穿刺路径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这三种常见途径,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中认为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床旁穿刺容易,置管后固定,换药和护理方便,病人乐于接受,患者活动方便的一种穿刺手段.现将2009-05~2012-01行锁骨下静脉穿刺42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海;王娇;李艳美;陈福军;钟敏;肖凤霞;孙兰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三甲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

    众所周知,护士工作于比较高的压力环境中,她们的工作内容繁杂,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不定,角色、个人价值与现实冲突,护士的个性特征和社会、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均给护士带来了压力.卫生体制改革使护患关系越来越复杂,护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日益增加的压力很难避免不对其身心健康、家庭及工作造成影响.本文对佳木斯市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分析结果可以为供医疗主管人员实施改善护士身心健康的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庄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新生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差数贴壁培养法的优化

    神经元的培养是神经细胞生物学、神经药理、毒理学及神经电生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但要获得纯度较高,生长状态较好的神经元并非易事.神经元属于终末分化细胞,给培养带来一定难度,传统的方法多用胎鼠进行神经元的原代培养,因其细胞分化程度低利于存活,但胎鼠取材需处死孕鼠,费用较高且操作繁琐,本实验利用细胞的贴壁时间不同,筛选了一种简便、经济、可行的大鼠原代神经元差数贴壁培养方法[1~4].

    作者:黄昕艳;刘爽;程春凤;杨智;尉荣翠;江清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OCT观察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与临床分析

    目的:用OCT观察成功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58例(75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1、4周行眼科检查及OCT检查.手术方式为白内障超产乳化或小切口(囊)外摘除.根据有无全身病史分成A组:53只眼(无糖尿病及高血压),B组:16只眼(仅有高血压),C组:6只眼(既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压);根据手术方式分成Ⅰ组:53只眼(超声乳化),Ⅰ组:22只眼(囊外摘除).得出各组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及术前、术后中心凹厚度及变化.结果: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为4.00%,临床明显可见的黄斑水肿为1.33%.超声乳化组有2例黄斑水肿(3.77%),囊外摘除组有1例(4 55%);高血压组有1例(6.25%),无合并症组有2例(3.77%);各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3例出现黄斑水肿的患者均在一个月内行双眼白内障手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比术前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后比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现代的白内障手术使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近期行双眼手术为其高危因素.OCT对于黄斑水肿的发现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亦可用于视网膜厚度的测量,但受屈光间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作者:宿星杰;齐艳秀;刘开滨;朱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BAG-3及P53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为胰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探索更为敏感的检测手段.方法:收集我院2005~2011年未接受任何干预治疗的胰腺癌病人手术切除标本,行HE染色确定病理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G-3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胰腺组织中BAG-3和 P53呈阴性表达;胰腺癌组织中BAG-3和P53呈阳性表达.导管腺癌中BAG-3呈高表达,P53呈低表达,黏液腺癌中BAG-3呈低表达,P53呈高表达.结论:BAG-3与P53在胰腺癌中呈高表达,两者与胰腺癌的不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浸润、转移和TNM分期无显著相关关系.

    作者:孟凡石;王石;刘程伟;齐艳秀;张雪松;王树卿;王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案例式”教学法在口腔黏膜病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医学的所有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都要进行系统的医学知识教育,口腔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口腔黏膜病是口腔内科学的重要分支,与口腔医学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口腔黏膜病学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单纯讲授难以使学生理解,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质量.传统教学也称“填鸭式教学”,即老师单项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案例式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本文就案例式教学在口腔黏膜病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

    作者:朱建华;胡静;刘继光;陈湘涛;侯玉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浆Apelin及尾加压素Ⅱ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比冠心病组(SAP、UAP和AMI)与对照组血浆Apelin与U(Ⅱ)水平的变化,为寻找冠心病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新靶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0~2011年间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55例(其中SAP 20例,UAP 20例,AMI 15例),男女比例相当,年龄40~75岁,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临床证据的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及各种慢性感染性疾病、肿瘤患者.另外选取20例性别比例和年龄与冠心病组相当的个体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人员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0mL,取血浆.Elisa法检测Apelin与UⅡ的水平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部分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UAP和AMI组血浆Apel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UAP和AMI组血浆Apelin水平较SAP组显著下降(P<0.01),且AMI组较UAP组显著下降(P<0.01); UAP组和AMI组血浆UⅡ水平校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血浆UⅡ水平较SAP组显著升高(P<0.01).且Apelin与UⅡ呈显著负相关(r=-0.329,P<0.01).另外,SAP、UAP和AMI组GLU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UAP和AMI组GLU水平较SAP组显著升高(P<0.01); UAP和AMI组T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P<0.01); SAP、UAP和AMI组CHO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5和P<0.01);CHD组与对照组之间HDL没有显著变化;AMI组LD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浆Apelin和UⅡ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血浆水平的变化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这两种血管活性因子具有潜在的成为冠心病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新靶点的可能.

    作者:孔繁和;陈至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