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为载体介导以HIF-1α为靶点的小干扰RNA,在厌氧培养条件下作用于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观察其对糖代谢反应关键酶--葡萄糖转运体-1(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rAAV介导的以HIF-1α为靶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即rAAV-siHIF.将rAAV-hrGFP、rAAV-siHIF-1α分别转染对数生长的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在乏氧条件下进行培养,应用Real-Time PCR、RT-PCR、Western Blot法观察其对Mia-PaCa2细胞HIF-1αmRNA、蛋白以及Glut-1 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rAAV-siHIF-1α能够抑制MiaPaCa2细胞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rAAV-siHIF-1α能抑制MiaPaCa2细胞Glut-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rAAV-siHIF-1α能抑制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糖代谢关键酶Glut-1表达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手足癣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近些年来随保健意识的增强.更多的患者选择到医院就诊.为了了解天津地区手足癣致病真菌的菌种分布趋势,我们对1900名初步诊断手足癣患者进行了病原菌分析.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分别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对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第三代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为I组(有氧组)和n组(缺氧组).每组再分为6个亚组,即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AngⅡ+不同浓度缬沙坦组.在每组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缬沙坦和AngⅡ进行36 h细胞培养,其中Ⅱ组(缺氧组)后4h在5%CO2/95%N2的缺氧环境下进行培养,然后分别检测NO含量及NOS活力.结果:缺氧和AngⅡ均能显著降低NOS活力及NO含量;单独应用缬沙坦对NOS活力及NO的合成无影响.当缬沙坦和AngⅡ联合作用时可逆转AngⅡ对NOS及NO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缺氧对照组及单独应用AngⅡ组相比较.缺氧+AngⅡ组能进一步降低NOS活力并抑制NO的合成.结论:缺氧和AngⅡ均能造成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缬沙坦能逆转AngⅡ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缬沙坦可改善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缬沙坦的合理运用可起到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一期采用撬拨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因各种原因一期采用撬拨术治疗的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9例共10个跟骨,随访24-99个月,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评分:53~100分,平均77.5分.7例术后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表现,1例二期行距下关节融合.结论:SandersIV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应首选切开复位.对因各种原因不允许切开手术者可一期采用撬拨术治疗.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应用罗格列酮进行干预治疗,探讨罗格列酮的血管保护作用.方法: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4 mg/d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与55例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血糖相关指标、血压、血脂谱、vWF及WBC.结果:治疗前糖尿病组WBC(6.58±1.64)x109高于对照组WBC(5.34±0.95)x109,(P<0.05).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vWF及WBC计数均下降(P<0.05).以WBC计数中位数(6.4x109)分组进行相关分析,WBC计数与腰同、BMI呈正相关,WBC计数高于中位数组的腰同、BMl、TC、vWF也高于WBC低于中位数组(P<0.05).结论:慢性亚临床炎症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罗格列酮除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脂、降压外,还发挥抗炎、抗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低,约为6~21 mg,广泛分布于脂肪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以肝、胰、肾、心脏、脾、牙釉质、指甲、眼球等含量较高,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田.目前认为硒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发生有关.本实验研究不同剂量的有机硒蛋白粉对大鼠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的影响,阐述有机硒对脂代谢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比较扩张型心肌病(DCM)与冠心病(CHD)心功能不全患者[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与左心室扩大而不伴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DCM患者67例,ICM患者350例,不合并OMI而左心室显著扩大的CHD患者289例.记录所有患者入院后的基本生命体征、各种合并症、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以及超声心动图等.结果:(1)DCM患者的男性比例(82.1%)高而脑血管意外患病率(1.5%)低,且其饮酒率、频发室性早搏、心房纤颤以及二尖瓣返流情况也比较严重.ICM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35.7%).不伴OMI的CHD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76.8%).(2)配伍后各区组患者间比较,不伴OMI的CHD患者的室间隔平均水平明显厚于而射血分数平均水平明显高于DCM和ICM患者.且其左心房直径平均水平明显小于DCM患者.各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M患者、ICM患者与不伴OMI的CHD患者在心脏结构与临床生化方面差异较小,但前两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预后远差于后者.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Ingbritt C(血清C型)国际标准株与LuxS基因缺失的变异链球菌突变株之间生物被膜的形成差异.方法:分别将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接种于含有2%葡萄糖、2%蔗糖的乳酪消化胨酵母(TPY)液体培养基中,以牙釉质磨片为载体,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形成24h的上述两菌株生物被膜.结果:(1)当以葡萄糖作为补充糖源时,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表现型未见明显差异;(2)当以蔗糖作为补充糖源时,两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有明显的不同,标准株生物被膜相对平滑均质,而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呈松散的蜂房状,基质间有较大的间隙,形成较大的团簇状菌落;(3)加入标准株的无菌体上清液可以使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表型部分恢复正常,提高LuxS基因突变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结论: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结构发生改变;依赖于LuxS的群体感应系统会影响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日曲:观察腺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下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的靶向性体外杀伤效应.方法:利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重组腺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感染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人成纤维细胞MRC-5,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感染效率;利用携带不同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以及Ad-CMV-HSV/TK感染LNCaP和MRC-5细胞.加入不同浓度GCV,MTY法观察受转染细胞的存活率.结果:重组腺病毒Ad-hTERT-EGFP能特异地转染LNCaP, 其转染效率随重组病毒的MOI增加而升高(P<0.01),MOI为1时转染率为8.3%,MOI为1000时转染率达100%;应用GCV处理后,Ad-CMV-HSV/TK对LNCaP和MRC-5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而Ad-hTERTp-HSWTK只杀伤LNCaP(P<0.001),随着MOI和GCV浓度的增加,LNCaP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MOI为1和GCV浓度为1μmol/L时存活率为95.4%,MOI为100和GCV浓度为1000μmol/L时存活率仅为6.1%,并有旁观者效应.结论:重组腺病毒携带EGFP报告基因可准确、简便地确定转染效率;hTERT启动子调控的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有靶向杀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叶酸(FA)对缺氧条件下体外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24 h内新生sD大鼠大脑半球,进行NSCs原代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缺氧叶酸添加组、缺氧叶酸缺乏组共4组.培养第3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进行缺氧处理,造成缺氧损伤;培养6 d后收集细胞,进行MIT法、5-溴脱氧尿苷(BrdU)掺人法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法检测叶酸对缺氧NSCs增殖的影响.结果:MTT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细胞OD值较缺氧模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叶酸添加组OD值明显高于其它缺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双标阳性率比较,缺氧模型组双标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叶酸添加组明显高于其它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持续缺氧可造成神经干细胞缺氧损伤:添加叶酸使缺氧神经干细胞增长率增加,提示叶酸能促进体外缺氧新生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58例初步诊断或疑诊肺癌的患者行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并将标本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报告对疾病作出明确诊断.结果:全部病例中获得明确病理诊断者245例,确诊率95.0%(245/258).术前检查确诊为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67例患者中,纵隔淋巴结阳性49例.阴性18例,CT检查准确率73.1%(49/67);术前拟诊为恶性肿瘤7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41例(其中肺癌24例,纵隔恶性肿瘤17例),良性疾病25例,术后诊断不明6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56.9%(41/72);术前拟诊为良性疾病119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疾病104例(其中结节病7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15例,纵隔淋巴结炎15例),恶性疾病(肺癌)8例,术后诊断不明7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7.4%(104/119).结论:在肺癌诊断及肺癌术前分期方面,纵隔镜检查是一种准确、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对2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行腹部B超检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与非Ms组,比较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1)MS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27.39% vs 8.33%.P<0.001). (2)随着Ms各主要组分集簇的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也显著增加,有统计学差异.(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显著相关(OR=4.149,95%CI 1.856~9.274).结论:M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显著升高,MS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肝脏移植术已在临床中使用.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ROLTM)是移植肝脏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药理学、移植免疫学等方面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手术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国外医生从事大鼠原位肝移植一般经过4个阶段的系统训练,并要求具备一定的显微外科基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老年性多节段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差别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非手术治疗,20例行手术治疗,经随访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改善率间有差别(F=64.98, P<0.001).手术组相对保守治疗组JOA评分改善率高(F=48.68,P<0.001);保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的JOA评分改变不大,而手术治疗组JOA评分持续改善.保守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低,而手术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较高.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40例,心功能III-Ⅳ级,随机分为试验组(rh-BNP+硝普纳)20例,对照组(硝普纳)20例.分别在给药后0、15、30min和1、2,4、8、12、24h记录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比较两组参数变化情况.其中试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分别在与前面相同时间段测量记录治疗前后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动脉压(PAP).结果:上述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无症状低血压发生情况相似,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症状性低血压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h-BNP和硝普纳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有着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临床效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P)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I~II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TKP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持续芬太尼组(A组),0.2%罗哌卡因组(Bgt)和0.1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B组和C组患者分别通过前路腰丛阻滞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和0.15%罗哌卡因镇痛.3组患者均持续镇痛50 h.记录静息及被动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患者术后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B,C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镇静过度、恶心及镇痛不全发生率均较高.结论:0.15%或O.2%罗哌卡因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副作用发生率低.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及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SLE患者与36名正常对照血浆中的FIB浓度,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LE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浆FIB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疾病活动度的SLE患者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IB水平与SLE患者病程中出现的肾脏、心血管等脏器损伤存在一定联系.FIB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4h尿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G(IgG)、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成正相关.结论:FIB可能参与了SLE的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临床上可作为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的观察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CHF患者87例,分卡维地洛治疗组(B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A组)43例.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浓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明显.3个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S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C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不同方式影像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55例患者制定放射治疗计划,通过CT和纤维支气管镜(FFB)影像引导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并行剂量学验证和定期复查随访.结果:CT引导治疗组和FFB引导组的1年生存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2.2%、80.3%和97.0%、90.6%:CT组患者无放射性肺炎或肺纤维化发生;FFB组患者无早期、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对支气管肺癌有明显的控制疗效,具有微创的优势.CT引导植入定位准,适形好;FFB引导植入能够较好地解除气道梗阻.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在磁共振波谱检查中的表现特点.方法:分析26例经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MR波谱图,选择癌肿区域与非癌肿区域分别测定其波谱值,比较二者在不同区域的数值变化情况.评价磁共振波谱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前列腺癌区与非癌区的(Cho+Cre),Cit(CC/C)值分别为(2.35±0.78)和(0.82±0.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前列腺组织(CC/C)平均值小于1,而前列腺癌组织则大于2.结论:(CC/C)值在癌肿区域与非癌区域存在差别,MRS技术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又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