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火棉胶包埋胰十二指肠区,行薄型化水平断层切片,为影像学检查和临床各科诊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腹部脏器无明显病变的成人尸体12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区标本取材,采用火棉胶包埋法做连续水平断层切片,片厚0.5mm.另选健康志愿者10名做上腹部CT薄层扫描,对照研究该区域的结构及毗邻关系.结果:在层厚0.5 mm的连续水平断层切片上,每例平均约有110个有效的观察层面.胰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左前方.其大前后径为(29.23±1.02)mm,大左右径为(36.60±5.48)mm,钩突大前后径(14.76±2.12)mm,大左右径为(37.89±2.47)mm;胰管在肠系膜上静脉右缘突然转向后,走行在胰头靠后部,主胰管在胰头部管径为(4±2.1)ram;胆总管下段走行在胰十二指肠沟中,后边可有胰腺组织覆盖;十二指肠乳头在十二指肠降部中1/3处占67%.多层螺旋cT水平断层图片可以清楚显示该区域组织器官的毗邻关系,胰头与钩突结构清晰可见,但是胰管和胆管在不扩张的情况下显示欠佳.结论:在水平断面上,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及胰胆管汇合处清晰可见;肠系膜上静脉是区分胰头和胰颈的标志,肠系膜上动脉可作为判断胰头钩突是否增大的标志.该实验可为组织分辨率更高的影像学检查和临床各科诊疗提供实用的解剖学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高血糖可以影响单核细胞趋化、粘附作用,促进细胞凋亡.本文在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的基础上,以高浓度葡萄糖刺激,通过检测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IL-1β的情况,探讨高糖状态下免疫细胞功能的变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健康成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建立Langendorff模型.缺血再灌注组(A):灌注Krebs-Henseleit(K-H)缓冲液;利多卡因1 mg/L组(B):灌注含1 mg,L利多卡因的K-H液;利多卡因2.5 mg/L组(c):灌注含2.5 mg/L利多卡因K-H液;利多卡因5 mg/L组(D):灌注含5mg/L利多卡因的K-H液;利多卡因+格列苯脲组(E):灌注含2.5mg/L利多卡因和10μmol/L格列苯脲的K-H液.各组分别缺血前灌注相应灌流液20 min,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记录缺血前5 min及再灌注30 min和60 min的心率(HR)、左心室形成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大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大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参数.结果:与A组比较,再灌注30 min和60 min时,c组的HR、LVDP、±dp/dtmax均升高(P<0.05),B、D两组上述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再灌注30 min和60 rain时,E组各项参数均降低(P<0.05).结论:含2.5 mg/L利多卡因的K-H液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离体大鼠心功能,部分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肝脏移植术已在临床中使用.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ROLTM)是移植肝脏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药理学、移植免疫学等方面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手术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国外医生从事大鼠原位肝移植一般经过4个阶段的系统训练,并要求具备一定的显微外科基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叶酸水平与其高凝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 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蛋白C活性(PC:A)、D-二聚体(D-dimer),采用ELISA法测定凝血酶原片段1+2(F1+2).采用BayerACS:180分析仪测定血清叶酸(sF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银屑病叶酸正常组及银屑病叶酸减低组F1+2、D-dimer均显著增高(P<0.01),PC:A均显著减低(P<0.01),APTT、PT IN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银屑病叶酸减低组F1+2、D-dimer显著高于叶酸正常组(P<0.01),PC:A显著低于叶酸正常组(P<0.01).银屑病叶酸减低组叶酸水平与PC: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F1+2、D-dimer呈显著负相关,与APTT、PT INR 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叶酸水平的显著减低与其高凝状态密切相关,并成为影响高凝状态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激素对血浆皮质类固醇(COR)的影响.方法:择期长达12 h以上的手术35例,随机分为2组,激素组(n=20)于手术开始时静注甲强龙40 mg;对照组(n=15)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术前(基础值)、插管时、术中每4h(超过16 h不再测量)、术毕、术后1、3 d各抽静脉血4 ml测血浆COR浓度.结果:术后1d激素组与对照组CO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与对照组COR术后1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麻醉期间给予一定量的激素,可保护患者内源性肾上腺皮质的释放功能,防止术后第1天COR下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HC gp-39)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RA患者,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20例健康人,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sandwich-ELISA)检测血清HC gp-39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并记录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双手X线、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分析它们与HC gp-39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组血清HC gp-39的浓度为(31.95±18.54)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8.93±13.49)ng/ml(P<0.01)和SLE组(20.75±11.26)ng/ml(P<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RA活动期患者血清HC gp-39的水平为(37.92±19.58)ng/ml,15例非活动期患者为(22.00±11.41)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 gp-39水平与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CRP、RF、晨僵时间、DAS28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程、X线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HC gp-39水平异常增高,提示血清HC gp-39可以作为反映RA病情活动性及诊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手足癣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近些年来随保健意识的增强.更多的患者选择到医院就诊.为了了解天津地区手足癣致病真菌的菌种分布趋势,我们对1900名初步诊断手足癣患者进行了病原菌分析.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雌激素受体α、β(ERα、ERβ)表达,并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SLE患者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ERα、β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对该40例SLE患者进行SLEDAI评分,以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SLE患者ER α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ER[3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并与SLEDAI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8912,P<0.05).不同性别的SLE患者ERα、ERβmRNA表达量的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狼疮性肾炎患者的ERαmRNA表达量增高(P<0.05).结论:SLE患者ERαmRNA表达量增高,ERβmRNA的表达量降低,并且ERβm-RNA表达量与SLEDAI具有负相关性.有可能作为监测SLE疾病活动性变化的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乙睛一缓冲液(18:82)为流动相,缓冲液为磷酸二氢钠与四丁基硫酸氢胺混合水溶液;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inx4.6 film,5μ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μl;柱温:35℃.以环丙沙星为内标,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为290 nm.发射波长为488 am.结果:盐酸莫西沙星在0.25~5.0 μg·ml-1血药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可用于盐酸莫西沙星血药浓度的测定.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应用罗格列酮进行干预治疗,探讨罗格列酮的血管保护作用.方法: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4 mg/d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与55例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血糖相关指标、血压、血脂谱、vWF及WBC.结果:治疗前糖尿病组WBC(6.58±1.64)x109高于对照组WBC(5.34±0.95)x109,(P<0.05).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vWF及WBC计数均下降(P<0.05).以WBC计数中位数(6.4x109)分组进行相关分析,WBC计数与腰同、BMI呈正相关,WBC计数高于中位数组的腰同、BMl、TC、vWF也高于WBC低于中位数组(P<0.05).结论:慢性亚临床炎症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罗格列酮除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脂、降压外,还发挥抗炎、抗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以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为载体介导以HIF-1α为靶点的小干扰RNA,在厌氧培养条件下作用于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观察其对糖代谢反应关键酶--葡萄糖转运体-1(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rAAV介导的以HIF-1α为靶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即rAAV-siHIF.将rAAV-hrGFP、rAAV-siHIF-1α分别转染对数生长的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在乏氧条件下进行培养,应用Real-Time PCR、RT-PCR、Western Blot法观察其对Mia-PaCa2细胞HIF-1αmRNA、蛋白以及Glut-1 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rAAV-siHIF-1α能够抑制MiaPaCa2细胞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rAAV-siHIF-1α能抑制MiaPaCa2细胞Glut-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rAAV-siHIF-1α能抑制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糖代谢关键酶Glut-1表达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多层CT(MSCT)横轴位图像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同期行心脏MSCT检查和心脏电影MRI检查的受检者26例,以电影MRI结果作为参照标准,以MSCT横轴位图像和短轴位重组图像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摹:MSCT横轴位图像评价的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比短轴位重组图像大(P=000,P=0.000),但搏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结果相似(P=0.127,P=0.053).结论:MSCT横轴位图像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是可行的,且可以节省后处理时间.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淋巴毒素-αAla252Gly多态性以及血清中淋巴毒素-a(LTA)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PCR-RFLP方法进行DNA多态性的检测,以分析LTA基因型以及基因频率分布.ELISA测定血清LTA 水平.结果:ACS组中A/A基因型17例(16.04%),MG基因型80例(75.47%),G/G基因型9例(8.49%);健康对照组A/ A基因型38例(47.5%),A/G基因型34例(42.5%),GIG基因型8例(10.00%);ACS组LT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CS组的u1A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X2=23.46,P<0.01);L11A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3.64,P>0.05);ACS组的LTA血清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t=11.55, P<0.01).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对2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行腹部B超检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与非Ms组,比较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1)MS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27.39% vs 8.33%.P<0.001). (2)随着Ms各主要组分集簇的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也显著增加,有统计学差异.(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显著相关(OR=4.149,95%CI 1.856~9.274).结论:M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显著升高,MS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Ingbritt C(血清C型)国际标准株与LuxS基因缺失的变异链球菌突变株之间生物被膜的形成差异.方法:分别将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接种于含有2%葡萄糖、2%蔗糖的乳酪消化胨酵母(TPY)液体培养基中,以牙釉质磨片为载体,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形成24h的上述两菌株生物被膜.结果:(1)当以葡萄糖作为补充糖源时,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表现型未见明显差异;(2)当以蔗糖作为补充糖源时,两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有明显的不同,标准株生物被膜相对平滑均质,而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呈松散的蜂房状,基质间有较大的间隙,形成较大的团簇状菌落;(3)加入标准株的无菌体上清液可以使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表型部分恢复正常,提高LuxS基因突变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结论: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结构发生改变;依赖于LuxS的群体感应系统会影响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P)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I~II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TKP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持续芬太尼组(A组),0.2%罗哌卡因组(Bgt)和0.1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B组和C组患者分别通过前路腰丛阻滞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和0.15%罗哌卡因镇痛.3组患者均持续镇痛50 h.记录静息及被动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患者术后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B,C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镇静过度、恶心及镇痛不全发生率均较高.结论:0.15%或O.2%罗哌卡因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副作用发生率低.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宫经阴道切除手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42例.其中25例子宫体积≥12孕周.选择我院住院患者中完成经腹子宫切除术(trans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的病例,子宫体积、年龄、合并症相近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根据子宫体积、肌瘤生长位置、患者体重指数及腹壁厚度为影响因素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需要及术后并发症,阐述新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的体会.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是否存在主动泵出机制.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及2株敏感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的聚积动力,比较加入能量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前后细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稳态聚积量的变化.结果: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和2株敏感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取均在5 min内达到稳态浓度.耐药菌株细胞内环丙沙星的稳态浓度低于敏感菌株(均P<0.05),加入CCCP后耐环丙沙星菌株细胞内的环丙沙星聚积浓度较未加CCCP时增加12%~46%(均P<0.05),敏感菌株加入CCCP前后环丙沙星聚积浓度无明显变化(均P>0.05).测试菌株对环丙沙星的聚积浓度与MIC值间呈负相关.结论: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可能存在对环丙沙星的主动泵出机制,该机制可能参与了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一期采用撬拨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因各种原因一期采用撬拨术治疗的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9例共10个跟骨,随访24-99个月,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评分:53~100分,平均77.5分.7例术后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表现,1例二期行距下关节融合.结论:SandersIV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应首选切开复位.对因各种原因不允许切开手术者可一期采用撬拨术治疗.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