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的检测和意义

关键词:关节炎, 类风湿, 人软骨糖蛋白-39, 疾病活动指数28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HC gp-39)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RA患者,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20例健康人,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sandwich-ELISA)检测血清HC gp-39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并记录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双手X线、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分析它们与HC gp-39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组血清HC gp-39的浓度为(31.95±18.54)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8.93±13.49)ng/ml(P<0.01)和SLE组(20.75±11.26)ng/ml(P<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RA活动期患者血清HC gp-39的水平为(37.92±19.58)ng/ml,15例非活动期患者为(22.00±11.41)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 gp-39水平与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CRP、RF、晨僵时间、DAS28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程、X线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HC gp-39水平异常增高,提示血清HC gp-39可以作为反映RA病情活动性及诊断的指标之一.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及干预治疗

    目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应用罗格列酮进行干预治疗,探讨罗格列酮的血管保护作用.方法: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4 mg/d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与55例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血糖相关指标、血压、血脂谱、vWF及WBC.结果:治疗前糖尿病组WBC(6.58±1.64)x109高于对照组WBC(5.34±0.95)x109,(P<0.05).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vWF及WBC计数均下降(P<0.05).以WBC计数中位数(6.4x109)分组进行相关分析,WBC计数与腰同、BMI呈正相关,WBC计数高于中位数组的腰同、BMl、TC、vWF也高于WBC低于中位数组(P<0.05).结论:慢性亚临床炎症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罗格列酮除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脂、降压外,还发挥抗炎、抗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有机硒对大鼠血脂代谢影Ⅱ向的实验研究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低,约为6~21 mg,广泛分布于脂肪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以肝、胰、肾、心脏、脾、牙釉质、指甲、眼球等含量较高,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田.目前认为硒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发生有关.本实验研究不同剂量的有机硒蛋白粉对大鼠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的影响,阐述有机硒对脂代谢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靶向性治疗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

    日曲:观察腺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下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的靶向性体外杀伤效应.方法:利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重组腺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感染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人成纤维细胞MRC-5,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感染效率;利用携带不同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以及Ad-CMV-HSV/TK感染LNCaP和MRC-5细胞.加入不同浓度GCV,MTY法观察受转染细胞的存活率.结果:重组腺病毒Ad-hTERT-EGFP能特异地转染LNCaP, 其转染效率随重组病毒的MOI增加而升高(P<0.01),MOI为1时转染率为8.3%,MOI为1000时转染率达100%;应用GCV处理后,Ad-CMV-HSV/TK对LNCaP和MRC-5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而Ad-hTERTp-HSWTK只杀伤LNCaP(P<0.001),随着MOI和GCV浓度的增加,LNCaP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MOI为1和GCV浓度为1μmol/L时存活率为95.4%,MOI为100和GCV浓度为1000μmol/L时存活率仅为6.1%,并有旁观者效应.结论:重组腺病毒携带EGFP报告基因可准确、简便地确定转染效率;hTERT启动子调控的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有靶向杀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rAAV介导的靶向HIF-1α小干扰RNA在乏氧条件下对MiaPaCa2细胞Glut-1表达的影响

    目的:以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为载体介导以HIF-1α为靶点的小干扰RNA,在厌氧培养条件下作用于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观察其对糖代谢反应关键酶--葡萄糖转运体-1(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rAAV介导的以HIF-1α为靶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即rAAV-siHIF.将rAAV-hrGFP、rAAV-siHIF-1α分别转染对数生长的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在乏氧条件下进行培养,应用Real-Time PCR、RT-PCR、Western Blot法观察其对Mia-PaCa2细胞HIF-1αmRNA、蛋白以及Glut-1 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rAAV-siHIF-1α能够抑制MiaPaCa2细胞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rAAV-siHIF-1α能抑制MiaPaCa2细胞Glut-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rAAV-siHIF-1α能抑制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糖代谢关键酶Glut-1表达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健康成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建立Langendorff模型.缺血再灌注组(A):灌注Krebs-Henseleit(K-H)缓冲液;利多卡因1 mg/L组(B):灌注含1 mg,L利多卡因的K-H液;利多卡因2.5 mg/L组(c):灌注含2.5 mg/L利多卡因K-H液;利多卡因5 mg/L组(D):灌注含5mg/L利多卡因的K-H液;利多卡因+格列苯脲组(E):灌注含2.5mg/L利多卡因和10μmol/L格列苯脲的K-H液.各组分别缺血前灌注相应灌流液20 min,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记录缺血前5 min及再灌注30 min和60 min的心率(HR)、左心室形成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大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大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参数.结果:与A组比较,再灌注30 min和60 min时,c组的HR、LVDP、±dp/dtmax均升高(P<0.05),B、D两组上述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再灌注30 min和60 rain时,E组各项参数均降低(P<0.05).结论:含2.5 mg/L利多卡因的K-H液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离体大鼠心功能,部分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鼠肝移植模型吻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肝脏移植术已在临床中使用.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ROLTM)是移植肝脏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药理学、移植免疫学等方面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手术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国外医生从事大鼠原位肝移植一般经过4个阶段的系统训练,并要求具备一定的显微外科基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胎儿体重的超声预测概况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在产科的广泛应用.B型超声检查已成为胎儿体重预测的重要手段.准确预测胎儿体重对巨大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诊断以及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的选择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为调查对象,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每位受检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的一般状况及临床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相对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在年龄、病程、DM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HO、尿UMA、是否存在抑郁、焦虑、是否合并DM视网膜病变、DM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坚持运动等方面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共6个变量进入方程:年龄、抑郁、HbAlC、CHO、DM视网膜病变、是否坚持运动.结论:年龄、抑郁、血糖控制不好、高胆固醇、并发DM视网膜病变均是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坚持运动则是保护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天津地区手足癣致病真菌病原菌分析

    手足癣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近些年来随保健意识的增强.更多的患者选择到医院就诊.为了了解天津地区手足癣致病真菌的菌种分布趋势,我们对1900名初步诊断手足癣患者进行了病原菌分析.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护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术中监测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P对25例脊柱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护(IOM),记录手术前后及重要手术步骤前、中、后的诱发电位变化并分析原因.结果:排除麻醉因素,7例术中波形出现明显改变;其余18例术前、术中监护、术后波形无明显改变.结论:SEP具有简便、灵敏和及时监护的特点.术中监护可有效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并可客观评价疗效.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对2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行腹部B超检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与非Ms组,比较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1)MS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27.39% vs 8.33%.P<0.001). (2)随着Ms各主要组分集簇的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也显著增加,有统计学差异.(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显著相关(OR=4.149,95%CI 1.856~9.274).结论:M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显著升高,MS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泵出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是否存在主动泵出机制.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及2株敏感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的聚积动力,比较加入能量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前后细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稳态聚积量的变化.结果: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和2株敏感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取均在5 min内达到稳态浓度.耐药菌株细胞内环丙沙星的稳态浓度低于敏感菌株(均P<0.05),加入CCCP后耐环丙沙星菌株细胞内的环丙沙星聚积浓度较未加CCCP时增加12%~46%(均P<0.05),敏感菌株加入CCCP前后环丙沙星聚积浓度无明显变化(均P>0.05).测试菌株对环丙沙星的聚积浓度与MIC值间呈负相关.结论: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可能存在对环丙沙星的主动泵出机制,该机制可能参与了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国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补体因子HY402H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国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与补体因子H(CFH)Y402H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和MEDLINE(1995年1月~2008年10月),手工检索国内外相关教科书、杂志、会议论文等及其参考文献,所有研究对象均为中国人.两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相应模型进行合并.结果:10篇文献、共2 459人符合纳入标准,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频率C/T的比值比(OR)为2.39,95%可信区间(95%Cl)为1.96~2.90,P<0.000 01,表明在中国人中C基因型频率分布与AMD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CC和CT对基因型TT的OR值分别是5.49(95%CI3.20~9.45,P<0.000 01)和1.91(95%C/1.47~2.50,P<0.000 01).结论:目前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CFH的单核苷酸多态性Y402H与AMD的发病率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从现有临床证据来看.还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支持.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新型免疫抑制剂LF 15-0195与环胞霉素A相互作用的研究

    目的:检测LF15-0195联合环胞霉素A(CsA)治疗的相互作用.方法:在C57BL/6对BALB/c小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检测:(1)剂量相关作用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2)对长期存活的小鼠进行供体和第三方皮肤移植物移植用以评价其免疫耐受的状态.(3)LF联合应用CsA检测它们对移植物存活的相互作用.结果:单独应用高剂量LF(>2 mg/kg)可以诱导特种供体的手术免疫耐受.同时应用高剂量CsA(15 mg/kg)可以阻止由LV(2 mg/kg)诱导的免疫耐受.相反,短期应用LF(1 mg/kg)并联合应用低剂量CsA(5 mg/kg)可成功诱导BALB/c小鼠心脏移植物长期存活(>100 days).结论:单独应用高剂量LF(>2 mg/kg)可以诱导特种供体的手术免疫耐受.同时应用高剂量CsA可以阻止由LF诱导的免疫耐受,短期应用LF明显地减少了对CsA的需求量以防止免疫排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皮质类固醇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激素对血浆皮质类固醇(COR)的影响.方法:择期长达12 h以上的手术35例,随机分为2组,激素组(n=20)于手术开始时静注甲强龙40 mg;对照组(n=15)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术前(基础值)、插管时、术中每4h(超过16 h不再测量)、术毕、术后1、3 d各抽静脉血4 ml测血浆COR浓度.结果:术后1d激素组与对照组CO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与对照组COR术后1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麻醉期间给予一定量的激素,可保护患者内源性肾上腺皮质的释放功能,防止术后第1天COR下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冷冻对小鼠前列腺癌VEGF、Ki67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冷冻对小鼠前列腺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前列腺癌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冷冻组,冷冻组实施氩氦冷冻治疗术.两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VEGF、Ki67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VEGF、Ki67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冷冻组在冷冻后VEGF、Ki67蛋白表达均出现下降,低峰值出现在第3天,然后缓慢回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冷冻组间VEGF、Ki67经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冷冻后前列腺癌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Ki67呈显著正相关(r=0.6921, P<0.01).结论:冷冻可明显减低肿瘤VEGF、Ki67的表达水平,可起到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扩张型心肌病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扩张型心肌病(DCM)与冠心病(CHD)心功能不全患者[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与左心室扩大而不伴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DCM患者67例,ICM患者350例,不合并OMI而左心室显著扩大的CHD患者289例.记录所有患者入院后的基本生命体征、各种合并症、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以及超声心动图等.结果:(1)DCM患者的男性比例(82.1%)高而脑血管意外患病率(1.5%)低,且其饮酒率、频发室性早搏、心房纤颤以及二尖瓣返流情况也比较严重.ICM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35.7%).不伴OMI的CHD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76.8%).(2)配伍后各区组患者间比较,不伴OMI的CHD患者的室间隔平均水平明显厚于而射血分数平均水平明显高于DCM和ICM患者.且其左心房直径平均水平明显小于DCM患者.各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M患者、ICM患者与不伴OMI的CHD患者在心脏结构与临床生化方面差异较小,但前两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预后远差于后者.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囊性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

    目的:探讨单房囊性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分析每一肿瘤的囊壁、囊内间隔、壁及隔结节的平扫,尤为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中,多房囊性者6例, 单房囊性者2例.CT平扫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肾实质内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囊性病变.部分病灶突向肾轮廓外:囊内密度不均7例;5例可见囊壁和,或内隔,其中囊壁不规则增厚和,或有结节者3例,3例伴有囊壁和,或内隔钙化.多期动态增强检查,与平扫相比囊壁、内隔、结节显示更为清楚;7例显示囊壁、内隔、壁结节发生不同形式的强化,其中,4例呈快进快退型强化,3例呈轻至高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因囊壁钙化,有无强化分辨不清.结论:囊性肾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但表现不典型者,还需与其他肾脏良性囊性疾病相鉴别.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症状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卒中的高危因素,狭窄程度与卒中的危险程度成正相关.研究显示,60岁人群中0.5%存在颈动脉狭窄.>80岁者有10%存在颈动脉狭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使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不断下降.作者观察了环湖医院2004年4月~2008年2月间收治的52例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经过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托马斯液复合应用康斯特保护液对大鼠离体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托马斯液(s1H)复合应用不同剂量康斯特保护液(HTK)对大鼠长时间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30-280 g,随机分为S、H、S+H10、S+H2O和S+H30共5组(n=8).麻醉后开胸取出心脏立即连于langendorff灌注装置,制备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用STH液15 ml/kg每30 min灌注1次,H组用HTK 液30 ml/kg单次灌注,其余3组均先用STH液15 ml/kg灌注后分别续灌HTK液10 ml/kg,20 ml/kg,30 ml/kg.分别留取停搏前、再灌注15、30min时冠脉流出液2ml用于检测心肌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实验末留取心尖部心肌组织,用于检测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4组复灌15、30min后冠状动脉流出液心肌酶CK、LDH含量较低(P<0.05,P<0.01);与S、H、S+H10各组相比,复灌30 min后,S+H2O组及S+H3O组心肌ATP、SOD含量增高(P<0.05,P<0.01),心肌MDA含量降低(P<0.05,P<0.01).结论:STH液复合一定剂量的HTK液诱导并维持心脏停搏能增加大鼠离体心肌ATP、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