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靶向性治疗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前列腺癌, 重组腺病毒, 自杀基因,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
摘要:日曲:观察腺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下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的靶向性体外杀伤效应.方法:利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重组腺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感染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人成纤维细胞MRC-5,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感染效率;利用携带不同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以及Ad-CMV-HSV/TK感染LNCaP和MRC-5细胞.加入不同浓度GCV,MTY法观察受转染细胞的存活率.结果:重组腺病毒Ad-hTERT-EGFP能特异地转染LNCaP, 其转染效率随重组病毒的MOI增加而升高(P<0.01),MOI为1时转染率为8.3%,MOI为1000时转染率达100%;应用GCV处理后,Ad-CMV-HSV/TK对LNCaP和MRC-5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而Ad-hTERTp-HSWTK只杀伤LNCaP(P<0.001),随着MOI和GCV浓度的增加,LNCaP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MOI为1和GCV浓度为1μmol/L时存活率为95.4%,MOI为100和GCV浓度为1000μmol/L时存活率仅为6.1%,并有旁观者效应.结论:重组腺病毒携带EGFP报告基因可准确、简便地确定转染效率;hTERT启动子调控的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有靶向杀伤作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尿酸与肾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OR)、血尿酸(uA)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将5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VR)水平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肾功能状态组的临床特征;将患者分为IR组和非IR组,分析两组超重、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性.结果:按GFR水平分成的3组,患者的年龄、病史、肌酐(scr)、UA、血脂、24 h尿白蛋白量(mALB/2.4 h)、超重、IR、异常蛋白尿患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R组与非IR组相比, IR组超重、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GFR与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9,P<0.01;-0.130,P<0.01;-0.110,P<0.05.UA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8,P<0.01;0.260,P<0.01.HOMA-IR与BM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4.P<0.01.肾功能不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收缩压、BMI、UA、TG、mALB/24 h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影响较大,0R值大于1,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GFR、UA、HOMA-IR、BMI相关;年龄、收缩压、BMI、UA、TG、mALB/24 h是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的检测和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HC gp-39)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RA患者,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20例健康人,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sandwich-ELISA)检测血清HC gp-39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并记录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双手X线、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分析它们与HC gp-39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组血清HC gp-39的浓度为(31.95±18.54)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8.93±13.49)ng/ml(P<0.01)和SLE组(20.75±11.26)ng/ml(P<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RA活动期患者血清HC gp-39的水平为(37.92±19.58)ng/ml,15例非活动期患者为(22.00±11.41)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 gp-39水平与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CRP、RF、晨僵时间、DAS28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程、X线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HC gp-39水平异常增高,提示血清HC gp-39可以作为反映RA病情活动性及诊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Ⅱ在不同状态下对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NOS和NO的影响

    目的:研究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分别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对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第三代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为I组(有氧组)和n组(缺氧组).每组再分为6个亚组,即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AngⅡ+不同浓度缬沙坦组.在每组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缬沙坦和AngⅡ进行36 h细胞培养,其中Ⅱ组(缺氧组)后4h在5%CO2/95%N2的缺氧环境下进行培养,然后分别检测NO含量及NOS活力.结果:缺氧和AngⅡ均能显著降低NOS活力及NO含量;单独应用缬沙坦对NOS活力及NO的合成无影响.当缬沙坦和AngⅡ联合作用时可逆转AngⅡ对NOS及NO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缺氧对照组及单独应用AngⅡ组相比较.缺氧+AngⅡ组能进一步降低NOS活力并抑制NO的合成.结论:缺氧和AngⅡ均能造成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缬沙坦能逆转AngⅡ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缬沙坦可改善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缬沙坦的合理运用可起到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活性位点Asp48突变理论研究

    目的:利用点突变研究PrPlB中Asp 48的重要性.方法:理论研究采用分子力学原理,使用HyperChem 7.0的AMBER99力场.首先对PTP1B中Asp 48进行点突变,然后利用Polak-Ribiere共轭梯度法对复合物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优化结构的静电相互作用能、范德华相互作用能、二面角等指标,并通过比较突变后这些指标的变化,分析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变化.结果:突变后活性位点的形状、PIP1B的空间构象及底物与催化相关残基的相互作用能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而D48K、D48I和D48T则导致底物与非催化相关残基的相互作用降低.结论:点突变对活性位点的形状、PTP1B的空间构象和催化活性的影响较小,但D48K、D48I和D48T会导致底物与PTP1B的结合能力下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为调查对象,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每位受检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的一般状况及临床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相对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在年龄、病程、DM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HO、尿UMA、是否存在抑郁、焦虑、是否合并DM视网膜病变、DM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坚持运动等方面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共6个变量进入方程:年龄、抑郁、HbAlC、CHO、DM视网膜病变、是否坚持运动.结论:年龄、抑郁、血糖控制不好、高胆固醇、并发DM视网膜病变均是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坚持运动则是保护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MSCT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

    目的:评价多层CT(MSCT)横轴位图像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同期行心脏MSCT检查和心脏电影MRI检查的受检者26例,以电影MRI结果作为参照标准,以MSCT横轴位图像和短轴位重组图像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摹:MSCT横轴位图像评价的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比短轴位重组图像大(P=000,P=0.000),但搏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结果相似(P=0.127,P=0.053).结论:MSCT横轴位图像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是可行的,且可以节省后处理时间.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颈部纵隔镜手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58例初步诊断或疑诊肺癌的患者行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并将标本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报告对疾病作出明确诊断.结果:全部病例中获得明确病理诊断者245例,确诊率95.0%(245/258).术前检查确诊为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67例患者中,纵隔淋巴结阳性49例.阴性18例,CT检查准确率73.1%(49/67);术前拟诊为恶性肿瘤7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41例(其中肺癌24例,纵隔恶性肿瘤17例),良性疾病25例,术后诊断不明6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56.9%(41/72);术前拟诊为良性疾病119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疾病104例(其中结节病7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15例,纵隔淋巴结炎15例),恶性疾病(肺癌)8例,术后诊断不明7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7.4%(104/119).结论:在肺癌诊断及肺癌术前分期方面,纵隔镜检查是一种准确、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冷冻对小鼠前列腺癌VEGF、Ki67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冷冻对小鼠前列腺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前列腺癌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冷冻组,冷冻组实施氩氦冷冻治疗术.两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VEGF、Ki67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VEGF、Ki67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冷冻组在冷冻后VEGF、Ki67蛋白表达均出现下降,低峰值出现在第3天,然后缓慢回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冷冻组间VEGF、Ki67经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冷冻后前列腺癌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Ki67呈显著正相关(r=0.6921, P<0.01).结论:冷冻可明显减低肿瘤VEGF、Ki67的表达水平,可起到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泵出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是否存在主动泵出机制.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及2株敏感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的聚积动力,比较加入能量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前后细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稳态聚积量的变化.结果: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和2株敏感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取均在5 min内达到稳态浓度.耐药菌株细胞内环丙沙星的稳态浓度低于敏感菌株(均P<0.05),加入CCCP后耐环丙沙星菌株细胞内的环丙沙星聚积浓度较未加CCCP时增加12%~46%(均P<0.05),敏感菌株加入CCCP前后环丙沙星聚积浓度无明显变化(均P>0.05).测试菌株对环丙沙星的聚积浓度与MIC值间呈负相关.结论: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可能存在对环丙沙星的主动泵出机制,该机制可能参与了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突变株生物被膜结构的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Ingbritt C(血清C型)国际标准株与LuxS基因缺失的变异链球菌突变株之间生物被膜的形成差异.方法:分别将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接种于含有2%葡萄糖、2%蔗糖的乳酪消化胨酵母(TPY)液体培养基中,以牙釉质磨片为载体,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形成24h的上述两菌株生物被膜.结果:(1)当以葡萄糖作为补充糖源时,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表现型未见明显差异;(2)当以蔗糖作为补充糖源时,两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有明显的不同,标准株生物被膜相对平滑均质,而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呈松散的蜂房状,基质间有较大的间隙,形成较大的团簇状菌落;(3)加入标准株的无菌体上清液可以使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表型部分恢复正常,提高LuxS基因突变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结论: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结构发生改变;依赖于LuxS的群体感应系统会影响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胎儿体重的超声预测概况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在产科的广泛应用.B型超声检查已成为胎儿体重预测的重要手段.准确预测胎儿体重对巨大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诊断以及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的选择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前列腺癌MRS表现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在磁共振波谱检查中的表现特点.方法:分析26例经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MR波谱图,选择癌肿区域与非癌肿区域分别测定其波谱值,比较二者在不同区域的数值变化情况.评价磁共振波谱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前列腺癌区与非癌区的(Cho+Cre),Cit(CC/C)值分别为(2.35±0.78)和(0.82±0.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前列腺组织(CC/C)平均值小于1,而前列腺癌组织则大于2.结论:(CC/C)值在癌肿区域与非癌区域存在差别,MRS技术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又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皮质类固醇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激素对血浆皮质类固醇(COR)的影响.方法:择期长达12 h以上的手术35例,随机分为2组,激素组(n=20)于手术开始时静注甲强龙40 mg;对照组(n=15)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术前(基础值)、插管时、术中每4h(超过16 h不再测量)、术毕、术后1、3 d各抽静脉血4 ml测血浆COR浓度.结果:术后1d激素组与对照组CO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与对照组COR术后1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麻醉期间给予一定量的激素,可保护患者内源性肾上腺皮质的释放功能,防止术后第1天COR下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CHF患者87例,分卡维地洛治疗组(B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A组)43例.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浓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明显.3个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S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C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有机硒对大鼠血脂代谢影Ⅱ向的实验研究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低,约为6~21 mg,广泛分布于脂肪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以肝、胰、肾、心脏、脾、牙釉质、指甲、眼球等含量较高,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田.目前认为硒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发生有关.本实验研究不同剂量的有机硒蛋白粉对大鼠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的影响,阐述有机硒对脂代谢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鼠肝移植模型吻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肝脏移植术已在临床中使用.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ROLTM)是移植肝脏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药理学、移植免疫学等方面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手术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国外医生从事大鼠原位肝移植一般经过4个阶段的系统训练,并要求具备一定的显微外科基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rAAV介导的靶向HIF-1α小干扰RNA在乏氧条件下对MiaPaCa2细胞Glut-1表达的影响

    目的:以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为载体介导以HIF-1α为靶点的小干扰RNA,在厌氧培养条件下作用于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观察其对糖代谢反应关键酶--葡萄糖转运体-1(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rAAV介导的以HIF-1α为靶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即rAAV-siHIF.将rAAV-hrGFP、rAAV-siHIF-1α分别转染对数生长的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在乏氧条件下进行培养,应用Real-Time PCR、RT-PCR、Western Blot法观察其对Mia-PaCa2细胞HIF-1αmRNA、蛋白以及Glut-1 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rAAV-siHIF-1α能够抑制MiaPaCa2细胞HIF-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rAAV-siHIF-1α能抑制MiaPaCa2细胞Glut-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rAAV-siHIF-1α能抑制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糖代谢关键酶Glut-1表达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国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补体因子HY402H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国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与补体因子H(CFH)Y402H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和MEDLINE(1995年1月~2008年10月),手工检索国内外相关教科书、杂志、会议论文等及其参考文献,所有研究对象均为中国人.两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相应模型进行合并.结果:10篇文献、共2 459人符合纳入标准,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频率C/T的比值比(OR)为2.39,95%可信区间(95%Cl)为1.96~2.90,P<0.000 01,表明在中国人中C基因型频率分布与AMD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CC和CT对基因型TT的OR值分别是5.49(95%CI3.20~9.45,P<0.000 01)和1.91(95%C/1.47~2.50,P<0.000 01).结论:目前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CFH的单核苷酸多态性Y402H与AMD的发病率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从现有临床证据来看.还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支持.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天津地区手足癣致病真菌病原菌分析

    手足癣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近些年来随保健意识的增强.更多的患者选择到医院就诊.为了了解天津地区手足癣致病真菌的菌种分布趋势,我们对1900名初步诊断手足癣患者进行了病原菌分析.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靶向性治疗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

    日曲:观察腺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下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的靶向性体外杀伤效应.方法:利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重组腺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感染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人成纤维细胞MRC-5,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感染效率;利用携带不同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以及Ad-CMV-HSV/TK感染LNCaP和MRC-5细胞.加入不同浓度GCV,MTY法观察受转染细胞的存活率.结果:重组腺病毒Ad-hTERT-EGFP能特异地转染LNCaP, 其转染效率随重组病毒的MOI增加而升高(P<0.01),MOI为1时转染率为8.3%,MOI为1000时转染率达100%;应用GCV处理后,Ad-CMV-HSV/TK对LNCaP和MRC-5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而Ad-hTERTp-HSWTK只杀伤LNCaP(P<0.001),随着MOI和GCV浓度的增加,LNCaP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MOI为1和GCV浓度为1μmol/L时存活率为95.4%,MOI为100和GCV浓度为1000μmol/L时存活率仅为6.1%,并有旁观者效应.结论:重组腺病毒携带EGFP报告基因可准确、简便地确定转染效率;hTERT启动子调控的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有靶向杀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