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40例,心功能III-Ⅳ级,随机分为试验组(rh-BNP+硝普纳)20例,对照组(硝普纳)20例.分别在给药后0、15、30min和1、2,4、8、12、24h记录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比较两组参数变化情况.其中试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分别在与前面相同时间段测量记录治疗前后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动脉压(PAP).结果:上述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无症状低血压发生情况相似,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症状性低血压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h-BNP和硝普纳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有着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临床效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是否存在主动泵出机制.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及2株敏感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的聚积动力,比较加入能量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前后细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稳态聚积量的变化.结果: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和2株敏感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取均在5 min内达到稳态浓度.耐药菌株细胞内环丙沙星的稳态浓度低于敏感菌株(均P<0.05),加入CCCP后耐环丙沙星菌株细胞内的环丙沙星聚积浓度较未加CCCP时增加12%~46%(均P<0.05),敏感菌株加入CCCP前后环丙沙星聚积浓度无明显变化(均P>0.05).测试菌株对环丙沙星的聚积浓度与MIC值间呈负相关.结论: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可能存在对环丙沙星的主动泵出机制,该机制可能参与了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叶酸(FA)对缺氧条件下体外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24 h内新生sD大鼠大脑半球,进行NSCs原代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缺氧叶酸添加组、缺氧叶酸缺乏组共4组.培养第3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进行缺氧处理,造成缺氧损伤;培养6 d后收集细胞,进行MIT法、5-溴脱氧尿苷(BrdU)掺人法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法检测叶酸对缺氧NSCs增殖的影响.结果:MTT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细胞OD值较缺氧模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叶酸添加组OD值明显高于其它缺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双标阳性率比较,缺氧模型组双标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叶酸添加组明显高于其它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持续缺氧可造成神经干细胞缺氧损伤:添加叶酸使缺氧神经干细胞增长率增加,提示叶酸能促进体外缺氧新生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影像学、病理学和神经功能评价特征明确、分级合理的海马损伤模型,并对其空间学习能力改变进行评估.方法:实验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对海马结构进行空间定位.借助MODEL01-B液压打击装置对大鼠进行分组打击,并对伤后大鼠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价其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能力改变.观察各组间差异,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各实验组大鼠均可见程度不同的MR影像特征、病理学特征改变:除轻型打击组外,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距离均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重型打击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结论:通过对大鼠顶骨开骨窗部位以及打击力度进行合理控制,可建立便于影像学、病理学观测和海马功能评价的不同程度海马损伤模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eargi nine,ADMA)在体内的生理作用是通过抑制内源性-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阻止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的合成,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浆ADMA浓度的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高血压、高脂蛋白异常、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血管性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倍受重视.检测血浆中AD-MA,多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房囊性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分析每一肿瘤的囊壁、囊内间隔、壁及隔结节的平扫,尤为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中,多房囊性者6例, 单房囊性者2例.CT平扫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肾实质内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囊性病变.部分病灶突向肾轮廓外:囊内密度不均7例;5例可见囊壁和,或内隔,其中囊壁不规则增厚和,或有结节者3例,3例伴有囊壁和,或内隔钙化.多期动态增强检查,与平扫相比囊壁、内隔、结节显示更为清楚;7例显示囊壁、内隔、壁结节发生不同形式的强化,其中,4例呈快进快退型强化,3例呈轻至高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因囊壁钙化,有无强化分辨不清.结论:囊性肾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但表现不典型者,还需与其他肾脏良性囊性疾病相鉴别.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高血糖可以影响单核细胞趋化、粘附作用,促进细胞凋亡.本文在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的基础上,以高浓度葡萄糖刺激,通过检测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IL-1β的情况,探讨高糖状态下免疫细胞功能的变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致肾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清洁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下腔静脉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0.9%生理盐水10 ml/(kg·h).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SMA 1 h,下腔静脉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O.9%生理盐水10ml/(kg·h].异丙酚组(P组)阻断SMA1 h,再灌注前5 min将持续输注的0.9%生理盐水10 ml/(kg·h)更换为等容异丙酚10 mg/(kg·h).于再灌注2h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Bcr);处死大鼠后取双侧肾,右肾皮质部制作组织均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左肾作病理标本.结果:与S组相比,I/R组SOD活性降低,MDA、BUN及Bcr含量升高(P<0.05);与I/R组相比,P组MDA、BUN及Bcr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光镜下I/R组肾小球及球后毛细血管明显扩张,细胞水肿,球后毛细血管内堆积大量破裂红细胞;P组肾结构接近S组.结论: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可造成肾损伤,异丙酚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CHF患者87例,分卡维地洛治疗组(B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A组)43例.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浓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明显.3个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S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C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利用腹部胰腺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显示,研究胰腺癌病变组织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形态和位置关系.对胰腺癌进行术前评估,提高其诊疗效果.方法:对58例胰腺癌患者进行腹部螺旋CT检查,并做二维、三维重建图像.结果:重建胰腺及其周围血管图像真实,能实时旋转、任意厚度多次重建、切割,多角度观察胰腺病变情况和周围血管受累程度,对胰腺癌进行分期.结论:通过对胰腺及周围血管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可帮助临床对胰腺癌进行分期并做术前评估,对胰腺癌的诊治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真菌感染尤其是侵袭性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自然界真菌种类很多,与细菌相比,对人致病者相对较少.但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各种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术、导管插管等普遍开展,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该类疾病的诊断困难、进展迅速、迁延不愈、病死率高,原因之一就是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困难,从而造成抗真菌治疗的延迟.传统的培养方法检出阳性率低, 培养周期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为调查对象,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每位受检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的一般状况及临床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相对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在年龄、病程、DM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HO、尿UMA、是否存在抑郁、焦虑、是否合并DM视网膜病变、DM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坚持运动等方面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共6个变量进入方程:年龄、抑郁、HbAlC、CHO、DM视网膜病变、是否坚持运动.结论:年龄、抑郁、血糖控制不好、高胆固醇、并发DM视网膜病变均是T2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坚持运动则是保护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58例初步诊断或疑诊肺癌的患者行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并将标本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报告对疾病作出明确诊断.结果:全部病例中获得明确病理诊断者245例,确诊率95.0%(245/258).术前检查确诊为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67例患者中,纵隔淋巴结阳性49例.阴性18例,CT检查准确率73.1%(49/67);术前拟诊为恶性肿瘤7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41例(其中肺癌24例,纵隔恶性肿瘤17例),良性疾病25例,术后诊断不明6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56.9%(41/72);术前拟诊为良性疾病119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疾病104例(其中结节病7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15例,纵隔淋巴结炎15例),恶性疾病(肺癌)8例,术后诊断不明7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7.4%(104/119).结论:在肺癌诊断及肺癌术前分期方面,纵隔镜检查是一种准确、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安氏Ⅱ1分类低角型错胎的颅面特征,为该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诊断与矫治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60例和安氏II1分类低角错(牙合)48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对颅面41个测量项目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对各测量项目的均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安氏Ⅱ1分类低角错(牙合)蝶鞍角(N-S-Ar)、颅底的曲度增大;上、下颌骨与颅底的前后向关系均显后缩,尤其下颌后缩更为明显;上后牙牙槽高度U6-PP(mm)减小,下后牙牙槽高度L6-PP(mm)增大;上下切牙间角显著减小.结论:恒牙初期安氏Ⅱ1分类低角型错(牙合)颅面结构具有显著特点,临床中应根据其特点做出正确的诊断设计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利用食源性肥胖(DIO)大鼠模型研究肥胖对脾脏CD4+和CD8+T淋巴细胞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与脾细胞内JAK/STAT通路相关联.方法:(1)通过高能饲料喂养建立DIO大鼠模型.(2)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CD4+和CD8T淋巴细胞含量.(3)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淋巴细胞长型的leptin受体(Ob-Rb)以及活化的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1)高能饲料喂养的大鼠体重高于普通饲料喂养大鼠,发育为DIO大鼠.(2)DIO大鼠脾脏CD8+T 淋巴细胞含量高于肥胖抵抗(DR)组以及对照组的大鼠,CD4+/CD8+细胞比值低于DR组以及对照组的大鼠.(3)各组大鼠脾脏淋巴细胞Ob-Rb以及活化的STAT3蛋白的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IO大鼠脾脏CD8+T淋巴细胞含量高于非肥胖大鼠,CD4+/CD8+细胞比值低于非肥胖大鼠,其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这一变化与DIO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的Ob-Rb-STAT3信号转导通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吸人性损伤大鼠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致伤组分别在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高、低剂量肝素组气管内滴注低分子肝素.各组分别于致伤48 h后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取右肺做肺组织干湿比,左肺做肺组织病理切片和Brdu免疫组化以观察肺上皮细胞的增殖.结果:与致伤组相比,高低剂量肝素组肺含水量、TNF-α和IL-6的含量下降,Brdu标记的肺上皮细胞数增高,两肝素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光镜下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正常,致伤组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粒细胞聚集、浸润,而肝素组上述病理变化较轻.结论:低分子肝素大鼠气管内给药可以减轻吸人性损伤后引起的肺水肿和炎症反应,并有利于肺上皮细胞的增殖与修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检测LF15-0195联合环胞霉素A(CsA)治疗的相互作用.方法:在C57BL/6对BALB/c小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检测:(1)剂量相关作用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2)对长期存活的小鼠进行供体和第三方皮肤移植物移植用以评价其免疫耐受的状态.(3)LF联合应用CsA检测它们对移植物存活的相互作用.结果:单独应用高剂量LF(>2 mg/kg)可以诱导特种供体的手术免疫耐受.同时应用高剂量CsA(15 mg/kg)可以阻止由LV(2 mg/kg)诱导的免疫耐受.相反,短期应用LF(1 mg/kg)并联合应用低剂量CsA(5 mg/kg)可成功诱导BALB/c小鼠心脏移植物长期存活(>100 days).结论:单独应用高剂量LF(>2 mg/kg)可以诱导特种供体的手术免疫耐受.同时应用高剂量CsA可以阻止由LF诱导的免疫耐受,短期应用LF明显地减少了对CsA的需求量以防止免疫排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手足癣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近些年来随保健意识的增强.更多的患者选择到医院就诊.为了了解天津地区手足癣致病真菌的菌种分布趋势,我们对1900名初步诊断手足癣患者进行了病原菌分析.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激素对血浆皮质类固醇(COR)的影响.方法:择期长达12 h以上的手术35例,随机分为2组,激素组(n=20)于手术开始时静注甲强龙40 mg;对照组(n=15)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术前(基础值)、插管时、术中每4h(超过16 h不再测量)、术毕、术后1、3 d各抽静脉血4 ml测血浆COR浓度.结果:术后1d激素组与对照组CO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与对照组COR术后1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麻醉期间给予一定量的激素,可保护患者内源性肾上腺皮质的释放功能,防止术后第1天COR下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肝脏移植术已在临床中使用.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ROLTM)是移植肝脏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药理学、移植免疫学等方面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手术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国外医生从事大鼠原位肝移植一般经过4个阶段的系统训练,并要求具备一定的显微外科基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