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型人乳头瘤病毒 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罗琼;熊树华;舒宽勇;李景平

关键词: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16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 16型人乳头瘤病毒E7蛋白, 端粒酶
摘要:目的 研究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 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恶性进展间的关系,为寻找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转归方向的分子指标做一探索.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原发性浸润性宫颈癌(ICC组,n=30)、CIN[CINⅠ-Ⅱ组,n=60;CINⅢ(含原位癌)组,n=30]、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组,n=10)中HPV16 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结果 HPV16 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正常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阳性表达均呈逐级增高趋势.HPV16 E6蛋白的表达:ICC组高于正常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 E7蛋白的表达:ICC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的表达:ICC组高于CINⅢ组,CINⅢ组高于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 E6与HPV16 E7蛋白、HPV16 E6蛋白与端粒酶、HPV16 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5;r=0.279,P<0.05;r=0.376,P<0.01).结论 HPV16 E6、E7蛋白和端粒酶随宫颈病变CIN的升级其阳性表达率、表达强度呈逐渐递增趋势.在宫颈癌变过程中HPV16 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HPV16 E6、E7蛋白和端粒酶作为CIN的预后因子还尚待进一步研究.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P2X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对人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加之慢性神经病理痛持续时间长,其研究成为疼痛领域的热点和重点.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信号物质,ATP可作用于P2X受体产生效应.应用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观察到P2X受体在神经病理痛的痛觉形成、传导和调节中有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神经病理痛治疗的新作用位点.本文主要综述P2X受体在介导神经病理痛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浩;余庆;刘曾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对下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和评价盐酸帕洛诺司琼对下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并术后接受静脉镇痛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洛诺司琼组(P组)和托烷司琼组(T组),每组25例.手术结束前30 min,P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0.25 mg,T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恶心、呕吐的程度,计算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同时记录患者腹胀、头痛等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术后24 h及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组术后24 h的恶心及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84.0%和88.0%,T组分别为76.0%和8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组患者术后48 h的恶心及呕吐有效控制率均为92.0%,T组分别为64.0%和60.0% P组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明显优于T组(P<0.05).P组有2例(8%)轻微头痛,T组有1例(4%)轻微头痛,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洛诺司琼预防下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的效果,24 h内与托烷司琼相当,但术后48 h预防恶心呕吐的效果明显优于托烷司琼,且安全性好.

    作者:许培阳;吴志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的浓度

    目的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人血浆中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进行探讨.方法 血清样品经甲醇沉淀后,以甲醇:水=54:4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4.6 mm×150 mm,5 μm),柱温为30 ℃,紫外检测波长为285 nm.结果该法专属性较好,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峰的测定;CBZ在1.0~40.0 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1.0 μg·mL-1;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RE均小于15%;血浆样品室温放置6 h、-20 ℃冷冻2周反复冻融3次,其处理后样品在自动进样器中放置6 h稳定性均较好;方法学质控测定亦符合相关规定.结论 HPLC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宽,可用于CBZ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段舟萍;温金华;魏筱华;邹德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穿心莲内酯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在体外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U145细胞在Andro(浓度为5.0 μmol·L-1)作用24 h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Andro(浓度为5.0、10、20、40和80 μmol·L-1)作用于体外培养24、48和72 h后DU145细胞的增殖抑制率; AnnexinV-FITC/PI双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Andro(浓度为10、20和40 μmol·L-1)处理24 h后DU145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Andro(浓度为10、20、40 μmol·L-1)处理DU145细胞24 h后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结果 Andro(5.0 μmol·L-1)作用24 h后,形态学改变可见细胞间开始失去连接,细胞变圆、体积缩小,数量明显减少;不同浓度Andro组DU145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10、20、40 μmol·L-1 Andro作用24 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19±0.76)%、(29.37±1.75)%和 (38.41±1.31)%,与空白对照组的(3.40± 0.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0和40 μmol·L-1 Andro组Bcl-2蛋白的表达强度分别为 0.82±0.13、0.54±0.17、0.36±0.12,Bax蛋白的表达强度分别为0.69±0.06、0.74±0.11、0.93±0.18,随药物浓度增加Bcl-2的表达逐渐降低,而Bax的表达逐渐升高.结论 Andro可以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上调Bax有关.

    作者:潘良朋;曹余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免疫保护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及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全身麻醉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组(A组)和单纯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半小时(T0)、手术开始2 h(T1)、术后24 h(T2)、术后96 h(T3)各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56+)的数量.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并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在T1、T2时与T0比较均有下降(均P<0.05),T2时A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回升幅度大于B组(均P<0.05),T3时2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继续有所恢复,A组恢复较快,接近T0时水平明显快于B组(P<0.05);2组CD8+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镇痛期间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低于B组(36.67%)(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减轻胃癌患者术中、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下降的程度,明显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李道兵;骆华连;何灿丽;刘文养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出院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进程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出院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70例初发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出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定时电话随访指导、定时家庭访视干预和随时咨询服务的过渡期护理,对照组仅提供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和随时咨询服务,总护理时间为4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生化指标、肢体功能康复情况FMA(fugl-meyer assessment),评分及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和依从性.结果 出院后4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FMA评分明显增加(P<0.05);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和依从性均增加(均P<0.01).结论 过渡期护理模式为出院患者提供了不间断连续性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改善了患者的健康转归,增强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作者:张建新;张志坚;饶富兰;李传波;刘梅;喻雪;章开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6型人乳头瘤病毒 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 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恶性进展间的关系,为寻找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转归方向的分子指标做一探索.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原发性浸润性宫颈癌(ICC组,n=30)、CIN[CINⅠ-Ⅱ组,n=60;CINⅢ(含原位癌)组,n=30]、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组,n=10)中HPV16 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结果 HPV16 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正常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阳性表达均呈逐级增高趋势.HPV16 E6蛋白的表达:ICC组高于正常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 E7蛋白的表达:ICC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的表达:ICC组高于CINⅢ组,CINⅢ组高于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 E6与HPV16 E7蛋白、HPV16 E6蛋白与端粒酶、HPV16 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5;r=0.279,P<0.05;r=0.376,P<0.01).结论 HPV16 E6、E7蛋白和端粒酶随宫颈病变CIN的升级其阳性表达率、表达强度呈逐渐递增趋势.在宫颈癌变过程中HPV16 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HPV16 E6、E7蛋白和端粒酶作为CIN的预后因子还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琼;熊树华;舒宽勇;李景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长片段基因FMNL2PCR实验的体会

    目的 尝试扩增长片段FMNL2基因.方法 采用巢式PCR或和降落PCR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FMNL2基因编码区全长及FMNL2-NT、-CT的扩增.结果 高效、特异地扩增出FMNL2基因编码区全长及FMNL2-NT、-CT片段.结论巢式PCR或和降落PCR相结合,提高了目的 基因的扩增效率和扩增产物的特异性.

    作者:曾元凤;肖移生;梁莉;丁彦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友病家庭护理在改善患儿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在改善血友病患儿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2009年(加强健康教育及家庭护理前)、2012年(加强健康教育及家庭护理后)2次对血友病家庭护理状况和患儿HRQOL的调查,分析家庭护理状况的改变与患儿HRQOL间的关系.结果 血友病患儿家庭对了解发病原因、了解遗传规律、正确储存凝血因子、正确服用止痛药、可以评估出血严重程度、治疗记录完整、简单家庭康复训练7个方面的状况2012年明显优于2009年(P<0.05或P<0.01),在开展家庭凝血因子注射方面没有明显改善的趋势(P>0.05),血友病患儿HRQOL评分2012年[(41.69±19.52)分]明显高于2009年[(33.12±17.87)分](P<0.01).结论 开展家庭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血友病患儿HRQOL,但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作者:俞菊红;程洪波;罗发香;翟保华;杨梅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先天性右眼下睑双泪小点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9岁,于2012年11月21日收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主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入院手术.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4,左上下眼泪小点位置正常,行泪道冲洗上下泪小点均无反流,冲洗液均进入鼻腔,右眼上睑泪小点位置正常,下睑缘内侧后唇可见两个泪小点,与睑缘呈平行排列,两者相距约3 mm,鼻侧泪小点位置正常,靠颞侧泪小点开口于距内眦5 mm 处下睑缘,两泪小点与正常泪小点大小、形态均一致,泪道冲洗发现鼻侧泪小点冲洗液可进入鼻腔,靠颞侧泪小点冲洗液完全反流,反流液无脓性分泌物,进针后向睑缘垂直插入3 mm,可探得一盲端,无法与泪小管汇合.诊断为:右下睑先天性双泪小点;慢性比较性青光眼(双).

    作者:王盈盈;汪昌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红霉素(erythromycin,EM)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至2010年FI早产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各30例,Ⅱ、Ⅲ组在早产儿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剂量分别为5 mg·kg-1·次-1、1次·d-1,5 mg·kg-1·次-1、1次·12 h-1.比较3组早产儿相关营养和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经胃肠摄取热卡达209.5 kJ·kg-1·d-1和419.0 kJ·kg-1·d-1日龄、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体质量、头围和身长的平均增长速度Ⅰ组和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能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促进其早期的体格生长发育.不同给药方案与疗效无关.

    作者:朱绪亮;杨嘉琛;张俊;李海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回退法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管径与患者左主支气管内径一定匹配的前提下,导管进入左主支气管遇到阻力后,直接将导管回退一段特定距离,使导管准确定位的可行性.方法 将100例需采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行肺隔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50例.2组患者术前均行CT测量左主支气管内径,选择相应型号导管.A组采用回退法定位,B组采用常规的听诊法定位.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组定位情况,并调整导管至佳位置.分别记录导管以回退法、听诊法、经FOB调整至佳位置后的置管深度,观察2组患者定位满意率和错位率、定位所需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A组导管定位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P<0.01)、错位率明显低于B组(P<0.01)、导管定位深度与佳位置的距离明显小于B组(P<0.01)、定位所需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回退法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与听诊法比较,准确性较高,定位时间短,气道黏膜损伤率较低,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王玉;赵为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表皮葡萄球菌DNA体内抗小鼠宫颈癌U14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表皮葡萄球菌DNA(S.epidermidis DNA)体内抗宫颈癌U14的作用.方法提取S.epidermidis DNA.于昆明小鼠前臂皮下注射宫颈癌U14细胞(1×107 mL-1)0.1 mL·只-1,共24只.造模7 d后,将荷瘤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epidermidis DNA治疗组(DNA组,n=8)、溶剂对照组(LES组,n=8)、模型对照组(NS组,n=8),并于荷瘤小鼠前臂分别肌内注射S.epidermidis DNA(质量浓度100 μg·mL-1)、DNA溶解液、生理盐水,0.3 mL·次-1,每2天1次,共注射8次.采用MTT法测OD值计算刺激指数,记录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测量肿瘤体积,计算S.epidermidis DNA平均抑瘤率.结果 荷瘤小鼠造模成功率为100%.DNA组的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0.603±0.086)较LES组(0.433±0.062)、NS组(0.428±0.056)明显增高(P<0.05);肿瘤大小DNA组[(3.240±0.053)cm2]较LES组[(5.460±0.045)cm2]、NS组[(5.620±0.064)cm2]明显缩小(P<0.05);DNA组的生存时间[(38.250±5.245)d]较LES组[(17.150±3.563)d]、NS组[(16.650±2.187)d]延长(P<0.05);S.epidermidis DNA平均抑瘤率为62.9%.结论 S.epidermidis DNA体内治疗后,荷瘤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明显增强,肿瘤大小明显缩小,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抑瘤率较高.S.epidermidis DNA具有一定的抗小鼠宫颈癌U14的作用.

    作者:陈小英;曾小平;胡有长;辜小汉;傅颖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罗湖区10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与流行趋势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找出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2-2011年在该区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区2002-2011年总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7.99‰;2002-2006年出生缺陷发生率(27.83‰)与2007-2011 年发生率(44.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发生前10位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大腹儿、多指(趾)、唐氏综合征、外耳畸形、唇裂合并腭裂、肢体短缩、马蹄内翻足、尿道下裂、唇裂.结论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婚前、孕前保健,重视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李茹红;曾红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损伤的简化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简化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行十二指肠单纯修补+双套管负压引流术,16例患者行十二指肠单纯修补+空肠逆行置管减压+VSD负压引流术,4例患者行十二指肠端端吻合+空肠逆行置管减压+VSD负压引流术,术后引流管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负压吸引.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24例患者腹部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105.7±24.38)min.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4例,胰瘘2例,均经负压封闭引流后自行闭合.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简化手术方式能缩短手术时间,取得良好效果,符合损伤控制原则,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易伟;钱洪军;陈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自1995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5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9个月~11年,平均3.7年.本组35例患者术后有6例复发(占17.1%),其中4例行二次手术,2例给予伽玛刀放疗.所有病例完全和部分缓解29例(占82.9%),好转3例(占8.6%),稳定2例(占5.7%),进展1例(占2.8%).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加伽玛刀辅助放疗,目前仍然是治疗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永安;程钢戈;张宝国;董连强;周岩;张晖;舒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产儿颅内出血前后3年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为ICH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东莞市横沥医院2006-2011年133例早产儿ICH为研究组,同期243例非ICH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对19个危险因素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前3年早产儿ICH发病率为41.9%,后3年早产儿ICH发病率为31.7%.单因素分析发现前3年胎龄、出生体质量、妊高征、窒息、产伤、滞产、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与早产儿ICH有关(P<0.05),后3年胎龄、出生质量、妊高征、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与早产儿ICH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前3年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为早产儿ICH独立危险因素(P<0.05),后3年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产儿ICH的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复杂,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ICH的发病率.

    作者:张俊;朱绪亮;杨嘉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缝隙连接的血管生物学作用及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介导相邻细胞间直接通讯的特殊膜通道,由连接蛋白(connexin,Cx)构成的半通道再相互锚定组成,其功能主要是在细胞间起代谢耦联和电耦联作用.血管结构中存在丰富的GJ,广泛参与血管的各项生理功能.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Cx表达的改变所致的GJ细胞间通讯功能障碍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本文就GJ在血管生物学中的作用及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余艳荣;刘勇;彭维杰;罗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价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儿童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110例感染性患儿(其中重症细菌性肺炎组30例,轻症细菌性肺炎组80例)及110例对照组血浆sTREM-1含量.结果 重症细菌性肺炎组血浆sTREM-1浓度高、正常对照组血浆sTREM-1浓度低,局轻症细菌性肺炎血浆sTREM-1浓度处于两者组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死亡组血浆sTREM-1浓度明显高于重症肺炎恢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sTREM-1含量的变化对儿童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江明荣;黄循斌;谢晓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12年靖安县居民基本身体指标及知晓现况

    目的 了解靖安县居民基本身体指标及知晓现况,为评价辖区慢性病综合防控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了2 868位常驻居民.自拟调查问卷,用入户询问和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居民基本身体指标及知晓状况.结果 靖安县居民基本身体指标:身高(162.01±7.34)cm,体质量(59.26±11.13)kg,腰围(77.24±8.87)cm,BMI(22.53±3.70)kg·m-2;血压指标:收缩压为(15.41±1.96)kPa,舒张压为(9.79±1.26)kPa;血糖指标:空腹血糖(5.08±0.94)mmol·L-1,餐后血糖(8.43±2.25)mmol·L-1.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糖知晓率分别为76.22%、72.70%、70.71%、69.97%、30.51%;超重、肥胖者分别占22.28%、4.46%.结论 靖安县居民对基本身体相关指标及知晓率不高,宜开展普及相关知识的活动、增加体检频率,从而提高健康意识,控制居民体质量,降低超重与肥胖率;提高血压、血糖知晓率,并加强监测,从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占玉芬;陈伟高;周小军;端翔;吴康祥;钟荣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