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60例治疗的体会

张宏伟;冯瑶

关键词: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摘要:人体颌骨解剖结构特殊,容易发生颌骨炎症.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是继发于骨膜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性病变,有急慢性之分,无论哪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或是治疗不及时,均容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健康及生命.我们对在2004~2010年收治的60例边缘性颌骨骨髓炎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讨论临床症状及治疗等相关问题,对颌骨骨髓炎的治疗和提早预防提供理论基础,现报道如下.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海人酸致痫大鼠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和主穹窿蛋白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主穹窿蛋白(MVP)在难治性癫痫中的耐药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人酸(KA)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MRP1和MVP的表达,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KA组的MRP1和MVP的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KA组的MRP1和MVP的表达相似,随时间段逐渐升高,第3天、7天与第1天比较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MRP1和MVP可能与难治性癫痫的耐药有关.

    作者:王海燕;任艳霞;杜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与S100b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基底动脉中S100b基因表达的情况,探讨S100b与SAH后血管痉挛(CVS)的相关性.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将模型组大鼠断尾取血0.3mL经环枕膜注入枕大池,假手术组以同样方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3d后断髓处死取基底动脉,通过HE染色观察基底动脉的病理变化;采用RT-PC法检测S100b mRNA表达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染色法测定S100b蛋白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基底动脉的管腔明显变小,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 S100b在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都有少量表达,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基底动脉中S100b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S100b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并且和血管痉挛的发生成正相关.

    作者:谷志龙;杨福义;杨卫东;张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肝病相关性研究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是腺苷蛋氨酸的稳定盐形式,它在体内转甲基和转硫基的生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肝脏疾病时,其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和磷脂甲基转移酶活性显著下降[1],转甲基和转硫基途径发生障碍,引起胆汁分泌障碍和肝脏损伤.补充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以预防或逆转膜脂质结构异常,使肝细胞中低下的ATP酶活性恢复,促进胆汁分泌、流动;它还可以促进内源性解毒物质的生成,可对神经系统起到保护作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世界各地已应用多年,据报道对慢性肝病有良好疗效,作者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肝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艾迎春;李红;石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05~2009年大庆市高中入学新生HBsAg、HBsAb、ALT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大庆市区高中入学新生血液中HBsAg、HBsAb、ALT状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用ALT试剂监测ALT.结果:HBsAg阳性率为2.39%,HBsAb阳性率为53.7%;ALT异常率为2.36%,其中乙型肝炎仅占12.23%.结论:大庆市区高中新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HBsAb阳性率高于全国水平;乙肝病毒感染不是引起学生ALT异常的主要因素.

    作者:于德军;张兴华;陈景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

    胸腔积液是晚期肺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传统的治疗是反复穿刺抽液,每周1~2次,以减轻症状,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而且易致感染、气胸等并发症.我科于2007-08~2010-05,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治疗胸腔积液32例,取代反复穿刺抽液及外科传统胸腔闭式引流[1],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邹雅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股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股骨骨折在骨伤科中为大创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感染、甚至发生脂肪栓塞,病情危重,因此临床上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1~2010-08,我科共收住39例该类患者,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和全面细致的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敏;李学臣;杨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仿制制剂杂质研究及控制方法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其杂质的研究是药品研究的重要项目,它贯穿于药品研究的全过程,对其合理有效的控制,直接关系到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的可控性.目前,全球仿制药的生产向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转移和集中.在仿制制剂的生产方面,中国还远不如印度,全球仿制药的市场有近上千亿美金的空间,而且每年都以10%的速度增加.

    作者:高丽;沈丽萍;李艳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沃辛瘤63例临床分析

    沃辛瘤(Warthin tumor)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或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好发于腮腺,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居第二位.我们总结了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1999~2009年10年间收治的沃辛瘤63例进行临床分析,均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进行治疗沃辛瘤,疗效满意.腮腺区域性切术是对腮腺肿瘤及肿瘤周围部分正常腺体切除,并保留腮腺导管的完整性,使术后剩余腺体组织的形态与功能得到了尽可能的保留和恢复[1],所以避免腺体组织的萎缩及功能丧失,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临床观察该术式治疗的腮腺后下部沃辛瘤,经1~10年随访,均未见复发.

    作者:姜炳华;曹香林;李善昌;房殿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天然dsRNA诱导干扰素生成研究进展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免疫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干扰素在抗病毒性疾病和增强机体免疫调节能力以及恶性肿瘤方面有明显效果.近年来,干扰素一直是细胞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细胞学、肿瘤学、免疫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生[1,2].干扰素临床应用的突出问题是这些细胞因子在体内的半衰期都很短,若要达到治疗水平,必须持续大剂量注射,由此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作者:张虎;梁启超;杜新娜;朱金玲;罗佳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青霉素中途过敏迟发反应1例

    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由于其毒性小,在临床应用较广泛,特别是孕产妇病人更为普及.但是众所周知,其过敏反应较常见,特点是反应迅速,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随着青霉素的广谱应用,青霉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也逐渐增多,此现象往往被众人所忽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例青霉素中途过敏迟发型过敏反应案例,现将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冀艳佳;桑立珠;陈春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甘露醇输注中并发症的防护措施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甘露醇药物输注中的应用,并对其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0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科126例PICC输注甘露醇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并与同期普通静脉穿刺术输注甘露醇的134例患者进行并发症的对比分析.结果:本组PICC追踪病例中,发生渗血和局部血肿4例、静脉炎3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导管脱出1例;而普通静脉穿刺患者发生渗血和局部血肿9例、静脉炎25例、静脉血栓形成3例;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ICC可能会发生静脉炎、局部渗血和血肿、静脉血栓形成、导管脱出等并发症,但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明显少于普通静脉穿刺.如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发生并发症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PICC仍不失为高渗液体输注提供一种良好的、无痛的、长期静脉输液方法.

    作者:邵灵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00~2009年我国优秀硕士论文中药物正交试验的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药物研究方面硕士研究生对正交试验设计的使用情况与特点.方法:以中国知网中药物研究的优秀硕士论文为材料,对正交试验使用的频次、各类药物中的分布、所涉及的院校、学科、专业、研究内容、正交试验设计表的类别、结果处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交试验设计在药物研究的优秀硕士论文中于2000年开始出现,总体呈增加趋势,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占论文总篇数的2.9%.在使用比率上,列首位的分别是L9(43)表、方差分析方法、药剂学学科和提取工艺.结论:药物研究中,应加强试验设计方法的运用.

    作者:方洪壮;苏瑞;金敏婷;许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1)PSH多见于25~60岁,以中老年女性更多见.(2)6例均表现为孤立性病灶,直径约4cm,呈圆形、卵圆形,密度较均匀,无深分叶,边缘光滑,无毛刺、无棘状突起、无胸膜凹陷、无纵隔淋巴结肿大.(3)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及延迟强化.结论:CT检查肺硬化性血管瘤有一定特征.

    作者:李文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参芎葡萄糖在治疗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中药参芎葡萄糖在大鼠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分组:先将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只、模型组40只,若模型成功将模型组再分为模型组(单纯肺纤维化组)、参芎葡萄糖治疗肺纤维化组(简称参芎组),地塞米松治疗肺纤维化组(简称地塞组).②模型制备:采用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M-A5)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第15天开始腹腔注射参芎和地塞米松制备参芎组与地塞组动物模型.③评价:分别于实验的第7天、14天将对照组、模型组大鼠随机处死5只,通过对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学观察,评价模型是否成功,若成功进一步将模型组剩余大鼠分为模型组(单纯肺纤维化组)、参芎组、地塞组,每组各10只,分别于实验的第21、28天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④观察指标:实验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llory三色染色.结果:①造模后首先出现肺泡炎,随着时间的延长,炎性反应逐渐减轻,肺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②参芎组纤维化程度较地塞组明显减轻.结论:①经过观察,采用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M-A5)的方法成功的制备了大鼠肺纤维化模型.②地塞米松、参芎可以有效的拮抗肺纤维化的形成,但两者之间差异不大,因而参芎可为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赵丽丽;韩磊;鲍文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多媒体技术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活跃、富有发展前景的学科,所研究的对象都是微观的,是肉眼观察不到的,都需借助于各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胞本身很微小,要让学生弄清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比较困难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从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把微观世界宏观化,抽象内容具体化,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从而优化细胞生物学教学,促进教师的角色转换[2],提高了教学质量,发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姜成;李春丰;吕东云;杨洪升;张卫东;张丽敏;吴恒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食管狭窄是食管术后或食管放疗术后及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食管癌的严重并发症[1].由于进行性吞咽困难, 致病人进行性营养不良及全身衰竭.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是食管狭窄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在缓解食管梗阻、改善吞咽困难症状、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的作用[2].2009-01~2010-05我科对60例食管狭窄病人行支架置入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崔颖;朱艳丽;于俊娟;李凤君;王艳凤;冯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微波治疗女性外阴苔藓样慢性湿疹26例分析

    女性外阴湿疹是常见病,但持续不愈表皮肥厚苔藓样变者属非常见类形,其主要原因与个体过敏素质有关,此类患者可能对多种抗原敏感,表皮对多种物质刺激敏感.另一方面潮湿是激发湿疹的基本条件,而女阴部位属易潮湿部位,致使病情慢性迁延不愈.目前药物治疗湿疹种类繁多,对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较好,但对慢性湿疹尤其是对女阴苔藓样慢样湿疹治疗效果很不理想,给患者个人私生活及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痛苦.2008-02~2011-02我科探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女性外阴苔藓样慢性湿疹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雁来;张辰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肠系膜囊肿的临床及CT诊断分析

    目的:结合临床表现及CT表现,提高对肠系膜囊肿的认识.方法:对本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囊肿的临床、CT表现及结合文献分析.结果:腹痛、腹胀、腹部肿物为主要症状与体征,急性腹膜炎、急性或慢性肠梗阻为主要合并症.CT表现为腹腔内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囊肿边界清晰、锐利,囊壁薄且均匀,无壁结节,囊内为水样密度影.结论:根据本组病例的临床、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可以提高肠系膜囊肿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武深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母体血浆游离HLCS基因用于无创伤性产前诊断DS的研究

    唐氏综合征,又名21三体或先天愚型,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有三种分型:游离型、异位型和嵌合型.三种分型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一样,但是通常都表现出智力低下、特殊面容、不育、身材矮小、颈椎脆弱、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器官畸形.DS患儿的出生为患者个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强大精神压力.

    作者:王凤双;王淑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三种全瓷材料在口腔修复学中的应用研究

    氧化锆陶瓷是一种新的性能改进了全瓷口腔修复材料,用其制作的修复体有与牙釉质接近的透明度和折射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全瓷因兼有金属全冠的硬度和烤瓷全冠的美观,其颜色、外观、质感逼真,色泽稳定,耐磨性强及全瓷材料显微硬度接近牙牙釉质等特点,目前正广泛用于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的修复.但是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问题,崩瓷甚至冠碎裂.是陶瓷工艺制作过程中硬度改变导致修复体断裂还是不同Weibull模量的抗弯强度不同造成断裂?本文采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及热处理通过四点弯曲试验测定了系统组份的抗弯强度和断裂数据,并将氧化锆陶瓷与氧化铝陶瓷、铸造玻璃陶瓷的抗弯强度进行比较.为临床工作中全瓷冠的设计和牙体预备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侯玉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