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田军;王玲;沈方方
在儿科课间实习中开展PBL 与循证医学相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循证医学观念,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者:顾镜月;王显鹤;康晓明;孟庆云;王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髌骨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05%,以中壮年多见,占58.7%.为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牢靠固定,早期活动,恢复其正常功能,减少致残率.我院自2006年应用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确实,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乔晓峰;李长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贯叶金丝桃为藤黄科金丝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抗抑郁、抗病毒等功效[1].金丝桃苷( Hyperin,Hyp)属黄酮醇苷化合物,是金丝桃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之一.金丝桃苷毒性小,具有镇痛、抗炎、止咳、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系统等多种药理学活性[2,3].
作者:王丽敏;江清林;毕士有;史伟国;赵锦程;张明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测大鼠心脏左右心室心肌氮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形态及分布,为探讨氮能神经在左右心室的分布及其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NADPH法显示大鼠心脏左右心室氮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形态与分布.结果:在大鼠左心室心肌内有较多氮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胞体呈梭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在大鼠右心室心肌内有较少氮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胞体呈圆形、蝌蚪形和椭圆形等多种形状.氮能神经纤维呈串珠状、条索状、细线状及不定形状,其走向多与心肌纤维长轴平行.氮能神经元及纤维的数密度和面密度左心室高于右心室,差异显著(P<0.01).结论:左右心室心肌中均有氮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分布,提示氮能神经参与心室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的调节.
作者:宋汉君;扈清云;王培军;韩曦;陈乃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浆五聚素3(PTX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为早期防治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心内科住院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组30例和高血压心脏病组20例.对照组为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健者40例.上述所有入选者均自愿参加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ESA)法测定血浆五聚素3(PTX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血浆PTX-3水平和hs-CRP水平取对数后均服从正态分布.PTX3: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组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1);hs-CRP: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心脏病组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1.血浆PTX3对数水平与hs-CRP对数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为0.337,P<0.01).结论:该实验结果提示血浆hs-CRP水平的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而血浆PTX3只在高血压心脏病组显著增高,可能表明两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于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病情变化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PTX3对早期预测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的价值优于hs-CRP.
作者:贺兆发;马显华;马勇;张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本文研究关于闭合性腹部损伤的病人,伴有腹部CT显示流动液体时,肠损伤的发病率.方法:本研究的信息来源于4个创伤中心,历时22个月,对所有病人进行多中心预期评估.结果:2229例病人中,265例病人出现流动性液体.90例病人有分离性流动液体,仅有7例有肠损伤.相反,90%的病人没有损伤.所有的病人观察8d.而且没有漏诊的病人.结论:腹部CT 扫描发现的流动液体不是必须手术的指征.推荐对病人系统的观察和应用其他相关的检查.
作者:金琦;黄朔;遇常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病因、发病机理不明,是全身中小动脉系统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疹性疾病,可致多系统损害,以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为主,严重的为冠状动脉损害,可引起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作者:康晓明;顾镜月;王显鹤;杨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UF-100尿液分析仪及Sysmex XT-1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在胸腹水白细胞计数中应用.方法:应用UF-100尿液分析仪及Sysmex XT-1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对胸腹水进行白细胞计数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手工计数法、UF-100尿液分析仪及Sysmex XT-1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李莹;孙玉鸿;王英敏;张文陆;王宇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比较3M复合树脂和普通复合树脂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6颗患牙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应用3M复合树脂和普通复合树脂充填.充填1年随访按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3M复合树脂修复后1年随访成功85例,修复效果和普通复合树脂修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3M复合树脂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优于普通复合树脂.
作者:董波;冯瑶;王佳琦;李冬梅;刘玉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辛复宁栓局部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01~2009-12间16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80例)和微波组(80例).药物组给予辛复宁栓治疗,每日用药1次,10次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于月经干净的第3~7d进行疗效评价.微波组在月经干净后3~7d行微波治疗,术后每月复查1次至术后2~3个月复诊检查,并判定结果.结果:两组在轻度宫颈糜烂的治疗上,差异无显著意义,在中度和重度宫颈糜烂的治疗上,微波组疗效明显优于辛复宁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辛复宁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总有效率也分别达到73.81%、54.54%.辛复宁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微波组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 结论:辛复宁作为临床上治疗宫颈糜烂的药物,对患者病变程度的改善具有明显作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马方;李大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Abbott i2000SR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1].现以AFP,HCG,CEA为例,对我院使用的Abbott i2000SR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性能给予评价.
作者:黄莹莹;谢春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长期使用或短期内间断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致股骨头坏死已为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所证实, 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骨内微量元素的代谢情况有可能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李荣锐;魏巍;于涛;王日光;翟饶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术被腹腔镜手术所代替.双孔法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简单且易掌握,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2001~2009年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20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志;刘永梁;陈福军;刘伟新;徐延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热休克蛋70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成7组,6组制作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伤后2h、6h、12h、24h、48h、72h.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应用West-blot方法观察各个时段损伤脊髓组织HSP70的表达.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2h,脊髓组织内出现HSP70的表达,损伤后24h脊髓组织中HSP70染色达到高峰,并可维持至损伤后72h.结论:在遭遇损伤性刺激后,脊髓组织HSP70的表达明显增加,表明HSP70有可能在阻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周成福;赵立新;马晓茹;刘蕾;唐庆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建立实验性可复性牙髓炎动物模型的具体实验方法.方法:选用20只雄性Wistar大鼠,每只鼠分别不喷水均匀磨除上颌第一磨牙牙釉质酸蚀牙本质,而正常组则不用处理.分别于术后0d(正常组)、1、3、5、7d处死动物,获取上颌骨及牙齿标本,经固定、脱钙后做5μm厚的连续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实验组牙髓组织发生典型的可复性炎症变化.结论:不喷水钻磨牙釉质酸蚀牙本质法诱导大鼠实验性可复性牙髓炎简便可行.
作者:韩杰;杨青岭;麻凤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儿,男,9岁,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4d于2007年9月5日入院.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小便深黄色.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贫血、肝功异常,未做治疗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查体:体温37℃,血压120/60mmHg.
作者:于志刚;郑宏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微米冬凌草甲素对小鼠H22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腹水瘤(H22)小鼠为对象,观察对照组和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微米冬凌草甲素对小鼠H22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小鼠H22肿瘤细胞对微米冬凌草甲素较敏感,不仅能明显延长小鼠生存期(P<0.01),与丝裂霉素结果相近(P>0.05);而且实验后小鼠体重没有明显下降,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大.结论:不同浓度的微米冬凌草甲素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caspase3基因表达,引起细胞的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培军;扈清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EHF病毒感染引起的多脏器损害的急性传染病,尤以肾脏损害为显著.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广泛毛细血管损伤、出血、多尿等临床症状.
作者:于文丽;孟庆娟;王凤荣;朱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应用腹腔镜手术,结扎胃来治疗肥胖.方法:我们回顾了对60例病人3年来的术后随访.结果:我们发现,手术后,所有的病人体重下降.一部分病人(49%)在第一次体重下降后,又有所上升.病人手术顺利,术中无死亡.主要的并发症是结扎环脱落(21%).结论:我们认为,腹腔镜手术对于短期和长期的体重下降很有效.经过目前的训练,再次手术的几率会下降.
作者:黄朔;金琦;王志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P)、芬太尼(F)联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K)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手术病人7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组I:P+F;组Ⅱ:P+K和组Ⅲ:P+F+K.麻醉诱导:静脉注射(iv)注丙泊酚(1.5±0.3)mg/kg,2min后组Ⅰ iv芬太尼3μg/kg;组Ⅱiv氯胺酮1mg/kg;组Ⅲ iv氯胺酮0.4mg/kg,芬太尼1μg/kg.麻醉维持:恒速输注丙泊酚,酌情追加芬太尼和氯胺酮.结果:组Ⅲ术毕苏醒时间与组Ⅱ相比明显缩短(P<0.05).组Ⅲ芬太尼用量与组I比明显减少(P<0.05).组Ⅲ氯胺酮用量比组Ⅱ比明显减少(P<0.05).组I和组Ⅱ术中发生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明显高于组Ⅲ(P<0.05).组Ⅱ术中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术前及组Ⅲ(P<0.05).组Ⅱ苏醒期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组Ⅲ.结论:丙泊酚、芬太尼联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一种较为良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余志阳;夏兰;闫向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