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李沿江;杨毓雯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在宫角妊娠未破裂型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宫角妊娠27例临床资料,总结开腹手术、腹腔镜、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角妊娠的效果.结果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成功率达100%,与直接腹腔镜手术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结论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角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刘冬萍;刘仙;赵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机体的细胞免疫在对肿瘤的监视和防御中起重要的作用,手术切除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围术期的各种因素都会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尤其体现在细胞免疫的损伤.对于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抑制会增加术后肿瘤转移和复发的风险,对肿瘤患者预后极为不利.本文将对围术期各种导致免疫抑制的因素及对肿瘤患者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杨力;王凤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联合米非司酮片终止瘢痕子宫14~20周妊娠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2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瘢痕子宫妊娠14~20周)的孕妇按不同的引产方式分为2组:瘢痕子宫观察组11例,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片进行引产;瘢痕子宫对照组11例,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进行引产.将同期5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正常子宫妊娠14~20周)孕妇按不同的引产方式分为2组:正常子宫观察组25例,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片进行引产;正常子宫对照组25例,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进行引产.观察4组孕妇的胎盘娩出时间和产时出血量、阴道裂伤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 瘢痕子宫观察组总有效率与瘢痕子宫对照组、正常子宫观察组、正常子宫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观察组胎盘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与正常子宫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瘢痕子宫观察组胎盘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与瘢痕子宫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子宫观察组胎盘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与正常子宫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孕妇无一例出现阴道裂伤等并发症.结论 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片用于瘢痕子宫14~20周妊娠引产具有引产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瘢痕子宫妊娠引产须在严密观察下施行.
作者:张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位切断撕脱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66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口腔或健侧鼻腔插管.采用患侧口腔前庭及翼下颌韧带外侧切口,行上颌神经、下牙槽神经、颊长神经、舌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术.结果 术后控痛率达100%,术后随访4个月~5年,治愈30例,占65%;好转11例,占24%;无效而改用其他治疗5例,占11%.总有效率达89%.结论 三叉神经高位切断撕脱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创伤小、临床治愈率高.
作者:刘蔚;胡翰青;李明达;陈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PTC的76例患者89个癌结节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4.43.常规二维超声显示89个癌结节中61.8%(55/89)表现为实性低回声,43.8%(39/89)的癌结节内见砂粒样微小钙化.彩色多普勒显示79.8%(71/89)的癌结节内有较丰富血流信号(Ⅱ级、Ⅲ级).27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有21例患者合并有其他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腺瘤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结论 综合分析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声像特点,并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PTC的超声诊断率.
作者:谢天;李沿江;杨毓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观察组(28例感染性黄疸新生儿)及对照组(5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WBC、CRP指标,并对2组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TBIL、IBIL、WBC、CR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除胆红素的影响,血清CRP与WBC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820 7,P<0.01).结论 CRP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指标之一,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有助于判定病情的演变及治疗效果.
作者:佘志婉;薛立军;童和平;张新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共入选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10 mg·d-1晨服,每日1次,测量治疗前及治疗1、2、4、8、12周时血压,同时记录心率、自觉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心率无显著差异,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为83.75%,不良反应率为11.2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凌云;吴红玲;毛艳芳;徐明明;金李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 762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2组:一体化组1 401例和对照组1 361例.一体化组患者采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按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2周,1、3个月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经过13~49(30.5±4.8)个月的随访,一体化组术后2周,1、3个月疗效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3%、46.2%、66.8% vs 14.3%、22.0%、39.0%,均P<0.05).一体化组并发症共发生152例(10.8%),对照组并发症共发生242例(17.8%),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万细珍;戴闽;张斌;范红先;姚浩群;聂涛;刘虎城;艾江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1986年,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作为B细胞特异转录因子被Sen和Baltimore发现,因其能与免疫球蛋白κB轻链基因增强子序列(5'-GGGACTTTCC-3')特异结合,并促进κ链基因表达,故将之命名为NF-κB.在随后的研究发现,NF-κB在组织细胞中广泛存在,是生命活动中一重要的核蛋白因子,大量的研究显示在心衰、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哮喘、肿瘤、败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中,NF-κB及相关因子基因表达增高[1].
作者:袁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采用口泰含漱液在防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化疗期间给予常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晨起、进食后及睡前用生理盐水含漱,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从第1天开始给予口泰含漱液.共用30 d.观察2组在常规剂量化疗期间口腔黏膜反应程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口腔黏膜反应在常规剂量化疗时,治疗组口腔黏膜反应Ⅰ度20例(50.00%),Ⅱ度15例(37.50%),Ⅲ度5例(12.50%),Ⅳ度0例(0.00%);对照组Ⅰ度8例(20.00%),Ⅱ度10例(25.00%),Ⅲ度20例(50.00%),Ⅳ度2例(5.0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泰含漱液能有效减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口腔黏膜反应,减轻患儿痛苦,使化疗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付志萍;欧阳秋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的MRI影像表现与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对82例子宫颈癌患者均行MRI检查.在MRI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信号特点、浸润范围、累及宫旁组织器官和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根据MRI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期.结果 82例患者中,Ⅰ期32例,其中Ⅰa期5例,Ⅰb期27例;Ⅱ期38例,其中Ⅱa期22例,Ⅱb期16例;Ⅲ期9例、Ⅳ期3例,其中Ⅲa期6例,Ⅲb期3例,Ⅳa期2例,Ⅳb期1例.结论 MRI能清楚地显示子宫颈癌病灶的浸润范围及是否转移,对子宫颈癌的MRI分期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赵顺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ICU患者应用BT-2008多功能振动排痰机的使用效果.方法 对50例ICU患者(试验驵)使用BT-2008多功能振动排痰机排痰,对同期50例ICU患者(对照组)使用传统人工拍背方法排痰.比较2组排痰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2组患者排痰效果及护士疲劳程度.结果 试验组排痰前后患者心率、呼吸等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对照组排痰后心率、呼吸明显加快(均P<0.05);试验组排痰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其排痰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74%)(P<0.05);试验组护士疲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重度疲劳占比分别为28%、46% (P<0.05).结论 BT-2008多功能振动排痰机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人工拍背方法,且BT-2008多功能振动排痰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极大地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作者:张莉华;张华虹;喻蓉艳;李冬英;郑青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骨髓中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异常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的疾病.AL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其中,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是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表观遗传是指在核酸序列水平上不涉及基因组改变的遗传变化,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微小RNA( microRNA,miRNA)表达[1].mi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在动、植物及病毒中广泛存在的单链非编码RNA,可以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2].
作者:揭小梅;张华华;杨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lli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指由于不同原因使股骨头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ANFH病因可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其中非创伤性病因中,激素的使用是常见病因之一[1].
作者:吴洪亮;段平国;刘德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的12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休克组30例和非休克组90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在皮肤颜色改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延长、肢端温度降低、脉搏减弱、反应低下、神志改变、肌张力减弱、心率增快、尿量减少和血压下降[以收缩压足月儿≤50 mmHg(1 mmHg=0.133 kPa)、早产儿≤40 mmHg)]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非休克组比较,休克组在皮肤颜色改变、CRT延长、肢端温度降低、脉搏减弱和反应低下方面改变更明显(均P<0.01),而在神志改变、肌张力减弱、心率增快、尿量减少和血压下降方面改变不显著(P>0.05).结论 皮肤颜色改变、CRT延长、肢端温度降低、反应低下是新生儿窒息性休克的早期临床表现,是判断新生儿窒息性休克早期较敏感的诊断指标,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徐建强;孙乐科;万建华;樊爱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EB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2例EB病毒性肝炎患儿采用常规护肝、降酶等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更昔洛韦粉针5 mg·kg-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中静脉滴注,每12 h静脉滴注1次,每次静脉滴注时间>1h,连用7~10 d.32例患儿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评定疗效.结果 32例患儿中,显效28例(87.5%),有效4例(12.5%),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 采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护肝等治疗小儿EB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EBV-DNA可提高EB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作者:万盛华;张双红;黄雄七;李香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大鼠灌胃口服复方血栓通片后人参皂苷Rb1与Rg1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通过建立测定血浆中人参皂苷Rg1与Rb1的液质联用色谱法(LC-MS),测定8只大鼠灌胃给1 200 mg· kg-1的复方血栓通片后的血药浓度,通过DAS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统计分析.结果 大鼠灌胃给1200mg·kg-1的复方血栓通片后,血浆中人参皂苷Rb1与Rg1达峰时间均快,分别为1.02 h与1.05 h;与人参皂苷Rb1相比,人参皂苷Rg1原形在胃肠吸收较差,生物利用度低;人参皂苷Rb1半衰期长[(16.45±3.17)h]而人参皂苷Rg1半衰期短[(4.33±1.34)h].结论 复方血栓通片中人参皂苷Rb1与Rg1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对含该组分的新药研发和制剂研究等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胡锦芳;温金华;蒋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2-DM)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方法 检测247例住院的2-DM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三酰甘油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47例2-DM患者中甲状腺功能正常210例(A组)占85.1%(210/247),37例甲状腺功能异常占14.9% (37/247)中:亚临床甲减27例(B组)占10.9% (27/247);亚临床甲亢10例(C组)占4.1%(10/247).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3组间年龄、病程、HbA1c、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A组高于C组(P<0.05),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B组高于C组(P<0.0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2-DM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以亚临床甲减为主,且女性居多.
作者:张美英;罗芳;秦淑兰;熊燕;蔡霞;赖晓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妇科手术中.但随着手术适应证的增多、手术范围的放宽及手术难度的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种类而随之增加,因此正确认识和了解并发症,并且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处理,是提高手术安全性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小翠;蔡丽萍;徐小霞;沈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诊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6例急诊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均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3.5~5 MHz)及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5~8MHz)检查.结果 11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均发生于单侧,其中左侧65例,右侧51例.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侧、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敏感性均明显低于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26.2%、27.5% vs 97.0%、98.0%,均P<0.01),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总敏感性明显低于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26.7% vs 97.4%,P<0.01).结论 经直肠/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弥补经腹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足,可以明显地提高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检查的敏感性,特别是在急诊超声诊断中具有优势.
作者:胡智安;韩鄂辉;张频;朱剑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