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瑞木叶化学成分探讨

杜青波;张宇;刁婷婷;郑淑芹

关键词:红瑞木叶, 试管试验法, 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化学成分
摘要:目的:检测红瑞木叶中有效成分,为红瑞木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超声波提取法对红瑞木叶进行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采用试管试验法、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其检液中有效成分进行检测.结果:红瑞木叶含有氨基酸、多糖、还原糖、苷类、酚性物、蒽醌、黄酮、鞣质、挥发油、叶绿素等化学成分,未检测出蛋白质、有机酸、香豆素、生物碱、皂苷类成分.结论:红瑞木叶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有效成分,红瑞木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处理方法对树脂面与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金属托槽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体粘接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找出适合树脂面与金属托槽粘接的树脂表面处理方法.方法:制作树脂试件40个,平均分为A,B,C,D 4组,A组:酒精擦拭,B组:打磨粗糙,C组:9.6%氢氟酸酸蚀,D组:9.6%氢氟酸酸蚀+硅烷偶联剂.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粘接后冷热循环作抗剪强度测试,并记录托槽去除时的树脂面破损情况.结果:采用打磨粗糙组,氢氟酸酸蚀+硅烷组的粘接抗剪切强度明显高于酒精擦拭组和氢氟酸酸蚀组(P<0.01),打磨组树脂面破损率高于其他组,但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氢氟酸酸蚀+硅烷可提高剪切强度,硅烷是良好的表面处理剂.

    作者:朱红;陈湘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临界CO2萃取大葱油的研究

    目的:考察提取大葱油的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无水乙醇做夹带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并设计L9(33)正交实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物料与夹带剂的料液比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物料与夹带剂的料液比1:1.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大葱油品质好、收率高.

    作者:张杰;焦淑清;滕杨;谭小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韭子对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韭子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建立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小鼠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韭子可改善环磷酰胺引起的CD4+亚群比例的降低、CD4+/CD8+比值的降低,说明它对模型小鼠T细胞功能有增强作用,并通过增强CD4+细胞调整CD4+/CD8+的比例失调.结论:韭子不仅对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还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于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喉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喉切除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观察记录了2002-06~2006-09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44例喉切除病人的住院情况,并与1998-01~2002-05未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49例喉切除病人住院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18.37%,干预组2.27%(P<0.05);平均住院日数:对照组(21.6±5.3)d,干预组(18.9±5.6)d (P<0.05).结论:喉切除术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几种常见慢性疼痛性疾病与职业关联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降低职业活动引起的常见疼痛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因职业引起的慢性疼痛性疾病的预防意识.方法:对663例患颈肩、腰背、下肢等肢体性慢性疼痛的病人进行了职业调查,分析其职业与慢性疼痛性疾病的关联度.结果:从事司机职业的人员,患颈椎病及腰间盘突出比率较大;办公室文员及工人、学生患颈椎病的比率较高;军人患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和膝关节炎的比率较高;农民患膝关节炎的比率较高.结论:慢性疼痛与职业有关,但患肩关节周围炎的病人与职业的关联度不大.

    作者:张国生;李萍;周祥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重在饮食干预

    目的:研究饮食管理及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对照组52例,实验组采用合理饮食指导及针对性心理护理半年,两组患者经血生化、人体测量学指标和心理状况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维持性血透患者,人体测量学指标及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心理状况也发生明显差异.结论:合理的饮食指导及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营养不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从而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感染,提高自身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红艳;姜晓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65岁.前2d常有头痛,晕眩、肢体发麻感.今晨醒来时发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故来我院就诊.该患者诊断为脑血栓形成.

    作者:贾成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7例诊治体会

    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的炎性肠梗阻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以往这种新类型肠梗阻往往被人们忽视,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为了提高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及诊治水平,减少肠瘘、短肠综合征和重症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000-03~2003-02笔者回顾分析了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7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敬民;刘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筛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 (CTA)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平扫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的脑血管成像检查,采用VR,SSD,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成像.结果:正常21例,异常14例,其中动脉瘤11例,部分闭塞1例,血管畸形2例.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清晰的显示颅内大血管影像,对绝大部分的动脉瘤能迅速、准确地诊断.结论: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准确,相对脑血管造影有无创伤、价格低的优点.对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因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杨月娥;贺焱;张玉花;王向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肠内免疫营养对食管癌病人免疫反应及蛋白质代谢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对食管癌手术后病人免疫功能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2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2~8天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9天分别检测IgG、IgM、IgA、总淋巴细胞数,用药期间留24h尿计量,用自动生化仪检测24h尿中尿素和肌苷排泄量.结果:研究组IgA、总淋巴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h尿尿素和肌苷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肠内免疫营养可提高食管癌术后病人免疫力,改善机体蛋白质代谢功能.

    作者:夏宏伟;马宪友;郭德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更昔洛韦治疗疱疹病毒性脑炎15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对31例患儿分两组,分别给予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治疗.结果:应用更昔洛韦组在退热时间、惊厥控制、颈抵抗消失、意识恢复方面效果显著.结论:更昔洛韦治疗疱疹病毒性脑炎疗效明显优于阿昔洛韦,值得推广.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醋酸氯己定凝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醋酸氯己定凝胶剂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醋酸氯己定凝胶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凝胶剂中醋酸氯己定的含量.结果:醋酸氯己定在6~13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51%,RSD=0.42% (n=6).结论:醋酸氯己定凝胶剂制备工艺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谷琳;李彩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根尖周围炎176例临床分析

    慢性根尖周围炎是口腔门诊常常遇到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常常自述相关牙齿的不定期疼痛,有时又自行缓解, 缓解时则完全无自觉症状.也有的是经过塑化或牙髓治疗过牙齿在经过数月至数年之后再次出现咀嚼不适,轻微疼痛或根尖瘘道等慢性根尖周围炎症或者是自身抵抗力降低时出现急性发作,为进一步探讨和认识本病的发生发展,了解该病发生的常见诱因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本病,本文收集了我院第二门诊部2005-01~2007-12就诊的176例该类患者,对其病因及相关治疗病史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广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深化预防医学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具有社区综合卫生能力的医学生

    党的十七大明确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卫生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具有综合卫生能力的医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祝丽玲;邱洪斌;鲁彦;闫冬梅;张波;周宪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肺内感染的趋势有所增加,笔者收集了在大庆油田总医院住院的2002~2004年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感染的病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凤琴;常纪;李振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穿琥宁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体会

    目的:观察采用穿琥宁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62例喘憋性肺炎患儿应用穿琥宁雾化吸入.结果:97%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穿琥宁雾化吸入对喘憋性肺炎疗效可靠.

    作者:王晓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脑电图、IL-10影响的探讨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脑电图、细胞因子IL-10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10周龄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重150~220g,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组.点燃后各组大鼠描记脑电图,低温条件下迅速断头取脑,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及脑组织细胞因子IL-10含量变化.结果:灵芝孢子粉组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血清及脑组织IL-10明显降低(P<0.05).结论:灵芝孢子粉能有效降低癫痫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细胞因子IL-10水平,纠正免疫失调而起到抗癫痫的作用.

    作者:李晶;于海波;朱玉梅;王淑秋;毕胜;赵晓莲;栾海燕;王芳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黄芪根茎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黄芪根、茎、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本实验以黄芪甲苷为标准品,采用薄层扫描法,对黄芪根、茎、叶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黄芪叶中黄芪甲苷含量高于根.结论:黄芪茎叶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作者:万国靖;刘洪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人体口腔、颌面、颈部各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紧密结合的学习思维,反复观察和不断实践,通过动手雕牙、滴蜡塑形牙体等实践性手段来加深印象,增进理解,从而建立起较完整的立体感,才能达到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环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向学生展示口腔、颌面部、颈部等解剖结构的立体构像,通过实验操作,巩固解剖形态结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实践技能操作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巧玲;高士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肺癌中PPAR-γ和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对人肺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23例非癌组织和70例肺癌组织中对PPAR-γ和TNF-α的表达.结果:PPAR-γ和TNF-α在肺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PPAR-γ和TNF-α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术后TNM分期有关,差异有显著性.且两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PPAR-γ在肺癌中的高表达和与TNF-α的负相关在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重要的作用,为肺癌的诊断、预后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孙云晖;代立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