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在老年人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辛险峰;郭红;王宇娜

关键词:老年人, 脊麻, 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摘要:目的:评价左旋布比卡因小剂量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TURP男性患者60例,年龄60~83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2mL左旋布比卡因加1mL生理盐水配成3mL溶液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2mL;B组30例,左旋布比卡因2mL加1mL生理盐水配成3mL溶液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3mL.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的变化.结果:B组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能完全满足老年患者TURP的麻醉要求,且生命指征平稳.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一种病理改变.

    作者:张春斌;谈西满;罗佳滨;胡玉红;常春艳;张玉萍;刘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bcl-2在恶性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bcl-2在恶性淋巴瘤患者瘤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和非肿瘤患者细胞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别,并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间完全缓解率(CR)的差别.结果:bcl-2在恶性淋巴瘤患者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肿瘤对照者(P<0.05),bcl-2阳性表达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与阴性表达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cl-2的阳性表达可能是恶性淋巴瘤对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可作为判断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对判断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更有意义.

    作者:刘东璞;卢凤美;孟庆媛;郭梦凡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抑癌基因PTEN在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TEN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大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EliVision方法检测PTEN在大肠癌组、大肠腺瘤组及正常组的表达.结果:正常组PTEN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癌组 (95% vs39.1%,P<0.01),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95% vs 65%,P<0.05),大肠腺瘤组PTEN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5% vs 39.1%,P>0.05).PTEN在大肠癌组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显著减少,PTEN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显著相关,说明PTEN是判断大肠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者:张丹;袁禧先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清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浆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变化,观察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疾病发展进程进行分类,即不稳定型心绞痛(UA)60例,心肌梗死(MI) 60例,设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Lp(a),常规血脂采用酶法进行检测.结果:MI组患者血中Lp(a)水平明显高于U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Lp(a)与冠状动脉疾病进展有关.

    作者:卢均坤;王艳芹;贺兆发;王立波;闫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阻断NF-κB/IκB信号通路对HIBD大鼠脑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建立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将IκB通过腺病毒载体导入体内,探讨其对HIBD大鼠脑内NF-κB活性和TNF-α、IL-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I组(正常对照组),II组(HIBD损伤1d组),III组(HIBD损伤7d组),IV组(IκB干预1d组),V组(IκB干预7d组).Western-blot检测脑细胞NF-κB的表达,了解NF-κB的活性,放免法检测TNF-α、IL-1的表达.结果:经中心静脉途径导入腺病毒转载的IκB基因,可降低HIBD大鼠脑内NF-κB活性,IκB干预1d组和7d组与HIBD损伤1d组和HIBD损伤7d组比较,NF-κB活性明显减少(P<0.05);降低脑内TNF-α、IL-1含量,IκB干预1d组和7d组与HIBD损伤1d组和7d组比较,TNF-α、IL-1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中心静脉途径注入腺病毒转载的IκB基因,直接增加脑内IκB的表达,阻断炎症因子TNF-α的合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NF-κB的活性有关.

    作者:王玉春;郑著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光果葶苈全草中硫代葡萄糖苷总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光果葶苈全草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总含量,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基础科学资料.方法:采用硫酸根离子沉淀法.结果:光果葶苈全草中硫代葡萄糖苷总含量为0.95%.结论:光果葶苈全草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高,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作者:王丽红;刘娟;吴宏斌;李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锦灯笼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锦灯笼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电子自旋共振法(ESR).结果:锦灯笼乙醇和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初步确定了中药锦灯笼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杨春荣;单静颖;郑素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的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的变化,探讨二者与AP的关系.方法:选择AP患者20例,另选1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均于入院后第1天及第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2mL,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入院第1天AP组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d后,IL-1β和TNF-α含量均下降.结论:IL-1β和TNF-α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增高.

    作者:田桦;邵艳艳;卓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5~2007-05收治的120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以同期住院的16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血糖水平、发热、白细胞增多、糖尿病史和CT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患者的糖尿病史、CT早期梗死征象、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的比例较高,血压、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多与高血压、糖尿病、近期感染及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及闭塞有关.

    作者:石国锋;王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BJ-6B加速器剂量率不稳故障分析

    BJ-6B型加速器是用于肿瘤治疗的驻波型医用直线加速器.该产品正常治疗时,剂量率在250cGY/min.由于加速器结构庞大、复杂,加之系统长期使用后,元件老化、参数漂移、性能不稳定,同时受电源的影响,在出束过程中,剂量率会出现波动.当系统调整不当或出现故障时,剂量率波动超过其正常范围,就会影响治疗效果,这时应对系统进行检修调整.引起剂量率不稳定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张蕊;苑德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荧光定量PCR联合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FQ-PCR联合ELISA方法检测117例临床已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检测它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AT).结果:①抗-HCV阳性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其阳性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②87例HCV-RNA阳性标本中,有50例ALT异常,其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 ALT水平和HCV-RN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③FQ-PCR检测敏感性为74.4%(87/117),漏检率为25.6%(30/117).ELISA法检测敏感性为76.9%(90/117),漏检率为23.1%(27/11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3%(108/117),漏检率为7.7%(9/117).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互相补充,大大提高了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丙型病毒肝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献血人员筛选和血制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高英英;马雷;孙玉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康复护理对造口病人生存质量影响的干预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肠造口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实验研究对42例肠造口病人随机分组,采用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康复护理对造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结论:通过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增强了造口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减轻了造口病人的心理负担,提高了造口病人的总体生存质量.

    作者:何淑玲;孙国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尺神经损伤31例疗效观察

    尺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我们主要针对早期的患者采取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尺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尺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董中国;潘颖华;刘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甲硝唑、地塞米松根充糊剂在根管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在治疗牙髓炎和根尖周病的疗效.方法:将氧化锌,丁香油调制的根充糊剂中加入甲硝唑、地塞米松充分研磨后导入根管中.结果:治疗组178例成功率95%,对照组170例成功率89.5%.结论:甲硝唑、地塞米松配制的根充糊剂是一种刺激小,杀菌、抑菌力强、操作简单,充填无副作用的理想根充糊剂.

    作者:刘玉杰;李强;张秋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角膜异物取出的方法及体会

    角膜异物是眼科常见的眼病之一,因此取出异物是一项经常、细致的眼科门诊处理,若处理不当轻者划伤眼角膜,重者可使角膜穿孔,导致感染,甚至失明.现将我们几年在临床工作中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吴淑芳;孙秀丽;吴志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从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MMP7单链抗体

    目的:从人天然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与MMP7特异结合的单链抗体(scFv),并对其特异性及活性进行分析.方法:转化MMP7质粒,分离、纯化与鉴定表达的MMP7.以MMP7为靶标对人天然噬菌体单链抗体库进行4轮的筛选富集,初步筛选到能与MMP7结合的scFv.通过ELISA和Western 对所获scFv的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纯化鉴定了MMP7,筛选获得了结合MMP7的人噬菌体抗体.ELISA和Western 表明筛选到的scFv特异性较好.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直接获得特异人源MMP7抗体,为抗MMP7单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作者:孙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斑蝥素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斑蝥素乳膏对生殖器疱疹的治疗作用 .方法:随机选择72例生殖器疱疹患者,分为斑蝥素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疾病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斑蝥素软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研究使用.

    作者:王兴全;谷继卜;李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硝普钠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的观察和护理

    肺心病合并心衰,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临床治疗以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为主.硝普钠(NP)是临床较老的血管扩张剂,它能均衡地扩张动、静脉,松弛血管平滑肌,能减轻后负荷,缓解瘀血,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我科自1994~2007年间用NP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60例,治疗期间针对药物性能,给予科学护理,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文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MBT托槽与自锁托槽脱落率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过程中两种托槽的脱落率.方法:挑选正畸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使用MBT托槽,20例使用自锁托槽粘接,复诊时记录托槽脱落率,记录时间为3个月,经处理后再粘接,3个月内记录再粘接脱落率.结果:两种托槽初次粘接脱落率分别为8.6%,8.4%两者间差别没有显著性.再粘接脱落率MBT托槽低于自锁托槽,分别为9.2%,16.3%,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自锁托槽再次粘接的脱落率较高.粘接自锁托槽时更应严格操作,尽量减少发生脱落.

    作者:王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两种芦丁提取方法pH值的比较研究

    槐米中主要成分是芦丁.从槐米中提取芦丁可用乙醇提取法、水提取法、碱溶酸沉提取法.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槐米中芦丁含量不得少于15.0%.

    作者:张雅杰;佟连生;高敬茹;孙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