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抑癌基因PTEN在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丹;袁禧先

关键词:PTEN, 大肠癌, 大肠腺瘤, 大肠正常组织
摘要:目的:探讨PTEN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大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EliVision方法检测PTEN在大肠癌组、大肠腺瘤组及正常组的表达.结果:正常组PTEN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癌组 (95% vs39.1%,P<0.01),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95% vs 65%,P<0.05),大肠腺瘤组PTEN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5% vs 39.1%,P>0.05).PTEN在大肠癌组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显著减少,PTEN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显著相关,说明PTEN是判断大肠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斑蝥素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斑蝥素乳膏对生殖器疱疹的治疗作用 .方法:随机选择72例生殖器疱疹患者,分为斑蝥素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疾病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斑蝥素软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研究使用.

    作者:王兴全;谷继卜;李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荧光定量PCR联合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FQ-PCR联合ELISA方法检测117例临床已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检测它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AT).结果:①抗-HCV阳性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其阳性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②87例HCV-RNA阳性标本中,有50例ALT异常,其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 ALT水平和HCV-RN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③FQ-PCR检测敏感性为74.4%(87/117),漏检率为25.6%(30/117).ELISA法检测敏感性为76.9%(90/117),漏检率为23.1%(27/11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3%(108/117),漏检率为7.7%(9/117).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互相补充,大大提高了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丙型病毒肝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献血人员筛选和血制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高英英;马雷;孙玉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锦灯笼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锦灯笼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电子自旋共振法(ESR).结果:锦灯笼乙醇和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初步确定了中药锦灯笼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杨春荣;单静颖;郑素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两种多功能治疗仪在慢性宫颈炎中的应用

    CYP-I型微波综合治疗仪、BPM-VI-A红外光治疗仪在大、中医院已得到广泛应用.笔者为了配合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综合服务,以慢性宫颈炎患者为对象,进行治疗并通过疗效对比,来验证两种多功能治疗仪的安全性、有效性、副反应及可接受性,为在计生系统基层推广使用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作者:张慧敏;祝春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炎性细胞因子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SD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中IL-1、IL-6和IL-8 mRNA的表达,探讨IL-1、IL-6和IL-8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致大鼠脑急性缺血,后给8%氧气+92%氮气的混合气体致脑急性缺氧,建立大鼠脑急性缺血缺氧模型,在3个时相点采用rt-PCR方法测定假手术组、HIBD组脑组织中IL-1、IL-6和IL-8 mRNA含量变化.结果:HIBD组大脑皮质内IL-1和IL-8含量3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大脑皮质内IL-6含量1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缺血脑半球IL-1、IL-6和IL-8 mRNA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其表达量增加.结论:在大鼠急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脑皮质内IL-1、IL-6和IL-8表达增强, IL-1、IL-6和IL-8参与了脑缺血缺氧后炎症反应的启动、发展过程.

    作者:王玖飞;王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外生型宫颈癌临床观察

    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是将具有针状外套的放射源直接插入肿瘤内进行放射治疗.其优点在于肿瘤组织本身得到高剂量照射,因放射剂量衰减梯度大,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少,减少了综合放疗的负担,提高治疗效果.我院于2000.9~2004.0共收治外生型宫颈癌36例,在进行传统综合治疗之前或之间,辅加肿瘤内间质插植放射治疗,消瘤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cervis,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SCCC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表现阴道排液或接触性出血,均于两年内死于肿瘤转移.组织学: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深染,核分裂多见,坏死明显.免疫组化:3例瘤细胞至少表达两种神经内分泌标记(CgA、NSE、Syn),1例HPV阳性.结论:SCC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王彩霞;朱晓萍;王晓;王桂梅;聂美楠;吕淑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成人上颌前突下颌正常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牙颌面硬组织变化的头影测量研究

    目的:对安氏Ⅱ类上颌前突下颌正常型成人患者进行拔牙矫治,了解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7例前牙深覆盖安氏Ⅱ类上颌前突下颌正常型患者,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19~33岁,平均25岁,全部病例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应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矫治前后SNA角、ANB角、SNB角、MP-FH角、MP-SN角、Y轴角、L1-NB角变化无显著性,L1-FH角有显著性差异,其他6项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成人上颌前突下颌正常型Ⅱ类错牙 合临床矫治骨骼无明显改变.

    作者:宿玉龙;徐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鼻区骨折53例CT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鼻区骨折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鼻区骨折的CT表现,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5~65(平均36.5)岁.结果:53例中,鼻区骨骨折37例,其中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10例、鼻骨骨折4例、眼眶内壁骨折5例、泪骨骨折3例、额骨鼻部骨折4例、鼻中隔骨折2例,混合性骨折9例;骨缝分离16例,其中10例合并鼻区骨骨折.结论:鼻区骨折是常见外伤之一,CT结合平片可做出定性诊断.

    作者:孟存芳;赵文礼;高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仿生物电治疗仪对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仿生物电刺激对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作用.方法:以初诊及住院脑性瘫痪将78例儿童患者随机分为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组(SWD)、康复组(KF)和对照组(DZ).SWD组采用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vujta)+康复训练;KF组采用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训练;DZ组由医师执行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治疗3个月.SWD和KF治疗效果与DZ组进行比较.结果:SWD治疗有效率96.67%,KF为83.33%,DZ为50%,SWD效果明显好于KF和DZ(P<0.05,P<0.01).结论:仿生物电刺激可作为小儿脑性康复的较好手段之一,与康复治疗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晓红;麻淑君;李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鼠脑出血灶周HSP70凋亡表达及GM1对其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灶周边组织HSP70的表达机制,探讨GM1抗细胞凋亡作用及对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①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神经节苷酯干预组.大脑立体定位法复制脑出血模型.②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HSP70表达.③吉姆萨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①脑出血周边组织6h见HSP70表达,在6~48h呈上升趋势.②脑出血周边组织6h见凋亡细胞,在6~48h呈上升趋势.③GM1干预后HSP70表达与脑出血组比较显著上升,而凋亡细胞数下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④GM1干预组中,局部比腹腔各时间点HSP70表达阳性细胞数增高,而凋亡细胞数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HSP70参与脑出血周边组织损伤应答反应.②GM1可增强脑出血急性期HSP70的表达,同时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③GM1可改善脑出血预后,且局部用药优于腹腔给药.

    作者:宋友;陆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改良鼻导管固定法用于婴幼儿吸氧

    低流量吸氧是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婴幼儿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的主要方法.传统的鼻塞法吸氧,鼻塞大,流量粗,不适于婴儿,临床上常用头皮针软管代替婴幼儿吸氧管,但由于婴幼儿特有的生理特点,致使头皮针软管难以固定,常常脱出,影响吸氧效果.如不及时发现甚至引起严重后果.我科经过两年的临床实践,采用改良头皮针软管鼻孔内固定,应用于婴幼儿吸氧.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秀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bcl-2在恶性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bcl-2在恶性淋巴瘤患者瘤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和非肿瘤患者细胞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别,并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间完全缓解率(CR)的差别.结果:bcl-2在恶性淋巴瘤患者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肿瘤对照者(P<0.05),bcl-2阳性表达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与阴性表达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cl-2的阳性表达可能是恶性淋巴瘤对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可作为判断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对判断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更有意义.

    作者:刘东璞;卢凤美;孟庆媛;郭梦凡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尺神经损伤31例疗效观察

    尺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我们主要针对早期的患者采取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尺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尺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董中国;潘颖华;刘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380例体会

    腹腔镜手术是一项全新的外科手术方式,是目前微创外科诊疗的重点发展方向,此手术由于对机体的侵袭性小,术后痛苦小,机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已广泛应用于外科、妇科疾病的诊疗,是目前病人容易接受和选择的治疗手段.腹腔镜手术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这就要求在手术护理配合方面比传统手术更加严格,护士应该熟悉各种仪器、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熟练手术步骤,准确传递器械,以及全面了解手术体位的合理调整,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娴熟、默契的护理配合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作者:苏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一种病理改变.

    作者:张春斌;谈西满;罗佳滨;胡玉红;常春艳;张玉萍;刘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疗效、对失去尿激酶溶栓机会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更有效的抗栓药物.方法: 随机将住院脑梗死病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丹参粉针, 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两组间同时给予一般治疗,能量合剂等,有糖尿病者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高血压者口服抗高血压药控制血压等治疗.结果:奥扎格雷钠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永刚;张宝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保温措施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低温的护理

    目的:观察两种保温方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探讨适宜的预防围手术期低温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B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即常规保温措施复合静脉输注液和灌洗液加热至温度(37~38℃).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麻醉后、消毒后30min、手术中低温度、术毕鼻咽温度,观察并记录患者体温和有无寒战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麻醉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消毒后及手术中体温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B组保温措施与A组相比,更能有效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恒定,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确切、实用的围手术期体温护理方法.

    作者:孟凡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MMP-2和CD147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细胞粘附因子CD147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对中耳胆脂瘤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和CD147在30例中耳胆脂瘤上皮和10例正常外耳道上皮中的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MP-2和CD147在胆脂瘤上皮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7.3%和84.5%,均显著高于正常外耳道上皮(P<0.05).胆脂瘤上皮中MMP-2和CD147表达呈正相关(r=0.682,P<0.01);胆脂瘤侵袭能力与MMP-2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591,P<0.01),与CD147表达也有显著相关性(r=-0.627,P<0.01).结论:MMP-2和CD147的表达与胆脂瘤的侵袭能力有显著相关性,提示MMP-2和CD147高表达是胆脂瘤引起骨质破坏吸收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周旭峰;姚雅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及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及TNFα的影响.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步长脑心通1.2克/日3次口服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片3片/日3次口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脂及TNFα检测.结果:步长脑心通与复方丹参片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降低血脂作用,且步长脑心通能显著降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TNFα水平(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可能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

    作者:杨忠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