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玖飞;王坤
目的:评价左旋布比卡因小剂量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TURP男性患者60例,年龄60~83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2mL左旋布比卡因加1mL生理盐水配成3mL溶液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2mL;B组30例,左旋布比卡因2mL加1mL生理盐水配成3mL溶液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3mL.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的变化.结果:B组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能完全满足老年患者TURP的麻醉要求,且生命指征平稳.
作者:辛险峰;郭红;王宇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BJ-6B型加速器是用于肿瘤治疗的驻波型医用直线加速器.该产品正常治疗时,剂量率在250cGY/min.由于加速器结构庞大、复杂,加之系统长期使用后,元件老化、参数漂移、性能不稳定,同时受电源的影响,在出束过程中,剂量率会出现波动.当系统调整不当或出现故障时,剂量率波动超过其正常范围,就会影响治疗效果,这时应对系统进行检修调整.引起剂量率不稳定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张蕊;苑德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FQ-PCR联合ELISA方法检测117例临床已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检测它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AT).结果:①抗-HCV阳性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其阳性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②87例HCV-RNA阳性标本中,有50例ALT异常,其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 ALT水平和HCV-RN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③FQ-PCR检测敏感性为74.4%(87/117),漏检率为25.6%(30/117).ELISA法检测敏感性为76.9%(90/117),漏检率为23.1%(27/11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3%(108/117),漏检率为7.7%(9/117).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互相补充,大大提高了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丙型病毒肝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献血人员筛选和血制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高英英;马雷;孙玉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该抗体与血栓形成、血小板、自然流产或宫内死胎关系密切.自1983年Harris等建立了测ACA的方法以来,有关该抗体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并迅速发展.本文综述了ACA的发现、性质、临床意义和检测方法.
作者:王钊红;田振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胼胝体是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一个重要的横向性连合纤维.癫痫的放电主要来源于大脑皮质的病变,癫痫发作的放电是通过联合纤维传至对侧大脑半球,因此切断主要的联合束就可以减轻或消除癫痫的全身性发作或将发作局限在一侧脑内,这就是用胼胝体切开术抑制全身性癫痫发作扩散的主要理论基础[1].本组病人36例,手术后达到良好以上者占86.1%,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成;王菊莉;刘晓东;田振宇;刘宏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尺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我们主要针对早期的患者采取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尺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尺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董中国;潘颖华;刘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低流量吸氧是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婴幼儿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的主要方法.传统的鼻塞法吸氧,鼻塞大,流量粗,不适于婴儿,临床上常用头皮针软管代替婴幼儿吸氧管,但由于婴幼儿特有的生理特点,致使头皮针软管难以固定,常常脱出,影响吸氧效果.如不及时发现甚至引起严重后果.我科经过两年的临床实践,采用改良头皮针软管鼻孔内固定,应用于婴幼儿吸氧.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秀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简化革兰阴性菌鉴定程序,缩短鉴定时间,便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将4株实验菌株分别接种于自己研制的尿素苯丙氨酸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与购买商品化的单管尿素、苯丙氨酸鉴定培养基做对比实验.结果:该课题所选择的两项试验,应用自制尿素苯丙氨酸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只需接种一管鉴定培养基内,35℃,培养3h,即可得到尿素苯丙氨酸试验结果;接种于购买商品化的单管尿素、苯丙氨酸鉴定培养基需接种两支不同鉴定培养基内35℃,培养24h,才能得到尿素苯丙氨酸试验结果.结论:自制尿素苯丙氨酸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经两组鉴定培养基的对比实验,证明该培养基设计合理,4株实验菌鉴定准确率为100%,操作简单,培养鉴定时间明显缩短,结果易于判定,因此自制的尿素苯丙氨酸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非常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
作者:周薇薇;李树民;王勇;窦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肠造口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实验研究对42例肠造口病人随机分组,采用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康复护理对造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结论:通过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增强了造口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减轻了造口病人的心理负担,提高了造口病人的总体生存质量.
作者:何淑玲;孙国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对比成人安氏II1类和安氏II2类错(牙合)患者的牙、面、骨骼形态的对比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安氏II1类60名和II2类60名,男女比1:1,年龄大于18岁.根据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选取的45项硬组织指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骨的矢状向指标
作者:刘继光;李晓光;王曦;朱建华;赵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一般来说,从尿中和血中单独分离出嗜麦芽假单胞菌是比较常见的,从两个不同的标本中同时分离出嗜麦芽假单胞菌是比较少见的.今年4月,我院内分泌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患有糖尿病入院治疗,从血和尿中同时分离出嗜麦芽假单胞菌,并且药敏试验结果相同.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因患糖尿病入院,因患者有糖尿病,多发尿路感染,高热.分别做尿细菌培养和血培养,取清晨第一次尿以无菌方法接种于绵羊血平板和中国蓝平板.同时无菌操作取静脉血做需氧培养和厌氧培养.放入BD血培养仪器中.
作者:刘凤琴;常纪;李振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经过根管治疗的牙,常伴有牙冠的大面积缺损.为了增加全冠修复体的固位和支持,常对其进行桩核修复.长期以来铸造金属桩核一直在临床上占据主要地位,但其弹性模量比牙本质高,发生形变不可回复,可在根管内产生应力集中,从而产生根折[1].
作者:汪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心房粘液瘤是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表现不同.本文分析了1988-12~2006-11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胸心外科行心房粘液瘤切除的4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
作者:马宪友;夏宏伟;孟锐;李凤梅;魏庆云;翟春;杨晓晶;孙翠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两种保温方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探讨适宜的预防围手术期低温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B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即常规保温措施复合静脉输注液和灌洗液加热至温度(37~38℃).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麻醉后、消毒后30min、手术中低温度、术毕鼻咽温度,观察并记录患者体温和有无寒战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麻醉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消毒后及手术中体温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B组保温措施与A组相比,更能有效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恒定,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确切、实用的围手术期体温护理方法.
作者:孟凡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方法:对286例(366耳)患者分别采用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邻近病灶治疗.结果:286例患者中,药物加骨膜穿刺治疗治愈189例,占66%;46例鼓膜置管,43例治愈,占93.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要在早期治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席选印;李菊芬;张全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药物通过内服,注射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物性皮炎或药疹.它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可累及机体的各个系统,继发感染甚至脏器衰竭.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我们不但要做好健康宣教提高病人的用药常识,而且应早诊断、早治疗,护理措施得当,才能有效地避免药疹对机体的损害.
作者:葛淑萍;赵相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斑蝥素乳膏对生殖器疱疹的治疗作用 .方法:随机选择72例生殖器疱疹患者,分为斑蝥素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疾病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斑蝥素软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研究使用.
作者:王兴全;谷继卜;李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偏头痛是颅内外血管舒缩异常性疾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目前治疗药物繁杂,近年来经门诊应用银杏叶治疗偏头病,以研究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
作者:马秀梅;丛智宏;马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肾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本文收集2006-10~2007-10住院患者,对其相关指标进行了观察,现作如下报道.
作者:姜国红;宋日新;康萍;王锐艳;崔岩;孙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过程中两种托槽的脱落率.方法:挑选正畸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使用MBT托槽,20例使用自锁托槽粘接,复诊时记录托槽脱落率,记录时间为3个月,经处理后再粘接,3个月内记录再粘接脱落率.结果:两种托槽初次粘接脱落率分别为8.6%,8.4%两者间差别没有显著性.再粘接脱落率MBT托槽低于自锁托槽,分别为9.2%,16.3%,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自锁托槽再次粘接的脱落率较高.粘接自锁托槽时更应严格操作,尽量减少发生脱落.
作者:王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