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安氏II1与II2类错(牙合)颅面特征对比研究

刘继光;李晓光;王曦;朱建华;赵刚

关键词:安氏II1类, 安氏II2类, 错(牙合), X线头影测量
摘要:目的:对比成人安氏II1类和安氏II2类错(牙合)患者的牙、面、骨骼形态的对比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安氏II1类60名和II2类60名,男女比1:1,年龄大于18岁.根据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选取的45项硬组织指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骨的矢状向指标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桩核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经过根管治疗的牙,常伴有牙冠的大面积缺损.为了增加全冠修复体的固位和支持,常对其进行桩核修复.长期以来铸造金属桩核一直在临床上占据主要地位,但其弹性模量比牙本质高,发生形变不可回复,可在根管内产生应力集中,从而产生根折[1].

    作者:汪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42例心房粘液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

    心房粘液瘤是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表现不同.本文分析了1988-12~2006-11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胸心外科行心房粘液瘤切除的4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

    作者:马宪友;夏宏伟;孟锐;李凤梅;魏庆云;翟春;杨晓晶;孙翠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及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及TNFα的影响.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步长脑心通1.2克/日3次口服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片3片/日3次口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脂及TNFα检测.结果:步长脑心通与复方丹参片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降低血脂作用,且步长脑心通能显著降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TNFα水平(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可能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

    作者:杨忠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抗心磷脂抗体的实验室检测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该抗体与血栓形成、血小板、自然流产或宫内死胎关系密切.自1983年Harris等建立了测ACA的方法以来,有关该抗体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并迅速发展.本文综述了ACA的发现、性质、临床意义和检测方法.

    作者:王钊红;田振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成人安氏II1与II2类错(牙合)颅面特征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成人安氏II1类和安氏II2类错(牙合)患者的牙、面、骨骼形态的对比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安氏II1类60名和II2类60名,男女比1:1,年龄大于18岁.根据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选取的45项硬组织指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骨的矢状向指标

    作者:刘继光;李晓光;王曦;朱建华;赵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外生型宫颈癌临床观察

    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是将具有针状外套的放射源直接插入肿瘤内进行放射治疗.其优点在于肿瘤组织本身得到高剂量照射,因放射剂量衰减梯度大,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少,减少了综合放疗的负担,提高治疗效果.我院于2000.9~2004.0共收治外生型宫颈癌36例,在进行传统综合治疗之前或之间,辅加肿瘤内间质插植放射治疗,消瘤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污染物的跟踪测试

    目的:通过两年对佳木斯江段江水、江底的污泥、浅水的泥沙、冰层中的污染物硝基苯含量测试,掌握水质现状及污染情况.方法:根据采样标准收集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污染物硝基苯的含量.结果:流动的松花江水硝基苯的含量2005-2-6已恢复正常;江底的污泥和浅水的泥沙由于吸附作用等原因,硝基苯的含量在2007年4月以后才低于国家低限量(17g/L),岸边的干沙中硝基苯的含量较高,维持时间较长.结论:目前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江水、泥沙、冰层中残留污染物硝基苯的含量已大大低于国家低限(17g/L),沿岸人民可以放心使用松花江水.

    作者:缪月英;范宝俭;高金波;宗希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的鉴别及微量元素测定

    目的:正确区分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探讨其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用传统药材鉴别方法来区分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防风中的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列出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的性状对比表,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表明二者具有明显差异.结论:能明显地区分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从微量元素含量测定方面,看出野生防风优于栽培防风.

    作者:单静颖;刘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荧光定量PCR联合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FQ-PCR联合ELISA方法检测117例临床已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检测它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AT).结果:①抗-HCV阳性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其阳性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②87例HCV-RNA阳性标本中,有50例ALT异常,其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 ALT水平和HCV-RN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③FQ-PCR检测敏感性为74.4%(87/117),漏检率为25.6%(30/117).ELISA法检测敏感性为76.9%(90/117),漏检率为23.1%(27/11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3%(108/117),漏检率为7.7%(9/117).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互相补充,大大提高了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丙型病毒肝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献血人员筛选和血制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高英英;马雷;孙玉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炎性细胞因子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SD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中IL-1、IL-6和IL-8 mRNA的表达,探讨IL-1、IL-6和IL-8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致大鼠脑急性缺血,后给8%氧气+92%氮气的混合气体致脑急性缺氧,建立大鼠脑急性缺血缺氧模型,在3个时相点采用rt-PCR方法测定假手术组、HIBD组脑组织中IL-1、IL-6和IL-8 mRNA含量变化.结果:HIBD组大脑皮质内IL-1和IL-8含量3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大脑皮质内IL-6含量1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缺血脑半球IL-1、IL-6和IL-8 mRNA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其表达量增加.结论:在大鼠急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脑皮质内IL-1、IL-6和IL-8表达增强, IL-1、IL-6和IL-8参与了脑缺血缺氧后炎症反应的启动、发展过程.

    作者:王玖飞;王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将128例玫瑰糠疹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8例,治疗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赛庚啶片联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1%和87.1%,对照组分别为16.7%和39.4%,两组比较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肯定,能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丛岭;刘佳伟;韩坤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在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简化革兰阴性菌鉴定程序,缩短鉴定时间,便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将4株实验菌株分别接种于自己研制的尿素苯丙氨酸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与购买商品化的单管尿素、苯丙氨酸鉴定培养基做对比实验.结果:该课题所选择的两项试验,应用自制尿素苯丙氨酸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只需接种一管鉴定培养基内,35℃,培养3h,即可得到尿素苯丙氨酸试验结果;接种于购买商品化的单管尿素、苯丙氨酸鉴定培养基需接种两支不同鉴定培养基内35℃,培养24h,才能得到尿素苯丙氨酸试验结果.结论:自制尿素苯丙氨酸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经两组鉴定培养基的对比实验,证明该培养基设计合理,4株实验菌鉴定准确率为100%,操作简单,培养鉴定时间明显缩短,结果易于判定,因此自制的尿素苯丙氨酸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非常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

    作者:周薇薇;李树民;王勇;窦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溃疡患者血清中Ghrelin及生长抑素水平的探讨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胃溃疡(GU)患者血清中Ghrelin和生长抑素(SST)在未接受抑酸药物治疗前的含量,探讨Ghrelin和SST在胃溃疡时的合成分泌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及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32例GU患者血清中Ghrelin和SST的水平.结果:①32例GU患者血清中Ghrelin的水平(4.70±2.12)ng/mL与正常值(2.1±0.25)ng/mL相比显著增高(P<0.01);②32例GU患者血清中SST的水平(48.19±16.07)pg/mL与正常值(10.1±7.2)pg/mL相比显著增高(P<0.01);③Ghrelin与SST之间的相关系数r=0.722(P<0.01).结论:GU患者血清中Ghrelin及SST的水平是显著增高的,可能与溃疡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Ghrelin及SST在GU中有相关性.

    作者:宋冬梅;鲍秀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局部阻滞加小针刀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目的:应用局部阻滞加小针刀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组35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接受局部阻滞加小针刀术治疗方法,对照组33 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接受单纯阻滞治疗.结果:虽然两种方法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但 3个随访时间观察组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3 个月时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是小针刀刺开了鞘膜,切断了环状韧带,腱鞘得以松懈,粘连被分离.单纯局部阻滞在减轻渗出、水肿、防止粘连,本文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取长补短,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

    作者:郑冬青;任常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硝普钠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的观察和护理

    肺心病合并心衰,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临床治疗以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为主.硝普钠(NP)是临床较老的血管扩张剂,它能均衡地扩张动、静脉,松弛血管平滑肌,能减轻后负荷,缓解瘀血,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我科自1994~2007年间用NP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60例,治疗期间针对药物性能,给予科学护理,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文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64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质量的评价

    当前因人口老龄化,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成为主要死因之一.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是关系到广大群众健康的大事,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但属于有创性检查,患者有不适及并发症.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安全、简便和无创.本研究主要探讨64层螺旋CTA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评估.

    作者:徐鹏;许传斌;孟繁荣;李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药疹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药物通过内服,注射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物性皮炎或药疹.它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可累及机体的各个系统,继发感染甚至脏器衰竭.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我们不但要做好健康宣教提高病人的用药常识,而且应早诊断、早治疗,护理措施得当,才能有效地避免药疹对机体的损害.

    作者:葛淑萍;赵相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阻断NF-κB/IκB信号通路对HIBD大鼠脑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建立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将IκB通过腺病毒载体导入体内,探讨其对HIBD大鼠脑内NF-κB活性和TNF-α、IL-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I组(正常对照组),II组(HIBD损伤1d组),III组(HIBD损伤7d组),IV组(IκB干预1d组),V组(IκB干预7d组).Western-blot检测脑细胞NF-κB的表达,了解NF-κB的活性,放免法检测TNF-α、IL-1的表达.结果:经中心静脉途径导入腺病毒转载的IκB基因,可降低HIBD大鼠脑内NF-κB活性,IκB干预1d组和7d组与HIBD损伤1d组和HIBD损伤7d组比较,NF-κB活性明显减少(P<0.05);降低脑内TNF-α、IL-1含量,IκB干预1d组和7d组与HIBD损伤1d组和7d组比较,TNF-α、IL-1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中心静脉途径注入腺病毒转载的IκB基因,直接增加脑内IκB的表达,阻断炎症因子TNF-α的合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NF-κB的活性有关.

    作者:王玉春;郑著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Rb在婴幼儿皮肤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Rb蛋白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Rb的表达水平,并结合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表达Rb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Rb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和面积.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Rb表达水平低于退化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Rb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b通过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而在血管瘤的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于浩;刘树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尺神经损伤31例疗效观察

    尺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我们主要针对早期的患者采取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尺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尺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董中国;潘颖华;刘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