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饮食因素与男性食管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刘新民;王庆生;张亚黎;孟兆海;苗汝娟

关键词:饮食因素, 食管癌, 病例对照研究, Logistic回归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因素在天津市男性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天津市市内6区的1999年86例新发病例和158例对照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喜食腌菜(OR=4.30,95%CI为1.98~6.50);喜食烫食(OR=2 40,95%CI为1.65~4.12);饮茶(OR=2.18,95%CI为1.07~4.12);水果摄入(OR=0.64,95%CI为0.46~0 84);蔬菜摄入(OR=0.14,95%CI为0.05~0.37)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结论:经常食用腌菜、饮茶、喜食烫食可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经常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对食管癌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干扰素γ对烧伤增生性瘢痕色度值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干扰素γ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后瘢痕色度值的变化.方法:选择烧伤后瘢痕患者38例.瘢痕内注射重组干扰素γ100万国际单位,每周一次,连续注射4次.选同体瘢痕用注射灭菌注射用水治疗作对照,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和8周,用光电检测技术测量瘢痕的色度值,并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痒、胀、痛)、瘢痕的充血、颜色等变化.结果:用干扰素γ治疗增生性瘢痕后4周、8周,瘢痕的色调、饱和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自觉症状(痒、胀、痛)减轻、瘢痕的充血减轻、颜色变浅.结论:用干扰素γ治疗增生性瘢痕后瘢痕的色度值明显降低,干扰素γ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明显的药物之一.

    作者:张明谏;王其芳;宁恩弟;张静琦;万柏坤;曲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锌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锌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补锌组.补锌组每日以10mg/kgbw的Zn灌胃.60d以后,取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抗氧化指标等.结果:补锌组大鼠血糖较实验前明显降低;TC、TG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红细胞SOD、全血GSH-Px活力明显提高,MDA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锌可以有效地缓解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症状、纠正其血脂代谢紊乱、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作者:孙忠;吴蕴棠;车素萍;常红;王永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鼠一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异种移植是移植外科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有望为临床移植提供充足的供体来源,但是异种移植后会发生严重的超级性排斥反应[1],制约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本文采用Heron颈部套袖法加以改进建立小鼠-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2],为异种移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供体为昆明小鼠,雄性,体重30~40g,受体为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由天津市药物研究所提供.

    作者:成峰;邱宇杰;王鹏志;朱理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黄素对内毒素刺激下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及NO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黄素抗炎作用机理.方法: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 LPS)刺激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作为人体过度炎症反应的体外模型,用MTT法和荧光法测定了大黄素对不同状态下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NO的影响.结果:大黄素可通过抑制LPS刺激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而对于未经LPS刺激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大黄素可促进TNFα的分泌.大黄素能抑制炎症反应中的NO的大量合成与释放.结论:大黄素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骏;翁福海;李会强;卢奕;姚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的治疗探索

    目的:探索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肝素治疗组和前列腺素E1治疗组,治疗15d后复查有关指标.结果:小剂量肝素与前列腺素E1皆可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者尿微量白蛋白(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尿微量白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肝素与前列腺素相比,有降低血压、改善血脂(降低TG、TC、LDL-C、VLDL及升高HDL-C)作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疗法.

    作者:于佩;张宏;于德民;董佳梅;赵伟;田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型自监控输液器的研制

    目的:为研制具有新功能的自控输液器.方法:将单片机控制技术和传统的输液器相结合,采用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单片机控制系统、马达伺服电路和机械闸门、数字显示等技术.结果:完成了具有自动控制输液量、自动监控输液速度、实时显示输液滴数、无液报警、堵液报警等功能的自控输液器.结论:该研究有望为提高输液安全、减少医疗事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作者:孙媛媛;赵秋生;肖静敏;刘喆;汪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弓形虫慢性感染鼠形成包囊的实验研究

    目的:分别采用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和包囊感染小鼠,观察其脑内成囊情况,以期寻求一个稳定、易建立的慢性感染动物模型,为研究弓形虫的致病机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工具.方法:用弓形虫Fukaya株速殖子4×104个和包囊5~10个经腹腔感染昆明小鼠,给适量药物使之形成慢性感染,统计小鼠的死亡率、脑内包囊数和成囊率.结果: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组小鼠的死亡率为30%,脑内包囊数约为15个,成囊率为42.9%;感染弓形虫包囊组小鼠的死亡率、脑内包囊数、成囊率分别为0、40个和100%.接种包囊比速殖子小鼠死亡率低,脑内包囊数多,成囊率高.结论:接种虫体感染阶段(包囊或速殖子)是影响成囊的重要因素,感染包囊小鼠脑内易成囊.

    作者:刘俊燕;杨秀珍;吴增强;杨树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国人海马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海马结构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化上是大脑的古皮质,位于大脑内侧面颞叶的内侧深部,左右对称.一般认为海马结构由海马、齿状回和下托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在功能和纤维联系上,不仅与嗅觉有关,更与内脏活动、情绪反应和性活动有密切关系.随着科学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海马结构(HPF)被发现与许多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颞叶癫痫,Alzhimers病等,病人的海马结构在形态学上有重要改变.国外许多学者对HPF的定界、体积测量进行了研究.国内许多研究人员,多数是进行动物的实验观察及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研究.本研究从HPF的形态学断面解剖进行观察,期望为临床检查及手术治疗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

    作者:杨慧;田德润;王琨;李云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钙负荷一降钙素兴奋试验在老年骨质疏松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钙负荷-降钙素兴奋试验在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病人53例(其中男30例,女23例)及正常对照组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分别进行钙负荷一降钙素兴奋试验,计算降钙素基础值升高幅度及兴奋值、兴奋倍数.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组降钙素基础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注钙后降钙素(CT)升高幅度、兴奋值与兴奋倍数均明显降低,P<0.01,OP组可被兴奋比例比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降钙素兴奋倍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401 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者降钙素储备功能降低,可作为诊断老年骨质疏松的一项指标.

    作者:许翎;杨艳红;李忠文;黎映兰;黄小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颞下颌关节音的分形特征初探

    目的:探讨正常受试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颞下颌关节(TMJ)音的分形特征.方法: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混沌与分形理论对正常受试者和患者的TMJ音进行分形分析.结果:正常受试者TMJ音的分维值为4.4325;患者的分维值为3.2173.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TMJ音波形具有分形特征.分形分析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相似性,有望成为诊断TMD的一种无创方法.

    作者:张玉玮;刘振宅;卢建慧;张红梅;李建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合树脂夹板治疗慢性牙周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复合树脂夹板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对于牙周炎导致Ⅱ0松动的患牙采用在舌侧外形高点处开沟、钢丝埋入复合树脂充填,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了37例患者.结果:经过2a的临床观察有效率达86.5%.结论:该方法将松动牙连成一个整体,减小了各牙的动度和应力,提高了患者的咀嚼效率,有效地控制了慢性牙周病的发展.

    作者:汪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CR- SSCP法检测CETP第15外显子基因突变

    目的:检测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第15外显子基因突变及其性质.方法: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CETP第15外显子的基因突变.根据双脱氧DNA链合成终止法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的性质.结果:16例高HDL-C个体中发现了2例杂合子突变,经测序证实为第1506位核苷酸A→G突变.结论:在高HDL-C个体中存在较高的CETP第15外显子基因突变,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是确定基因突变存在和性质的简便易行的技术和方法.

    作者:戴启媛;曹海燕;刘欣;穆云翔;解用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发性骨髓瘤非典型临床表现(附10例报道)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1],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全身恶性肿瘤的1%.多见于中老年,40岁以下者少见,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与骨髓瘤细胞增殖程度、浸润部位及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种类、数量有关,极易漏、误诊,误诊率可达54%~69.1%[2].现将我院近20a来收治的87例MM患者中不典型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嘉;张荣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Bio - Normalizer (BN)对体外鼠胚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为研究Bio-Normalizer(BN)对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无血清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培养鼠胚大脑神经细胞,将神经细胞造成缺氧损伤,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BN,观察BN对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细胞分为4组,Ⅰ组为缺氧BN浓度为0mg/ml组;Ⅱ组为缺氧BN浓度为0.1mg/ml组;Ⅲ组为缺氧BN浓度为0.5mg/ml组;Ⅳ组为非缺氧BN浓度为0mg/ml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的情况,于细胞培养后的第4天收集细胞,测定生化指标,同时进行光镜和电镜病理检查.结果:缺氧0.1mgBN/ml组的神经细胞MTT及NSE活性均高于缺氧0 mgBN/ml组,并有显著性差别(P<0.05);形态学观察结果也显示缺氧0.1mgBN/ml组和0.5mgBN/ml组的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后恢复明显好于缺氧0 mgBN/ml组.结论:BN对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黄国伟;常红;任大林;董亚利;章青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轮状病毒蛋白的作用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是引起婴幼儿和幼龄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有的对成人也有致病作用.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轮状病毒能感染90%的3岁龄儿童,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近100万人的死亡[1,2].完整的轮状病毒有双层衣壳,从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无包膜.基因组为双股RNA,由11个基因片断组成[3],绝大多数基因为单顺反子结构.在11个基因片断中,6个编码结构蛋白(VP1~VP7),5个编码非结构蛋白(NSP1~NSP5)[4].结构蛋白组成病毒的衣壳蛋白,非结构蛋白和病毒的复制有关.

    作者:苏琦华;訾自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电子线弧形旋转照射技术的临床研究

    电子线弧形旋转照射技术的大优点是在一个大面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弧形壳体内可以得到均匀的剂量分布,提高肿瘤治愈率,减少正常的组织的受量损伤.该技术通常用于乳腺癌术后对胸壁和内乳区胸膜受累以及其它具有弧形表面的浅部肿瘤的放射治疗.电子线弧形旋转照射技术早在1956年由Becker等人提出.早期的医用加速器电子束的旋转治疗出束是连续的,机架旋转也是连续的,故剂量率难以稳定,病人的剂量难以控制.现在的医用加速器已经装备了电子束弧形照的特殊限束系统,电子线出束由连续改为间断出束(0.01-9.99 MU/度).本文以Cliac-1800,12MeV电子束为例,对电子线弧形旋转照射技术的临床研究进行探讨.

    作者:邓满国;李奎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高凝状态的研究

    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程度与烧伤组织的血栓范围存在密切关系,烧伤引起的机械损伤、感染、代谢产物和免疫异常等因素造成的内皮损伤是促进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烧伤导致的红细胞破坏是造成血栓形成另一重要因素,上述因素以及动静脉血管的炎性改变和破损导致的高凝状态是进一步造成组织的损害和创面加深的重要原因.本文对5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等系统指标进行测定,并就其各项改变予以阐述,报告如下.

    作者:李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

    从1990年至1999年共收治老年重型脑损伤38例,经CT诊断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和出院时病人的状态判断结果,现对老年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做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25例,女13例,年龄59~83岁,平均66.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7例,坠落伤6例,其它5例.1.2 临床表现①GCS计分:本组在发病6h内GCS3分4例,全部死亡,发病24h内GCS3 5分7例,死亡5例,6~8分27例,死亡8例.②脑疝:双侧瞳孔散大5例,死亡4例,一侧瞳孔散大14例,死亡8例.③肢体运动异常:原发脑干伤或继发脑干伤,或肢体运动无反应,肌张力增高及去脑强直者预后均较差.④主要合并症:上下肢骨折5例,颜面部伤3例,脾破裂2例,休克2例.

    作者:许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对前牙冠折所致切角缺损修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Dyract复合体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修复材料对前牙外伤所致的冠折缺损进行修复,共128颗牙,随访3年进行疗效评定.结果:Dyract复合体辅以自攻自断螺旋固体钉的成功率(95.12%),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辅以自攻自断钉的修复(76.47%,P<0.05).结论:随着时间的延长,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疗效会降低,而Dyract复合体的疗效较好.

    作者:赵梦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妇女髋骨骨折的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髋骨骨折的骨密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初发的髋骨骨折妇女30名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无骨折的健康老年妇女60名,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EXA)测量骨密度,并对一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两组的骨密度、体质指数、生育子女数、文化程度和锻炼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骨密度降低、体瘦和生育次数多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作者:石雁川;屠青;徐格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