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一例

王炼红;杨青和

关键词:艾滋病, 组织胞浆菌病, 病例报告
摘要:蝙蝠、鸽子以及鸡等的粪便中含有组织胞浆菌的孢子,经粪便污染的土壤或其他物质随风飞扬,致使带菌灰尘吸入人体就会造成人体感染组织胞浆菌病.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如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艾滋病以及器官移植的患者、或使用过大量激素、细胞毒药物的患者,由于T淋巴细胞,尤其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降低,特异性免疫难以形成,真菌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大量繁殖,并经肺门淋巴管进入血循环,播散全身,而发生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预防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 方法 36例骨科术后DVT患者采用溶栓和抗凝、抗感染及下肢血液循环泵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28例,显效5例,好转2例,死亡(死于肺栓塞)1例.结论 对DVT应早发现、早治疗,但关键还是预防.

    作者:李俊岐;姜世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提高肺癌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8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20例良性肺疾病(良性肺疾病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CEA、CA-125、CA-19-9、Cyfra21-1、NSE的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A-125、CA-19-9、Cyfra21-1、NSE的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CEA、CA-125、CA-19-9、Cyfra21-1、NSE对肺癌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徐信群;胡炜华;王泉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的研究进展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其基本概念早是在1998年由美国5所大学组成的APllo小组提出,即无需皮肤切口而经自然腔道(口、胃、肠,膀胱、阴道,等自然腔道)实行手术[1].

    作者:陈大伟;陈幼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pSC101-pMB1质粒双复制子质粒的构建

    目的 构建带有pSC101和pMB1复制子的质粒.方法 将pSC101、pUC19(pMB1型复制子)分别用EcoR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DNA连接酶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a,筛选重组子,提取质粒电泳分析;氯霉素培养条件下提取双复制子质粒及其检测OD260值,并将双复制子质粒转化ploA-大肠杆菌.结果 阳性重组子带有1个11.9 kb质粒,该质粒带有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的质粒,氯霉素培养条件下双复制子质粒的提取物OD260值增加,并能转化ploA-大肠杆菌.结论 构建的质粒带有pSC101和pMB1 2类复制子.

    作者:莫冰;余克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Tei指数定量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右室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Tei指数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心室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正常妊娠胎儿30例(对照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胎儿23例(HDCP组)应用组织多普勒(TDT)技术测量右室等容收缩时间(TCT),射血时间(ET)及等容舒张时间(IRT),获得右室Tei指数.比较2组右室Tei指数的变化.结果 右室Tei指数对照组为0.45±0.08,HDCP组为0.51±0.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DCP不仅损害母体脏器,而且累及胎儿心室功能;Tei指数是一种定量评价心室功能的多普勒指数,能简便、敏感、准确地评估胎儿心脏功能.

    作者:夏永升;孙志丹;唐杏;单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腺垂体激素的免疫功能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器官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机体的免疫状况、环境、遗传、内分泌等多因素有关.近年来,垂体激素在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密切关系受到重视,垂体激素如泌乳素(prolactin,PRL)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尤其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作者:刘洋;房向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射频加红外线全身热疗联合化疗对晚期恶性肿瘤并伴有远处转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射频加红外线全身热疗联合化疗对晚期恶性肿瘤并伴有远处转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晚期恶性肿瘤并伴有远处转移患者采用射频加红外线体表加热,直肠腔内温度为 40.5 ℃,热疗1 h/次,1次/d,4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心脏各房、室腔[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右房横径(RA)、右室横径(RV)]大小、左心收缩功能[左室每搏量(SV)、每分钟心排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功能率(FS)]、左室Tie指数.结果 35例患者治疗后LAD、LVDd、LVDs、RAD、RV、SV、CO、EF、FS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ie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加红外线全身热疗联合化疗对晚期恶性肿瘤并伴有远处转移患者的左心室Tie指数有显著影响.

    作者:林剑英;李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膀胱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肿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157例患者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54%,误诊率为4.46%.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膀胱肿瘤的阳性检出率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彭玉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一例

    蝙蝠、鸽子以及鸡等的粪便中含有组织胞浆菌的孢子,经粪便污染的土壤或其他物质随风飞扬,致使带菌灰尘吸入人体就会造成人体感染组织胞浆菌病.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如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艾滋病以及器官移植的患者、或使用过大量激素、细胞毒药物的患者,由于T淋巴细胞,尤其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降低,特异性免疫难以形成,真菌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大量繁殖,并经肺门淋巴管进入血循环,播散全身,而发生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作者:王炼红;杨青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穿刺注入无水乙醇治疗乳腺囊肿30例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注入无水乙醇治疗乳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准确地穿刺囊肿,抽出囊液并注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结果 30例(62个囊肿)患者,3个月后囊肿全部消失,治愈率为100%.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准确,无水乙醇疗效肯定,是目前乳腺囊肿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

    作者:徐翔;曾清华;廖丽华;王炫国;皮小兰;章春泉;陈柏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新生儿乳糜胸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总结新生儿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8例乳糜胸患儿均行胸腔闭式引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根据引流量的情况采取脱脂饮食、禁食,或禁食配合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果 8例患儿中1例经采用脱脂饮食治愈,2例经禁食后治愈,5例经胸腔内注射药物后治愈.结论 对新生儿乳糜胸的治疗,非手术治疗应为首选措施;静脉营养支持也较为重要.

    作者:涂洪强;明腾;陈霞;邹勇;王小威;张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卵泡形态计量在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卵泡形态计量在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MATALB中Image Processing Toolbox工具箱软件对52例治疗周期内排卵(排卵组)的卵泡和41例治疗周期内不排卵(不排卵组)的卵泡形态参数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排卵组卵泡面积、周长、大直径、等效圆直径、似圆度的值与未排卵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卵泡形态计量对促排卵治疗中的卵泡监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惠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骨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是急诊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其中关节内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1],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青少年或中老年,青少年多为高能外伤所致;在中老年中女性多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上升,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有关[2].

    作者:欧冬全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中期妊娠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静脉导管血流动力学的初探

    目的 研究正常中期妊娠时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静脉导管(DV)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0例正常孕妇中期胎儿的MCA、UA、DV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MCA:RI平均为0.78±0.09,PI平均为2.85±1.42;UA:RI平均为0.72±0.11,PI平均为1.31±0.29;DV:S峰为(36.05±4.25)cm/s,D峰为(31.28±2.43)cm/s,a谷为(17.16±1.09)cm/s.结论 彩色多普勒检测胎儿MCA、UA、DV血流动力学指标准确性与测量方法 、评估标准等因素有关.

    作者:胡嘉涛;罗礼云;李;春;朱剑芳;周美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16只.建立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使用生理盐水5 mg/kg,经股静脉滴注;缺血再灌注组使用生理盐水5 mg/kg,经股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5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经股静脉滴注,代替生理盐水.术中观察心电图变化,测定各组缺血前5 min、缺血后45 min、再灌注后60、120 min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再灌注结束后缺血再灌注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各取8只兔心脏进行Evans蓝-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后,采用称重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各组另8只兔心肌组织经HE染色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透射电境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治疗组CK-MB的活性及cTn Ⅰ、MD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SOD活性增加(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心肌梗死范围为(35.31±4.27)%,缺血再灌注组为(55.53±5.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血清CK-MB、cTn Ⅰ和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并能明显减轻心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席海龙;郑泽琪;施国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江西医学院学报》变更刊期与每期页码启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四氯化碳致SD、Wistar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比较

    目的 比较四氯化碳(CCl4)诱导SD和Wistar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生化改变与肝脏形态特点.方法 分别选择SD大鼠(SD组)25只、Wistar大鼠(Wistar组)25只, 2组分别皮下注射50%CCl4(0.3 mL/100 g,用花生油稀释),每周2次,共8周.给药8周后采集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常规HE、网状纤维染色检测2组肝组织标本.结果 Wistar 组血清ALT、AST的活性及TBIL、ALB、HA、LN、PⅢ含量均较SD组高(P<0.05或P<0.01).Wistar组肝脂肪变性较SD组显著增多,但SD组肝纤维化程度较Wistar组更显著.结论 CCl4所致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细胞脂肪变性与动物种属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方春;李建玲;邹华利;席文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轴突信号与周围神经髓鞘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神经胶质细胞包绕神经元轴突形成髓鞘,从而使郎飞结之间的轴突与外界绝缘,保证了神经冲动快速的跳跃式的传导.髓鞘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精细调节控制着成髓鞘的各个阶段.

    作者:万丽丹;林雪群;梁尚栋;丁文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策略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技巧及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拟行LC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技巧.结果 80例成功行LC,6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3 h,无手术并发症,术后2~5 d出院.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行LC的策略为保守的开腹方法 、灵活的操作、精确的辨认及有效简单的分离.

    作者:芮小平;吴国忠;张伟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16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69例脑转移瘤采用伽玛刀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0~22 Gy,平均15.6 Gy;中心大剂量20~46.7 Gy,平均34.6 Gy.对169例患者伽玛刀治疗后进行临床随访,其中120例患者定期行CT或MRI复查,随访时间为3~43个月.结果 影像随访120例中,完全缓解17例(14.2%),部分缓解58例(48.3%),无变化35例(29.2%),恶化10例(8.3%);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1.7%(110/120).临床随访169例,临床症状控制率为87.0%(147/169),平均生存期9.8个月,存活>6个月108例(63.9%).结论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好,安全,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赵令武;姚懿;姚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