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晚期NST胎心监护10分钟与20分钟的比较

吴翊群;居红芳;谢乍晴;顾志萍

关键词:妊娠晚期, 胎儿监护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NST胎儿监护10min与20min相比较,以了解是否有提高胎心监护仪的使用效率,节约孕产妇的等待时间的方法.方法:两组孕妇自孕34周以后行NST胎儿监护,研究组监护时间至少10min、对照组监护时间至少20min,评价其NST评分,及新生儿预后.结果:两组孕妇相比,NS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而研究组NST不满意型及无反应型总孕妇例数高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晚期NST胎儿监护10min提高了NST无反应型及NST可疑型的诊断产妇数,减少了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了产科的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反复性多发性气胸合并精神障碍1例

    患者,男,75岁,因心悸、气短2h于2006-11-29急诊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冠心病、两侧自发性气胸、精神分裂症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曾先后9次在我科住院治疗,多次查胸部CT示:两侧气胸,肺气肿,多发肺大疱.5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给予抗炎、扩冠、平喘、增加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待憋气症状好转,活动能力恢复后出院.查体:神志清楚,端坐体位,体温37℃,呼吸32次/分,血压110/60mmHg,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两肺呼吸音减弱,两肺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口罗音及哮鸣音,心率110次/分,律整,无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作者:朱张国;闫红娥;鲍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检测在肝细胞损伤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LDH)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并对其预后进行判断.方法:在日立7060型生化自动分析仪上,采用酶法对110例正常对照组和126例急慢性肝细胞损伤组血清谷氨酸脱氢酶进行检测,同时监测AST、ALT、T-BIL及γ-GT等常规生化项目,并作相关性分析,统计有关指标.结果:对于肝细胞线粒体损伤严重的疾病,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其阳性率极高,明显优于其它常用的ALT、AST、T-BIL及γ-GT等酶;其它肝、胆系疾病患者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也随病情、病程的变化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升降与大多数疾病转归相关.结论:谷氨酸脱氢酶为肝细胞线粒体特异性酶,检测血清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对肝脏疾病及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掌握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等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更能特异性的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可作为现有肝病临床诊断的协同指标.

    作者:邢俊;李江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6与慢性心衰的关系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异常,以致在循环血量和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心脏泵出的血液达不到代谢的需要或仅能在心室充盈压增高时满足代谢的需要,此时神经体液因子被激活参与代偿,形成以血流动力学功能异常和神经体液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是一种具有复杂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是迄今发现的功能为广泛的细胞因子之一.近年来,人们发现IL-6与CHF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赵勇;田国忠;钟震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羊胎盘肽的提取及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目的:从健康山羊胎盘中分离提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羊胎盘肽,并初步确定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超微粉碎、反复冻融、离心和超滤的工艺分离提取羊胎盘肽,测定pH、分子量,并进行紫外扫描.结果:成功分离提取羊胎盘肽, pH在6.2~6.8,分子量主要集中35KDa附近和50~66.2KDa,双缩脲反应和茚三酮反应显示其主要成分含有蛋白质多肽,大紫外吸峰260~280nm.结论:本生产工艺可用于羊胎盘肽的制备.

    作者:赵云;张华;李鹏;蔡亚平;秦学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对实验性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模型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及其对该模型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以及脑组织中水、K+、Na+、Ca2+含量的影响.方法: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将动物分为SAH组和SAH+HBO组,用显微测量法测量基底动脉管径,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NO及NOS含量,用干湿比较法测定不同时间脑组织水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K+、Na+、Ca2+含量.结果: SAH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4h、96h脑血管直径变小,脑组织水含量和Na+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K+含量减低,钙含量明显增加;SAH+HBO上述指标异常改变均较小.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缓解SAH后脑水肿和脑损伤,能够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程度.

    作者:廉晓宇;李晓飞;宣兆博;李英夫;郭庆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基因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生长激素缺乏导致身材矮小患儿,多由于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GH)不足或伴不同程度GH分泌障碍,致使患儿身高低于正常两个标准差(-2SD)或在同龄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为促进儿童身高的正常发育,减低家长、患儿心理压力,满足社会迅速发展需要,我科于2001-02~2006-04,应用国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身材矮小患儿12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利茹;鲁昌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运动平板评价运动与心律失常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100例心律失常患者被分为低强度运动组及中强度运动组.运动方案按修正后BRUCE分级试验,每日1次.机型为记忆公司提供T2000运动平板机.结果:显效者占81.9%,总有效率85.5%,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中显效率占72.2%,室性心律失常占86.5%.结论:结果表明,运动可以改善心肌局部缺血,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少儿茶酚胺介质释放,对于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作者:姜红;潘颖华;刘桂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抗焦虑抑郁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抗焦虑、抑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加用抗焦虑、抑郁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表(HAMD)、汉密顿焦虑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以及降压疗效判定.结果:抗焦虑、抑郁治疗后焦虑和抑郁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8.0%,血压也明显降低.结论:抗焦虑、抑郁治疗不仅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而且有助于发挥降压药的疗效.

    作者:卢均坤;王艳芹;贺兆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病因学说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是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占一般人群1%~7%,不孕妇女的30%~40%.临床表现常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痛经、月经失调、不孕、肠道或泌尿道症状,无症状者约为20%左右.EM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流行的有子宫内膜种植、体腔上皮化生、免疫异常、淋巴及静脉播散、内分泌障碍和多基因遗传等学说.如此繁多的学说表明,我们对EM的病因认识不清,或者说它是多因素形成的疾病.

    作者:张春斌;谈西满;罗佳滨;常春艳;刘爽;吕冬霞;胡玉红;卢北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当归芍药散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提取液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小鼠黄褐斑模型皮肤及血液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判断当归芍药散提取液是否具有减轻和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方法:用紫外线照射法制造动物模型、用黄嘌呤氧化酶法以及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SOD的活力和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及血液中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低、中、高组的皮肤及血液中SOD活性明显增高且有显著差异;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的皮肤组织中MDA含量则明显降低.结论:当归芍药散提取液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小鼠黄褐斑病理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姜醒;苑光军;李明杰;李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妊娠晚期NST胎心监护10分钟与20分钟的比较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NST胎儿监护10min与20min相比较,以了解是否有提高胎心监护仪的使用效率,节约孕产妇的等待时间的方法.方法:两组孕妇自孕34周以后行NST胎儿监护,研究组监护时间至少10min、对照组监护时间至少20min,评价其NST评分,及新生儿预后.结果:两组孕妇相比,NS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而研究组NST不满意型及无反应型总孕妇例数高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晚期NST胎儿监护10min提高了NST无反应型及NST可疑型的诊断产妇数,减少了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了产科的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翊群;居红芳;谢乍晴;顾志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A-1500全自动凝血仪实验性能评价

    有关出凝血异常的实验室检查已逐渐由仪器代替了手工操作,全自动仪器代替了半自动仪器.使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克服了外界因素的干扰,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及实用性.本次作者对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仪部分凝血项目作了初步实验评价,该仪器集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原理于一体,综合应用光学和电学检测原理、随机组合检测项目、自动分析、触摸式输入输出程序,具有较高的检测速度.

    作者:曲灿华;弁洪香;王晓红;黄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补肾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补肾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比治疗.结果:补肾胶囊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胶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使用方便,安全,价格较低,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基础医学师资培养的思考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岗前培训、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督导督评机制和在职培养等多种途径进行基础医学师资培养,为医学教育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师资,保证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我国医学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使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人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张昆;张巍;白雪;杨欣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003~2005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

    目的:了解煤矿医院的病种来源,为提高医院管理服务水平和加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比法对我院2003~2005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进行顺位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5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占疾病总和的90%,其中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位于住院病人前3位,且肿瘤患者有上升的趋势.结论:煤矿医院要抓好重点科室的建设,也要抓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更好地为矿区人民服务.

    作者:陈庆杰;吴则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医药高职教育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重要特征,是它同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的区别.因此,在药品职业学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革实验教学,就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工作.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是药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特点是实验性强,要求学生掌握生物检定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针对以往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对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

    作者:贺丽娜;钟秀英;杜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疏宫汤治疗围绝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妇科常见病,B超检查子宫内膜往往持续增厚,笔者用自拟疏宫汤治疗17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秋晔;李维民;韩英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枕动脉、椎动脉枕下三角段及其周围相关结构的观察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形态学特点,为外科治疗VBI提供了解剖资料.方法:选用成人尸体15具(30侧),通过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对枕动脉、椎动脉枕下三角段及其周围相关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枕动脉的有效半径(约为68.62mm),远大于枕动脉与此段椎动脉的近距离(约为2.67mm).结论:枕动脉可以与寰、枢之间椎动脉行端侧吻合术.

    作者:王浩岩;钟震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满山红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条件的实验研究

    目的:确定满山红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的佳实验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萃取满山红中挥发油的佳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满山红挥发油的佳实验条件为:萃取压力22MPa,萃取温度40℃,分离器Ⅰ压力 7MPa ,分离器Ⅰ温度60℃.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替代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挥发油的提取.

    作者:王兴全;焦淑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以及甲胎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和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检测意义,从而提高PHC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96例PHC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96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80例(86.45%)、HBeAg阳性25例(26.04%)、HBeAb阳性54例(56.25%)、HBcAb阳性80例(83.33%)、HBV-DNA阳性76例(78.54%)、HBVm均阴性13例(13.54%).96例PHC患者中,有乙肝病史者40例(41.67%)、有肝硬化病史者32例(33.33%)、乙肝病毒携带者24例(25.0%),有83例与乙肝有关、5例为丙肝患者、未查出病原学的患者8例.96例PHC患者中,AFP>400ng/mL者52例(54.16%)、20~400ng/mL者33例(34.37%)、<20ng/mL者11例(11.46%).结论: 大多数患者PHC的发生与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吴素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