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影;宋艳萍;陈利佳
根管治疗一次法早在1901年Trallero等就有临床报道,其临床效果与多次法无明显差别,但一次法的疼痛发生率比较高[1~3].我们从2000年起对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根尖孔发育完成的活髓恒牙,有选择地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治疗术后急性反应发生率较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先庆;崔晓玲;闫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老年人硬膜外麻醉及给予麻醉辅助药后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60岁的行腰段硬膜外麻醉的病人40例,硬膜外药液为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给全量15min后静脉注入麻醉辅助药合剂.病例随机分4组,Ⅰ组:哌替啶1mg/kg+氯胺酮1mg/kgⅡ组:咪唑安定0.05mg/kg+氯胺酮1mg/kgⅢ组:异丙酚1mg/kg+氯胺酮1mg/kgⅣ组:异丙酚1mg/kg+芬太尼2μg/kg,记录入术室平卧15min、硬膜外麻醉给全量后5、10、15min及给予麻醉辅助药合剂观察OAA/S评分为5、3、1min各时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以Hoter动态心电图仪,监测心率变异性(HRV)情况,分析指标为总功率(TP)、高频(HF)、低频(LF)及高频/低频(LF/HF).结果:与基础值比较硬膜外给药后5、10min的TP降低,15min无显著差异.LF、HF、LF/HF未见显著改变.与清醒比较给予麻醉辅助药后Ⅰ组HF标准化值增高,LF/HF降低.Ⅱ、Ⅲ、Ⅳ组TP值均降低,Ⅱ、Ⅲ组HF、LF降低.给予静脉辅助药后各组血氧饱和度均有下降,以Ⅳ组为显著.结论:①老年人腰段硬膜外麻醉下HRV有变化;②不同组成的麻醉辅助药合剂在镇静作用评分相同时对HRV影响不一致.
作者:王艳;左会明;曾繁荣;杨秀娟;郭红;辛险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在整个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体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具有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并为今后医疗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于实验教学的实验准备上.现将几年来我们围绕实验教学准备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红花;魏成淑;李英信;孟繁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间的关系. 方法: 检测90例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中稳定性心绞痛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病人(P<0.05). 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形成, 升高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预测因子.
作者:刘艳姝;张英萍;刘艳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模型损伤脑区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新生的Wistar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NSCs.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h后移植BrdU标记的NSC于梗死灶同侧的侧脑室.记录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研究移植后的NSC迁徙、定向分化的情况及其与宿主细胞间的关系.结果:大鼠NSCs移植后部分可在体内存活并迁徒至脑缺血病灶区,在缺血区内能分化成为神经元细胞并与宿主神经细胞形态一致,运动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移植的NSCs对缺血损伤脑区结构有修复作用,可改善脑缺血模型动物运动功能.
作者:金玉玲;张晓梅;朱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老鹳草颗粒剂中的有效成分总鞣质进行定性分析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声波-丙酮提取明胶沉淀法,对老鹳草有效成分总鞣质进行提取分离,加辅料,制颗粒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老鹳草颗粒剂的活性成分总鞣质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总鞣质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证明,老鹳草颗粒剂含有鞣质,总鞣质的含量为13.69%.结论:该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安全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史伟国;刘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手术室工作具有高效率,快节奏的特点,使护士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特定的环境中.为了降低有害的空气污染,加强防护措施现提出了有效防护对策,报道如下.1 空气污染的来源1.1 化学消毒剂的污染常见的化学消毒剂有酒精、碘酒、碘伏(主要用于手术术野皮肤消毒)、甲醛(用于熏蒸消毒及病理防腐剂)、2%戊二醛溶液(器械消毒液).
作者:于晓梅;臧凤松;杨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1-07~2004-07,我科应用空气灌肠法诊治57例小儿肠套叠,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旭;邹京晨;柏庆堂;范东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部位、出血量、治疗方法及其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自发性小脑出血临床症状、CT扫描显示血肿量、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本组20例手术治疗,除4例手术后48h死亡,4例手术后10d出现缄默症外其余12例手术及36例非手术患者均基本恢复健康.结论:及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能明显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预后主要与病人入院时意识状态和血肿量等因素有关.
作者:孙志博;朴松鹤;付廷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喷西洛韦(penciclovir,PCV)为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抗疱疹病毒药.我院皮肤科门诊2001-01~2003-12用喷西洛韦乳膏治疗颜面单纯疱疹9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裴丽英;李艳超;郭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胶质瘤手术术后瘤内植入125Ⅰ粒子短程放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18例脑胶质瘤患者手术术后瘤内植入125Ⅰ粒子作治疗组,并选取19例胶质瘤手术后不加瘤内放疗的患者作对照,观察两组肿瘤复发时间、生存时间、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比较,复发时间明显延长,生存时间增加(P<0.0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P<0.05).结论:胶质瘤患者术后予125Ⅰ粒子瘤内放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杨福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选择早期流产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例早孕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妇女自愿选择流产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流产组和手术流产组,分别选择不同方法的理由.结果:当有同等机会对流产方法作出选择时,更多的妇女选择药物流产.年轻、未婚、未产者选择药物流产居多,年长、已婚、已产者选择手术流产者居多.结论:妇女对流产方法的认识不全面,在选择流产方法时涉及许多问题,医生应尽可能为妇女提供适宜的咨询建议.
作者:孙秋颖;冯照伟;杨冬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各种现代化医疗设备在医院的使用,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院护理部于2002年开始从各大专院校招聘护士,文化程度为中专,年龄18~22岁.均为女性.通过规范化培训,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波;于文丽;吕维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高压氧(HBO)治疗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从而大大减少了小儿因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感染、颅内出血及颅脑外伤等疾病所致的病残率,2000~2003年我科对64例患儿进行高压氧治疗及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吕冰梅;王莹;姜翠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育龄妇女应用IUD避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复性强,深受广大妇女欢迎.但临床上时有带器妊娠者前来就诊,为此,我们将近2年来收治的314例带器妊娠者的发生原因分析报道如下,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郭榕;张玉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他们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胰腺炎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中IL-2、IL-8.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阳性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在急性胰腺炎病人中降低,IL-2、在急性胰腺炎病人中降低、IL-8在急性胰腺炎病人中增高.结论:急性胰腺炎症过程中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机理,某些细胞因子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罗秋云;姜庆久;甘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两例脾静脉闭塞引起门静脉高压症分析其原因,主要由急、慢性胰腺炎或肿瘤、创伤、脾静脉炎症等引起,其病理改变为瘀血性脾肿大产生左侧门静脉高压症,此症有别于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症,主要有①无典型肝脏疾病史;②肝功能属正常范围;③既往可能有胰腺炎病史;④门奇断流术可根治此症.
作者:林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病人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对33例肝硬化病人(其中Child-Pugh分级B级20例、C级13例)和16例健康者粪便中的6种常见的厌氧菌及需氧菌进行定量研究,采用改良鲎实验法测外周血内毒素.结果:①肝硬化病人双歧杆菌、真杆菌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而大肠杆菌、梭菌量高于正常组(P<0.01).②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组病人肠杆菌及球菌明显高于Child-Pugh分级B组患者(P<0.05),而双歧杆菌量则显著下降(P<0.05).梭菌及真杆菌的量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③肝硬化病人的血浆内毒素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且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组患者明显高于B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大肠杆菌数量在正常组、Child-PughB组、Child-Pugh C组呈渐进性升高,而双歧杆菌量则呈渐进性下降,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二者都与内毒素水平升高相平行,有显著相关性(r大=0.6,P<0.01;r双=-0.4,P<0.05).结论:肝硬化病人存在菌群失调,具有代表性的厌氧菌双歧杆菌的减少,需氧的肠杆菌及球菌增多.需氧的大肠杆菌及球菌的大量繁殖以及双歧杆菌的减少可能是引起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范东旭;杨婷;房淑清;罗维;王跃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脑出血是神经科的常见病,重者多伴有昏迷,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但如正确及时地对昏迷患者的潜在问题予以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则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我们选取近10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的患者200例进行了临床治疗与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珍玉;刘桂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用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系的细胞凋亡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采用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生产的原位末端标记试剂盒培养肝癌细胞进行TUNEL染色,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结果:TUNEL阳性信号为黄色,位于胞核,呈环行、小圆形或颗粒状,提示凋亡细胞有典型的新月体状染色质边集、核浓缩以及有大量微核体的形成.TUNEL阳性细胞大多HE染色表现为凋亡的细胞.结论:TUNEL技术观察凋亡细胞是目前原位观察凋亡的理想方法,特别适用于凋亡细胞的早期检测.
作者:刘月霞;魏凤香;王淑英;金维哲;张辉;佟春玲;王晓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