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旭;邹京晨;柏庆堂;范东旭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后宫内缺氧缺血对脑的损伤.方法:选取223例胎儿窘迫致宫内发育迟缓(IUGR)而行剖宫产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并选取282例正常妊娠分娩的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组223例和对照组有中枢神经症状者36例,出生后立即采用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症状控制后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68.2%),明显低于对照组(97.22%),结论:对胎儿窘迫后宫内缺氧缺血若能及早给予合理有效治疗,对促进受损神经元的恢复,避免神经元死亡,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晓霞;岳玉焕;廉晓宇;王浩岩;李晓飞;宣兆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茜草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D-半乳糖致衰小鼠为模型,观察茜草对心肌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b、c、aa3和丙二醛(MDA)含量、Mn-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茜草可提高衰老小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b、c、aa3的含量和Mn-SOD的活性,并降低MDA含量.结论:茜草能减轻线粒体过氧化损伤,通过抑制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和提高呼吸链细胞色素的含量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作者:谢红;王明富;江旭东;张涛;白大芳;杨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手术室工作具有高效率,快节奏的特点,使护士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特定的环境中.为了降低有害的空气污染,加强防护措施现提出了有效防护对策,报道如下.1 空气污染的来源1.1 化学消毒剂的污染常见的化学消毒剂有酒精、碘酒、碘伏(主要用于手术术野皮肤消毒)、甲醛(用于熏蒸消毒及病理防腐剂)、2%戊二醛溶液(器械消毒液).
作者:于晓梅;臧凤松;杨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先天性下唇瘘罕见,笔者曾诊治2例均为双侧先天性完全性唇腭裂者,母女同患,报道如下.例1:刘某,女,20岁,例2:刘某之女,5个月,两例均为生后即发现上唇双侧及腭部裂开,下唇两侧各一小孔,时有粘液性分泌物溢出,否认直旁系III级亲属中有此类疾病者.查体:均为先天性完全性唇裂者(母已行唇腭裂修复术),下唇红唇部中线两侧各有一细小瘘孔,探诊为1.5~2.0cm,深抵盲管,挤压有少许粘液样液体溢出.治疗:瘘道内注射美蓝,梭形切口,完整切除此瘘管,7d拆线,创口Ⅰ期愈合.病理:瘘管组织,内覆复层鳞状上皮.随访5~9年无复发.讨论:先天性下唇瘘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瘘道系唇组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凹陷,唇上皮盖覆其底部.多位于唇红部,女性多见,下唇多于上唇,瘘管深部常与粘液腺相通.本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唇腭裂者同时发病,成为口面指(趾)综合征的一部分.
作者:徐萍;赵金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老鹳草颗粒剂中的有效成分总鞣质进行定性分析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声波-丙酮提取明胶沉淀法,对老鹳草有效成分总鞣质进行提取分离,加辅料,制颗粒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老鹳草颗粒剂的活性成分总鞣质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总鞣质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证明,老鹳草颗粒剂含有鞣质,总鞣质的含量为13.69%.结论:该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安全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史伟国;刘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根管治疗一次法早在1901年Trallero等就有临床报道,其临床效果与多次法无明显差别,但一次法的疼痛发生率比较高[1~3].我们从2000年起对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根尖孔发育完成的活髓恒牙,有选择地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治疗术后急性反应发生率较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先庆;崔晓玲;闫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宫外孕的超声诊断方法. 方法:临床确诊或手术证实的44例早期宫外孕患者的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结果:显示附件区孕囊或附件区包块或附件区胚胎心管搏动者,经阴道超声一次显示31例(71.1%),经腹部超声15例(34.9%).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较经腹部超声检查易发现宫外孕.
作者:张桂英;杨云贵;姜雪梅;李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小儿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对风疹病毒无特殊药物,主要采取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为探讨治疗新途径,我科近年采用潘生丁治疗小儿风疹,在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志宽;张雅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50株肠球菌对10种抗菌药物活性状况,合理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方法:对临床分离出50株肠球菌进行生化鉴定和抗生素体外敏感试验.结果:5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44株(占88%),屎肠球菌5株(占10%),鸟肠球菌1株(占2%).庆大霉素高浓度耐药株(HLAR)共分离出36株(7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ER)1株(2%)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的应用和侵入性的治疗机会增加导致肠球菌感染率增高,尤其是对氨苄西林耐药株和庆大霉素耐药株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故在治疗肠球菌感染的疾病时应根据分离株自身的耐药特点来决定治疗方案.
作者:李树民;张昆;王泽宇;孙玉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脑出血是神经科的常见病,重者多伴有昏迷,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但如正确及时地对昏迷患者的潜在问题予以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则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我们选取近10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的患者200例进行了临床治疗与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珍玉;刘桂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住院孕产妇对医院护理行为的需求,使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及态度得到转变,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的工作质量.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20例住院孕产妇进行对医院护理行为需求的调查.结果: 住院产妇普遍要求护理人员转变服务态度,热情周到,重要的要求是提高围产期知识保健教育,产时陪伴分娩,新生儿保健知识教育.结论: 护理人员热情周到服务,孕产妇围产期心理、生理知识保健教育,新生儿保健教育,及陪伴分娩,可大大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使产科工作质量得以很大提高.
作者:曹艳杰;姚剑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1-07~2004-07,我科应用空气灌肠法诊治57例小儿肠套叠,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旭;邹京晨;柏庆堂;范东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是本市唯一的一家传染病院,门诊的工作量受季节及不同病种的影响,往往存在着呈周期性的季节变动,本文将我院1993~2002年的门诊诊疗人次加以统计分析,算出季节指数(见表1~2)从中可以反映我院门诊规律,为合理安排医疗技术力量,临床专业设置,病床分配添置设备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云花;姚淑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药理学是一门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运用基础医学知识,特别是运用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知识来研究药理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课程.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只重视教师的讲述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丽敏;卢春凤;孙长海;张明远;杨丽;傅正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心理疗法配合激光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对12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心理疗法配合激光照射治疗)和对照组(局部封闭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显效率为88.33%,对照组显效率为41.67%,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心理疗法配合激光照射疗法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韩杰;赵香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了预防外伤患者破伤风的发生常用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注射.我科于2003-02-19收治1例双腕切割伤患者,术后因脱敏注射TAT致过敏性休克,经积极抢救获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杰;周庆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活动对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有效的方法.方法:本组23例,39指行肌腱修复术的病人,指导其术后早期进行患指的主动屈伸活动,并防止修复肌腱再次断裂.结果:本组无1例需二期肌腱松解术者.按TAM测定法评定疗效,优26指(66.6%),良12指(30.8%),可1指(2.6%).优良率97.4%.结论: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主动活动可保证肌腱充分滑动,有效防止肌腱粘连,对手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马莉影;宋艳萍;陈利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毒物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疗效.方法:重症中毒意识障碍病人,在洗胃后内科综合性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则在洗胃后内科综合治疗.结果:血液灌流组中抢救成功率为91.3%、抢救至意识清醒时间平均8h,对照组抢救成功为65%,抢救至意识清醒时间平均34h,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中毒快捷、安全.
作者:李艳美;曹翔;刘忠柱;张军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TPN)在治疗重症胰腺炎病人发病早期及整个病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营养底物不同随机选取1998-12~2002-12同期住院的重症胰腺炎病人60例.将其中应用肠外营养治疗的30例重症胰腺炎病人列为实验组,未用肠外营养治疗的重症胰腺炎病人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相关生化指标,并发症,病死率,中转手术率,住院天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5d后,血淀粉酶、转氨酶、尿素氮、白细胞总数及血糖明显下降;并发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肠外营养(TPN)治疗可有效提高重症胰腺炎病人的抗病能力,帮助病人顺利度过急性反应期和感染期,能改善肝肾功能,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降低手术中转率,缩短住院天数,临床效果肯定.
作者:李金梅;徐刚;刘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几乎为100%,原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以往输血是常用的手段,但即使反复输血,由于输入尿毒症患者循环中的红细胞寿命缩短,故不能满意改善症状,又增加了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从2000年1月开始我院应用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EPO)纠正肾性贫血,使90%尿毒症患者贫血得到改善,弥补了以往输血的不足,也深刻认识到贫血对于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程度以及贫血与存活率[1],脏器功能、特别是左心室肥厚、心脏缺血耐受的关系[2].现将我院近5年我们应用EPO纠正血液透析病人贫血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马艳芳;于海波;张学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