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英;杨云贵;姜雪梅;李晶
目的:探讨成人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护理.方法:对28例癫痫持续发作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结果: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其它护理以及采用有效的处理,33%的病人3min停止发作,80%的病人5min内停止发作.结论:加强对患者发作前后观察,及时做好恢复期的护理与心理护理,对癫痫引起脑损伤而导致的后遗症及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雪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模型损伤脑区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新生的Wistar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NSCs.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h后移植BrdU标记的NSC于梗死灶同侧的侧脑室.记录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研究移植后的NSC迁徙、定向分化的情况及其与宿主细胞间的关系.结果:大鼠NSCs移植后部分可在体内存活并迁徒至脑缺血病灶区,在缺血区内能分化成为神经元细胞并与宿主神经细胞形态一致,运动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移植的NSCs对缺血损伤脑区结构有修复作用,可改善脑缺血模型动物运动功能.
作者:金玉玲;张晓梅;朱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用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系的细胞凋亡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采用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生产的原位末端标记试剂盒培养肝癌细胞进行TUNEL染色,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结果:TUNEL阳性信号为黄色,位于胞核,呈环行、小圆形或颗粒状,提示凋亡细胞有典型的新月体状染色质边集、核浓缩以及有大量微核体的形成.TUNEL阳性细胞大多HE染色表现为凋亡的细胞.结论:TUNEL技术观察凋亡细胞是目前原位观察凋亡的理想方法,特别适用于凋亡细胞的早期检测.
作者:刘月霞;魏凤香;王淑英;金维哲;张辉;佟春玲;王晓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小儿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对风疹病毒无特殊药物,主要采取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为探讨治疗新途径,我科近年采用潘生丁治疗小儿风疹,在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志宽;张雅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前后电压依赖性Na+、K+、Ca2+通道的变化.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NSCs分化前及分化后3d、7d、14d、21d电压依赖性Na+电流(INa)、延迟整流性K+电流(IK)、电压依赖性Ca2+电流(ICa).结果:分化前后均未检出INa,分化前未检出IK,分化后3d、7d、14d、21d,IK检出率分别为11.76%、24.75%、46.51%、76.18%,ICa在分化前后均可检出,分化前和分化后备时间点ICa的幅度分别为(119±73)pA、(213±98)pA、(324±151)pA、(735±312)pA、(1079±307)pA.结论:分化前后均未检出INa,随分化时间延长,IK检出率逐渐增加,ICa幅度逐渐增高.
作者:张晓梅;金玉玲;朱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体外透膜吸收的实验方法.方法:以恒温双室卡口渗透池为实验装置,以羊的肠粘膜为透粘膜屏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替硝唑经粘膜的渗透量及透保护膜层的扩散量.结果:吸收促进剂能增加替硝唑的透粘膜吸收,以3%月桂氮卓酮+5%丙二醇效果好.结论:吸收促进剂在不影响保护膜层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药膜中替硝唑的单向透粘膜吸收.
作者:鄢海燕;邹纯才;张艳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 是肝脏产生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其大量增殖和凋亡相对不足在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的发生中起核心作用,抑制其增殖和诱导其凋亡是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对策.肝星状细胞的凋亡受到凋亡和抗凋亡基因、细胞因子等的调控.现将Fas/Fasl系统、Bcl-2、Bax 、p53 、Caspase家族及p53与肝星状细胞凋亡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程协枝;翁山耕;林永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心理疗法配合激光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对12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心理疗法配合激光照射治疗)和对照组(局部封闭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显效率为88.33%,对照组显效率为41.67%,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心理疗法配合激光照射疗法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韩杰;赵香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慢性肺心病是中老年的多发病,常见病.尤其在北方地区,人群发病率在0.4%.此病由于病程长,肺生理功能进行性损害,如不能有效的控制,将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病的防治和康复护理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康复护理中,人们常采用心理护理,呼吸练习,饮食调整,吸氧等,均取得了一定效果.我们自1997年起,在社区对缓解期肺心病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和护理.在此过程中,我们加用了静脉营养疗法和体外膈肌起搏,收到了较好效果.
作者:钟晓丽;吕冰梅;陈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在整个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体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具有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并为今后医疗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于实验教学的实验准备上.现将几年来我们围绕实验教学准备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红花;魏成淑;李英信;孟繁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银杏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银杏注射组(治疗组,40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血塞通注射液组(对照组,40例)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有效率77.5%,两组相比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杏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范亚明;李艳华;周金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病人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对33例肝硬化病人(其中Child-Pugh分级B级20例、C级13例)和16例健康者粪便中的6种常见的厌氧菌及需氧菌进行定量研究,采用改良鲎实验法测外周血内毒素.结果:①肝硬化病人双歧杆菌、真杆菌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而大肠杆菌、梭菌量高于正常组(P<0.01).②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组病人肠杆菌及球菌明显高于Child-Pugh分级B组患者(P<0.05),而双歧杆菌量则显著下降(P<0.05).梭菌及真杆菌的量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③肝硬化病人的血浆内毒素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且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组患者明显高于B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大肠杆菌数量在正常组、Child-PughB组、Child-Pugh C组呈渐进性升高,而双歧杆菌量则呈渐进性下降,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二者都与内毒素水平升高相平行,有显著相关性(r大=0.6,P<0.01;r双=-0.4,P<0.05).结论:肝硬化病人存在菌群失调,具有代表性的厌氧菌双歧杆菌的减少,需氧的肠杆菌及球菌增多.需氧的大肠杆菌及球菌的大量繁殖以及双歧杆菌的减少可能是引起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范东旭;杨婷;房淑清;罗维;王跃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茜草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D-半乳糖致衰小鼠为模型,观察茜草对心肌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b、c、aa3和丙二醛(MDA)含量、Mn-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茜草可提高衰老小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b、c、aa3的含量和Mn-SOD的活性,并降低MDA含量.结论:茜草能减轻线粒体过氧化损伤,通过抑制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和提高呼吸链细胞色素的含量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作者:谢红;王明富;江旭东;张涛;白大芳;杨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先天性下唇瘘罕见,笔者曾诊治2例均为双侧先天性完全性唇腭裂者,母女同患,报道如下.例1:刘某,女,20岁,例2:刘某之女,5个月,两例均为生后即发现上唇双侧及腭部裂开,下唇两侧各一小孔,时有粘液性分泌物溢出,否认直旁系III级亲属中有此类疾病者.查体:均为先天性完全性唇裂者(母已行唇腭裂修复术),下唇红唇部中线两侧各有一细小瘘孔,探诊为1.5~2.0cm,深抵盲管,挤压有少许粘液样液体溢出.治疗:瘘道内注射美蓝,梭形切口,完整切除此瘘管,7d拆线,创口Ⅰ期愈合.病理:瘘管组织,内覆复层鳞状上皮.随访5~9年无复发.讨论:先天性下唇瘘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瘘道系唇组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凹陷,唇上皮盖覆其底部.多位于唇红部,女性多见,下唇多于上唇,瘘管深部常与粘液腺相通.本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唇腭裂者同时发病,成为口面指(趾)综合征的一部分.
作者:徐萍;赵金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药膜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疾病的常用膜剂,在口腔内被唾液所包围,有相当一部分药物会随唾液流走,影响了病灶部位药物有效浓度的维持.为此,我们研制成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药膜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
作者:邹纯才;鄢海燕;王守安;吴宝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脾脏是容易受损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随着对脾脏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保留脾脏手术显得愈加重要.我院1996-01~2003-12采用近段脾动脉结扎后脾修补术,对22例脾破裂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于长波;董超;范东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合并腹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近10年收治的125例阑尾炎合并腹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就诊晚、病情重,阑尾为盆腔位,腹泻为阑尾炎症刺激周围肠管所致,术前诊断符合率仅为20%,术后并发症多,平均住院日为11.2d.结论:急性阑尾炎合并腹泻更需早期手术,且手术时应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作者:师恩惠;陈炳魁;李伟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诊治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方法.方法:综合我院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无死亡,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及早诊断的行术前溶栓.手术及术后抗凝治疗.其中2例患者早期诊断.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早诊治,虽血液D二聚体的检查性比较高,另配合彩超、CT检查有时仍很难做出诊断.
作者:耿洪涛;赵海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Tetric Ceram后牙瓷化树脂远期疗效.方法:在适当的口内条件,相应的边缘技术和粘接技术下,使用瓷化树脂充填大面积牙体缺损的后牙,观察3年疗效.结果:284例患者 388颗患牙,成功率97.8%.结论:瓷化树脂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是一种较好的后牙修复材料.
作者:范立红;闫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部位、出血量、治疗方法及其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自发性小脑出血临床症状、CT扫描显示血肿量、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本组20例手术治疗,除4例手术后48h死亡,4例手术后10d出现缄默症外其余12例手术及36例非手术患者均基本恢复健康.结论:及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能明显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预后主要与病人入院时意识状态和血肿量等因素有关.
作者:孙志博;朴松鹤;付廷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