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髓牙一次性根管治疗急症发生的临床观察

刘先庆;崔晓玲;闫瑾

关键词:活髓牙, 根管治疗, 疼痛反应
摘要:根管治疗一次法早在1901年Trallero等就有临床报道,其临床效果与多次法无明显差别,但一次法的疼痛发生率比较高[1~3].我们从2000年起对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根尖孔发育完成的活髓恒牙,有选择地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治疗术后急性反应发生率较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在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高压氧(HBO)治疗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从而大大减少了小儿因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感染、颅内出血及颅脑外伤等疾病所致的病残率,2000~2003年我科对64例患儿进行高压氧治疗及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吕冰梅;王莹;姜翠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25Ⅰ粒子瘤内放疗治疗胶质瘤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胶质瘤手术术后瘤内植入125Ⅰ粒子短程放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18例脑胶质瘤患者手术术后瘤内植入125Ⅰ粒子作治疗组,并选取19例胶质瘤手术后不加瘤内放疗的患者作对照,观察两组肿瘤复发时间、生存时间、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比较,复发时间明显延长,生存时间增加(P<0.0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P<0.05).结论:胶质瘤患者术后予125Ⅰ粒子瘤内放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杨福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活髓牙一次性根管治疗急症发生的临床观察

    根管治疗一次法早在1901年Trallero等就有临床报道,其临床效果与多次法无明显差别,但一次法的疼痛发生率比较高[1~3].我们从2000年起对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根尖孔发育完成的活髓恒牙,有选择地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治疗术后急性反应发生率较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先庆;崔晓玲;闫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及护理

    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幼儿常见的眼病,约占新生儿的5%~6%.主要表现为泪溢,挤压泪囊可有粘液性、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常伴有慢性或亚急性结膜炎.随着社会进步,独生子女已经到了生育年龄,由于他们娇生惯养,生孩子时大多承受不住正常产的痛苦,另外母亲营养丰富,导致胎儿巨大,这样就使剖腹产率上升,导致新生儿泪囊炎的患儿不断增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门诊对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海莲;周庆云;吕淑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静脉压测量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实用的静脉压测量方法.方法:将50例胸心外科住院病人用锁骨下法测得的中心静脉压(CVP)与同期同一病例的肘正中静脉压(EVP)相比较,测算其差值,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全组病例的CVP平均值为(10±3.7)cm,EVP为(15±4.6)cm.差值约为9.0cm.结论:EVP方法估算CVP值,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清华;刘清杰;钟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目的:改善运动、语言及其他受损的功能,使病人在心理和社会上适应,能恢复自主活动和人际交往,达到日常生活自理。方法:康复组49例在入院后或病人生命指征平稳病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40例为2001年以前入院治疗未进行康复训练的病人。结果:应用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法BRUNNSTROM,两组比较康复组疗效显著。结论:脑出血术后偏瘫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缺损,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病人的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王献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茜草对半乳糖致衰小鼠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茜草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D-半乳糖致衰小鼠为模型,观察茜草对心肌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b、c、aa3和丙二醛(MDA)含量、Mn-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茜草可提高衰老小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b、c、aa3的含量和Mn-SOD的活性,并降低MDA含量.结论:茜草能减轻线粒体过氧化损伤,通过抑制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和提高呼吸链细胞色素的含量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作者:谢红;王明富;江旭东;张涛;白大芳;杨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门诊工作量的季节性统计分析

    我院是本市唯一的一家传染病院,门诊的工作量受季节及不同病种的影响,往往存在着呈周期性的季节变动,本文将我院1993~2002年的门诊诊疗人次加以统计分析,算出季节指数(见表1~2)从中可以反映我院门诊规律,为合理安排医疗技术力量,临床专业设置,病床分配添置设备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云花;姚淑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的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药膜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疾病的常用膜剂,在口腔内被唾液所包围,有相当一部分药物会随唾液流走,影响了病灶部位药物有效浓度的维持.为此,我们研制成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药膜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

    作者:邹纯才;鄢海燕;王守安;吴宝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带器妊娠314例原因分析及预防

    育龄妇女应用IUD避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复性强,深受广大妇女欢迎.但临床上时有带器妊娠者前来就诊,为此,我们将近2年来收治的314例带器妊娠者的发生原因分析报道如下,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郭榕;张玉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的体会

    目的:用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系的细胞凋亡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采用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生产的原位末端标记试剂盒培养肝癌细胞进行TUNEL染色,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结果:TUNEL阳性信号为黄色,位于胞核,呈环行、小圆形或颗粒状,提示凋亡细胞有典型的新月体状染色质边集、核浓缩以及有大量微核体的形成.TUNEL阳性细胞大多HE染色表现为凋亡的细胞.结论:TUNEL技术观察凋亡细胞是目前原位观察凋亡的理想方法,特别适用于凋亡细胞的早期检测.

    作者:刘月霞;魏凤香;王淑英;金维哲;张辉;佟春玲;王晓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病人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体会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几乎为100%,原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以往输血是常用的手段,但即使反复输血,由于输入尿毒症患者循环中的红细胞寿命缩短,故不能满意改善症状,又增加了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从2000年1月开始我院应用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EPO)纠正肾性贫血,使90%尿毒症患者贫血得到改善,弥补了以往输血的不足,也深刻认识到贫血对于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程度以及贫血与存活率[1],脏器功能、特别是左心室肥厚、心脏缺血耐受的关系[2].现将我院近5年我们应用EPO纠正血液透析病人贫血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马艳芳;于海波;张学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间的关系. 方法: 检测90例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中稳定性心绞痛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病人(P<0.05). 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形成, 升高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预测因子.

    作者:刘艳姝;张英萍;刘艳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全麻术后硬膜外阻滞镇痛与常规注射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方法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胸部和腹部手术后病例5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注射镇痛剂组25例(I),硬膜外阻滞镇痛组25例(Ⅱ).采取VAS镇痛效果评分法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法对两组病例进行评分评价.结果:Ⅱ组VAS评分低于I组,Ramsay评分高于I组;(P<0.01);Ⅱ组SBP、DBP和HR低于I组,SPO2高于I组,(P<0.01或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法镇痛效果优于常规注射法,且对术后病人的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强华;马莉影;田宝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重症毒物中毒血液灌流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毒物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疗效.方法:重症中毒意识障碍病人,在洗胃后内科综合性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则在洗胃后内科综合治疗.结果:血液灌流组中抢救成功率为91.3%、抢救至意识清醒时间平均8h,对照组抢救成功为65%,抢救至意识清醒时间平均34h,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中毒快捷、安全.

    作者:李艳美;曹翔;刘忠柱;张军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出血昏迷病人的潜在问题和护理对策

    脑出血是神经科的常见病,重者多伴有昏迷,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但如正确及时地对昏迷患者的潜在问题予以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则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我们选取近10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的患者200例进行了临床治疗与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珍玉;刘桂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硬化病人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目的:研究肝硬化病人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对33例肝硬化病人(其中Child-Pugh分级B级20例、C级13例)和16例健康者粪便中的6种常见的厌氧菌及需氧菌进行定量研究,采用改良鲎实验法测外周血内毒素.结果:①肝硬化病人双歧杆菌、真杆菌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而大肠杆菌、梭菌量高于正常组(P<0.01).②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组病人肠杆菌及球菌明显高于Child-Pugh分级B组患者(P<0.05),而双歧杆菌量则显著下降(P<0.05).梭菌及真杆菌的量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③肝硬化病人的血浆内毒素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且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组患者明显高于B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大肠杆菌数量在正常组、Child-PughB组、Child-Pugh C组呈渐进性升高,而双歧杆菌量则呈渐进性下降,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二者都与内毒素水平升高相平行,有显著相关性(r大=0.6,P<0.01;r双=-0.4,P<0.05).结论:肝硬化病人存在菌群失调,具有代表性的厌氧菌双歧杆菌的减少,需氧的肠杆菌及球菌增多.需氧的大肠杆菌及球菌的大量繁殖以及双歧杆菌的减少可能是引起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范东旭;杨婷;房淑清;罗维;王跃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早期主动活动对屈指肌腱修复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活动对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有效的方法.方法:本组23例,39指行肌腱修复术的病人,指导其术后早期进行患指的主动屈伸活动,并防止修复肌腱再次断裂.结果:本组无1例需二期肌腱松解术者.按TAM测定法评定疗效,优26指(66.6%),良12指(30.8%),可1指(2.6%).优良率97.4%.结论: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主动活动可保证肌腱充分滑动,有效防止肌腱粘连,对手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马莉影;宋艳萍;陈利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陪伴分娩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目的: 探讨陪伴分娩与常规分娩在提高产科分娩质量,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的区别.方法: 实验组80例,采用陪伴分娩:有一位亲属陪伴,由一位助产士(导乐)全程负责并接生;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分娩:无陪伴待产和分娩.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产妇在分娩时的第一、第二产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在分娩时的第一、第二产程、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的比较显示:陪伴分娩均优于常规分娩.

    作者:王丽新;郭婧;何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促进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当今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肩负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及条件的限制,药理学实验大多为纯验证理论性的,其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远不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药理学实验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作用,据此,几年来我们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些探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们所作的几点尝试,供同行切磋.

    作者:卢春凤;栗坤;朱秋双;杨丽;王淑湘;李怀荆;付正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