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新;郭婧;何宏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在整个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体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具有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并为今后医疗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于实验教学的实验准备上.现将几年来我们围绕实验教学准备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红花;魏成淑;李英信;孟繁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根管治疗一次法早在1901年Trallero等就有临床报道,其临床效果与多次法无明显差别,但一次法的疼痛发生率比较高[1~3].我们从2000年起对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根尖孔发育完成的活髓恒牙,有选择地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治疗术后急性反应发生率较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先庆;崔晓玲;闫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复方替硝唑单向缓释膜体外透膜吸收的实验方法.方法:以恒温双室卡口渗透池为实验装置,以羊的肠粘膜为透粘膜屏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替硝唑经粘膜的渗透量及透保护膜层的扩散量.结果:吸收促进剂能增加替硝唑的透粘膜吸收,以3%月桂氮卓酮+5%丙二醇效果好.结论:吸收促进剂在不影响保护膜层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药膜中替硝唑的单向透粘膜吸收.
作者:鄢海燕;邹纯才;张艳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药理学是一门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运用基础医学知识,特别是运用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知识来研究药理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课程.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只重视教师的讲述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丽敏;卢春凤;孙长海;张明远;杨丽;傅正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当今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肩负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及条件的限制,药理学实验大多为纯验证理论性的,其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远不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药理学实验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作用,据此,几年来我们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些探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们所作的几点尝试,供同行切磋.
作者:卢春凤;栗坤;朱秋双;杨丽;王淑湘;李怀荆;付正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50株肠球菌对10种抗菌药物活性状况,合理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方法:对临床分离出50株肠球菌进行生化鉴定和抗生素体外敏感试验.结果:5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44株(占88%),屎肠球菌5株(占10%),鸟肠球菌1株(占2%).庆大霉素高浓度耐药株(HLAR)共分离出36株(7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ER)1株(2%)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的应用和侵入性的治疗机会增加导致肠球菌感染率增高,尤其是对氨苄西林耐药株和庆大霉素耐药株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故在治疗肠球菌感染的疾病时应根据分离株自身的耐药特点来决定治疗方案.
作者:李树民;张昆;王泽宇;孙玉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脾脏是容易受损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随着对脾脏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保留脾脏手术显得愈加重要.我院1996-01~2003-12采用近段脾动脉结扎后脾修补术,对22例脾破裂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于长波;董超;范东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全血细胞减少临床常见于血液系统疾病,也可出现于其它疾病.本文我们对80例全血细胞减少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鉴别诊断对疾病诊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
作者:于志刚;郑宏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减少其误诊率. 方法:对临床19例疑诊睾丸扭转病例进行总结,并针对病例分析. 结果:2例经镇静治疗后自行复位.17例手术探查,15例证实为睾丸扭转,2例为急性附睾炎.15例睾丸扭转病人中10例为鞘膜外扭转,5例为鞘膜内扭转,发病至就诊时间2h~10d,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率88.1%.19例均有睾丸绞痛症状,阴囊皮肤红肿.Prehn征阳性者为18例.结论:突发睾丸疼痛,尤其阴囊皮肤红肿者,应及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疑为睾丸扭转者应尽早手术是避免睾丸坏死的关键.
作者:罗振国;刘洪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bFGF+EGF;bFGF+PDGF;bFGF+BDNF;bFGF)分离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在bFGF、bFGF+EGF、bFGF+BDNF及bFGF+PDGF不同因子或因子组合中,均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分化后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14.5±1.2)%、(14.7±1.8)%、(23.3±2.1)%、(35.5±2.4)%,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比例趋势为bFGF+PDGF>bFGF+BDNF>bFGF+EGF>bFGF(P<0.05).结论:PDGF对bFGF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作者:阴育红;金玉玲;张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病人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对33例肝硬化病人(其中Child-Pugh分级B级20例、C级13例)和16例健康者粪便中的6种常见的厌氧菌及需氧菌进行定量研究,采用改良鲎实验法测外周血内毒素.结果:①肝硬化病人双歧杆菌、真杆菌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而大肠杆菌、梭菌量高于正常组(P<0.01).②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组病人肠杆菌及球菌明显高于Child-Pugh分级B组患者(P<0.05),而双歧杆菌量则显著下降(P<0.05).梭菌及真杆菌的量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③肝硬化病人的血浆内毒素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且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组患者明显高于B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大肠杆菌数量在正常组、Child-PughB组、Child-Pugh C组呈渐进性升高,而双歧杆菌量则呈渐进性下降,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二者都与内毒素水平升高相平行,有显著相关性(r大=0.6,P<0.01;r双=-0.4,P<0.05).结论:肝硬化病人存在菌群失调,具有代表性的厌氧菌双歧杆菌的减少,需氧的肠杆菌及球菌增多.需氧的大肠杆菌及球菌的大量繁殖以及双歧杆菌的减少可能是引起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范东旭;杨婷;房淑清;罗维;王跃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毒物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疗效.方法:重症中毒意识障碍病人,在洗胃后内科综合性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则在洗胃后内科综合治疗.结果:血液灌流组中抢救成功率为91.3%、抢救至意识清醒时间平均8h,对照组抢救成功为65%,抢救至意识清醒时间平均34h,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中毒快捷、安全.
作者:李艳美;曹翔;刘忠柱;张军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活动对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有效的方法.方法:本组23例,39指行肌腱修复术的病人,指导其术后早期进行患指的主动屈伸活动,并防止修复肌腱再次断裂.结果:本组无1例需二期肌腱松解术者.按TAM测定法评定疗效,优26指(66.6%),良12指(30.8%),可1指(2.6%).优良率97.4%.结论: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主动活动可保证肌腱充分滑动,有效防止肌腱粘连,对手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马莉影;宋艳萍;陈利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筛选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中药.方法:本实验利用盐酸林可霉素制备大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选择补益类中药三补、肉苁蓉、香砂六君子汤、三泻进行肠道菌群调整.结果:发现补益类中药均具有一定程度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其中中药三补疗效佳,且其对大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明显优于丽珠肠乐阳性对照组.结论:补益类中药均具有一定程度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起到益生元的作用,三补尤为显著.
作者:史权;薛艳华;赵光远;杨景云;马淑霞;李俭;李立秋;聂清;刘君兴;施中凯;宋淑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老鹳草颗粒剂中的有效成分总鞣质进行定性分析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声波-丙酮提取明胶沉淀法,对老鹳草有效成分总鞣质进行提取分离,加辅料,制颗粒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老鹳草颗粒剂的活性成分总鞣质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总鞣质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证明,老鹳草颗粒剂含有鞣质,总鞣质的含量为13.69%.结论:该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安全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史伟国;刘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小儿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对风疹病毒无特殊药物,主要采取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为探讨治疗新途径,我科近年采用潘生丁治疗小儿风疹,在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志宽;张雅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手术室工作具有高效率,快节奏的特点,使护士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特定的环境中.为了降低有害的空气污染,加强防护措施现提出了有效防护对策,报道如下.1 空气污染的来源1.1 化学消毒剂的污染常见的化学消毒剂有酒精、碘酒、碘伏(主要用于手术术野皮肤消毒)、甲醛(用于熏蒸消毒及病理防腐剂)、2%戊二醛溶液(器械消毒液).
作者:于晓梅;臧凤松;杨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选择早期流产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例早孕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妇女自愿选择流产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流产组和手术流产组,分别选择不同方法的理由.结果:当有同等机会对流产方法作出选择时,更多的妇女选择药物流产.年轻、未婚、未产者选择药物流产居多,年长、已婚、已产者选择手术流产者居多.结论:妇女对流产方法的认识不全面,在选择流产方法时涉及许多问题,医生应尽可能为妇女提供适宜的咨询建议.
作者:孙秋颖;冯照伟;杨冬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改善运动、语言及其他受损的功能,使病人在心理和社会上适应,能恢复自主活动和人际交往,达到日常生活自理。方法:康复组49例在入院后或病人生命指征平稳病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40例为2001年以前入院治疗未进行康复训练的病人。结果:应用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法BRUNNSTROM,两组比较康复组疗效显著。结论:脑出血术后偏瘫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缺损,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病人的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王献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传统肝硬化大白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良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方法:取168只Wistar大白鼠,对56只大白鼠使用传统模型制备方法建立肝硬化模型,对56只大白鼠使用复合病因法建立肝硬化模型,对56只大白鼠使用改良模型制备方法建立肝硬化模型.结果:传统的方法进行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的制造需要60d,大鼠死亡率为53.6%;复合因素制备方法需要42d,大鼠死亡率为41%;改良方法制备需要66d,大鼠死亡率为23.2%.结论:肝硬化模型的改良方法具有降低大白鼠死亡率、节约经费等特点.
作者:杨婷;范东旭;罗维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