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组织中Bag-1、BcL-2、PCNA 的表达

石艳会;孙钰清;卓越

关键词:Bag-1, Bcl-2, PCNA, 免疫组化, 细胞凋亡, 胃癌
摘要:目的:测定胃癌组织中Bag-1、BcL-2基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Bag-1与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标本及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Bag-1,BcL-2及PC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Bag-1、BcL-2、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46.7%、83.3%,与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性;BcL-2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型有显著相关性(P<0.01);PCNA表达与胃癌肿瘤分期及浸润深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Bag-1表达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r=0.4518,P<0.05).结论:Bag-1、BcL-2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指标;Bag-1、BcL-2、PCN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病理分型及组织学分级.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睾丸扭转15例分析

    目的:总结睾丸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12h以内手术者睾丸均存活,4例12~24h手术者,3例睾丸存活,8例超过24h手术者仅2例睾丸存活.结论:彩超对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及早手术是避免睾丸坏死的关键.

    作者:张永;赵阶友;常松;贺克玲;王广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红景天苷对神经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药物血清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从新生24h内的Wistar大鼠脑中分离扩增获得大量神经干细胞后,加入低、中、高剂量的红景天苷药物血清,观察其对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状况.结果:低、中、高剂量的红景天苷药物血清组单位视野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个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红景天苷药物血清在体外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为红景天药物应用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试验依据.

    作者:张维烨;李艳君;钟震亚;王守安;陈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高龄恶性肿瘤病人53例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化疗治疗高龄恶性肿瘤病人.方法:多西他赛60mg,第1、8天静点,卡铂第1~3天静点,每3~4周重复,3周期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58.49%,中位生存期11月.结论:此法临床上可以应用是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日荣;刘敬东;赵芳霞;刘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癌组织中Bag-1、BcL-2、PCNA 的表达

    目的:测定胃癌组织中Bag-1、BcL-2基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Bag-1与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标本及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Bag-1,BcL-2及PC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Bag-1、BcL-2、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46.7%、83.3%,与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性;BcL-2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型有显著相关性(P<0.01);PCNA表达与胃癌肿瘤分期及浸润深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Bag-1表达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r=0.4518,P<0.05).结论:Bag-1、BcL-2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指标;Bag-1、BcL-2、PCN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病理分型及组织学分级.

    作者:石艳会;孙钰清;卓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细胞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细胞生物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以优化教学,扩大知识教学容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态度和能力,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创造型人材.

    作者:张金波;罗佳滨;朱金玲;吕冬霞;张玉萍;王秀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脂质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1].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近年来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已经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主要冠脉事件,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和发病率[2];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机制改善冠心病的预后,这些机制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抗细胞增殖、降低血栓形成的倾向、降低损伤部位炎症反应等[1].我们设计本研究旨在观察短期服用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守文;全清清;宋开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媒体演示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的仍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一张胶片,一盏灯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延用了几十年.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在影像教学和日常的实际工作中,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满足不了授课教师所应表述、讲解的授课内容;同时,也极大地限制、甚至妨碍了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严重影响了医学影像教学的质量.

    作者:刘振玉;张雪松;杨絮;李萍;孟繁荣;张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水通道蛋白-4与缺血性脑水肿

    脑水肿在脑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脑缺血后的致残率、致死率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4(AQP4)仅对水分子有通透性,又在脑组织中广泛存在,可参与介导调节水分子的跨膜转运,关系着脑水肿发展进程,因此,已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AQP4的分子结构、分布、定位、调节机制、生理学作用以及与脑水肿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张帆;许国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52例烧伤创面感染用药监测

    目的: 通过近年来烧伤创面感染耐药菌的增加,说明药敏实验在烧伤感染治疗中的重要性,探讨创伤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取烧伤患者创面脓汁标本,分离培养优势菌做药敏实验,测定优势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评估抗生素的抗感染作用.结果: 52例烧伤创面感染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占总检出率的48.08%,次之为绿脓杆菌,占总检出率的21.15%.药敏试验结果为头孢类药物较敏感,而青霉素类药物已出现高度耐药,敏感率仅为7.69%.结论: 近年来G+球菌已成为许多烧伤创面感染细菌构成比的优势菌群,头孢类药物对G+球菌的抗感染作用较好,可作为临床抗G+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也出现耐药性,应引起临床上重视.

    作者:李慧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胃癌顺铂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

    目的:国内外普遍应用体外建立的耐药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为探讨胃癌对顺铂耐药的机理,本研究首次建立人胃癌顺铂耐药细胞系并且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逐步递增顺铂浓度,间歇作用体外诱导法建立人胃癌顺铂耐药细胞系SGC7901/DDP;MTT法测定药物敏感性;光镜、电镜、MTT法活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及其相关P-糖蛋白的表达等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征的改变.结果:历时5个月建成人胃癌顺铂耐药细胞系SGC7901/DDP,其对顺铂的耐药指数为14.68 ,并且与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等多种抗癌药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SGC7901/DDP的细胞形态及其P-糖蛋白的表达;体外群体倍增时间较亲代细胞延长;细胞周期分析发现其S期与G2/M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结论:SGC7901/DDP细胞具有耐药特征,耐药性能稳定,与P-糖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费洪新;杜静平;郭志鸿;张涛;欧芹;魏晓东;陈正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膀胱全切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的配合体会

    膀胱恶性肿瘤是全身常见肿瘤之一,也是泌尿系常见的肿瘤,常发生于50~70岁,以无痛间歇性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以手术治疗为主.我院自开展此项手术以来,为膀胱肿瘤患者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此手术可控性高,抗反流性好,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长,现将手术配合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淑霞;张金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临床上常将肾病综合征(NS)中激素治疗无效或反复复发的病例称为难治性NS,对此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1998年霉酚酸酯(MMF)被用于难治性NS的治疗并取得良效[1],我们于2001年开始试用MMF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NS 21例,结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锦忠;彭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血压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高血压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sFas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高血压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19例,正常对照组21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Fas浓度.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CHF组血清sFas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血压无CHF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sFas的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Fas水平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明显升高,心功能Ⅳ级组患者高于心功能Ⅱ、Ⅲ级组患者(P<0.05).结论:由高血压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sFas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凋亡在此类心衰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海英;张兰英;陆春风;王立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慢性根尖周炎319颗患牙的治疗与分析

    目的: 通过对319颗慢性根尖周炎患牙,采取根管超充填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方法: 对根尖密度影较大的患牙,采用比塔派克斯根管充填剂超充;根尖密度影较小的患牙采用氧化锌碘仿丁香油糊剂稍超充填.结果:治疗的319颗患牙,有效311颗,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对慢性根尖周炎采取超充填治疗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缩短疗程,促进患牙愈合.

    作者:吴双燕;孙德刚;李明旭;张丽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舒血宁与安妥碘联合治疗玻璃体出血45例效果观察

    我院于1998~2002年间应用舒血宁滴注和安妥碘肌注联合治疗玻璃体出血45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在介绍如下.

    作者:米成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丹参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血清钙、锌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丹参后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血清钙、锌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30只体重(250±10)g的雄性大鼠为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于上切牙与磨牙之间隙安装正畸装置,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矫治力的大小控制在60g,实验组每日每只肌注丹参0.1ml,对照组按相同剂量肌注生理盐水.正畸加力前、正畸第7、14、21天时采血1ml,测定钙、锌含量.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钙含量在正畸第7天时均较正畸前升高,实验组比对照组升高明显;加力后第14天时,血清钙水平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加力后第21天时,血清钙水平均降低,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明显.对照组血清锌水平正畸后一直低水平,而实验组只是在正畸第14天时较正畸前明显下降. 结论:丹参在正畸过程中血清中钙、锌的含量发生变化,提示丹参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钙、锌的代谢,来加快损伤牙周组织的修复,从而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

    作者:赵刚;吴立鹏;孙庆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84例,两组同时服用尼莫地平每次20mg,每日3次,西比灵10mg,每晚1次,中药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中药熏蒸.其中治疗组再加用颈椎牵引和电脑中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治疗和单纯应用药物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立;卿茂盛;陈建鸿;麦庆春;余伟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ICAM-1的表达及NAC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细胞凋亡及ICAM-1(细胞粘附因子-1)的表达机制,探讨NAC(N-乙酰-L-半胱氨酸)抗细胞凋亡作用和对ICAM-1表达的干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脑出血+NAC组,各分为出血6h,12h,24h,48h,3d,5d,7d七个时间点.采用立体定位注入自体未肝素化动脉血复制脑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ICAM-1的表达;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①脑出血后12hICAM-1开始表达,72h达高峰.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②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6h出现凋亡细胞,12h上升显著,3d凋亡细胞达峰值,7d仍有凋亡细胞表达.③NAC干预后周边组织ICAM-1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与脑出血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①细胞因子ICAM-1参与了脑出血周边组织炎性反应损伤.②脑出血周边组织存在着细胞凋亡病理生理过程.③NAC可抑制细胞因子ICAM-1表达,同时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可改善脑出血预后.

    作者:刘永刚;王复新;黄作义;王璇;关雪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氧氟沙星与诺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氧氟沙星(Ofloxacin)是一种新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其口服吸收,抗菌,在组织液中的浓度超过血药浓度,不良反应低等特点广泛用于临床.本文用国产氧氟沙星与诺氟沙星对泌尿系统感染32例进行对照治疗.

    作者:王宏志;李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按摩会阴体及扩张阴道保护会阴的护理体会

    分娩,特别是初产妇常发生会阴损伤.常见的原因是类似于Ⅱ度会阴损伤的切开.近证实,常规会阴切开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分娩时按摩会阴体及扩张阴道可增加会阴的弹性而受到助产士和产妇们的欢迎.我院自2003年开始采用按摩会阴体和扩张阴道保护会阴的方法,在临床上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于敏霞;刘玉杰;姜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