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许国英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细胞中VEGF及P53的表达,并分析其在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VEGF及P53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结果:VEGF及P53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表达(分别为69.39%和55.10%)较对照组细胞(分别为17.50%及22.50%)明显增高(P>0.01),且VEGF及P53表达均为阳性时,完全缓解率(CR)明显减低(12.5%);二者均为阴性时,CR率可达100%.结论:急性白血病细胞中VEGF及P53高表达,二者结合起来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惠萍;张纯;张淑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国产泮托拉唑和进口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给国产泮托拉唑40mg,早晚各1次,疗程8周;对照组40例给进口奥美拉唑20mg,早晚各1次,疗程8周.疗程结束后内镜复查.结果: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疗效分别为:治愈91.3%和87.5%,显效4.35%和7.5%,有效4.35%和5%(P>0.05);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别为:无效2.17%和2.5%,有效4.35%和2.5%,显效2.17%和5%,治愈率91.3%和90%(P>0.05).结论:国产泮托拉唑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和镜下表现,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作者:韩桂华;王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人神经生长因子(hNGF)对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病人进行了治疗前后临床评价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末端潜伏期测定.结果:hNGF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病人的肢体麻木、疼痛及发凉等临床症状;正中、尺、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也有明显的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杨晏清;邹春颖;杨晓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科自2003-09~2005-09应用丹奥治疗急性脑梗塞45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春凤;黄昕艳;李艳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肝硬化患者40%~70%迟早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虽仅有1/3会出血,首次出血病死率可达20%~40%,再出血病死率可达30%~70%.我科2002-02~2005-05 应用奥曲肽共治疗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焱;王日荣;杜凤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1-13(DynA1-13)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的含量变化及纳络酮对其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纳络酮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3.0mg/d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6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当天(治疗前)和治疗14d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L-ENK的含量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1)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含量在发病后即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2)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DynA1-13、L-ENK含量,治疗结束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3)治疗结束后纳络酮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脑出血后血浆和CSF阿片肽含量异常升高;(2)纳络酮能拮抗阿片肽的异常升高,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关雪莲;和梅;刘永刚;侯丽淳;王复新;王明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细胞生物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以优化教学,扩大知识教学容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态度和能力,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创造型人材.
作者:张金波;罗佳滨;朱金玲;吕冬霞;张玉萍;王秀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们于1998-10~2004-09对来我院就诊,疑有结肠癌的79例患者进行结肠镜冲洗液脱落细胞检查.经过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认为,此法诊断快速,确诊率高,是一种好的诊断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满库;李升;李永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于1998~2002年间应用舒血宁滴注和安妥碘肌注联合治疗玻璃体出血45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在介绍如下.
作者:米成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心合剂对离体大鼠心脏冠脉流量及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 Langendorf法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恒温恒压冠脉灌流,测定给药前、后冠脉流量及心肌收缩幅度、心率等变化,观察比较药物对冠脉血管的扩张作用及对心肌收缩幅度,心率的影响,以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变化直接观测用药前后微循环的改变情况.结果:健心合剂能显著地增加大鼠心脏冠脉流量及心肌收缩幅度,减慢心率.使小鼠耳廓细动脉、细静脉的口径增大,毛细血管开放量增加.结论:健心合剂能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使心肌收缩幅度增加,改善微循环.
作者:张明远;赵玉珍;刘蕾;付正宗;王丽敏;杨丽;王淑香;谭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海马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亚惊厥剂量的戊四氮(PTZ)复制慢性癫痫模型,用药组以灵芝孢子粉灌胃,记录癫痫发作的级别及潜伏期,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海马区TNF-α、ET-1的含量.结果:癫痫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F-α、ET-1的含量明显增高(P<0.01);灵芝孢子粉组与癫痫模型组相比,造模第17、21、25天时癫痫发作的潜伏期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5;P<0.01),TNF-α、ET-1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TNF-α、ET-1可能参与了PTZ致痫的发生发展过程,灵芝孢子粉能明显减弱TNF-α、ET-1过度表达对癫痫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损害,可能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免疫炎症反应而实现的,对癫痫发作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爽;王淑秋;郭津;张胜昌;杜东梅;马小茹;张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细胞凋亡及ICAM-1(细胞粘附因子-1)的表达机制,探讨NAC(N-乙酰-L-半胱氨酸)抗细胞凋亡作用和对ICAM-1表达的干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脑出血+NAC组,各分为出血6h,12h,24h,48h,3d,5d,7d七个时间点.采用立体定位注入自体未肝素化动脉血复制脑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ICAM-1的表达;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①脑出血后12hICAM-1开始表达,72h达高峰.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②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6h出现凋亡细胞,12h上升显著,3d凋亡细胞达峰值,7d仍有凋亡细胞表达.③NAC干预后周边组织ICAM-1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与脑出血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①细胞因子ICAM-1参与了脑出血周边组织炎性反应损伤.②脑出血周边组织存在着细胞凋亡病理生理过程.③NAC可抑制细胞因子ICAM-1表达,同时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可改善脑出血预后.
作者:刘永刚;王复新;黄作义;王璇;关雪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HIE)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由于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快,其损伤程度和预后仅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常难以准确判断.经研究,体内下列物质可作为判断NHIE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小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已成为临床实验室常规检验项目,检测评价分析乙肝检测结果少见模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对2043份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在正常模式中发现临床中出现的少见模式. 结论:HBV变异性较强,动态观察检验结果是必要的.
作者:张吉生;斗章;张静凯;张晓丽;刘子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睡安口服液的长期毒性,为其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血液学指标检测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方法,对Wistar种系大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各给药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 在形态学观察结果、体重变化、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该药长期服用毒性较小,用药比较安全.
作者:于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脑水肿在脑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脑缺血后的致残率、致死率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4(AQP4)仅对水分子有通透性,又在脑组织中广泛存在,可参与介导调节水分子的跨膜转运,关系着脑水肿发展进程,因此,已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AQP4的分子结构、分布、定位、调节机制、生理学作用以及与脑水肿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张帆;许国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穿龙薯蓣的显微构造,明确其鉴别特征,为进一步制定穿龙薯蓣的质量标准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石蜡切片技术及显微成像技术.结果:明确了穿龙薯蓣的根茎、茎和叶的显微特征.结论:这些显微特征可作为穿龙薯蓣的鉴别手段.
作者:刘娟;于春月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综合开发利用山楂中各种成分,开发山楂新的药用价值.方法:薄层层析法及大孔树脂分离方法.结果:可从山楂中得到熊果酸、黄酮类、皂苷、糖类、有机酸类、色素等多种成分.结论:本实验分离得到山楂的不同分离部位,每一分离部位的药用价值也有所不同,将为今后这几种部位的成分制剂及其药效学的研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作者:赵宏;杨波;刘玉含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当前,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的仍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一张胶片,一盏灯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延用了几十年.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在影像教学和日常的实际工作中,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满足不了授课教师所应表述、讲解的授课内容;同时,也极大地限制、甚至妨碍了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严重影响了医学影像教学的质量.
作者:刘振玉;张雪松;杨絮;李萍;孟繁荣;张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使用高压氧治疗的小儿脑瘫患者38例为治疗组,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30例小儿脑瘫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同时常规用物理疗法治疗,用Vojta姿势反射分别评价两组患儿病情,并分为轻中重三度.两个月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再用Vojta姿势反射重新评价两组病儿、病情,从而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轻度2例、中度28例、重度8例,对照组轻度3例、中度23例、重度4例,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轻度14例、中度18例、重度3例,两组好转率分别63.15%和40%,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使用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是临床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洪涛;李影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