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艺;朱晓红;胡芳宝;董丽萍;龚连红;黄婧妮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心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脑复苏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16只大鼠随机分为川芎嗪组(n=8)和对照组(n=8),大鼠窒息导致心跳骤停模型复制成功后,川芎嗪组和对照组于复苏即刻分别静脉注射川芎嗪、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动脉血与脑匀浆丙二醛(MDA)、脑干湿重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脑海马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川芎嗪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P<0.01),降低1 h动脉血MDA(P<0.01)及24 h脑匀浆MDA(P<0.01),改善24 h、48 hNDS(P<0.05),减轻大脑湿重(P<0.01)及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静脉注射川芎嗪能减轻大鼠心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
作者:张慧利;余为治;黄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消糜泡腾片(XM)对豚鼠和家兔的毒性作用.方法 ①主动皮肤过敏实验:豚鼠3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消糜泡腾片组(0.2625 g生药/0.2 mL/只)、豚鼠经皮肤多次给药致敏后;激发.观察其过敏反应.并与赋形剂空白对照组(赋形剂0.2 mL/只)与阳性对照组(1% 2,4二硝基氯代苯0.2 mL/只)相对照;②阴道刺激性试验,取大耳白兔3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消糜泡腾片高剂量组(1.05 g生药/kg)、消糜泡腾片低剂量组(0.525 g生药/kg)和赋形剂对照组(与高剂量组等量),家兔经阴道给药,观察其全身状态有无异常及阴道组织有无红斑和水肿等.结果 豚鼠给药后未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家兔给药后全身状态无明显变化,阴道组织无红斑和水肿出现.结论 消糜泡腾片(XM)对家兔全身及阴道局部无不良毒性反应;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
作者:李剑琦;杨慧;俞红;冷红文;彭光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经颈外静脉穿刺插管到上腔静脉用于长期静脉内高营养治疗、中心静脉压测定和介入治疗等,已广泛被临床使用[1].在穿刺插管前,首先要计算出颈外静脉(即甲状软骨上缘)到上腔静脉的距离[2].本文在40具成人尸体上,根据颈外静脉回流情况[3-5]的分型(I型回流到颈内静脉,Ⅱ型回流到静脉角,Ⅲ型回流到锁骨下静脉)[3],测出颈外静脉到上腔静脉长度,与胸骨颈静脉切迹到剑胸结合处的距离作相关回归分析[1,6],旨在为临床盲探颈外静脉插管提供解剖学基础.
作者:熊俊平;李冬华;王小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疗效观察.方法 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疗程4~12个月,平均为7.5个月;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1次/d,顿服.结果 阿德福韦酯组HBVDNA有效率83%,阴转率54%,副反应发生1例(1/24),平均反跳时间为(105.00±21.21)d ,ALT复常天数(70.55±51.99)d,与拉米夫定组无统计学差异;阿德福韦酯组平均起效时间为(76.25±27.95)d,反跳率10%,ALT复常率92%,与拉米夫定组有统计学差异;两药无交叉耐药,小儿疗效较差.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无交叉耐药、反跳率低的两个特点,效率高、安全性好.小儿使用阿德福韦酯,建议同时使用免疫调节剂,以期提高应答率.
作者:李琴英;黄镇;范敏;金志文;王莉萍;王海辉;杨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鼻)面罩BiPAP呼吸机对10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并与8例行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无创通气组动脉血pH、PaCO2在通气后有明显改善(P<0.001),好转8例(8/10,80.0%),药物治疗组好转5例(5/8,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经(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对COPD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有效,昏迷并不是经(鼻)面罩BiPAP通气的禁忌证.
作者:陈乐蓉;邹禄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丙泊酚静脉麻醉胃肠镜中的应用,探讨其在指导临床用药、提高麻醉质量及减少麻醉并发症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68例拟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胃肠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脑电双频指数组(BIS组,n=35)和未用脑电双频指数组(对照组,n=3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中(胃肠镜操作开始后5 min)和手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术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数.结果 麻醉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感觉,术毕全部患者都顺利唤醒.两组间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MAP、HR、R、SpO2均无明显差异(P>0.05);BIS组的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丙泊酚静脉麻醉胃肠镜中,通过BIS监测麻醉深度下,可避免盲目使用丙泊酚的相对过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显著减少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艺;朱晓红;胡芳宝;董丽萍;龚连红;黄婧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半月板囊肿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关节镜治疗方法.方法 6例患者均使用关节镜进行探查和治疗,囊肿行刨吸,半月板酌情行全切、次全切或半月板修复术.结果 6例患者随访3~14个月,均无膝关节不适主诉.结论 半月板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膝关节疾患,MRI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关节镜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志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检测试剂对脂蛋白(a)(LP(a))测定结果的干扰及排查方法.方法 选取临床标本20份,选择测试项目,逐一配对测试,观察交叉污染情况.结果 确认GPDA试剂对LP(a)测定结果有影响.结论 通过更改试剂通道顺序,排除了交叉污染,得到理想的检测结果.
作者:陈辉;伍勇;宋明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许多恶性肿瘤常发生骨转移,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骨转移癌患者大多伴有骨痛,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转移灶,并伴有多处疼痛.如何处理骨转移癌的疼痛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本院用云克治疗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发生多发性骨转移后减轻患者疼痛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雯;黄林峰;邱小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SAP组、假手术组.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SA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学病评分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术后3 h起,SAP组胰腺组织中NF-κB p65即持续上调,呈时间依赖性,12 h与3 h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无明显表达(P<0.01).结论 NF-κB的活化作为始动因子参与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NF-κB表达与胰腺组织损伤呈正相关,抑制NF-κB的表达有可能减轻胰腺炎症.
作者:李清华;徐萍;陈令全;谢勇;陈江;刘丕;吕农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RNA干扰技术单独及联合p53基因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分5组介导RNA干扰质粒和p53基因单独或共转染到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观察转染后第1、3、5、7天该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吸光度(A),以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 各组A均值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406,脂质体组:1.238,RNA干扰质粒组:0.168,p53组:0.22,干扰质粒+p53组:0.109,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共转染干扰质粒+p53组强.结论 RNA干扰技术可成为有效抑制非小细胞肺腺癌的治疗新方法,联合抑癌基因p53可增强其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晓红;万福生;潘泽政;余波;贺慧为;艾春红;张晓春;卢小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分析 2003~2004年麻醉药品在我省各家医疗机构的使用情况,了解麻醉性镇痛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 对我省南华医药有限公司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3 ~2004年向全省各家医院供应麻醉性镇痛药品的品种、数量通过DDDs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04年我省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主要以哌替啶和吗啡制剂为主,并且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国际麻醉药品管制局提供的标准有较大差距;其中我省吗啡类制剂的使用比例虽然排在第二位但使用量相当低,而传统止痛制剂度冷丁却依据占据着相当大的一部分,芬太尼制剂的DDDs是高的,其余的基本与用量情况相符合;用药金额中芬太尼注射液高.结论 我省麻醉性镇痛药量逐年提高,但与国际上规定的标准还是有很大差距,根据卫生部关于麻醉性镇痛药规范管理精神,为大限度减轻癌痛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对麻醉性镇痛药使用上药开放,管理上要严格.
作者:赵晓琴;欧阳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免疫表型、EB病毒感染及TCRγ基因重排,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诊断NK/TCL48例患者石蜡包埋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LCA、CD79α、CD20、CD56、CD3、CD45RO及EBV抗体研究其免疫表型;EBER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EBE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方法检测TCRγ基因重排.结果 48例NK/TCL均表达LCA,CD3、CD45RO、CD56和EBV阳性率分别为44%、52%、73%和19%,CD79α和CD20均为阴性;EBER阳性率为81% ;TCRγ基因重排阳性率为19%.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不一致,并非所有病例CD56阳性,石蜡切片中CD3阳性定位于细胞质;EBER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提示它们可能为NK细胞来源;TCRγ基因重排阳性说明NK/TCL 中存在T细胞的单克隆性增生.
作者:刘繁荣;熊小亮;温文;朱静;宋恩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以骨脆弱和骨畸形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缺陷的结缔组织病,临床罕见.为引起对本病的重视,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钟荣梅;黄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银杏为银杏科植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代研究证实它对心脑血管及多种疾病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从银杏叶中提取的有效药用成分的化合物主要为总黄酮类及银杏内酯等,简称为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761),是天然的PAF拮抗剂,并具有独特的抗自由基作用.在心血管领域中,银杏叶制剂已被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对于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显著的作用[1].
作者:陶艳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胎心监护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0例胎心监护非应激性试验(NST)异常孕妇为观察组, 抽取同期270例胎心监护(NST)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胎心率监测结果及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妊娠合并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的发生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羊水污染和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NST是妊娠晚期产前胎儿电子监护的有效方法可提前筛选预测胎儿宫内窘迫,为临床做出前瞻性诊断,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王惠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肺内血管重塑与气管重塑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n=5)、对照组(n=5)、慢性支气管炎组(n=6)、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组(n=6),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复制慢性支气管炎,气管内注入LPS与烟熏的方法复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动物模型,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小动脉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细支气管平滑肌和胶原层厚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慢性支气管炎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 )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无显著差异(P>0.05),细支气管管壁厚度与气管外径比值(MT%),管壁面积与气管总面积比值(MA%)显著性增厚(P<0.05).结论 4周内吸烟和脂多糖的慢性刺激主要导致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肺气肿的发生,对肺血管结构重建并无明显的直接影响.
作者:白晶;钟小宁;梁国容;梁向东;张健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盐酸氨溴索浓度的HPLC-MS方法,用以测定健康志愿者口服盐酸氨溴索颗粒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血浆中加入内标红霉素后,乙醚提取,HPLC-MS分离-分析.色谱系统:Phenomenex Luna CN 柱 150 mm×2.0 mm I.D. 3 μm,甲醇∶水(含0.1%甲酸)=46∶54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柱温30℃.质谱检测方式:SIM.结果 盐酸氨溴索线性范围为3.125~800 ng/mL,低检测浓度为3.125 ng/mL,提取回收率78.374%~93.130%.测定22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盐酸氨溴索颗粒(受试制剂)及盐酸氨溴索片(参比制剂)90 mg后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294.075 ng/mL和297.870 ng/mL;Tmax 1.705 ng/mL和1.523 ng/mL;t1/28.646 h和9.495 h,无显著差异;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2±38.4)%.结论 本法专属、准确、灵敏.统计学结果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陈琳;高署;李俊杰;冯鸣燕;周阳海;杨杲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两种剂量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诊及住院病人70例,随机分为奥曲肽50 μg/h组(n=35)、奥曲肽25 μg/h组(n=35).结果 止血时间50 μg/h组为(13.4±11.2)h,明显快于25 μg/h组的(19.8±16.2)h;6 h、12 h、24 h、48 h和72 h止血率50 μg/h组分别为51.4%、71.4%、85.7%、91.4%和94.3%;明显高于25 μg/h组的40.0%、53.7%、71.4%、82.9%和85.7%(P<0.05);平均输血量50 μg/h组为(420±305)mL,少于25 μg/h组的(580±463)mL(P<0.05).再出血率50 μg/h组为11.4%,明显低于25 μg/h组的22.% (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报告.结论 两种剂量的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均有效,50 μg/h组疗效优于25 μg/h组,且止血时间快,再出血率低.
作者:刘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胚脑组织的分离纯化,分析不同组份中的神经营养物质对神经细胞的营养作用.方法 :采用超滤器超滤,透析袋透析以及Sephadex S-200凝胶层析方法将胚胎脑组织提取液分离纯化.得到9种不同分子量组分的脑活性因子(BCF),分别加入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悬液中,培养24 h和15 d后以MTT微量快速自动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发现培养24 h后,有5种组分具有促进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15 d后,有4种组分具有促进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胚脑组织提取液可促进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成活、成熟和分化.不同的组分蛋白对神经元的作用不一样.
作者:吴东风;林明宝;聂荣庆;张进;胡国柱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