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王守安;钟震亚;田国忠;赵振富;陈克功;苗智;杨宇

关键词:课外活动, 学生能力
摘要: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教育不仅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创新人才的重任.因此,我们的教育模式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和培养智力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的教育进行转变.因此,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场地作用的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辅助课堂教学.局解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以解剖实验室为依托,利用双休日和业余时间开展专题讲座、清理制作标本、确立研究题目、查阅文献、完成测量(调查)、撰写短文等系列活动.实践证明,开展课外活动对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切除的护理

    息肉是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腺瘤样息肉病为癌前病变.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消化道息肉简便,安全、无需开腹[1].我院自1998年开始应用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PSD20型高频电发生仪治疗消化道息肉成功率达100%.为更好地配合治疗,我们在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与医生配合及术后对病人的观察做了认真细致的工作,使治疗得到良好的效果,现就本项操作的配合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汪世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黄复方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大黄复方对SAP继发感染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严格按标准选入的SAP病人,应用中药大黄复方及微生态制剂后,分别在临床表现,生化及血清内毒素, 肠道局部免疫等方面与常规治疗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1周及2周后大黄复方组的生化指标及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结论:初步表明,早期应用大黄复方能使SAP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减轻或消除SAP病人继发感染的临床表现,缩短感染持续时间.

    作者:卓越;田桦;郭丽曼;孙钰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安全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高度危险废弃物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措施.方法:使用输液针头隔离保护器及推行简易方便注射针头收集盒,严格执行消毒、毁形、回收管理制度.结果:有效防止了医务人员医疗职业针刺伤的发生率及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危险.结论:保证一次性医疗物品的安全使用,减少医院交叉感染发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姚红;王绍梅;王凤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连续6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数目变化

    为了探讨鼠皮层神经细胞连续6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数目变化规律,本研究建立了小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模型,连续培养6周,应用NSE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

    作者:马晓晶;陆晓红;金玉玲;王明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腹腔镜视野下胆囊三角的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腹腔镜视野下胆囊三角的解剖学特征,为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安全入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麻下行LC手术患者607例,以腹腔镜近乎水平视角观察胆囊三角的解剖学特征.结果:腹腔镜视角下胆囊三角发生视觉变形,暴露面积较开腹胆囊切除(OC)减小,提出胆囊后三角概念和后进入路. 结论:分离后三角的后进入路法是行LC手术的安全入路,可有效避免胆总管和胆囊动脉损伤.

    作者:孙凌宇;金锡尊;王树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护理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一种肺炎,此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可引起散发流行.此病病程较长,刺激性咳嗽较为突出,初期干咳,继而分泌痰液,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作者:邢宏梅;杨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玻璃酸酶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的临床观察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由产伤或自然出血原因引起的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过去新生儿头颅血肿多采用保守治疗,让其自然吸收,但因吸收时间长,常有诱发感染的可能,吸收不好者还会遗留高低不平的后遗症.2002-01~2004-01我们采用玻璃酸酶等药物局部注射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徐庆贤;李再荣;李再华;赵仁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院污水治理措施的选择

    目的:使人们正确认识医院污水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方法:物理处理、生化处理、消毒处理.结果:采用消毒法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结论:如果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与施工合理,不但微生物指标能达标,而且有机物、悬浮物等污染物含量也能够达到环保标准要求.

    作者:王力;董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两种子宫全切术式的临床效果分析

    子宫全切术是治疗多种妇科生殖器官疾病的重要手术术式,它能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目前子宫全切术仍以经腹手术为主,这种经典式子宫切除术使盆底结构变化大,阴道缩短,易并发膀胱、直肠膨出,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我院采用筋膜内电刀旋切子宫全切术的术式,较以往经典手术术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清;郭昕;郝伟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CHRO 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HRO 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鉴定法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治疗组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法协助指导治疗组进行疗效和复查带菌复发率的观察.结果: 9d前显效率常规治疗组87.62%,菌种指导组97.20%,下次月经前复查带菌复发率常规治疗组17.14%,菌种指导组5.61%.结论: CHROM鉴定法可主要用于非典型豆渣样白带患者,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治疗,达到提高治愈率,减少带菌复发的目的.

    作者:于立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早期足量胆碱酯酶复能剂抢救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分析

    观察早期足量胆碱酯酶复能剂配合适量阿托品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7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促宫颈成熟软化.方法:采用术前3~4h,对无服药禁忌证者,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结果:扩宫总有效率90%,手术时间平均5~6min.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具有应用简便,宫颈扩张良好,手术时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药物扩宫法.

    作者:刘兰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颌面部骨折的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临床中的应用

    三维重建影像(简称3D)在颅面外科和矫形外科中应用广泛也应用早,但在颌面部骨折方面对3D与2D的比较尚少.我们采用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术对36例颌面部骨折的患者进行检查,以探讨其对3D影像的表现诊断准确性和临床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东一;李英洲;闫忠庆;杨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彩超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20例体会

    利用彩超诊断和彩超监视下遥控自动双对比造影灌肠器水压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20例,确诊率达100%,灌肠复位率达95%,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作者:金明哲;黄世杰;李明振;陆洪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病理生理学教学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复杂的技能,是指个人对某一现象和事物之长短利弊的评断,它要求人们对所判断的现象和事物有其独立的、综合的、有建设意义的见解.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巫术到医术,再从医术到医学,意味着人类由依赖神灵到依赖自我经验,进而到依赖科学.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使人群的疾病谱、人口结构、心理状况、健康概念,以及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结果使医学长期相对稳定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根据新的模式理解:医学是以认识、预防、治疗人的身心疾病为手段,以恢复、保持和增强人的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作者:马小茹;王淑秋;张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幽门螺旋杆菌在消化性溃疡中的病理学、扫描电镜及微生物学观察

    病理学家在胃粘膜上发现螺旋杆菌已有多年,这些细菌的培养已证实它们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促进了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观察及其病原学的研究.

    作者:刘东璞;卢凤美;马迎军;孟庆媛;张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浅析口腔临床医学的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应用英语或双语进行授课,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国际交流增加,中国的教育,卫生事业要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医务人员面临国外同行的竞争与挑战,不仅要为国内患者服务,还要为国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要求我们的医生具备相当高的素质.医学院校的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形势,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为此,对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来部分医药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试验,但口腔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仍不容乐观,基础英语水平与专业英语水平发展不平衡,难以达到21世纪口腔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本文着重探讨我校口腔医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

    作者:赵华;马婧媛;李靖敏;刘继光;王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双盲对照实验.经门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39~63岁,随机分成A、B两组(各20例),A组给予缬沙坦80mg,1日1次口服,B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1日1次口服,2周后根据血压调整药量,A组降压效果不明显者缬沙坦增至160mg,1日1次口服,B组降压效果不明显者贝那普利增至20mg,1日1次口服,总疗程4周.结果:缬沙坦治疗4周总有效率75%,贝那普利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明显,每日服药1次,作用持久、稳定,不良反应很少.

    作者:闫海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巴曲酶素治疗中耳积液38例临床体会

    本文报道巴曲酶素(DF-521)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中耳积液38例(52耳).并设a-糜蛋白酶治疗组对比,中耳积液实验中见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与50.46%,治愈率分别为40.00%与20.56%.经χ2检验P<0.01,差异显著.表明巴曲酶素治疗中耳积液效果较理想并且安全.

    作者:曲桂霞;万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治疗3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40例常规输液治疗患儿的疗效对比.结果: (1)培美他尼雾化吸入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治疗组在平喘及肺部口罗音吸收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明显抗炎、平喘及祛痰作用,疗效确切.

    作者:王召安;石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