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治疗20例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胡洋

关键词:宫颈癌, 介入性, 灌注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选择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2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Seldinger's法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50次,观察评定近期疗效.结果:近期有效率39.6%,其中8例病人完全或部分缓解,行手术治疗.9例病人病情稳定,3例病情有进展,所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宫颈癌介入治疗的局部药物浓度高,可有效地杀伤癌细胞,使部分病例获得手术机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塞来昔布胶囊与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比较

    目的:比较塞来昔布胶囊与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对照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100mg,日2次口服,对照组3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日2次口服,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药均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0%和53.3%.而治疗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塞来昔布胶囊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而其胃肠不良反应较传统非类固醇抗炎药明显减少,值得推广.

    作者:邹晓军;孙晓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术致大面积角膜后弹力层脱离1例

    患者,男,77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年于2003-10-10就诊.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晶体皮质轻度混浊,余正常,左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及色觉正常,角膜透明,瞳孔活动良好,晶体皮质均匀混浊,眼底窥不清,双眼压正常.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左眼成熟期,右眼初发期.

    作者:王桂玲;王艳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体会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微量蛋白尿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弹性蛋白酶片等效果显著,而发展到临床蛋白尿期疗效不显著,往往病情继续进展导致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我院1997-10~2001-10 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期3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乙醇对蟾蜍坐骨神经绝对不应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醇对神经干绝对不应期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对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干进行不同浓度乙醇处理,测其绝对不应期.结果:不同浓度乙醇对神经干的绝对不应期有显著的影响,低浓度乙醇缩短其绝对不应期,高浓度乙醇延长其绝对不应期.结论:乙醇可以用作神经传导的阻滞剂.

    作者:张卫东;郎庆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青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的关系

    本文通过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仪,探测椎、基底动脉(VBA)血流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脉动指数(PI)来观察20~40岁中青年人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的关系.结果显示,中青年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的原因大多为颈椎病引起,提示颈椎病是引起中青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可作为中青年人诊断颈椎病的一项重要辅助诊断.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旭光;吕康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脾破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预防脾破裂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脾破裂切除术病人术后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破裂术后病人应采取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是必要的.

    作者:付伟;金松;郑春梅;宋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断提高大学生教学质量的探讨

    本文探讨了不断提高大学生教学质量的经验,应重视大学生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师资水平,重视与提高诊断学教学水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师认真努力、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陈蔷;范志民;张莹;王丽娟;苗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黑龙江省胎儿16项指标的聚类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电子计算机对胎儿的外形各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典型指标与胎儿发育特征的关系.方法:本文作者对300例胎儿外形的测量,以19~22WK56例胎儿进行16项指标电子计算机的聚类分析.结果:在这16项指标中,能标志胎儿长度的指标聚成一类.标志胎儿周径的聚在第二类,与胎儿长度、周径关系不太大的聚在第三类.结论:用电子计算机对胎儿的外形各项分析和找出典型指标是完全符合发育特征的.

    作者:李文;齐亚灵;邱艳杰;王景霞;刘月霞;金维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药物用于术后镇痛210例效果分析

    咪唑安定注入硬膜外间隙可用于术后镇痛,我科于2002-12~2003-03共收治手术科室患者210例,采用硬膜外腔分别注入咪唑安定和吗啡用于术后镇痛,进行了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忠旭;凌淑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根管超充引起齿槽脓肿1例

    患者,男,39岁,因右上侧切牙冷热刺激痛1个月,颊侧有粟粒大小脓肿,与2003-01 在乡下口腔科根管治疗,颊侧肿消失不痛,根充.治疗后1个月颊侧又出现脓肿,口腔有药味,口服利君沙不见好转,2003-03-20来我科治疗.

    作者:唐文春;唐文辉;张秀丽;赵军;邢轶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肺结核大咯血的先兆表现及护理对策

    肺结核大咯血来势凶猛,随时可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它是肺科的急症之一.我院自1990-01~1996-12 共收治肺结核咯血患者共309例,其中24h咯血量大于300ml者79例.现就护理上仔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咯血先兆并及时作抢救护理对策的探讨介绍如下.

    作者:王清洁;崔凤荣;庄巍;刘淑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对乳癌根治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后为减少或避免术后残疾,应鼓励病人早期功能锻炼.现将22例乳腺癌根治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李丽娟;宫叶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的半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的半侧舞蹈症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12例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的半侧舞蹈症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2例病人中基底节梗死6例、内囊前肢梗死2例、丘脑出血2例、尾状核出血2例,治疗后舞蹈症状完全消失.结论: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半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且多为脑梗死所致,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治疗效果及预后良好.

    作者:刘立平;张伟;俞春雷;李仲伟;赵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运动平板试验评价青年人不明原因室性早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青年人不明原因室性早搏(室早)运动平板试验过程中早搏的变化,为正确指导室早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应用美国美林公司产PARKER活动平板仪,按Bruce方案,观察了13例青年人不明原因室早运动平板试验过程中早搏的变化.结果: 次极量运动时室早明显减少或消失,良性早搏占84.6%,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 运动平板试验能够作为评价青年人不明原因室早的依据,有益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高山;张桂霞;姜红;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在抢救老年肺心病合并肾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抢救老年肺心病合并肾衰中的作用.方法: 对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肾衰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CVVH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及代谢废物.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较前显著下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肾功能损害大部分得到明显恢复,水及电解质离子紊乱多数得到纠正.结论: CVVH应用于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肾功衰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中柱;王振;李长红;李振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血供及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踝关节周围韧带的动脉血供特点,为踝关节及其周围韧带的手术、移植材料的替代等诊治技术提供临床应用的形态学资料.方法:通过股动脉用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剥离,用墨汁灌注进行透明揭层、组织切片等方法.结果:①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是踝关节周围韧带的主要供血动脉;②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血供特点为韧带远侧附着区及近侧附着区血供较丰富,中间区乏血管;③韧带内的血管网眼形态一般呈方格形、梯形、圆形,血管走行平行于韧带.结论:踝关节周围韧带两端富血管,中间乏血管是由于韧带一骨附着区有丰富的动脉来源,而中间部缺乏血管来源所致;韧带血供在韧带损伤重建过程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民;田国忠;钟震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彩超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幽门环肌增生肥厚,使幽门腔狭窄所引起的胃输出道不全性梗阻,为新生儿常见病,我国的发病率为1‰,男性多于女性,以往诊断依靠临床和X线钡餐(GI)检查,我们对16例临床疑诊CHPS的患儿进行了彩超检查,结合GI及手术证实者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明哲;李明振;黄世杰;王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紫杉醇和环磷酰胺致肝损伤程度的对比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紫杉醇和环磷酰胺致肝损伤程度的区别并探讨其肝损伤作用的机理.方法: 将30只S180荷瘤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紫杉醇4mg/kg.d和环磷酰胺30 mg/kg*d,连续5d,停药后7d观察抑瘤率、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中氧化及抗氧指标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紫杉醇组和环磷酰胺组抑瘤率分别为71.2%和69.6%,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没有显著变化,而紫杉醇的肝组织氧化指标MDA升高、抗氧化指标GSH、SOD降低明显轻于环磷酰胺组;紫杉醇组病理学检查表现为脂肪变性,环磷酰胺组出现肝细胞点状化及小灶性坏死,坏死区及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紫杉醇组在抑瘤率略高于环磷酰胺组的情况下,其所致肝细胞损伤程度较环磷酰胺轻微,其肝损伤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潘模英;倪秀雄;姚琦;郑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吸虫病50例临床分析

    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所致的疾病,主要通过进食未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虾引起,由于人们有食生鱼的嗜好,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本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对本病认识不够,容易造成误诊误治.为此,我们总结了我院2000-01~2004-01 收治的50例肝吸虫住院病人,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雅静;季良;赵宇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06例射频消融术的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

    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与药物治疗和手术相比,具有疗程短、创伤性小、手法简便、副作用小等优势,被患者所接受.我院自2000-03~2003-03 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106例患者,获得理想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董燕斐;王慧;赵淑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