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改进

张义英;江旭东;栾芳

关键词:实验的改进, 乙酸乙酯制备
摘要: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可作为溶剂和香料.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1,2]也是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验教材中目前仍然采用硫酸催化酯化法[3]来合成.此实验后的废液酸性太强,易引起腐蚀,并且硫酸易引起炭化,所以,反应瓶不易洗涤,基于以上缺点,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加无机化合物做催化剂[4]来合成乙酸乙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肝素封管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致院内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肝素的合理剂量、次数.方法: 将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3组,不同剂量肝素盐水封管(8次/例)对比观察.结果: 一次性大剂量肝素盐水封管组与多次小剂量肝素盐水封管组及一次性小剂量肝素盐水封管组的院内感染差异显著.结论: 一次性大剂量肝素盐水用于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封管有低感率.

    作者:王兆霞;周忠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青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的关系

    本文通过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仪,探测椎、基底动脉(VBA)血流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脉动指数(PI)来观察20~40岁中青年人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的关系.结果显示,中青年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的原因大多为颈椎病引起,提示颈椎病是引起中青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可作为中青年人诊断颈椎病的一项重要辅助诊断.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旭光;吕康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

    目的:评价<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教改班级学生对教学改革选用的教材、讨论课教学方式评价较高,控制遗传病的流行及提高人类健康素质的观念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与非教改班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生对于<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改革基本认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玉萍;朱金玲;罗佳滨;张丽岩;张淑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回肠结肠可控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进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是泌尿外科复杂且历时较长的手术,我院泌尿外科自2001-06~2003-10 行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5例,经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及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效果良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秦迎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甘乌散与奥美拉唑合用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目的:为研究甘乌散与奥美拉唑合用对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采用拘束水浸法制造大鼠胃溃疡模型,测定胃酸、胃蛋白酶、溃疡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甘乌散与奥美拉唑合用使大鼠溃疡的程度降低.结论:甘乌散与奥美拉唑合用可增强抗大鼠胃溃疡作用,抗溃疡作用明显优于各药单用.

    作者:张明远;刘蕾;朱秋双;辛国荣;傅正宗;杨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黑龙江省胎儿16项指标的聚类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电子计算机对胎儿的外形各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典型指标与胎儿发育特征的关系.方法:本文作者对300例胎儿外形的测量,以19~22WK56例胎儿进行16项指标电子计算机的聚类分析.结果:在这16项指标中,能标志胎儿长度的指标聚成一类.标志胎儿周径的聚在第二类,与胎儿长度、周径关系不太大的聚在第三类.结论:用电子计算机对胎儿的外形各项分析和找出典型指标是完全符合发育特征的.

    作者:李文;齐亚灵;邱艳杰;王景霞;刘月霞;金维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法萃取黑水缬草精油的试验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法萃取黑水缬草精油的实验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结果:影响萃取的因素依次为萃取温度、萃取浓度、萃取时间.结论:优选了超声法萃取黑水缬草精油的实验条件.

    作者:杜娟;刘君;张楠楠;刘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参蜂王浆胶囊中人参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人参蜂王浆胶囊中人参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100:400);检测波长为203nm,流速1.0ml/min.结果:人参皂苷Rg1:线性范围为1.5μm/ml~12.5μm/ml,回收率为99.3,RDS为0.38%;人参皂苷Re:线性范围为1.0~10.0μm/ml,回收率为99.3,RDS为0.38%.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用于测定人参蜂王浆胶囊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张志勇;王建波;曲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酚妥拉明治疗临产后重度妊高征51例分析

    我院1998-01~2002-12使用酚妥拉明治疗临产后重度妊高征51例,与同期使用硫酸镁治疗临产后重度妊高征54例对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战平;张志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 探讨保证母婴健康,促进自然分娩.方法: 采用同样本分组对照实验.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侧切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对大部分产妇是适宜的,对保证母婴健康、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淑萍;王逸舟;王桂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眶内肿物(原发于鼻窦)围手术期护理

    眶内肿物:多良性且原发于鼻窦.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胀痛,视力模糊,头痛,头晕,且鼻阻,流脓涕.常就诊于眼科,经眼科CT检查,诊断:眶内肿物(原发于鼻窦).手术摘除肿物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肿物位置深,周围重要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鼻内窥镜应用于临床,使手术变得安全,副损伤少.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早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患者愈后视力及眼功能恢复非常重要.我科从2001-01~2004-02 共收治原发于鼻窦眶内肿物7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付威;马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塞来昔布胶囊与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比较

    目的:比较塞来昔布胶囊与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对照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100mg,日2次口服,对照组3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日2次口服,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药均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0%和53.3%.而治疗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塞来昔布胶囊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而其胃肠不良反应较传统非类固醇抗炎药明显减少,值得推广.

    作者:邹晓军;孙晓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医方法治疗直肠脱垂100例体会

    直肠脱垂又称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老年人及小儿多发.我院肛肠科自1998年对100例病人采用入院中医疗法,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景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聚酶链反应(PCR)在法医生物学检材鉴定中应用及前景

    目的:把多聚酶链反应(PCR)应用在法医生物学检材中进行遗传标志的分型检测.方法:运用体外DNA扩增技术,选择不同的耐热DNA聚合酶,改进缓冲液成分及循环条件等.结果:已达到接近个体绝对认定.结论:如果找到一种能停留在模板DNA链上相对更长时间、合成速度更快的DNA聚合酶,将进一步推动(PCR)的发展.

    作者:王抒;孟庆媛;郭梦凡;金玉珍;高祥亭;袁德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儿头颅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

    颅脑外伤主要引起颅内血肿、脑挫伤及弥漫性脑挫伤,但单纯由于头颅外伤所致缺血性脑梗塞却少见.本文拟对我院2000-08~2003-08 收集的8例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及CT特征的小儿头颅外伤性脑梗塞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李东一;李英洲;孙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内皮抑素抑制小鼠前胃癌细胞(MFC)的探讨

    目的:研究人内皮抑素对裸小鼠前胃癌(MFC)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MFC小鼠肿瘤动物模型.将72只荷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及治疗各组,每组均为18只,治疗组分小、中、大剂量组.小剂量组皮下注射内皮抑素,浓度为5mg/kg,中剂量组皮下注射内皮抑素,浓度为10 mg/kg,大剂量组皮下注射内皮抑素,浓度为15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注射次数均为每两天1次,共6周.第7周处死小鼠,测量原位肿瘤的直径、体积,计算抑瘤率;测定肿瘤细胞的增生指数及凋亡指数.结果:内皮抑素治疗组(小、中、大剂量)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内皮抑素治疗组能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皮抑素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伟;李正刚;姚家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血供及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踝关节周围韧带的动脉血供特点,为踝关节及其周围韧带的手术、移植材料的替代等诊治技术提供临床应用的形态学资料.方法:通过股动脉用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剥离,用墨汁灌注进行透明揭层、组织切片等方法.结果:①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是踝关节周围韧带的主要供血动脉;②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血供特点为韧带远侧附着区及近侧附着区血供较丰富,中间区乏血管;③韧带内的血管网眼形态一般呈方格形、梯形、圆形,血管走行平行于韧带.结论:踝关节周围韧带两端富血管,中间乏血管是由于韧带一骨附着区有丰富的动脉来源,而中间部缺乏血管来源所致;韧带血供在韧带损伤重建过程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民;田国忠;钟震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mmp-2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41例胃癌经胃镜和病理活检诊断,其中病理发现早期胃癌13例,进展期胃癌28例.其中高分化和中分化癌29例,低分化癌12例.无淋巴结转移11例,淋巴结转移30例.标本经固定、包埋、切片,分别作HE和免疫组化染色.根据组织病理分期分组,观察分析mmp-2表达强度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有无相关性,与胃癌浸润深度有无相关性,以及与淋巴结转移有无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高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中,mmp-2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0%和85%,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mmp-2表达强度与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1),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论:结果显示,mmp-2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深度,胃癌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

    作者:卓越;田桦;薛鸿鹏;孙钰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紫杉醇和环磷酰胺致肝损伤程度的对比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紫杉醇和环磷酰胺致肝损伤程度的区别并探讨其肝损伤作用的机理.方法: 将30只S180荷瘤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紫杉醇4mg/kg.d和环磷酰胺30 mg/kg*d,连续5d,停药后7d观察抑瘤率、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中氧化及抗氧指标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紫杉醇组和环磷酰胺组抑瘤率分别为71.2%和69.6%,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没有显著变化,而紫杉醇的肝组织氧化指标MDA升高、抗氧化指标GSH、SOD降低明显轻于环磷酰胺组;紫杉醇组病理学检查表现为脂肪变性,环磷酰胺组出现肝细胞点状化及小灶性坏死,坏死区及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紫杉醇组在抑瘤率略高于环磷酰胺组的情况下,其所致肝细胞损伤程度较环磷酰胺轻微,其肝损伤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潘模英;倪秀雄;姚琦;郑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0例慢性肺间质疾病的临床特征

    目的:通过回顾总结,提高对慢性肺间质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 30例慢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肺功能情况.结果:30例患者分为两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组15例(50%),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15例(50%).IPF组年龄偏大;多数有爆裂音,占39.6%,杵状指者占10.4%;CT/HRCT表现比较典型.两组肺功能改变主要为限制性的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IPF组肺活量(VC)和肺总量(TLC)较继发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征和肺功能各异.

    作者:李冬梅;孙云晖;王阳;陈丽萍;金瑶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