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妹;刘高嶕;周小玫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发病率高(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28.3~45人/百万人/年,我国发病率6.7人/百万人/年)、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15.2~41.7万美元/人/第一年),且多发生于16~40岁的青壮年,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对于SCI,目前还没有效的治疗方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再生能力极其有限,另一方面是对CNS损伤的再生和调控缺乏足够的认识[1].
作者:王向东;刘曾旭;王航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AKT信号途径在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为对照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LY294002浓度分别为2 μmol/L,5 μmol/L,10 μmol/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NF-200和GFAP的表达;TUNEL评价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AKT的表达.结果随着LY294002浓度增大,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变化逐渐明显,而且细胞凋亡率也逐渐增加.低浓度时(2 μmol/L)神经干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浓度时(5 μmol/L、10 μmol/L)神经干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低浓度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Western Blot结果提示,随着LY294002浓度增大,磷酸化AKT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本研究提示神经干细胞存活依赖于PI3K/AKT途径的活化,其机制可能是PI3K/AKT活化后,抑制了细胞凋亡事件的发生,但PI3K/AKT途径可能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甚微.
作者:王爽;谢鹏;赵裕光;贾延劼;牟君;王运良;吕发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标本的MMP-2及TIMP-2的表达,分析其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MP-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强阳性及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和93.8%,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 13.1%和43.5%(P<0.05或P<0.01).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TIMP-2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和43.5%(P<0.0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82.6%(P<0.05). RT-PCR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MP-2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26±0.081,0.425±0.083,P<0.01).侵袭性腺瘤组TIMP-2 mRNA表达(0.209±0.032)较非侵袭性腺瘤组(0.768±0.050)显著降低(P<0.01).侵袭性腺瘤组中MMP-2与TIMP-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7,P<0.05),而非侵袭性腺瘤组中无相关性(r=-0.24,P>0.05).结论 MMP-2高表达及TIMP-2低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2及TIMP-2可以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参考指标.
作者:霍钢;田加坤;郑履平;唐文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心脏心肌氧耗量的变化.方法 42只健康杂种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只,在体外循环120 min基础上分为单纯循环组(对照组)和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组(室颤组).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心肌氧耗量等.结果室颤组心肌氧耗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低温室颤在持续灌注的情况下有利于氧的供需平衡,为避免严重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和保持相对满意的心肌能量代谢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胡超;徐志云;易云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缺血/再灌注(IR)对心肌的损伤二十世纪六十代初Harary[1]首先提出再注灌对缺血的心肌有害,能加重心肌缺血损伤.而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lsion,IR)损伤是临床上心肌缺血性疾病及心脏外科手术,如冠状动脉再通疗法(溶栓术、冠状动脉成形术、搭桥术)中常见的一种病变损害.
作者:傅颖君;何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乙状窦前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将岩斜区脑膜瘤分块行全切或部分切除.结果 9例病例中肿瘤全切6例,占66.6%;次全切除2例,占22.2%;大部分切除1例,占11.2%.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7例随访,平均20个月.6例正常生活,1例生活自理.MRI随访5例,未见肿瘤复发或再生长.结论采用乙状窦前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能提高该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祝新根;邓志峰;郭华;朱健明;毛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虽然抗生素新品不断地出现,但林可酰胺类抗生素作为抗生素的小家族仍占有其一席之地.林可酰胺类药物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酸和糖苷部分,并通过肽键相连,如图1这种结构特性给林可霉素的化学和微生物改造带来非常好的机会,并得到了一系列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表1列举了临床重要应用的几个药物.
作者:夏万东;李少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儿童哮喘对吸入医嘱的依从性,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19例儿童哮喘,对吸入糖皮质激素、β2- 兴奋剂及舒利迭医嘱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哮喘患儿对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兴奋剂、舒利迭能按医嘱次数用药的分别为 37.1%、53.2%、84.2%;②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兴奋剂、舒利迭能按用药剂量的依从性达80%以上者分别为37.1%、53.2%、75.5%.③110例非依从性病例中,对吸入治疗配合差,防治效果不理想有54例,占49.1%.结论哮喘患儿对吸入各类糖皮质激素气雾剂的依从性仍差,提出患儿家长对药物的错误理解以及医务人员对家长的必要提醒是其关键所在,而婴幼儿还应优化吸入装置,提高疗效.
作者:孙萍;张明辉;吴星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不同年份采集的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共分离出109株解脲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强力霉素(97.2%)、克拉霉素(71.6%)、司帕沙星(44%)、阿奇霉素(32.1%)、美满霉素(22.9%)、氧氟沙星(18.3%)、罗红霉素(15.6%)、交沙霉素(8.3%)、环丙沙星(2.8%)、壮观霉素(1.8%).前4位耐药率依次为环丙沙星(66.1%)、氧氟沙星(44%)和壮观霉素(40.4%),交沙霉素的耐药率为17.4%.同种抗生素对不同时间分离的解脲支原体的药敏试验显示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性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8.67,P<0.05;χ2=12.6,P<0.05).结论强力霉素和克拉霉素是本地区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抗生素对解脲支原体的敏感性随着时间的变迁有一定的变化.
作者:宋矿余;胡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对眼球壁向后膨隆呈杯状无回声的超声声像图进行诊断分析.方法利用超声诊断仪,收集105例(150眼)眼球壁欠圆、球壁向后膨隆呈杯状无回声的声像图,注意杯状无回声的位置,量出杯状回声的杯口宽度、深度.结果 150眼中,107眼为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占71.3%,32眼为视神经萎缩占21.3%,8 眼为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占5.3%,3眼为视乳头先天异常占2%.结论分析超声声像图的特点,可对这4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刘新华;姜春英;周琼;袁道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5%GS 250 mL,ivgtt 30 min d1,d8;奥沙利铂130 mg/m2+5%GS 500 mL,ivgtt 2 h d1.每3~4周重复用药.治疗晚期胰腺癌21例.结果可评价16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8例、进展6例,有效率为12.5%.毒副反应能够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且毒副反应低.
作者:钟陆行;张凌;邱峰;郭宇玲;廉红云;熊建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与随机选取的同期住院56例无脑梗塞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的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及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高危因素,应积极干预.适时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及血胰岛素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宋宁燕;刘蓓;胡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比较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鼻内窥镜(FESS)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 128例鼻内窥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格拉斯琼组(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 mg;地塞米松组(C组)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 mg;联合用药组(D组)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 mg及地塞米松10 mg;观察术后2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4组患者术后24 h内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组(B、C、D组)与对照组(A组)比较PONV发生率均降低(P<0.05);而D组与B、C组比较PONV发生率亦有下降(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能有效预防鼻内窥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彭艺;卢忆梅;熊华;孙兴兰;龚连红;董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左结肠梗阻患者传统方式采用病灶切除,近端造瘘(Hartman术),II期闭瘘术.随着全结肠灌洗,TPN的运用,I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得以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但吻合口瘘仍是术后严重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有资料报告其发生率达3.5%~5.0%[1].本院自2001~2004年间连续50例病人在I期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全结肠灌洗基础上加用末段回肠管状造瘘,术后仅1例出现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定;张思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儿童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64例,其中54例行彩超检查,22例行CT平扫,1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超声检查:36例表现为囊壁有完整光滑的线形回声,类圆形,其内无或少量分隔,内为无回声区;5例继发出血者囊内可见点状回声,转换体位有点状回声浮动;13例瘤体表面覆有增厚的强回声,断面呈海绵状、网格状或蜂窝状.CT检查,11例表现为类圆形囊性包块,可见囊壁;囊壁厚1~2 mm,瘤内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6~24 Hu,无或有少量分隔;3例出血者有分层征(液~液面),8例病灶边界不清,呈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块影,瘤内可见分隔,CT值在35 Hu左右;CT增强者:增强前后瘤内密度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轻度增强.结论淋巴管瘤是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囊性淋巴管瘤超声和CT根据其特征均能得以诊断,但超声简单易行,无损伤宜首选.
作者:丁山;周俊霖;严济泳;侯刚;李先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及早诊断以便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成为目前临床的迫切需要.传统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对于心肌节段性运动分析仅凭目测诊断缺乏客观定量指标,因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是全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的新手段,是近年兴起的多普勒心肌成像技术的新突破,其在冠心病研究中的价值正日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
作者:周欣;邓林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因发现腹部包块伴腹胀2个月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无痛经,经量中等.发病以来腹部增大明显,无腹痛、腹泻、便血,无阴道流血,无畏寒、发热等.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体征,腹部显著膨隆,可触及一巨大包块,上界达剑突下,下界至耻骨联合上缘,边界清楚,质地硬,活动欠佳,无明显压痛.
作者:舒宽勇;熊树华;肖仲清;李隆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花边莲提取液对人肺癌SPC-A-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毒(MTT法)实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DNA ladde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花边莲提取液能够抑制SPC-A-1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观察到凋亡细胞典型的形态和生化特征,花边莲提取液作用48 h,SPC-A-1细胞均呈现凋亡细胞所特有的亚二倍体峰(sub-G1),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高,并使细胞生长停滞在S期,从而阻滞细胞周期的进行.结论花边莲提取液对SPC-A-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可诱导SPC-A-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的S期阻滞有关.
作者:涂硕;韦星;万福生;余乐涵;陈丽萍;杨香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中的FHIT各60例,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中的FHI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65.00%、35.00%.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分别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FHIT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子宫内膜样癌中FHIT的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FHIT蛋白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蛋白,可能成为临床判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转归倾向的指标.
作者:安云婷;李汉萍;于小红;魏宝秀;李隆玉;舒宽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减少截肢率,尽大限度保留与恢复肢体功能.方法外伤导致骨关节损伤外露61例,按清创植皮修复与皮瓣修复分组,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平均住院时间、伤后手术时间、愈合后功能及截肢率.结果皮瓣修复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伤后手术时间提前, 愈合后功能良好,截肢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外伤致骨关节损伤外露创面,皮瓣修复创面,能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保全肢体.
作者:赵英;廖立新;李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