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HIT在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安云婷;李汉萍;于小红;魏宝秀;李隆玉;舒宽勇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癌,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中的FHIT各60例,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中的FHI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65.00%、35.00%.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分别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FHIT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子宫内膜样癌中FHIT的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FHIT蛋白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蛋白,可能成为临床判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转归倾向的指标.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SLE患者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和E-选择素的变化及相关性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E-选择素的变化,并观察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浆.结果治疗前活动期SLE患者血清sICAM-1、E-选择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稳定期SLE患者sICAM-1、E-选择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系统治疗6个月后活动期SLE患者sICAM-1、E-选择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SLE患者sICAM-1、E-选择素与TNF-α、IL-8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sICAM-1、E-选择素参与SLE的发病,临床上可作为SLE活动性指标和判断治疗后病情缓解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慢性肝病患者六联检血清学含量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病人血清的含量在各类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各类慢性肝病患者358例,同时以50例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HA、PCIII、IVC、LN、SF、CG血清学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病组的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慢性活动性肝病(CAH,n=157)、慢性迁延性肝病(CPH,n=123)、肝硬化(LC,n=7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CAH、CPH两组合计HA、PCIII、CG的检出阳性率分别是70.8%、68.3%、69.6%;LC组分别是86.4%、83.7%、88.1%.结论六联检血清学含量,能提高慢性肝病、肝硬化诊断阳性率,而且对评测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饶胜芳;刘纬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与随机选取的同期住院56例无脑梗塞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的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及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高危因素,应积极干预.适时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及血胰岛素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宋宁燕;刘蓓;胡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202例报告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02例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肿瘤切除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肿瘤全切除134例(66.3%),次全切除53例(26.2%),部分切除15例(7.5%),死亡6例(2.9%).结论颅底肿瘤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选择有利于肿瘤佳显露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的关键,应在将病人生存质量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全切除肿瘤.

    作者:张铭文;邓志锋;祝新根;毛国华;朱健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声学定量技术评价二尖瓣狭窄治疗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

    目的应用超声声学定量(acoustic quantijication,AQ)技术评价二尖瓣狭窄治疗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AQ技术对115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闭式二尖瓣分离术、球囊导管扩张术、二尖瓣置换术前后右室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后右室容量指标均明显降低,收缩及舒张功能显著提高(P<0.05).结论声学定量技术能有效地观察测量二尖瓣狭窄治疗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判断疗效的依据.

    作者:文萍;王珍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渗盐水抗失血性休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抗失血性休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方法选择失血性休克病人80例,分为两组,输入高渗盐水或等渗盐水抗休克治疗,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渗盐水对于提升失血性休克患者CVP值的作用比等容量等渗盐水明显.

    作者:王琳;龚园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FHIT在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中的FHIT各60例,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中的FHI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65.00%、35.00%.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分别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FHIT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子宫内膜样癌中FHIT的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FHIT蛋白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蛋白,可能成为临床判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转归倾向的指标.

    作者:安云婷;李汉萍;于小红;魏宝秀;李隆玉;舒宽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受损伤肾小管细胞膜诱导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分子机制

    生物矿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有机基质(蛋白质/类脂)对无机矿物成核、生长和沉积图形的调控作用,从而使得生物矿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生物功能.肾结石是生物体内异常生物矿化的产物,其发病率为5%~15%[1,2],但80%以上的肾结石患者病因不清,其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因而对其预防尚无十分理想的方法.

    作者:邓穗平;欧阳健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生长因子对卵泡发育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1 前言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是体内一大类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通称.它在体内分布广泛、种类多样、作用复杂,因而尚难给予准确的定义.生长因子属于多肽类,在与特异性质膜受体结合后,即可启动快速链式反应,终导致DNA复制和细胞分裂[1].初发现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有丝分裂的作用(mitogenic effect).实际上它的生物学作用较为广泛,它参与组织形态学变化的调节,并对细胞分化、迁移及功能性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近年来人们对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和了解大为增多,尤其是其对生殖过程独特而重要的影响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生长因子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芳;郑月慧;郑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二维超声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提高二维超声对小肝癌的的早期发现及诊断率.方法对20例直径小于3.0 cm小肝癌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T、MRI及血清甲胎蛋白检测结果对比,后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结果超声对小肝癌检出率极高,20例小肝癌声像图表明,直径小于1.0 cm的肝癌,肿块多为低回声型,大于2.0 cm者,肿块多为稍高回声或混合回声型;小肝癌甲胎蛋白检测率不高.结论超声是早期发现小肝癌的重要筛选工具,且优于其它检查方法,并能为临床提供早期信号.

    作者:徐翔;曾清华;章春泉;皮小兰;刘燕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长春瑞滨又名去甲长春花碱,是植物碱类抗肿瘤药物,可以阻止微管形成,诱导微管解聚,使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增殖.我院从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应用长春瑞滨和顺铂治疗3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谭小强;张建军;陈雪菊;罗晓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TEN、VEGF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学特征以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TEN、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高表达率为80%(12/1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35.7%(15/4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VEGF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高表达率为20%(3/15),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率为88.1%(31/4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VD值在PTEN高表达、VEGF低表达的组织中明显低于PTEN低表达、VEGF高表达的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检测PTEN、VEGF和MVD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安文;胡蓉环;兰琼玉;刘绣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肝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肝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肝癌患者62例,分两组进行治疗.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TAI或TAE),为对照组(n=32);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持动脉灌注组,为治疗组(n=30).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榄香烯乳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值得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和进一步探讨.

    作者:陈平;黄平;吴建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Fas系统参与介导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及牛磺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Fas系统在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ham)、烧伤组(造成40%TBSA Ⅲ度烧伤)和牛磺酸保护组(烫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牛磺酸400 mg/kg).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RT-PCR检测Fas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Fas/FasL和Caspase-8/3蛋白表达和荧光法分析Caspase-3活性.结果烧伤组大鼠伤后6 h和24 h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8.96±2.10和18.67±2.48,较对照组(0.92±0.34)有显著性升高,Fas蛋白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13.51±1.56和14.55±1.89,也显著性高于对照组(2.46±0.75);Caspase-3活性分别为1.38±0.16和1.96±0.71,较对照组(0.35±0.06)有显著性差异.烧伤组凋亡指数与Fas表达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86).牛磺酸保护组细胞凋亡指数为2.14±0.68,Fas蛋白表达为3.71±0.82,Fas mRNA表达为0.17±0.03,Caspase-3活性为0.88±0.16,较烧伤组均有显著性降低.结论 Fas系统参与了介导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牛磺酸对烧伤后心肌细胞Fas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作者:万福生;龚文华;赵小曼;余乐涵;李华;李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肺结核的疗效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 63例入选的重症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31),对照组(n=32).根据两组患者的化疗史选择标准短程化疗方案,实验组在强化期同时联合应用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1次/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一个月末咳嗽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4.6%、5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强化期,痰菌阴转率实验组为57.1%和95.2%,对照组为25%和75%;病灶显著吸收率实验组为48.4%和74.2%,对照组为21.9%和46.9%;空洞闭合率实验组为41.9%和77.4%,对照组为19.4%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短程化疗辅以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肺结核,病能较快地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痰菌阴转时间,加速病灶吸收好转及空洞闭合.

    作者:陈兰妹;刘高嶕;周小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前臂动静脉内瘘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臂动静脉内瘘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999~2004年间已行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的端侧吻合内瘘术进行血透的患者60例,动静脉内瘘前、内瘘术后半年行心脏彩超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以及内瘘吻合口直径(AVFD)、内瘘血流量(AVFB)的变化.结果术后CO和CI检测值较术前升高(P<0.05),内瘘口径>5 mm较内瘘口径≤5 mm AVFB、△CO、△CI增大(P<0.05),EF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瘘影响血透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且缓慢持续存在,其影响与内瘘口径大小及血流量有关.

    作者:周静;鄢艳;陈钦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儿童淋巴管瘤的影像诊断

    目的分析儿童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64例,其中54例行彩超检查,22例行CT平扫,1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超声检查:36例表现为囊壁有完整光滑的线形回声,类圆形,其内无或少量分隔,内为无回声区;5例继发出血者囊内可见点状回声,转换体位有点状回声浮动;13例瘤体表面覆有增厚的强回声,断面呈海绵状、网格状或蜂窝状.CT检查,11例表现为类圆形囊性包块,可见囊壁;囊壁厚1~2 mm,瘤内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6~24 Hu,无或有少量分隔;3例出血者有分层征(液~液面),8例病灶边界不清,呈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块影,瘤内可见分隔,CT值在35 Hu左右;CT增强者:增强前后瘤内密度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轻度增强.结论淋巴管瘤是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囊性淋巴管瘤超声和CT根据其特征均能得以诊断,但超声简单易行,无损伤宜首选.

    作者:丁山;周俊霖;严济泳;侯刚;李先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心脏心肌氧耗量的变化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心脏心肌氧耗量的变化.方法 42只健康杂种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只,在体外循环120 min基础上分为单纯循环组(对照组)和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组(室颤组).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心肌氧耗量等.结果室颤组心肌氧耗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低温室颤在持续灌注的情况下有利于氧的供需平衡,为避免严重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和保持相对满意的心肌能量代谢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胡超;徐志云;易云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属于近距离治疗范畴,但生物学优势完全有别于腔内、后装、术中放疗.随着肿瘤诊疗研究的进展,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我院于2004年10月开展此项新技术,对12例恶性肿瘤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进行治疗,其中9例术后超过3个月,经疗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殷瑞忠;卢彦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发病率高(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28.3~45人/百万人/年,我国发病率6.7人/百万人/年)、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15.2~41.7万美元/人/第一年),且多发生于16~40岁的青壮年,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对于SCI,目前还没有效的治疗方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再生能力极其有限,另一方面是对CNS损伤的再生和调控缺乏足够的认识[1].

    作者:王向东;刘曾旭;王航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