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治疗鼻内窥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彭艺;卢忆梅;熊华;孙兴兰;龚连红;董莉萍

关键词:鼻内窥镜术, 格拉斯琼, 地塞米松, 术后呕吐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鼻内窥镜(FESS)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 128例鼻内窥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格拉斯琼组(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 mg;地塞米松组(C组)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 mg;联合用药组(D组)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 mg及地塞米松10 mg;观察术后2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4组患者术后24 h内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组(B、C、D组)与对照组(A组)比较PONV发生率均降低(P<0.05);而D组与B、C组比较PONV发生率亦有下降(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能有效预防鼻内窥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提肛锻炼对BPH术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手术切除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手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尿失禁、不稳定性膀胱症状.我科为患者提供一套全新、有效的护理方法,减轻了患者术后尿失禁及不稳定性膀胱症状,使病人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罗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颈丛加低位肌间沟臂丛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3种神经阻滞法在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3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1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0%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分Ⅰ~Ⅲ级.结果 B、C组中Ⅰ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而Ⅲ级的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P<0.01);C组中Ⅰ级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丛加低位肌间沟臂丛阻滞应用于锁骨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丛、颈丛加臂丛阻滞法.

    作者:周文;江学成;胡宁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胶质瘤预后多因素COX模型生存分析

    目的评价脑胶质瘤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79例脑胶质瘤患者,星形细胞瘤62例,少突胶质瘤6例,胶质母细胞瘤11例,手术行肿瘤完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49例,手术至放射治疗的中位时间为30 d(12~261 d),放射治疗中位剂量54 GY(30~64 GY).40例于放疗20~40 GY后配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2~62个月).结果少突胶质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的3年生存率(OS)依次为83.33%、48.3%和18.18%,后者与前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的3年OS各为79.31%和26%(P=0.000),肿瘤全切与次全切者的3年OS各为73.33%和30.61%(P=0.000),放疗前KPS≥70与<70者的3年OS各为65%和28.2%(P=0.002),年龄≤40岁与>40岁者的3年OS各为58.33%和29%(P=0.012),在50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42例采用全脑配合局部野放疗,8例采用局部大野照射,两组3年OS各为28.5%和25%(P=1.000),放疗后出现钙化与不出现钙化3年OS各为88.89%和41.43%(P=0.011),配合与不配合化疗(P=0.35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小(P=0.0329)、肿瘤级别的高低(P=0.0219)、手术切除的程度(P=0.0165)、放疗前的功能状态KPS评分(P=0.0212)、放疗是否配合化疗(P=0.0185)、放疗后瘤灶钙化与否(P=0.0389)是影响预后的显著因素.结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瘤的预后明显优于胶质母细胞瘤,低级别肿瘤,年龄较小(≤40岁)、KPS评分≥70、肿瘤全切、放疗配合化疗、放疗后出现钙化是预后较好的有利因素,而性别,术前肿瘤大小,手术至放疗时间长短对预后影响不明显,全脑放疗对高级别胶质瘤并无益处.

    作者:刘建辉;刘安文;王顺金;兰琼玉;胡蓉环;魏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硬膜外微泵用于硬膜外微泵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硬膜外微泵持续给药对64例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未干预的产妇64例相对照,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活跃期缩短(P<0.05),分娩方式及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未发现不良影响.

    作者:熊玲娜;吴红丽;王春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集落体外生物特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CD34+含量、集落生长及产率等生物特性并与骨髓进行相关比较.方法选择脐血标本25份,正常骨髓标本18份,健康成人标本20份,对脐血体积测量和有核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仪对脐血、骨髓、外周血中CD34+细胞含量进行检测;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测定脐血和骨髓的粒单系祖细胞集落(CFU-GM)和粒-巨噬细胞与红系细胞混合集落(CFU-GEM)的产率、生长、构成,并进行了相关比较.结果①脐血量平均为96.73 mL(64~150 mL)含有核细胞数为7.84×108[(4.94~11.3)×108];②脐血中CD34+细胞含量0.85%虽低于骨髓的1.68%,但明显高于外周血的0.15%,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③CFU-GM的产率脐血为(92.9±12.2)/2×105高于骨髓的(73.4±14.1)/2×105,脐血CFU-GEM的产率(11.64±1.86)/2×105高于骨髓的(8.63±1.17)/2×10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①脐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较好的来源.②脐血的造血干/祖细胞对外源性集落刺激因子反应较骨髓更敏感,更易在外源条件下增殖分化,体外扩增获得大量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以达到移植阈值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沈玲华;沈权;陈明忠;宋振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胃镜观察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炎症,皮肤损害是常见的表现,常可累及胃肠而误诊为急腹症,儿童过敏性紫癜进行胃镜检查者国内报道很少,我科于2002年6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14例过敏性紫癜进行胃镜检查,其中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9例,将其临床表现及胃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万盛华;李香莲;刘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05例眼球壁向后膨隆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对眼球壁向后膨隆呈杯状无回声的超声声像图进行诊断分析.方法利用超声诊断仪,收集105例(150眼)眼球壁欠圆、球壁向后膨隆呈杯状无回声的声像图,注意杯状无回声的位置,量出杯状回声的杯口宽度、深度.结果 150眼中,107眼为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占71.3%,32眼为视神经萎缩占21.3%,8 眼为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占5.3%,3眼为视乳头先天异常占2%.结论分析超声声像图的特点,可对这4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刘新华;姜春英;周琼;袁道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受损伤肾小管细胞膜诱导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分子机制

    生物矿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有机基质(蛋白质/类脂)对无机矿物成核、生长和沉积图形的调控作用,从而使得生物矿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生物功能.肾结石是生物体内异常生物矿化的产物,其发病率为5%~15%[1,2],但80%以上的肾结石患者病因不清,其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因而对其预防尚无十分理想的方法.

    作者:邓穗平;欧阳健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钙化积分扫描(普通扫描,层厚3 mm)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增强扫描,层厚1 mm),利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重建(VRT)技术做图像后处理,总结出影响冠脉成像的因素.同时与部分患者(18例)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率快慢直接影响冠脉成像的质量,心率55~70次/min图像运动伪影较少,图像质量优.影响因素还有造影剂浓度、注射速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合作与否等.钙化积分越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有钙化不一定表示冠状动脉有狭窄,没有钙化不一定能除外冠状动脉没有狭窄,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与之符合率较高,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率为89.5%,准确率为82.4%.结论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为无创、快捷、较优的一种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敏;龚洪翰;肖香佐;邱春梅;纪玉强;王敏君;王进华;周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声学定量技术评价二尖瓣狭窄治疗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

    目的应用超声声学定量(acoustic quantijication,AQ)技术评价二尖瓣狭窄治疗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AQ技术对115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闭式二尖瓣分离术、球囊导管扩张术、二尖瓣置换术前后右室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后右室容量指标均明显降低,收缩及舒张功能显著提高(P<0.05).结论声学定量技术能有效地观察测量二尖瓣狭窄治疗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判断疗效的依据.

    作者:文萍;王珍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SLE患者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和E-选择素的变化及相关性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和E-选择素的变化,并观察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浆.结果治疗前活动期SLE患者血清sICAM-1、E-选择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稳定期SLE患者sICAM-1、E-选择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系统治疗6个月后活动期SLE患者sICAM-1、E-选择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SLE患者sICAM-1、E-选择素与TNF-α、IL-8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sICAM-1、E-选择素参与SLE的发病,临床上可作为SLE活动性指标和判断治疗后病情缓解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29例诊治分析

    目的提高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对主动脉夹层29例患者的入院诊断情况、病因和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院时误诊8例,胸痛胸闷24例,合并高血压2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19例,MRI对其敏感性为100%,住院死亡10例.用硝普钠和倍它乐克等降压治疗可稳定或中止主动脉夹层的继续分离.DeBakeyⅠ型和Ⅱ型者病死率较高.结论对持续性胸背部疼痛尤其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杂音者,均应考虑本病.UCG、CT、MRI对本病的诊断意义重大.综合性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技术可代替有创性检查.控制血压、尽早进行介入或外科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郑泽琪;黄文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南昌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蛲虫病是一种在儿童集中场所流行较广泛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国内资料表明,儿童感染率一般在40%[1],南昌地区儿童感染情况鲜见报道.为了解我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为防止和控制蛲虫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对南昌市340名儿童进行了蛲虫病现况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石林波;马细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肺结核的疗效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 63例入选的重症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31),对照组(n=32).根据两组患者的化疗史选择标准短程化疗方案,实验组在强化期同时联合应用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1次/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一个月末咳嗽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4.6%、5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强化期,痰菌阴转率实验组为57.1%和95.2%,对照组为25%和75%;病灶显著吸收率实验组为48.4%和74.2%,对照组为21.9%和46.9%;空洞闭合率实验组为41.9%和77.4%,对照组为19.4%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短程化疗辅以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肺结核,病能较快地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痰菌阴转时间,加速病灶吸收好转及空洞闭合.

    作者:陈兰妹;刘高嶕;周小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5%GS 250 mL,ivgtt 30 min d1,d8;奥沙利铂130 mg/m2+5%GS 500 mL,ivgtt 2 h d1.每3~4周重复用药.治疗晚期胰腺癌21例.结果可评价16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8例、进展6例,有效率为12.5%.毒副反应能够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且毒副反应低.

    作者:钟陆行;张凌;邱峰;郭宇玲;廉红云;熊建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环孢素A治疗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治疗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的临床及治疗前后CD4+/CD8+的变化.方法应用CsA2~5 mg/(kg·d)口服3次/d.结果对照组有效率40.00%,治疗组有效率74.29%,治疗后有效者中CD4+/CD8+较治疗前有所恢复,CsA副作用较轻,不影响治疗.结论 CsA联合治疗SAA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忠金;梁昌达;邹发东;曾毓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

    目的探讨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27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失稳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减压术后腰椎失稳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例,Ⅰ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5例,Ⅱ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4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92.6%,植骨融合率占100%,短时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失稳的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明军;戴闽;宗世璋;雷刚刚;马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

    目的应用酶消化法消化心肌组织、培养心肌细胞.方法 0.1%的胰蛋白酶重复消化乳鼠心肌组织多次,收集的细胞用含15%胎牛血清的MEM培养基混悬后过滤,纯化心肌细胞后置CO2培养箱孵育.结果培养的心肌细胞4~6 h后开始贴壁生长,12~24 h明显增殖,3~4 d后细胞汇合成片.在倒置显微镜下心肌细胞呈圆形、梭形、多角形,伸出伪足,出现自发性节律性搏动.结论应用酶消化法可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活力高的心肌细胞.

    作者:刘丹;陈和平;何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目的探索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乙状窦前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将岩斜区脑膜瘤分块行全切或部分切除.结果 9例病例中肿瘤全切6例,占66.6%;次全切除2例,占22.2%;大部分切除1例,占11.2%.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7例随访,平均20个月.6例正常生活,1例生活自理.MRI随访5例,未见肿瘤复发或再生长.结论采用乙状窦前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能提高该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祝新根;邓志峰;郭华;朱健明;毛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