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肛锻炼对BPH术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罗艳萍

关键词:提肛锻炼, 前列腺增生, 尿失禁
摘要:手术切除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手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尿失禁、不稳定性膀胱症状.我科为患者提供一套全新、有效的护理方法,减轻了患者术后尿失禁及不稳定性膀胱症状,使病人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胎儿水肿一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25岁,孕7+月,来院行孕期检查.产科检查为双胎妊娠,余未见异常.超声检查:羊水增多,深度为10 cm;宫内可见双胎儿回声,其中一胎儿颈部多房分隔状无回声暗区,颅骨外缘和皮肤之间有低回声光带,双胸腔及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上、下肢及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明显增厚,分别为0.6 cm、0.8 cm、0.7 cm,心率为140次/min,另一胎儿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双胎,其中一胎儿胸水、腹水、颈部淋巴管瘤,羊水过多.引产后示其中一胎儿水肿,颈部瘤状物.先天畸形是指胎儿器官形成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引起的形态和结构异常.

    作者:胡嘉涛;薛炫;朱剑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硬膜外微泵用于硬膜外微泵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硬膜外微泵持续给药对64例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未干预的产妇64例相对照,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活跃期缩短(P<0.05),分娩方式及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未发现不良影响.

    作者:熊玲娜;吴红丽;王春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生长因子对卵泡发育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1 前言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是体内一大类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通称.它在体内分布广泛、种类多样、作用复杂,因而尚难给予准确的定义.生长因子属于多肽类,在与特异性质膜受体结合后,即可启动快速链式反应,终导致DNA复制和细胞分裂[1].初发现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有丝分裂的作用(mitogenic effect).实际上它的生物学作用较为广泛,它参与组织形态学变化的调节,并对细胞分化、迁移及功能性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近年来人们对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和了解大为增多,尤其是其对生殖过程独特而重要的影响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生长因子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芳;郑月慧;郑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头孢唑林致低钾血症四例临床分析

    头孢唑林导致低钾血症目前鲜见文献报道.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我科收治了4例静脉滴注头孢唑林后出现低钾血症患者,均治愈出院,报告如下.

    作者:周从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并带状疱疹12例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皮肤病,它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而糖尿病患者多有免疫功能低下,且血糖升高通常为细菌或病毒的生长繁殖提供一个良好的培养基,故当糖尿病患者并发带状疱疹时症状较重,治疗时间长,并且往往使血糖更高.现对我科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住院的糖尿病并发带状疱疹12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雷水红;樊吉义;张笠;李经;赖晓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0种抗生素对解脲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及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不同年份采集的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共分离出109株解脲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强力霉素(97.2%)、克拉霉素(71.6%)、司帕沙星(44%)、阿奇霉素(32.1%)、美满霉素(22.9%)、氧氟沙星(18.3%)、罗红霉素(15.6%)、交沙霉素(8.3%)、环丙沙星(2.8%)、壮观霉素(1.8%).前4位耐药率依次为环丙沙星(66.1%)、氧氟沙星(44%)和壮观霉素(40.4%),交沙霉素的耐药率为17.4%.同种抗生素对不同时间分离的解脲支原体的药敏试验显示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性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8.67,P<0.05;χ2=12.6,P<0.05).结论强力霉素和克拉霉素是本地区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抗生素对解脲支原体的敏感性随着时间的变迁有一定的变化.

    作者:宋矿余;胡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治疗鼻内窥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鼻内窥镜(FESS)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 128例鼻内窥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格拉斯琼组(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 mg;地塞米松组(C组)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 mg;联合用药组(D组)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 mg及地塞米松10 mg;观察术后2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4组患者术后24 h内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组(B、C、D组)与对照组(A组)比较PONV发生率均降低(P<0.05);而D组与B、C组比较PONV发生率亦有下降(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能有效预防鼻内窥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彭艺;卢忆梅;熊华;孙兴兰;龚连红;董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骨关节损伤创面修复的61例分析

    目的减少截肢率,尽大限度保留与恢复肢体功能.方法外伤导致骨关节损伤外露61例,按清创植皮修复与皮瓣修复分组,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平均住院时间、伤后手术时间、愈合后功能及截肢率.结果皮瓣修复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伤后手术时间提前, 愈合后功能良好,截肢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外伤致骨关节损伤外露创面,皮瓣修复创面,能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保全肢体.

    作者:赵英;廖立新;李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三例延误诊断浅析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早期呈隐匿性、多样性,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极易出现误诊.现将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国华;徐晓明;姜应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美国ATL HDI-5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仪诊断并筛选了8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封堵手术治疗,并进行术中监视及术后随访.结果①术前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2.5~8.8 mm[(6.0±2.0 mm],左心室造影缺损大小2.0~8.0 mm[(5.7±2.3)mm],超声测值与造影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中超声有效的监视了封堵器的所在位置、夹闭缺口和及时释放全过程;③在术后即刻、24 h及以后的超声随访中无1例发生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有效监视及术后随访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刘燕娜;黄敏;李沿江;吴清华;程晓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05例眼球壁向后膨隆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对眼球壁向后膨隆呈杯状无回声的超声声像图进行诊断分析.方法利用超声诊断仪,收集105例(150眼)眼球壁欠圆、球壁向后膨隆呈杯状无回声的声像图,注意杯状无回声的位置,量出杯状回声的杯口宽度、深度.结果 150眼中,107眼为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占71.3%,32眼为视神经萎缩占21.3%,8 眼为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占5.3%,3眼为视乳头先天异常占2%.结论分析超声声像图的特点,可对这4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刘新华;姜春英;周琼;袁道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及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研究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病人的1年疗效、乙肝病毒YMDD变异率、变异与治疗前HBV-DNA、ALT水平的联系.方法治疗组按入选标准随机选择 32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并随访1年,并于治疗开始后3、6、9、12个月检测肝功能、HBV-M、HBV-DNA、YMDD变异.对照组随机选择 36 例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DNA阳性、ALT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YMDD变异株.结果①拉米夫定治疗一年,HBV-DNA转阴率71.88%(23/32),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18.52%(5/27),ALT复常率62.5%(20/32);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ALT水平分别为132.59±66.07、49.78±27.94,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治疗组在治疗前未发现YMDD变异,治疗6个月发现2例YMDD变异, 变异率6.25%,治疗12个月发现5例YMDD变异,变异率15.63%;对照组36 例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检测出2例YVDD变异株与野生株共存.③治疗前ALT<3×ULN组及≥3×ULN组YMDD变异率分别为11.76%、20.00%,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45);治疗前HBV-DNA<106copies/mL组及≥106copies/mL组YMDD变异率分别为5.88%、26.67%,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61).结论拉米夫定能迅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治疗前HBV-DNA水平及ALT水平不足以预见YMDD变异的发生;乙肝病毒YMDD变异株存在于未使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建议在抗病毒治疗前对YMDD变异进行常规检测.

    作者:齐青松;陈仕彬;杨茜;易冬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FHIT在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中的FHIT各60例,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中的FHI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65.00%、35.00%.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分别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FHIT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子宫内膜样癌中FHIT的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FHIT蛋白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蛋白,可能成为临床判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转归倾向的指标.

    作者:安云婷;李汉萍;于小红;魏宝秀;李隆玉;舒宽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黑热病一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江西黎川人,因发热,头昏、乏力半年入院.患者无诱因于2004年11月份出现发热,体温为38℃左右,发热前有畏寒.在外院就诊,查血色素低,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低下,诊断不明,且出现头昏,乏力,体温升高达40℃,在上海某医院查心电图正常胸部CT正常,未行治疗入我院.

    作者:黄先豹;杨赣萍;杨新平;谭振胜;刘茂发;陆素贞;谢福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肝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肝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肝癌患者62例,分两组进行治疗.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TAI或TAE),为对照组(n=32);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持动脉灌注组,为治疗组(n=30).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榄香烯乳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值得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和进一步探讨.

    作者:陈平;黄平;吴建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20例甲状腺摄碘131率高峰前移者与Graves病的相关分析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约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85%,近些年来,Graves病的患病率有增加趋势,且常见于20~40岁的育龄妇女[1,2].本文用甲状腺摄碘131功能测定仪对120例Graves病患者进行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纬星;饶胜芳;周金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CIA镇痛加用氟哌啶致锥体外系反应二例报告

    1 临床资料例1,男,68岁,65 kg ,ASAⅠ级,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前列腺摘除术.术中平稳,手术顺利,术后行PCIA.镇痛药物配方为100 mL药液中含芬太尼0.7 mg,氟哌啶10 mg,2 mL/h持续给药.PCIA后8 h,患者出现心烦意乱,躯体扭曲乱动,家属劝解无效.请神经内科、麻醉科会诊.查体温、血压正常并排除颅内血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可能性.初步诊断为氟哌啶所致的锥体外系副反应.处理:停止PCIA,肌注安定10 mg,低流量鼻导管给氧(2 L/min),患者入睡,6 h后醒来,症状消失.

    作者:王少林;黄嗣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阿魏酸钠与心肌保护

    1 缺血/再灌注(IR)对心肌的损伤二十世纪六十代初Harary[1]首先提出再注灌对缺血的心肌有害,能加重心肌缺血损伤.而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lsion,IR)损伤是临床上心肌缺血性疾病及心脏外科手术,如冠状动脉再通疗法(溶栓术、冠状动脉成形术、搭桥术)中常见的一种病变损害.

    作者:傅颖君;何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29例诊治分析

    目的提高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对主动脉夹层29例患者的入院诊断情况、病因和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院时误诊8例,胸痛胸闷24例,合并高血压2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19例,MRI对其敏感性为100%,住院死亡10例.用硝普钠和倍它乐克等降压治疗可稳定或中止主动脉夹层的继续分离.DeBakeyⅠ型和Ⅱ型者病死率较高.结论对持续性胸背部疼痛尤其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杂音者,均应考虑本病.UCG、CT、MRI对本病的诊断意义重大.综合性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技术可代替有创性检查.控制血压、尽早进行介入或外科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郑泽琪;黄文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olton指数指导分析先天缺失单个下切牙病例牙量不调

    目的为临床诊治先天性缺失单个下切牙选择适当的矫治方案提供帮助.方法采用Bolton分析法,计算分析先天缺失单个下切牙病例模拟治疗方案的全牙比及需调整牙量.选择50副先天缺失单个下切牙病例治疗前模型为实验组,选择100副无先天缺牙,无牙量不调的错合畸形病例治疗前模型为对照组.实验组模拟7种治疗方案,对照组模拟6种常规对称拔除双尖牙治疗方案,以对照组相应的全牙比为参照目标分别计算实验组上颌或下颌需调整牙量.结果当实验组模拟拔除2个上颌双尖牙达到对照组模拟拔除上下4个双尖牙的结果时,上颌或下颌需调整牙量均较多(约9~11 mm),实验组模拟拔除2个上双尖牙和1个下切牙达到对照组模拟拔除上下4个双尖牙的结果,上颌或下颌需调整牙量均较少(约2~4 mm).结论当先天缺失单个下切牙病例设计拔除2个上颌双尖牙和1个下颌切牙的矫治计划时无论上、下颌需调整的牙量较少,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优先选择.

    作者:葛红珊;吴建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