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黑热病一例报告

黄先豹;杨赣萍;杨新平;谭振胜;刘茂发;陆素贞;谢福源

关键词:黑热病, 病例报告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江西黎川人,因发热,头昏、乏力半年入院.患者无诱因于2004年11月份出现发热,体温为38℃左右,发热前有畏寒.在外院就诊,查血色素低,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低下,诊断不明,且出现头昏,乏力,体温升高达40℃,在上海某医院查心电图正常胸部CT正常,未行治疗入我院.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淋巴管瘤的影像诊断

    目的分析儿童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64例,其中54例行彩超检查,22例行CT平扫,1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超声检查:36例表现为囊壁有完整光滑的线形回声,类圆形,其内无或少量分隔,内为无回声区;5例继发出血者囊内可见点状回声,转换体位有点状回声浮动;13例瘤体表面覆有增厚的强回声,断面呈海绵状、网格状或蜂窝状.CT检查,11例表现为类圆形囊性包块,可见囊壁;囊壁厚1~2 mm,瘤内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6~24 Hu,无或有少量分隔;3例出血者有分层征(液~液面),8例病灶边界不清,呈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块影,瘤内可见分隔,CT值在35 Hu左右;CT增强者:增强前后瘤内密度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轻度增强.结论淋巴管瘤是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囊性淋巴管瘤超声和CT根据其特征均能得以诊断,但超声简单易行,无损伤宜首选.

    作者:丁山;周俊霖;严济泳;侯刚;李先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叶绿素A检验对溺死诊断的实验研究

    目的量化性研究SD大鼠溺死和死后抛入水中尸体内脏组织中叶绿素A(ChlA,chlorophyll A)检出率.方法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验单纯脑外伤死亡、脑外伤死后入水和不同水深溺死组大鼠肺、肝、肾及脑内ChlA含量.结果死后入水组,除1例肺内观察到少量ChlA 外,其余均未检测出ChlA ;溺死组肺内均检测到ChlA ,其余脏器部分检测阴性,不同深度溺死组内脏ChlA 含量存在差别(P<0.05),溺死组肾组织ChlA 含量高于肺组织(P<0.01).结论检测内脏组织ChlA 可为能一种较简便、灵敏的溺死诊断方法.

    作者:刘福其;于晓军;赖小平;吕俊耀;徐国辉;林文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CIA镇痛加用氟哌啶致锥体外系反应二例报告

    1 临床资料例1,男,68岁,65 kg ,ASAⅠ级,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前列腺摘除术.术中平稳,手术顺利,术后行PCIA.镇痛药物配方为100 mL药液中含芬太尼0.7 mg,氟哌啶10 mg,2 mL/h持续给药.PCIA后8 h,患者出现心烦意乱,躯体扭曲乱动,家属劝解无效.请神经内科、麻醉科会诊.查体温、血压正常并排除颅内血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可能性.初步诊断为氟哌啶所致的锥体外系副反应.处理:停止PCIA,肌注安定10 mg,低流量鼻导管给氧(2 L/min),患者入睡,6 h后醒来,症状消失.

    作者:王少林;黄嗣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钙化积分扫描(普通扫描,层厚3 mm)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增强扫描,层厚1 mm),利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重建(VRT)技术做图像后处理,总结出影响冠脉成像的因素.同时与部分患者(18例)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率快慢直接影响冠脉成像的质量,心率55~70次/min图像运动伪影较少,图像质量优.影响因素还有造影剂浓度、注射速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合作与否等.钙化积分越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有钙化不一定表示冠状动脉有狭窄,没有钙化不一定能除外冠状动脉没有狭窄,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与之符合率较高,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率为89.5%,准确率为82.4%.结论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为无创、快捷、较优的一种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敏;龚洪翰;肖香佐;邱春梅;纪玉强;王敏君;王进华;周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心脏心肌氧耗量的变化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心脏心肌氧耗量的变化.方法 42只健康杂种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只,在体外循环120 min基础上分为单纯循环组(对照组)和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组(室颤组).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心肌氧耗量等.结果室颤组心肌氧耗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低温室颤在持续灌注的情况下有利于氧的供需平衡,为避免严重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和保持相对满意的心肌能量代谢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胡超;徐志云;易云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美国ATL HDI-5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仪诊断并筛选了8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封堵手术治疗,并进行术中监视及术后随访.结果①术前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2.5~8.8 mm[(6.0±2.0 mm],左心室造影缺损大小2.0~8.0 mm[(5.7±2.3)mm],超声测值与造影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中超声有效的监视了封堵器的所在位置、夹闭缺口和及时释放全过程;③在术后即刻、24 h及以后的超声随访中无1例发生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有效监视及术后随访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刘燕娜;黄敏;李沿江;吴清华;程晓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与随机选取的同期住院56例无脑梗塞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的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及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高危因素,应积极干预.适时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及血胰岛素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宋宁燕;刘蓓;胡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发病率高(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28.3~45人/百万人/年,我国发病率6.7人/百万人/年)、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15.2~41.7万美元/人/第一年),且多发生于16~40岁的青壮年,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对于SCI,目前还没有效的治疗方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再生能力极其有限,另一方面是对CNS损伤的再生和调控缺乏足够的认识[1].

    作者:王向东;刘曾旭;王航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及骶髂关节的CR影像特点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和骶髂关节异常的CR影像特点.方法对48例有髋关节及骶髂关节症状的AS病人做CR腰椎和骨盆检查.结果绝大多数病例都出现髋关节与骶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硬化、软骨囊性变.结论 AS病人的髋关节和骶髂关节异常在CR上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取得正确诊断.

    作者:黄水平;刘件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控制情况的调查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控制率及患者自我保健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对南昌百花洲社区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472例进行了抽查.结果总控制率为45.76%,且男女患者控制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不同类型高血压控制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Ⅰ型高血压控制率高(54.89%),Ⅲ高血压控制率低(29.77%);同时发现,除药物治疗控制外,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控制体重,戒烟戒酒,低盐饮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心情者,也有利于高血压控制率的提高.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控制应根据不同情况在用药的前提下,辅以其他综合措施十分必要.

    作者:王国平;胡祥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地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用丝线体内结扎替代钛夹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安全性.方法施行LC432例,均采用丝线体内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结果中转开腹11例,实际完成421例,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丝线切割、打结不紧、线结滑脱引起胆囊管残端漏和(或)胆囊动脉出血的并发症.结论 LC采用丝线体内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安全可靠,可进一步减少LC与钛夹相关的并发症.

    作者:舒秉俊;郭国徽;金鑫;周启旭;王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并带状疱疹12例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皮肤病,它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而糖尿病患者多有免疫功能低下,且血糖升高通常为细菌或病毒的生长繁殖提供一个良好的培养基,故当糖尿病患者并发带状疱疹时症状较重,治疗时间长,并且往往使血糖更高.现对我科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住院的糖尿病并发带状疱疹12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雷水红;樊吉义;张笠;李经;赖晓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0种抗生素对解脲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及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不同年份采集的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共分离出109株解脲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强力霉素(97.2%)、克拉霉素(71.6%)、司帕沙星(44%)、阿奇霉素(32.1%)、美满霉素(22.9%)、氧氟沙星(18.3%)、罗红霉素(15.6%)、交沙霉素(8.3%)、环丙沙星(2.8%)、壮观霉素(1.8%).前4位耐药率依次为环丙沙星(66.1%)、氧氟沙星(44%)和壮观霉素(40.4%),交沙霉素的耐药率为17.4%.同种抗生素对不同时间分离的解脲支原体的药敏试验显示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性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8.67,P<0.05;χ2=12.6,P<0.05).结论强力霉素和克拉霉素是本地区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抗生素对解脲支原体的敏感性随着时间的变迁有一定的变化.

    作者:宋矿余;胡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标本的MMP-2及TIMP-2的表达,分析其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MP-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强阳性及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和93.8%,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 13.1%和43.5%(P<0.05或P<0.01).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TIMP-2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和43.5%(P<0.0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82.6%(P<0.05). RT-PCR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MP-2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26±0.081,0.425±0.083,P<0.01).侵袭性腺瘤组TIMP-2 mRNA表达(0.209±0.032)较非侵袭性腺瘤组(0.768±0.050)显著降低(P<0.01).侵袭性腺瘤组中MMP-2与TIMP-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7,P<0.05),而非侵袭性腺瘤组中无相关性(r=-0.24,P>0.05).结论 MMP-2高表达及TIMP-2低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2及TIMP-2可以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参考指标.

    作者:霍钢;田加坤;郑履平;唐文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05例眼球壁向后膨隆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对眼球壁向后膨隆呈杯状无回声的超声声像图进行诊断分析.方法利用超声诊断仪,收集105例(150眼)眼球壁欠圆、球壁向后膨隆呈杯状无回声的声像图,注意杯状无回声的位置,量出杯状回声的杯口宽度、深度.结果 150眼中,107眼为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占71.3%,32眼为视神经萎缩占21.3%,8 眼为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占5.3%,3眼为视乳头先天异常占2%.结论分析超声声像图的特点,可对这4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刘新华;姜春英;周琼;袁道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olton指数指导分析先天缺失单个下切牙病例牙量不调

    目的为临床诊治先天性缺失单个下切牙选择适当的矫治方案提供帮助.方法采用Bolton分析法,计算分析先天缺失单个下切牙病例模拟治疗方案的全牙比及需调整牙量.选择50副先天缺失单个下切牙病例治疗前模型为实验组,选择100副无先天缺牙,无牙量不调的错合畸形病例治疗前模型为对照组.实验组模拟7种治疗方案,对照组模拟6种常规对称拔除双尖牙治疗方案,以对照组相应的全牙比为参照目标分别计算实验组上颌或下颌需调整牙量.结果当实验组模拟拔除2个上颌双尖牙达到对照组模拟拔除上下4个双尖牙的结果时,上颌或下颌需调整牙量均较多(约9~11 mm),实验组模拟拔除2个上双尖牙和1个下切牙达到对照组模拟拔除上下4个双尖牙的结果,上颌或下颌需调整牙量均较少(约2~4 mm).结论当先天缺失单个下切牙病例设计拔除2个上颌双尖牙和1个下颌切牙的矫治计划时无论上、下颌需调整的牙量较少,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优先选择.

    作者:葛红珊;吴建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63例滑膜肉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骨髓内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63例滑膜肉瘤患者的发病年龄、部位、病史、X线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发现手术加放疗组、单纯手术组和单纯放疗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40.7%;45.8%、29.2%和8.3%、0.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1%、54.2%和25%(P<0.05).结论患者年龄对预后影响不大,瘤体越大,预后越差,治疗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血行转移(44.4%).早期作出正确的诊断,积极采取对肿瘤广泛切除,区域肿大淋巴结清除,结合术前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健.

    作者:陈煜;陈伟高;余智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治疗鼻内窥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鼻内窥镜(FESS)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 128例鼻内窥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格拉斯琼组(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 mg;地塞米松组(C组)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 mg;联合用药组(D组)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 mg及地塞米松10 mg;观察术后2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4组患者术后24 h内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组(B、C、D组)与对照组(A组)比较PONV发生率均降低(P<0.05);而D组与B、C组比较PONV发生率亦有下降(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格拉斯琼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能有效预防鼻内窥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彭艺;卢忆梅;熊华;孙兴兰;龚连红;董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胎儿水肿一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25岁,孕7+月,来院行孕期检查.产科检查为双胎妊娠,余未见异常.超声检查:羊水增多,深度为10 cm;宫内可见双胎儿回声,其中一胎儿颈部多房分隔状无回声暗区,颅骨外缘和皮肤之间有低回声光带,双胸腔及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上、下肢及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明显增厚,分别为0.6 cm、0.8 cm、0.7 cm,心率为140次/min,另一胎儿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双胎,其中一胎儿胸水、腹水、颈部淋巴管瘤,羊水过多.引产后示其中一胎儿水肿,颈部瘤状物.先天畸形是指胎儿器官形成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引起的形态和结构异常.

    作者:胡嘉涛;薛炫;朱剑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南昌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蛲虫病是一种在儿童集中场所流行较广泛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国内资料表明,儿童感染率一般在40%[1],南昌地区儿童感染情况鲜见报道.为了解我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为防止和控制蛲虫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对南昌市340名儿童进行了蛲虫病现况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石林波;马细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