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疗效观察

丁辉

关键词:脑缺血, 尿激酶, 神经功能
摘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系由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一过性缺血所致,以突发短暂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临床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缓解(长不超过24h),常反复发作,又有小卒中之称.TIA临床的重要性在于是否发展为脑梗死,早期干预性治疗可减轻脑损伤的程度甚至可避免发生脑梗死.基于上述目的,1999-03~2002-07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干预性治疗60例TIA病人,现将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奥沙普秦及其片剂的含量

    目的:测定奥沙普秦及其片剂的含量.方法:双点电位滴定法.结果:回收率为99.87%,RSD为0.22%.结论: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高金波;郭宏;丁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脾肾胃复合伤1例

    患者:男,30岁.人院日期2003-02-08,该患驾驶拖拉机急转弯时,因速度过快,从车上甩出,左季肋部撞在路边树上,伤后自觉腰部剧烈疼痛,以左上腹及左腰部为重,并向会阴及左肩部放散,伴呼吸困难,查体:Bp 6.7/4 kPa;P:摸不清;R:34次/分钟,面色苍白,心肺无异常,腹部隆起,腹式呼吸消失,左季肋区有3cm×2cm的皮肤擦伤痕迹,满腹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脾区叩诊呈浊音,左肾区压痛、叩击痛(+),腹穿抽出不凝血液,导尿为血性尿液800ml,骨盆分离挤压试验(一),血常规:Hb 80 g/L,RBC2.8×1012/L,B超:脾脏、左肾脏损伤,胸腹联合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

    作者:倪洪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误治颌下异位甲状腺癌1例

    患者女,33岁.自述颌下有一拇指头大小肿物二年余,近二个月疼痛,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局部膏药(药物不详)外敷,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查颈部B超:颌下实性肿物约21mm×18mm×16mm,门诊以甲状舌骨瘘管收治入院.入院后局部检查:颌下红肿、触痛,触之有一1.6cm×1.6cm大小,质硬,不活动,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物,表面溃烂,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在局麻下行颈部瘘管(肿物)摘除术,肿物界限不清,周围组织质硬,粘连.将周围组织扩大化切除.术后病理回报:送检组织为异位甲状腺组织,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抗炎治疗,切口愈合较好.出院1个月后去哈医大放疗.多次来我院复查,无肿物复发及颈淋巴结肿大.

    作者:李景涛;王国辉;付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由硝苯吡啶引起的牙龈增生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硝苯吡啶是治疗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一种相对新的药物,用硝苯吡啶治疗的心脏病人表现为组织病理学牙龈增生与苯妥英钠治疗产生的牙龈增生相似,间断的用硝苯吡啶导致牙龈过度生长的消退,强化用将导致增生的再度出现.本文报告提供了34例用硝苯吡啶治疗的心脏病病人(包括5例先前的报道病例)的组织病理学表现,讨论了牙龈过度生长的可能的发病机理.

    作者:王海英;卢晓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在小月份引产中的应用体会

    利凡诺注入羊膜腔后,能促使子宫收缩而使胎儿及附属物从子宫内排出以终止妊娠,一般需40h左右.本文对88例孕12~16周的小月份引产患者,采用2.5%利凡诺液4ml注入羊膜腔内,24h后行钳刮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述;祖严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当归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当归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肝脏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灌胃给当归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相当于原生药的6g/kg、4g/kg和2g/kg,10周后,观察当归对肝脏胶原蛋白含量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当归组的胶原蛋白含量低于模型组,组织病理学也显示当归能减轻肝纤维化.结论:当归可抵抗肝纤维化,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减少胶原纤维合成有关.

    作者:王伟群;王柏欣;邵文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川芎嗪对肾炎性肾病患儿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影响的探讨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肾炎性肾病(NSⅡ)患儿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0例小儿NS Ⅱ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强的松治疗8周,而川芎嗪治疗组在强的松治疗基础上加川芎嗪治疗8周,观察两组蛋白尿转阴和水肿消退时间,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GMP-140、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前,小儿NSⅡ各组血浆GMP-140、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川芎嗪治疗组蛋白尿转阴和水肿消退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P<0.01),同时GMP-140、血小板聚集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常规治疗组GMP-140、血小板聚集率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GMP-140参与NSⅡ的发病过程,川芎嗪可抑制NSⅡ患儿GMP-140的产生而改善症状、缓解NS Ⅱ的发生发展.

    作者:辛淑君;张丽环;李志辉;叶庆标;黄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检测的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特异抗原体HBV DNA的检测.

    作者:陈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72例的治疗观察

    临床上,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是通过雾化吸入器将药液形成细小的雾状,随病人的呼吸丽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治疗呼吸道及肺疾病的目的,通过对72例小儿肺炎的观察,探讨雾化吸入疗法在临床应用的意义.

    作者:陈淑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100例体会

    我院1997~2002年采用NE-VB电磁冲击波体外碎石机实行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振新;李晓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利用Altvista搜索Internet上的人体解剖学资源

    人体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是医学教育中必修基础课程之一.随着Internet的日益普及及国人对其认识的加深,其中蕴藏的巨大医学资源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但是面对Internet上浩如烟海的资源,如何准确、及时地获得我们需要的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利用Altavista搜索Internet人体解剖学资源的方法和经验,为使上网者少走弯路,尽快掌握这一工具,充分为教学、科研服务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景涛;王培君;李延军;金维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牛膝多糖对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ABP)对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ABP腹腔注射给药,测定TLC亚群CD3、CD4、CD8变化.结果:ABP 60mg/kg·d,14dCD3、CD4百分率明显提高(P<0.05),CD8分子下降(P>0.05).结论:ABP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抗瘤效果.

    作者:罗文哲;王建杰;梁立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介入治疗冠心病298例临床探讨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定,我院自1996-04~2002-09,共完成298例.做为基层医院,我们将开展该技术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邵明凤;侯子山;苏京荣;梁淑霞;耿世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小儿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影响2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并测定治疗前后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D一二聚体(D-Dimer)、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组D-Dimer逐渐下降,APTT逐渐延长,但均在正常范围;治疗组尿蛋白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24h尿蛋白排出量于第4周末已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8周末治疗组的24h尿蛋白排出量两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部患儿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APTT、纤维蛋白原(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治疗8周,可改善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减少尿蛋白排出量,但不能降低尿蛋白转阴率.

    作者:刘艳云;王翠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盲肠插管口在18例癌性左结肠梗阻中的应用

    癌性左结肠梗阻的病人多年高体弱,病史长、身体状况差且肠腔内粪便多稠厚,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均较高[1].若行I期切除吻合手术,发生吻合口瘘,可引起致命性粪性腹膜炎,我院用盲肠插管造口治疗癌性左结肠梗阻18例,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王华盾;王智慧;赵文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纳洛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纳洛酮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机制.方法:腔内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及纳洛酮治疗组,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于缺血再灌注各2.5h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5h后凋亡的神经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边缘,纳洛酮治疗组细胞凋亡数量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纳洛酮具有减少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纳洛酮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桑川;杨霄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疗效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系由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一过性缺血所致,以突发短暂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临床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缓解(长不超过24h),常反复发作,又有小卒中之称.TIA临床的重要性在于是否发展为脑梗死,早期干预性治疗可减轻脑损伤的程度甚至可避免发生脑梗死.基于上述目的,1999-03~2002-07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干预性治疗60例TIA病人,现将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丁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症心律失常

    正常心脏搏动,起源于窦房结,经心房,房室结、希氏束传至心室.当心脏的自律性异常或/和激动传导异常时,可导致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或异位心律,统称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在内科急症中很常见,了解其发病机理,熟悉其临床表现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作者:孔令彩;卢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26例临床观察

    自1999-05~2002-12,我院共收治伤性脾破裂6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6例,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焕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胎盘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检测对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其用于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标本的GST-π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GST-π含量平均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GST-π含量平均值(P<0.01,P<0.01),阳性率分别为90.6%、90.0%.在高分化肝癌组GST-π上升程度显著高于中、低分化肝癌组(P<0.05).GST-π的阳性率与肝癌的TNM分期及患者年龄、肿瘤家族史、饮食习惯和居住地理位置等无关(P>0.05).结论;血清GST-π检测对肝癌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特别对原发性肝癌,是一项较为敏感的标志物.

    作者:孙玉鸿;李雅江;王莉;冯贞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