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护理要点

董红梅;张金艳;姜晓艺

关键词:尿激酶, 溶栓, 脑梗死
摘要:脑梗死是发生在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溶栓的同时正确及时的护理是减少病死率、复发率的关键.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脾修补术40例临床应用体会

    脾破裂是外科常见病,传统治疗方法为脾切除,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逐渐对脾功能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是脾切除后患者有凶险感染的发生与免疫低下表现,给病人预后带来难以弥补的后果.所以保留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院于1995~1999年,共收治脾破裂40例,其中脾修补16例,术后观察很可靠.

    作者:刘德强;刘长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隐静脉与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抢救四肢多发性骨折时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护理技术,但在四肢多发性骨折时,由于小儿的燥动及石膏固定前后,静脉穿刺不易成功,因此我们应用大隐静脉及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交替使用,是确保输血,输液畅通,快速恢复血容量挽救濒死病人的关键.

    作者:曹国君;张桂琴;邹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甲胎蛋白升高及其临床意义

    我院对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在临床检测重要生化指标的同时,检测了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发现AFP均有升高,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贤;杜凤梅;温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尺神经卡压症17例手术治疗体会

    尺神经在上肢走行过程中可因肌肉肿瘤、肌腱囊肿、尺神经周围结缔组织增生肥厚束缚及肱骨内上髁增生肥大等综合因素造成尺神经卡压,肱骨内上髁部肘管内受压及腕掌侧尺管卡压为典型.个别病例尺神经可在肘管和尺管二处同时受压产生症状.有的学者把这种病例称为尺神经双卡综合征.本院1990~2001年共收治尺神经卡压症17例,其中双卡综合征2例,由于症状典型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均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盛玲深;李朝胜;金振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白术水煎剂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NO、NOS和LPO影响

    目的:研究了白术水煎剂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的抗衰老作用.方法:以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为研究对象,灌服白术水煎剂30天,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结果:白术水煎剂能提高小鼠脑组织中NOS的活性(P<0.01),使NO含量增加(P<0.01),LPO含量降低(P<0.01).结论:白术水煎剂具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戚晓利;杨少峰;赵永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脂肪瘤摘除术诱发心肌梗塞1例

    患者男,75岁.因左大腿肿物1年伴麻木,于2001-01入院.体检:左大腿内侧可触及10cm×10cm肿物,心电图正常.既往无心血管病病史.诊断:左大腿软组织良性肿物.入院后第3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大腿肿物切除术.手术顺利,无副损伤及不良反应,术后病理诊断:左大腿骨膜旁脂肪瘤.病人回病房40min后感心前区不适,恶心、呕吐一次.急查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损伤.给予肌注吗啡5mg,持续高流量吸氧.0.9%盐水300ml,异舒吉20mg,每分钟15滴静滴.术后4h,复查心电图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转入内科抢救后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杜海亮;李月森;刘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EA检测对结核性与肿瘤性胸水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和肿瘤性胸腔积液病例胸水和血清中CEA含量,探讨其对胸水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免疫分析法.结果:肿瘤性胸水和血清中CEA明显增高,91.3%病例CEAP/S≥1.5.结论:联合检测胸水和血清中CEA含量可作为结核性与肿瘤性胸水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

    作者:杜娟;李瑞林;张楠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应用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病人一种简便、易行的导尿及拔管法

    世界卫生组织1978要求各国大力发展卫生服务,以达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目标,我国政府也对此进行承诺,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发病率已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前列腺良性增生症(BPH)是一种男性老年病常见病.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导尿术也是老年人卧床及术后尿潴留采用的重要手段.是临床应用为广泛的护理操作技术,治疗中不容易忽视.

    作者:张凤琴;杨英春;苏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透患者存活质量观察

    目的: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50例血透患者进行存活质量评价.包括:饮食摄入,人体学测量,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病人饮食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均不足,其人体学测量,生化指标值均较正常为低.结论:饮食营养摄入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振;刘中柱;李长虹;李玉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骨圆针代替弓形针治疗胫骨中下段12例骨折

    胫骨中下段骨折是骨折不愈合的好发部位,对于粉碎性或多段骨折固定上比较困难,一般采取弓形针内固定,但在无弓形针的情况下,采取骨圆针代替弓形针固定胫骨中下段骨折,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孔令军;任延坤;关喜斌;秦续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治疗顽固性产后出血13例临床体会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四大疾病的首要原因.在产后出血病例中,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当前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药物主要有催产素和麦角新碱,麦角新碱具有升压作用,妊高征禁用.催产素的个体承受能力差异较大.其他处理有宫腔填塞纱条,髂内动脉结扎或栓塞直至子宫切除.几年来,我院采用口服米索前列醇治疗顽固性产后出血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唐金辉;魏亚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TNF-α值与糖尿病大鼠肾病病变关系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血浆及尿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糖尿病大鼠肾病病变关系.方法:复制糖尿病肾病病变(DN)大鼠模型,在糖尿病肾病持续8周时,采用均相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尿中TNF-α水平,同时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尿素氮(BUN),考马斯亮蓝法测24h尿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治疗组比较,血、尿中的TNF-α显著升高(P<0.05).结论:DN大鼠血、尿TNF-α水平升高,TNF-α可能是DN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参与了DN 的病理发展过程.

    作者:高艳华;杨利敏;谷利;姚嵩坡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强直性脊柱炎16例早期诊断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于30岁以下男性,一般起病和发展均很缓慢,早期可仅局限于双侧骶髂关节,晚期出现脊柱和关节僵直,可累及双侧髋关节,对称性骨性强直,关节腔完全闭锁,准确诊断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16例,临床治疗均有好转,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0.2%利多卡因溶液配制青霉素皮试液万例临床观察

    1990~2001年至今,我院门诊注射室由过去用生理盐水配制青霉素皮试改用0.2%利多卡因溶液配制(称利多卡因试验),共完成一万例.经观察局部红肿,假阳性为2%,比生理盐水皮试(称生理盐水试验),假阳性率4.5%,下降50%,且在一万例利多卡因阳性中,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证实了其准确性、可靠性.同时减轻了疼痛,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玲敏;姜影;马春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烧伤供皮区创面应用凝血酶的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1-01~2001-01,将凝血酶用于烧伤供皮区创面40例,试图减少创面的血液丢失,效果满意.

    作者:郭福海;赵凤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髓系细胞生长因子在白血病合并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髓系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白血病合并感染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应用HGF.结果:治疗组感染改善治愈率于用药72h,7d分别为76%、84%,感染持续时间,抗生素应用天数分别5.8d、7.2d,均较对照组有效及缩短,差异明显,P<0.05.结论:HGF用于白血病合并感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艳红;李志;包阿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穿刺抽液石膏固定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我科自1999-01~2001-03,门诊共收治38人计38耳,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男36人、女2人.年龄20~50岁.舟状窝31耳,三角窝5耳,耳甲2耳.7号针头穿刺抽液,石膏粉调成糊状,2min内将其涂于耳廓四周,外耳道口留0.5cm直径圆孔,使成平均厚度为0.5cm耳廓外套,紧密包绕耳廓,保留时间为两周.

    作者:王伟平;王永田;付威;颜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静脉注射方法浅谈

    笔者从护20余年,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静脉注射特别是小儿静脉注射的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在此做以简要介绍,以便与同行们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作者:邵丽;李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剖宫产围术期仰卧位低血压的处理及护理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急症之一,一般于硬膜外麻醉下完成,但围术期个别产妇常出现血压剧烈下降,如处理不及时或延误时间可导致严重后果,我院1998-01~2001-1共收治剖宫产手术98例,围术期发生仰卧位低血压8例,占8.16%,现总结如下.

    作者:惠文霞;张桂芹;王景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调整pH值对成品中葡萄糖输液含量、pH值及5-Hmf量的影响

    葡萄糖输液在生产中,生成的含量、pH值、及5-羟甲基糠醛(5-Hmf)的量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输液中间品pH值的控制直接关系到三项指标的稳定性.在多年的制剂和药检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定的规律.就是说pH值在4.4~3.8之间时输液含量稳定性较好,pH值在3.8~4.8时5-Hmf的量较低.根据以上经验我们做了个实验,为输液中间品pH值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张茂民;刘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