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肃;高柳成
例1,女,70岁.因大便出血,肿物外脱来院治疗.主诉:肛门多年来一直有肿物外脱,而近一个月肿物突然增大且每次大便后需用手推多时方能还纳.查体:肛门外可见10cm×7cm×8cm脱出肿物,色暗红,呈不规则形葡萄状,表面触之易出血,并有腐肉脱落.蒂呈扁平状,厚约1cm,长约4~5cm,位于直肠左后侧,蒂下缘位于齿线上约0.5cm.诊断:直肠绒毛腺瘤.手术治疗.方法:常规消毒,骶管麻醉下,用大弯钳贴近直肠粘膜夹住蒂根部的下半部分,用7号线褥式缝合蒂根部的下半部分,由结扎线处弯钳上切断蒂,然后用大弯钳再钳蒂的上半部分,同法结扎切除息肉.术后病理报告为直肠腺瘤.随访一年患者健在,肛门直肠无不适感.
作者:丁涛;崔国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布洛芬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半成品、成品的含量测定结果比投料量偏低,需在工艺处方中补加布洛芬原料2%左右.认为其含量测定项的样品溶液配制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出产品的实际质量水平,误差较大,为此,本实验改进样品溶液配制方法.
作者:沈德凤;唐艳秋;王兴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黄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可分为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其中梗阻性黄疸较其它两种多见.笔者自2000-04~2002-04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查了35例梗阻性黄疸的病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文波;许静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肛门直肠术后尿潴留是肛肠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讨论发生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侯言凤;苗金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康注射液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甙,经过进一步提纯精制而成的液体制剂.该药能增加脑血流量,扩张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等.我院临床应用中出现一例迟发性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萍;刘宝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人从1994年利用中药秘方,纯中药治疗各类骨质增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作如下报道.
作者:陈铁林;方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必经通道,脐常绕颈常引起分娩过程中的胎儿宫内缺氧,严重时威胁着围产儿的生命,为进一步探讨脐带绕颈的原因及产时监测,现将我院314例脐带绕颈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张秀红;郭丽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高锰酸盐指数是反映水域有机污染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1996~2000年对松花江佳木斯江段高锰酸盐指数的监测来揭示其变化规律,以便进一步了解水体污染程度,为水域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作者:祝丽玲;陆秋娟;孙庆忠;徐中福;杨丽;杜井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亦称梗塞前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或冠脉中间状态综合征,是心绞痛症状不稳定的通称,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急症状态,易导致急性心肌梗塞(AMI)或猝死.据文献报道,UA衍变成(AMI)的发生率为9%~25%,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应用肝素、心血通治疗20例UA,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兆强;李艳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严重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一个特殊类型,其治疗仍具挑战性.1996~2000年间,我院配合骨科针对21例患者预先摄片后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随访1~5年,依据残留症状,手部抓力及X线检查评定疗效.
作者:宋立疆;徐鹏;付庆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血浆中辛伐他汀.方法:应用OASIS固相萃取注柱提取血浆中辛伐他汀,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250mm×4.6mm,5μm),内标物为洛伐他汀,流动相为0.1%磷酸液(用氢氧化钠调致pH4.5)-乙腈30:7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2ml.min-1.结果:辛伐他汀在1.0~40.0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低、中、高浓度加样回收率在98%~104.0%之间,日内、日间RSD在5.8%~8.6%之间,低检测浓度为0.8ng.ml-1.结论:本法快速、灵敏、高效,适于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检测.
作者:林鹏;金国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患者依赖气管套管呼吸,如发生意外、处理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危及生命.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而且应了解和妥善处理气管切开术后的意外情况.我科近二年来共行气管切开术10余例,现就4例气管切开术后意外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崔久琴;康凤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02~2000-08共收治结肠癌患者45例,经手术证实,有26例以肠梗阻急诊入院,现将26例病人急诊手术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苏久林;张卫东;王国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脑底动脉型偏头痛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偏头痛,以往均作为普通偏头痛而被诊断.本病是由于脑底动脉一过性缺血而发病.临床上可有视觉障碍,眩晕,步态不稳,构音障碍,耳鸣,四肢末梢、口周及舌的麻木感,并可有意识障碍等先兆症状.伴随这些先兆症状的消失的同时出现搏动性头痛,常常伴有呕吐发生.1961年Bickerstaff首先以脑底动脉型偏头痛报道以来,欧美及日本小儿科、耳鼻科屡有文章报道,本文就脑动脉型偏头痛在普通偏头痛中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等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李洪涛;林萍;李明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选取哈市某所小学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CBCL)(父母问卷)筛选行为障碍[1]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2].该量表含8-9个因子,退缩、体诉和焦虑/抑郁因子、多动、违纪和攻击因子.发现P3波之潜伏期(PL)靶刺激时行为障碍儿童较正常儿童短,波幅较高 .提示ERP测定是评价行为障碍儿童认知功能较为灵敏的一种客观指标.
作者:李兴洲;王明富;王铁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62岁,右踝关节反复疼痛3年,近3个月加重.体检:右踝关节肿胀,周围压痛以距骨区明显,远端足趾血运良好.X线检查,右距骨体部密度不均,踝关节距骨面略塌陷周围轻度硬化.CT检查:右距骨穹隆部多个囊状透光区,其内可见骨性分隔.手术所见:右踝关节距骨区塌陷,骨质硬化,血运差,内后方见1.5cm×2.5cm大小不规则囊腔,腔内容物为骨坏死物及黄白色较稠液体.病理诊断:右距骨缺血性骨坏死.
作者:杨凯;张明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新生儿淋菌性眼炎系由淋病奈瑟氏球菌(NG)引起的眼科急症,必须及时治疗.我院对1997~2000年收治的47例新生儿眼炎的结膜分泌物同时作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涂片染色和细菌培养法检测,现示出PCR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的独特优点.
作者:孟庆云;梅月英;高超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以利培酮治疗首发、复发精神分裂症,以了解其疗效及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肃;高柳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合征以持续发热,皮肤粘膜弥漫性潮红,两眼结膜下充血,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口舌干燥及皲裂,出血等为诊断依据.发病年龄多在2~8个月,现将本人遇到两例报道如下.
作者:董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性交出血、疼痛,不孕等症状,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自1999-03~2002-04,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宫颈糜烂共29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广秀;孙月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