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述Boston矩阵在医院科室经营发展中的应用

姜敏敏;徐长恩;柯雪琴;李鲁

关键词:矩阵, 医院科室, 经营发展,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综合竞争力, 投资策略, 市场竞争, 生产部门, 企业界, 科学评价, 经营状况, 经营管理, 合理规划, 服务效率, 产品组合, 增强, 业务, 基础, 工商
摘要: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1,2].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医院必须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各业务科室的经营管理,合理规划其投资与发展的策略.为此,我们尝试引入当前西方工商企业界常用于规划企业内生产部门或产品组合的Boston矩阵[3],分析医院科室的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探讨其投资策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对建立有效的住院医师培训方法的探讨

    构建有效的住院医师培训结构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作者从学习的需求、开展主动学习、构造知识系统、分水平考试、掌握目标5个方面对培训结构做了探讨.

    作者:孙庆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试论儿科专科医师培养模式问题及对策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临床住院医师的培养试点工作,1993年卫生部颁发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为建立专科医师培养制度打下了基础.我院1988年首批参加了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试点[1],已有342名住院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有188名住院医师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75人考取研究生.他们多数已成为我院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

    作者:王丽霞;申昆玲;范茂槐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推动医疗责任保险的有益探索

    医疗责任保险在促进医疗质量提高、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分担医疗风险责任方面的积极作用,早已被国外经验所证实,也已成为我国卫生系统及保险行业的共识.但是,由于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够完善,相关各方的职责不够明晰,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社会团体或中介组织等相关多方认识上的差异,故尚未形成合力,这也正是目前医疗责任保险进展缓慢的困难所在[1].

    作者:周东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我区民营医院的管理和发展问题研究

    我区民营医院起步比较早,经过10年发展,其技术力量和规模都有了长足进步,从而促进了医疗市场的有序竞争,满足了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1],在医疗卫生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但是,民营医院在经营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违规广告、诱导过度医疗消费、医托现象等.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将制约和阻碍民营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市徐汇区政协文教卫生专业委员会近期组织政协委员对区域内民营医院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仲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对如何办好综合ICU的思考

    危重病医学(CCM)及加强医疗科(ICU)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1].经过90年代的发展壮大,其规范化、正规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于1997年成立了中国危重病医学会,附属于中华医学会病理生理学会下面.21世纪初,特别是经历了2003年抗SARS工作的考验,危重病医学及ICU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拟定于2005年成立中华医学会中国危重病医学会.回顾危重病医学及ICU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审视现状及展望未来,问题与进步和希望并存,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ICU中,更为突出.

    作者:李刚;易丽;陈德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加强医疗收费管理规范医疗收费行为

    近年来,医疗收费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药品、卫生用品的更新和提价等都是重要的原因[1].

    作者:段彦;马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评估指标体系及其特色

    深圳市从1998年开始建设第一批重点医学专科,2002年在总结第一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始启动了第二批重点医学专科建设.这次我们主要从组织管理、学术水平、医疗技术、人才建设、条件设施等5个大的方面构建了重点医学专科的建设标准,依据该标准评审出第2批重点医学专科,这个建设标准对于指导重点学科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知该标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没有完整的体现科技是核心、教育培训是重点、人才是关键的战略目标,不符合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因此,2004年我们组织力量重新制定了重点学科建设评估体系,新的<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评估指标体系>更科学、公正、公平、全面.

    作者:许四虎;张丹;付林;韩铁光;骆新娥;隋丽颖;张献共;周丽萍;黄华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学习管理评价指南加快医院建设与发展

    为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院的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配合医院管理年活动,促进医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卫生部新出台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作者回顾了我国开展医院评审的实施过程和<指南>出台的有关历史背景,介绍了<指南>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制定原则、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后对<指南>中强调的关键问题和重要考核内容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作者简述了学习体会,以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作者:朱士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小医院开展营销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医院经营的营销环境;介绍了该院通过积极转变营销观念,因地制宜实施营销战略,推进医院一对一营销,坚持人性化服务,使医院步入快速健康发展之路,其经验对中小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有启示意义.

    作者:陈福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试论医学科学技术创新

    作者讨论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提出创新的根本在人,在人才素质:要有高尚的品德;强调实践、知识、思考的结合;要善于选择目标和抓住机遇.提出要弘扬医学科学精神,遵循医学科研的基本要求.要正确处理医学与其他科学,以及医学内部的一些关系.提出要为医学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并讨论了阻碍医学科技创新的因素.

    作者:廖继尧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医疗责任保险的潜在缺陷与发展建议

    作者从医院、保险公司和患者角度分析了当前医疗责任保险存在的潜在缺陷.提出了医疗责任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引入保险经济公司协调解决医疗责任保险的投保问题,引入公估机构解决医疗争议,适时推出强制医疗责任保险,进一步扩大保险范围和险种范围.

    作者:李成修;丁伟芳;尹爱田;汤敏;李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与探讨

    院前急救队伍是院前急救3大要素之一,而急救技术是决定院前急救能力和急救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的急诊急救事业起步较迟但发展迅速[1],在急救体系架构建设完成后,急救队伍的建设和急救技术规范培训将是今后急救急诊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了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医疗救治队伍能力的建设,中南院前急救珠海培训中心针对指挥调度型急救模式和院前急救队伍构成的特点,开展了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和探索工作.

    作者:余丽敏;糜庆;郭荣峰;李历兴;吴小坚;周瑞云;梁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职业化医院院长能力体系构成要素探析

    21世纪,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和人们对健康水平的高需求,使得医院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市场的国际化趋势,要求医院确立适应发展需要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1],促使院长必须成为会领导、精管理、懂经营、能够驾驭市场和医疗风险的职业院长.职业化医院院长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其能力体系应该由哪些要素构成,探析这些问题对推进和完善医院院长职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耀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试述Boston矩阵在医院科室经营发展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1,2].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医院必须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各业务科室的经营管理,合理规划其投资与发展的策略.为此,我们尝试引入当前西方工商企业界常用于规划企业内生产部门或产品组合的Boston矩阵[3],分析医院科室的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探讨其投资策略.

    作者:姜敏敏;徐长恩;柯雪琴;李鲁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影像医学发展趋势与人才建设

    作者从5个方面总结了当今影像医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要特征,并紧紧围绕现代影像医学所面临的专业知识广泛、学科跨度巨大、设备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论述并强调了医院管理者应从医工技一体化、医教研复合型、大影像观意识等方面做好现代影像医学人才建设工作.

    作者:吴灿;任家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美国管理化保健对我国医院体制改革的启示

    医院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是医疗体系改革的重点之一,与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制度一起,影响着我国卫生体系改革的方向和效率.借鉴美国医疗机构监管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在医院体制改革中突出公平与效率原则,更好的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合作竞争机制.

    作者:迟宓宓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已经几年的历程,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医疗卫生机构带来许多新的变化.其一是观念上的变化,通过后勤改革的实践,人们已经认识到后勤改革的积极意义和在医药卫生改革中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到后勤改革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其二是后勤服务机制上的变化,后勤服务已经逐渐形成社会化服务和内部服务相结合、多种服务形式共存、逐步向社会化服务过渡的新机制.其三是效果的变化,即后勤服务的效果越来越追求质量和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后勤服务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对后勤服务的普遍要求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目标.

    作者:卢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修改后的思考

    作者通过对综合医院建筑面积指标、7项设施建筑面积和占总建筑面积比例及其他部分 变动的比较分析,认为修改后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提供舒适、快捷、方便的综合服务;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建筑关心人的医疗环境;适应社会进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建议建设规模不宜过大;床均建筑面积应逐步增加;建筑层数应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停车位的设置逐渐增多接近床位数;护理单元的设置不宜过大;千人口床位数将增加;强调分区概念和流线设计.

    作者:李双喜;李彬;常发金;王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谈现代医院环境色彩设计

    视觉形象设计导入医院的整体环境规划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色彩与形态是影响视知觉的主要元素.长期以来,白色似乎已成为医院的专用色彩,如白色的制服、白色的桌椅、白色的墙壁等等,在人们的记忆中有着很深的印象.其实,人在白色环境中长时间生活和工作,会引起视觉疲劳和精神紧张.目前,我国医院已经开始重视环境的合理规划,重视环境色彩的个性设计.但是,按照行业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要求,还应该制定医院专用色彩的标准,从人的视觉和心理两方面考虑来研究和制定一套适合于医疗工作环境的色彩体系.

    作者:熊应军;吴进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我国综合医院急诊科建设现状及要解决的问题

    近20年来,我国急诊医学有了长足发展,急诊在保障人们生命和健康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大部分医院的急诊科都已完成了从依赖型向支援型的转变,个别医院建立了自主型急诊科.急诊的功能定位及业务范围也日趋明确.但急诊在教育、管理、科研、职称晋升等方面的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

    作者:周保利;谢苗荣;樊寻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