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幸存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大的屈戌关节,其活动灵活、解剖结构复杂.它由多个骨骼、关节、韧带组成,发生骨折多属于关节内骨折,并伴有脱位、韧带损伤.三踝骨折(Cotton骨折)是踝部骨折的严重型,由内踝、外踝、后踝(胫骨后唇)骨折组成,同时伴有韧带和关节的破坏,手法复位很难恢复解剖结构,同时断裂韧带需手术修复,体现了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重要性.
作者:杨术旺;初殿伟;王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抑郁障碍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显著而持久的负性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抑郁障碍患者除情绪改变和某些生物学改变外,可能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 related potential P300,P300)、关联性负变(CNV)各指标值的观察比较,进一步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
作者:李霞;潘丽;孙燕;金国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发展迅速,确诊后多数应及早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病例极为少见,近年来由于CT的普及以及早期颅脑动态CT检查,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病例报道明显增多.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共发现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9例,占同期收治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3.4%.结合文献就其发生机制及其促进因素探讨如下.
作者:方黎晓;陈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人群中食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20%.流行病学研究显示,0.5%-3.8%的儿童和0.1%-1%的成人有食物过敏问题[1].由于临床表现难以区分,人们误将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物不良反应均归咎于食物过敏,人群自我报告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真实患病率.本文就当前如何鉴别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及治疗与预防作如下综述.
作者:王自勤;赵峻;陈永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前术后止痛的方法较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所应用的术后止痛的方法大多数为毒麻药物,如杜冷丁、非那根等,由其引起的副作用较大.相关文献报道,水针镇痛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较好[1],因此我科对水针止痛做出一定的扩充,将它应用于妇产科手术的术后镇痛,并设立了应用其它止痛方法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
作者:化幸存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遇到胸腔积液的患者,如果选择用间断多次行胸腔穿刺抽液的办法,不仅会造成患者很大的痛苦,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在2004年开始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积液引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晓丽;张洪波;辛永祥;王建东;左占杰;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好发于健康中青年的常见眼底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暗等症状.目前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仍无针对病因治疗的特效方法.为了探讨该病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8年3月以来应用高压氧联合可明胶囊、卵磷脂络合碘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6例,经临床观察具有起效快、治疗时间短、疗效稳定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芦胜芝;黄汉英;马卫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平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远程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其目的在于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大限度的发挥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先进医学技术的共享作用,为患者提供异地远程医疗服务.
作者:周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因上腹疼痛5d,于2007年4月15日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5月4日因高血压转入心内科.5d前饱餐后约30 min出现上腹疼痛,疼痛持续约半小时,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黄绿色胆汁,无咖啡渣样物,无放射性疼痛,与体位无关.疼痛自行缓解.
作者:张宜青;于向东;孙跃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科室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12月分离得到的合格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同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共检测出68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呼吸科210株,构成比为30.9% ;ICU分离到164株,构成比为24.1%;心内科108株,构成比为15.9%;普外63株,构成比为9.2%;其它135株,构成比为19.9%.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啉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达46.0%、67.6%、59.8%和70.7%,呈高水平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加强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及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都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段锦斌;佟丽华;刘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武警部队医学救援队员在不同训练阶段体质变化情况.[方法]根据体质测试方法,对51名男医学救援队员体质情况分4个阶段进行测试.[结果]武警部队医学救援队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有较好的发展趋势;生理机能在各个阶段均有所提高,毕业前相对下降;身体素质指标在专训后达到好水平,毕业前有较大下降趋势.[结论]医学救援队员体质变化依赖不同阶段的训练安排,体质状况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作者:张磊;张建辉;董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72例糖尿病患者和120例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对其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下肢动脉血管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以胫前动脉受累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那桂萍;王华;普素;舒媛;王晓琴;李红霞;杨春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大腿或膝部手术后采用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方法与传统口服或者肌肉注射镇痛药物的方法相比,具有止痛效果好、管理方便、用药量准确,对患者循环、呼吸等系统干扰小,局部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改善阻滞效果、延长麻醉和镇痛时间、减少并发症,已使用肾上腺素、可乐定、阿片类药物等作为局麻辅助药,近来有研究发现局麻药中加入地塞米松可延长臂丛神经及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作用时间,而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1,2].
作者:韩忠孝;常蒙;路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胰岛素作用不足而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疾病,不仅存在糖代谢紊乱,同时伴有脂质代谢紊乱.糖尿患者常见的脂质代谢异常是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下降,胆固醇(TC)有时也升高.
作者:韩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双腔支气管导管(do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已普遍应用于胸科手术.Robertshaw双腔管取消了隆突钩,便于插管操作.但导管难以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能准确引导双腔管,但价格昂贵,无法普及.在无纤支镜的条件下双腔支气管插管,错误率高达48%-78%[1].本资料对我院近3年643例胸外科手术双腔管的放置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杨世忠;肖志刚;夏新桂;陈燕琴;邱灿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退行性骨性关节炎(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DOA)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而造成的,主要病理表现有膝部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软骨面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等[1,2].2009年2月-20011年1月,我们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613例膝DOA患者,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退行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史昌乾;姜辉;胥学冰;杨春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国内外医疗界对脾脏各方面功能研究的深入、完善,以及医学影像和腔镜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脾脏具有免疫、抗肿瘤、造血、储血、滤血、毁血及内分泌调节功能,同时发现脾脏具有与肝脏相似的解剖结构,这就为外科各种保脾手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外科对脾脏的形态、解剖以及手术技术、手术技巧、手术方式选择的掌握和提高,以及医患双方保脾意识的增强,使得保脾手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开展和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本院自2003年1月-2010年1月,为提高脾外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共保脾救治外伤性脾破裂12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振文;佟建秋;向海兵;赵琛;刘明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在男性泌尿系肿瘤中,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0%-70%.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放射治疗和化疗是临床上常采用的方法.然而在各治疗方法中,哪些因素可以提供预后参考,还未有一致意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不同治疗方式中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存率的预后因素.
作者:周丽娜;朱鸣阳;李成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院于1999年1月-2009年10月对18例因迟发维生素K缺乏并发颅内出血的患儿,在出血倾向缓解后,以CT片定位,行脑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患儿存活率高,远期效果好,后遗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计算机模拟与化学合成、生物测试的结合构成了后基因组时代新药研究的新策略.从已有的化合物,包括合成化合物和天然产物中寻找药物或先导化合物,是药物发现的一个重要途径[1].到目前为止,人们只是针对大约500种疾病治疗靶点,筛选了现已发现的2000多万种有机化合物中大约10%的化合物,但仍然有大量的潜在活性化合物未被发现.
作者:吴可柱;李昆;李爱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