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连中小檗碱提取工艺研究

傅灵艳;艾琴英;曾治君;刘红宁

关键词:小檗碱, 黄连, 提取技术, 工艺研究
摘要:小檗碱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药材成分而被广泛地应用,为提高小檗碱的提取得率,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黄连药材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进展,探讨传统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并阐述新型提取技术在该方面的提取应用,从而为小檗碱的工业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国外补充与替代医学推广对中国中医药发展的启示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出台,是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但新时期下,中国中医药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总结国外补充与替代医学的推广措施,对我国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发展和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朱宏;李晓东;李永强;黄鸿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药金汁与粪菌移植的异同及其临床应用

    粪菌移植(FMT)是指把健康人粪便过滤提纯其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结肠,以重新构建患者胃肠道内的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其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肠炎类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中药金汁与粪菌移植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粪菌移植可视作是对中药金汁的一种继承和创新.笔者从二者的历史沿革、相似性、差异性、临床应用等四个方面来探讨中药金汁与粪菌移植.新型金汁(粪菌移植)若能以现代技术为依托,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其临床应用前景势必更为广阔.

    作者:刘朋;胡晓阳;李帅;林学琼;张磊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美本科音乐治疗专业人才教育模式比较研究——以纽约大学等三校为例

    音乐治疗作为21世纪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同.世界各国为适应社会对音乐治疗的需求,纷纷结合自身文化背景、科学和人才优势,融合创新地开设音乐治疗研究、音乐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或音乐治疗临床实践,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中国音乐治疗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音乐治疗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学习、研究与教学实践,对于本科层次音乐治疗专业人才教育模式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思路.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孙文垣医案》血证诊疗验案探微

    《孙文垣医案》中记有20多则血证治验,效验如神.笔者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著作对《孙文垣医案》中的血证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总结孙一奎临证辨治血证多消痰化瘀、气血同治、重视温补、不纯用寒凉、不妄收涩的学术特色,同时能够为中医临床诊疗血证提供思路,更好的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作者:王佳慧;孔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某院抗菌药物运行病历的点评与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收集分析该院2012-2016年点评的住院患者病历,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历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分析住院患者病历1030份,其中抗菌药物病历430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7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历81份,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正确、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要求,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还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仍需强化意识与加强管理,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小莲;张传林;童雪燕;张佩;林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调阴阳和胃”针法干预失眠60例

    目的:对比观察“调阴阳和胃”针法和“辨证选穴”针法干预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调阴阳和胃”组(观察组)和“辨证选穴”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选取申脉、照海、神门、三阴交、百会、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内关等腧穴;对照组选取申脉、照海、神门、三阴交、百会为主穴,并随证加减.两组均以治疗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量表(PSQI)、Epworth困倦量表(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观察指标,观察每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以及随访3个月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率、PSQI、ESS、SAS、SDS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率、PSQI、ESS、SAS、SDS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PSQI及睡眠率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PSQI及睡眠率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调阴阳和胃”干预法能更有效的提高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且远期疗效稳定.

    作者:邓陈英;胡秀武;黄平;刘航;刘建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TLR4/NF-κB通路探讨滋阴潜阳方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肾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

    目的:探讨滋阴潜阳方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肾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复制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滋阴潜阳组、贝那普利组、模型组,各8只;另选8只同龄SD大鼠为假手术组.造模后2周,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给予2g/mL滋阴潜阳方水煎剂、0.1 mg/mL贝那普利混悬液灌胃,持续8周;用尾动脉搏动法测大鼠手术后2周,灌胃4周、8周血压.给药结束后,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并用ELISA测定肾组织上清液中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实时PCR技术测定TLR4-mRNA含量、Western-Blot法测定TLR4、NF-κBp65核蛋白表达.结果:造模2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血压明显升高(P<0.05);灌胃4、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血压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LR4-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滋阴潜阳组、贝那普利组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LR4、NF-κBp6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灌胃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滋阴潜阳组、贝那普利组蛋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滋阴潜阳方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对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

    作者:濮燕屏;程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枇杷清肺饮联合火针治疗寻常痤疮(肺经风热型)30例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联合火针治疗寻常痤疮(肺经风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予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30例)予中药枇杷清肺饮加减干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6.67%,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枇杷清肺饮联合火针治疗肺经风热型寻常痤疮疗效甚可,可内外兼治以快速消退皮肤炎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蓉;谌莉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论“汗、吐、下”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汗、吐、下”是中医治法内容的重要部分,其作为攻邪手段在临床运用已久,笔者认为“汗、吐、下”借助人体孔窍以驱邪外出的途径实则与人体新陈代谢以维持自身防御机能的实现途径无异,体现了中医“道法自然”的理念.中医认为,肿瘤的病机为“虚、瘀、痰、毒”,通过审查病机,辨证地使用“汗、吐、下”治法于肿瘤,从而达到“汗”以发阳,“吐”以行气,“下”以开结的效果,既能消减瘤体有形之积块,又能增强机体无形之正气,正邪兼顾,使“汗、吐、下”推广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可大有所为.

    作者:叶存思;贺凡;王雄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药学服务探索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对于中年人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7月我院糖尿病住院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住院期间进行床边用药教育、出院带药教育,并给予出院用药教育表,告知患者出院后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需要复查项目等内容,进行电话随访,对比三个月后两组间患者依从性、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血糖、血脂等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血糖、血脂均有所改善,干预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于中年人糖尿病患者治疗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曾会军;黄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健脾愈疡方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60例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愈疡方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经我院诊治的12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选用四联疗法(PPI+丽珠维三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愈疡方汤剂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并在1年内进行复查,统计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85%,观察组9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率方面,对照组23.53%,观察组10.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愈疡方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能显著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明君;姜劼琳;葛来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复方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瘀血阻络证33例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叶下珠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证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方叶下珠颗粒剂.两组均治疗2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ALT、AST、TB、HBV-DNA、Fibroscan硬度值,胁肋刺痛、舌质紫暗或瘀斑、腹胀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叶下珠能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疼血阻络证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

    作者:王李安安;彭立生;魏春山;钟伟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

    目的:优化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β-CD)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肉桂油β-CD包合物.以包合物中桂皮醛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考察包合比例、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内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通过效应面法优选包合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 PLC)和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对该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肉桂油β-CD包合物制备的佳包合工艺为β-CD与肉桂油的包合比例(g/g) 10∶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58 min.包合物中桂皮醛含量预测值为10.21%.实际值测得包合物中桂皮醛平均含量为10.10%,与预测值的偏差依次为:0.68%,1.56%和0.98%.结论:HPLC和TG-DTA分析表明肉桂油包合物已制备成功,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肉桂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简便,可预测性良好,为肉桂油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谭舒舒;皮达;陈欢;孙娟芳;胡源祥;杨武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现代医学对于COPD稳定期的防治主要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但长期使用易发生耐受,且副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强调辨证论治,通过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微循环、内分泌等,以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作者通过查阅近5年COPD稳定期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对COPD病因病机、辩证分型、中医药内外疗法进行综述,对于临床COPD稳定期的中医药防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杨勤军;李泽庚;张星星;童佳兵;倪萍;程建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药熏洗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中药汤剂熏蒸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加做血液灌流,观察组给予中药熏洗,2个治疗周期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24h内皮肤瘙痒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较前均有减少,皮疹面积缩小,形态向愈,治疗结果经卡方检验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熏洗能明显缓解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且中医外治疗法药物不入口,减少无尿患者摄水量,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章小稳;张宝霞;陈小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颅息穴隔姜灸结合摇头训练治疗高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6例

    目的:探讨颅息穴隔姜灸结合摇头训练法治疗32例高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卑3月-2017年6月间32例高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包括2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观察组采取隔姜灸颅息穴后,结合半规管平面摇头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取观察组相同的半规管平面摇头训练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6.25%,对照组总有效率31.25%,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在2个观察时期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6周后随访,观察组中2例复发,复发率16.67%;对照组中6例复发,复发率75%,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为43.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上,隔姜灸颅息穴结合半规管平面摇头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摇头训练治疗,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罗红强;诸红萍;钟慧球;吴明华;罗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术药材指标成分含量及浸出物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白术药材指标成分含量及浸出物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测定白术药材指标成分,并采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测定其浸出物.结果: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白术指标成分含量及浸出物的影响,发现米泔水漂白术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含量明显增高,焦炒白术和麸炒白术中白术内酯Ⅲ含量显著增高;几种不同白术炮制品中苍术酮含量变化不明显.浸出物含量变化趋势:焦白术>白术药材>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米泔水漂白术.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苍术酮及浸出物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为炮制工艺改进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徐春良;林苗苗;魏惠珍;何浪;费俗青;柴艳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针刺面部阳明经穴治疗粉刺经验

    粉刺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粉刺多发于人体阳盛之部位,其面部皮损亦多发于阳明经所过之处.笔者临床中使用针刺面部阳明经穴结合体针辨证施治得到良好疗效,故对针刺面部阳明经穴治疗粉刺进行理论探讨,为今后治疗粉刺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姚婷;陈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中医思维培养的中医摇篮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医思维培养是当前中医药院校医学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本校中医摇篮班学生中医思维训练特点,归纳出“习、察、行、思、悟”中医思维训练法,旨在通过习国学、习经典、感受、体味、践行、知行、思辨、反思、感悟和内化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以期为中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作者:喻松仁;叶耀辉;徐义勇;刘英锋;章文春;黄利兴;周翔;王河宝;简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辨舌针灸的内涵及临床应用体会

    舌诊作为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传统医学兴起时就随着中医一同传承与发展,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作出了巨大贡献.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中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舌象可直接反应脏腑情况,将辨舌作为针灸治疗的依据,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对中医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林国清;向云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