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表现、病理对照及文献复习

潘亮亮;邵继满

关键词:肝肿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通过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表现进行研究,回顾相关文献,以进一步认识该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形态改变:7例均为多发型,4例结节状生长方式、2例肿块状生长方式、1例匍匐生长方式;(2)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7例CT均呈低密度,MRI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弥散序列呈稍高信号.6例增强检查中4例见“棒棒糖征”.结论:HEHE的影像学形态特点、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对于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喻昌络病学术思想探析

    喻昌系清代名医,在络病学说应用中颇具心得.整理喻昌著作中络病学术思想,发现其基于《黄帝内经》理论详细划分经络层次,注重临床上经络二者联系,创新性的提出“络脉缠绊”概念,喻昌针对络病病理特点,从经治络,强调通络,提出甘寒通络治法,丰富了络治理论.并在中风、水肿病中具体应用络病证治思想,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吴振华;姚鹏宇;郭少武;谭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目的:测定江西省南昌地区不同采收期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为女贞子药材采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150mm ×4.6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水(l000mL含2mL磷酸和4mL三乙胺)=50∶ 33∶17,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5nm.结果:不同采收期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变化不大.结论: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产的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与其“冬至前后采收”无关.

    作者:杨元丰;刘鑫;谭舒舒;杨武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跗骨窦人路与外侧L型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型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8月本院采用跗骨窦入路(跗骨窦组,31例)与外侧L型入路(外侧L型组,30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受伤至手术前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影像学指标及术后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61例患者随访时间12 ~ 18个月,平均(15.3±3.5)月.跗骨窦组手术前天数、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外侧L型组(P<0.05),且无早晚期并发症;外侧L型组发生局部皮肤坏死5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腓肠神经损伤1例.随访两组功能、末次随访影像学表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其相关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经外侧L型入路.

    作者:钟良钰;王志相;杜兰翔;谢赣平;吴秋敏;厉江群;刘盛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教协同深化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为例

    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医教协同进一步深化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让中医药人才更好地传承,是中医教育学界的紧迫课题.本文通过对岐黄国医书院中医专硕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述,阐释了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理念探索和实践创新.

    作者:廖东华;聂瑞华;陈俊杰;刘英锋;朱卫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闷变异性哮喘验案探讨

    胸闷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病的一种新的临床亚型,以胸闷为其唯一症状,并不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及咳嗽等典型的哮喘临床表现.此病当归属于“肺痹”范畴,本文通过对古文献研究以及病案的辨证分析认为,本病一个重要病因病机为肝肺不调,治疗上可采取疏肝达肺的方法.

    作者:胡青云;舒燕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扶正安中汤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30例

    目的:评价扶正安中汤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确诊为晚期胃癌且均经一线或二线化疗后,病情进展(PD)或不能耐受化疗副作用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以扶正安中汤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仅以阿帕替尼维持治疗,所有患者至少接受1个月治疗.观察近期疗效评价(治疗后1个月)、中位无痰病进展时间(PFS)、生存率(6月、12月、18月)、KPS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6.7%、73.3% (P>0.05);PFS分别为3.67月、2.60月(P<0.05);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25/30)、63.3% (19/30),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0.0% (18/30)、43.3% (13/30),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23.3% (7/30)、16.7% (5/30),其中6个月的生存率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乏力、食欲减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扶正安中汤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及KPS评分,且部分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作者:肖康;李崇慧;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绝经期妇女取环困难应对策略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取环困难的绝经期妇女给予相应的术前预处理方案,比较补佳乐(戊酸雌二醇片)和米非司酮加用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临床效果,并对各方案进行临床经验总结.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计划生育门诊就诊的180例绝经期要求取环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据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妇女取环前给予口服补佳乐2mg/d,连用7d;观察组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50mg,第2天术前2h阴道后穹窿加用米索前列醇400ug.比较两组患者宫颈软化程度及取环结局两方面的差异,并对几例具有代表性取环困难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介绍.结果:两组患者宫颈软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取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药物均可明显软化宫颈,提高绝经期妇女取环的成功率,效果显著.不同的药物适用于不同的人群,选择合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方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文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脾虚证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脾为之卫”“四季脾旺不受邪”,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近年来关于脾虚证的本质研究颇多,笔者将从免疫学机制的角度综述其与人体免疫器官的超微结构、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遗传及神经内分泌之间的联系,以期为脾虚所致临床疾病的防治和科研提供借鉴.

    作者:舒晴;喻松仁;白洋;姚琦;王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蒙药蓝盆花UHPLC特征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蓝盆花药材的UHPLC特征图谱并运用LC-MS技术对主要色谱峰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UHPLC XB-C18(2.1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0.3%磷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3μL.结果:首次建立了蓝盆花药材的UH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共检定出22个相对保留时间稳定的共有峰;10个特征峰初步鉴定为:芹菜素、木犀草苷、大波斯菊苷、野漆树苷、木犀草素、异荭草苷、咖啡酸、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各样品特征图谱与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为蓝盆花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方法.

    作者:刘艳红;欧阳辉;黄小方;黎田儿;周茂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L5-S1向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目的:观察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5-S1向下脱垂型腰椎闻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6月江西省中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诊断为L5-S1向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记录患者手术大致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为评判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28.5m in.术后短期小腿后方麻木加重2例,经脱水消肿治疗后1周症状缓解;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1例,经营养神经治疗后2个月症状缓解;脱出髓核摘除不彻底1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平均随访时间6.3个月,术后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经椎板闯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向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治疗的技术关键点在于使用三维结构镜准确判断髓核脱出情况.

    作者:况君;万小明;余兆仲;万宣;刘峰;褚小刚;刘碧峰;吴连堤;罗自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表现、病理对照及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表现进行研究,回顾相关文献,以进一步认识该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形态改变:7例均为多发型,4例结节状生长方式、2例肿块状生长方式、1例匍匐生长方式;(2)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7例CT均呈低密度,MRI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弥散序列呈稍高信号.6例增强检查中4例见“棒棒糖征”.结论:HEHE的影像学形态特点、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对于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亮亮;邵继满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中医药治疗概况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癫狂、痴呆、郁症”等病范畴.本病病因病机复杂,但大体不外气、血、痰、火、瘀、虚等,以“虚”为本、以“实”为标,与肝肾心脾诸脏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辩证治疗、专方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其它治疗等方面对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药治疗情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徐义勇;艾志福;朱丽娟;田真真;万红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地域因素对皖北地区养生思想形成的影响

    在皖北历史上,养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良好的环境和浓厚的氛围,养生大家层层辈出,皖北地区受养生思想影响深远.但长期以来,公开发表的养生思想论文仅有数百篇,主要集中在养生历史文献整理、养生思想起源与发展、养生思想不同学派比较等几个研究方向,忽视了地域因素在其思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对皖北历史人物养生思想进行全面集中梳理,并初步探究地域因素对皖北地区养生思想形成的影响.

    作者:徐亚静;朱磊磊;张笑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方剂学的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方剂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方剂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临证选方和组方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刘岩;计小清;孔令娟;高占华;熊鑫;苗爽;管亚男;高志红;魏一云;周子旋;张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与HSP70、 COX-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癌前疾病不同中医证型与HSP70、COX-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招募85例胃癌前疾病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等位基因专一性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分析HSP70-1:190G/C、HSP70-2:1267A/G、COX-2:899G/C的基因多态性.结果:肝胃不和证携带HSP70-2:1267AG基因型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COX-2:899G/C基因型在各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胃癌前疾病中医证型HSP70、COX-2基因型分布不尽相同,提示不同中医证型和基因多态性有着相关性,但需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严新;甘淳;吴旭涛;赵化成;朱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治疗支气管扩张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与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9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成对照组、雾化吸入组、联合给药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而雾化吸入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5mL+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治疗,联合给药组给予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给药.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中心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痰热清雾化吸入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优于另外两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确切,且联合静脉滴注效果更佳,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吴吉锋;李新爱;文梦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42-A型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42-A型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6名胫骨干骨折(AO分型为42-A型)患者,随机分为髌上入路组(SPAG)与髌下入路组(IPAG),行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统计两组术中指标(术中辐射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术后Lysholm Knee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SPAG组术中辐射量(11.9±2.0)多于IPAG组(9.2±1.5),膝前疼痛发生率(6.0%)远低于IPAG组(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及Lysholm Kne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治疗42-A型胫骨干骨折髌上入路较髌下入路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更低,而术中辐射量更高.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作者:严朝浪;龚剑斌;杨凤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府逐瘀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江西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02%,对照组为7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每分钟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心脏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等心绞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良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樊亚崑;陶斯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外治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总结中医外治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状况.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汇集近几年国内外与中医外治法治疗慢阻肺相关的内容,并将其进行综合归纳.结果:中医外治法能够改善COPD临床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氧化-抗氧化失衡机制而发挥作用.结论:中医外治法将作为一种治疗COPD患者的有效手段.但因临床大样本的贫乏,多中心的证据支持不足,操作者的人为差异,且尚未有统一的个体化治疗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将限制其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胡健;李泽庚;童佳兵;曾时杰;张至强;汪丹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学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会——以《局部解剖学》为例

    本文旨在探讨“以学生为中心”该如何在中医药院校的医学教育中具体实施.主要结合中医院校本科生《局部解剖学》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切实向“以学生为中心”转换,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课前如何进行学情分析、教材选用、课堂如何实施,教学方法如何选择,如何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探讨.我们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应用恰当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医学教育以及《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在中医院校的医学教育中也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欧阳厚淦;卢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