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交优选柴芩退热颗粒喷雾干燥工艺

李洁

关键词:柴芩退热颗粒, 喷雾干燥, 正交实验设计
摘要:目的:优选柴芩退热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方法:以黄芩苷的含量、干燥物得率、干燥物水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确定柴芩退热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为,控制物料相对密度为1.10±0.02,加入5%的糊精,进料液的温度为(45±5)℃,进料速度为10mL/min,进风温度(180±5)℃,出风温度(85±5)℃.结论:优选的喷雾干燥工艺比较优良,可以较好的适用于柴芩退热颗粒的浸膏干燥,为其成型工艺奠定了基础.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张小萍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思路探析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张小萍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现对其治疗本病的认识、临床运用辨证分型治疗的思路、潜方用药规律以及典型医案,进行总结,在临床上具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桂茜茹;章程;李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从脾胃论治冠心病浅析

    通过归纳整理古今文献,从理论渊源、病理机制、治法方药等三方面探讨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作者:刘晓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文献数据简析我国贴剂的研究进展

    为了解我国贴剂的发展状况,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统计分析1980-2016年发表有关贴剂的文献,从文献数据的角度对我国贴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文献的整体情况、所属学科领域、研究机构、下载频次,并对肿瘤学、药学、中药学三大学科领域的近3年贴剂文献进行深层次挖掘,探索我国贴剂的研究开发现状,探讨贴剂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透皮贴剂的开发研究提供支撑.

    作者:吴其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消疳化积散中胡芦巴碱含量测定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消疳化积散中胡芦巴碱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色谱柱:Diamonsil(钻石)NH2(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5nm;柱温:40℃.结果:使君子中胡芦巴碱在11.98~766.8μg/mL(r=1.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35%,RSD=1.5%,(n=9)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良好.结论:该法操作快速简便,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可用于控制消疳化积散中胡芦巴碱含量.

    作者:赖佐发;钟国庆;廖宝源;吴晓勇;宋晓园;杨宝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黄俊山关于中医阴阳寤寐与GABA/Glu关系理论探讨与临床实践

    中医睡眠医学与现代睡眠医学关于睡眠的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阴阳寤寐学说是基于阴阳学说产生的,与睡眠与觉醒系统理论如出一辙,GABA/Glu是非常重要的睡眠物质,黄俊山将中西医关于睡眠理论结合起来,用于临床实践,优势互补,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唐娜娜;吴长汶;陈铭奇;曾雪爱;陈莉弘;张瑜;黄俊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通络调神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络调神针法治疗偏头痛的针刺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通络调神针法组,以VAS、PPI为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其VAS、PP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VAS、PP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前后VAS、PPI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络调神针法治疗偏头痛的针刺镇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作者:吴玉婷;刘建武;黄征;邓陈英;郑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参灵草口服液提高缺氧耐受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参灵草口服液对提升人体低压缺氧耐受力的作用.方法:通过人体低压缺氧环境耐受力实验,观察本品提高人体缺氧耐受力的功能.结果:参灵草口服液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机体缺氧耐力水平的分级,提高机体缺氧时的血氧饱和度,缓解志愿者低压缺氧症状等,服用参灵草缺氧症状种类和发生率有所减少,服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有利于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改善缺氧状况.结论:参灵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提高正常人体低压缺氧耐力的效果.

    作者:许锦珍;刘文君;付玉梅;陈芳;尧梅香;卢建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在口服医用无线内镜前运用生大黄敷脐的经验总结

    目的:研究在口服医用无线内镜前使用生大黄敷脐的疗效.方法:将70例使用口服医用无线内镜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口服和爽(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在口服和爽的同时,联合应用生大黄敷脐,同时测定两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和患者使用医用无线内镜检查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道清洁度为100%,对照组肠道清洁度为77.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内镜检查时间比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大黄敷脐在医用无线内镜的使用中肠道清洁度及检查时间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

    作者:刘苹;吴之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正交优选柴芩退热颗粒喷雾干燥工艺

    目的:优选柴芩退热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方法:以黄芩苷的含量、干燥物得率、干燥物水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确定柴芩退热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为,控制物料相对密度为1.10±0.02,加入5%的糊精,进料液的温度为(45±5)℃,进料速度为10mL/min,进风温度(180±5)℃,出风温度(85±5)℃.结论:优选的喷雾干燥工艺比较优良,可以较好的适用于柴芩退热颗粒的浸膏干燥,为其成型工艺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柴胡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柴胡为临床发散风寒常用药,历史上柴胡炮制方法比较多.现通过对汉代至清代的医学以及本草文献进行查阅,并且查阅了建国后从1963年-2015年版《中国药典》9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和地方炮制规范,以便对古今文献所收载的与柴胡炮制相关的内容加以归纳、整理和文献询证.

    作者:阳强;于欢;龚千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13例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制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标准,对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6月13例(16个腕关节)I-Ⅲ期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术前、术后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9月,平均14.6月.腕关节活动度为术前背伸(38.8±10.2)°,术后背伸(51.1±7.9)°;术前掌屈(31.5±9.6)°,术后掌屈(46.9±10.1)°;术前尺偏(24.6±7.7)°,术后尺偏(36.5±5.5)°;术前桡偏(18.4±7.4)°,术后桡偏(27.6±3.3)°.Mayo腕关节评分由术前(55.76±17.18)分升至术后(77.69±10.33)分,术前、术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07,P<0.05).结论:腕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

    作者:丁浩;谢水华;王小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犀角散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复杂网络软件,探讨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犀角散用药配伍规律体系及方剂相关性研究.方法:检索整理敦煌遗书及清代以前古医籍中出现的同名犀角散方剂,采用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复杂网络方法,确定其方剂中药物配伍规律体系及方剂相关性.结果:将筛选出的226首方剂涉及中药205味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及核心组合,终重组6首新处方.结论:①敦煌遗书及古代医籍中同名犀角散组方主要核心药为犀角、甘草、麦冬、黄芩、升麻、大黄、人参、赤芍药等.②《敦煌古医方》犀角散由核心药犀角、黄芩加黄柏、地榆、蜀椒5味药组成.③《敦煌古医方》犀角散除蜀椒外的犀角、黄芩、黄柏、地榆4味药均为《圣惠》犀角散,也即《圣济总录》地榆汤的药物组成.

    作者:李廷保;张花治;周文军;罗强;杨鹏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等中医药成人在线教育体系构建的机遇与对策研究

    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大的政策背景下,将高等中医药教育传统优势资源转化成数字化的网络教育服务资源,开启构建中医药成人在线教育体系、开办网络学院等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改革创新之路,是当前中医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当前构建高等中医药成人在线教育体系所面临的机遇,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构建高等中医药成人在线教育体系过程中必须重点布局的几个关键环节,重点探讨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办学模式创新等工作思路.

    作者:饶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SQI评分戌时与常规时辰针刺治疗亚健康态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戌时与常规时辰针刺治疗亚健康态失眠的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差异,探讨亚健康态失眠的佳治疗时间.方法:运用单盲、对照、随机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亚健康态失眠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20例;观察组于戌时针刺,对照组于常规时辰针刺.治疗结束前后,两组均采用PSQI为评价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数据运用spss17.0处理.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减少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的使用、改善日间功能方面的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戌时较常规时辰针刺治疗亚健康态失眠能更好地缩短入睡时间、减少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使用、改善日间功能,可提高患者的主观睡眠满意度,建议住院的亚健康态失眠患者可采取戌时进行治疗.

    作者:唐海玲;王笑;王灵姣;杨宇良;余葱葱;王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方剂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提高大学生方剂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方剂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PBL教学模式,以期能在此基础上改革方剂学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作者:梅颖;冯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双藤痹痛凝胶膏剂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藤痹痛凝胶膏剂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机理.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双藤痹痛凝胶高、低剂量组,通过建立CIA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测定滑膜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双藤痹痛凝胶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RT-PCR 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双藤痹痛凝胶膏剂高、低剂量组大鼠滑膜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双藤痹痛凝胶膏剂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及滑膜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有关.

    作者:严国鸿;江川;潘旭东;褚克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扶脾理滞方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目的:观察扶脾理滞方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以扶脾理滞方治疗,每日2次,早晚开水冲服;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每次5m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4周后症状总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脾理滞方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作者:姜树娟;李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结合HPLC指纹图谱优选丹参酮类提取物的工艺

    目的:优化丹参酮类提取物的工艺.方法:应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以三个主要成分的含量(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为次要指标,以HPLC特有峰总面积和干浸膏得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选取料液比、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三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来确定适合的工艺.结果:佳提取方法:以8倍量的95%的乙醇为溶剂,提取3次,一次0.5 h.结论:优选得到的丹参酮类提取物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不仅为丹参酮的产业化的提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而且为丹参相关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李国转;彭代银;陈卫东;邱镇;于凡;姚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韩明向治疗产后抑郁症临床经验

    韩明向长期从事中医内科疾病的诊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认为产后抑郁症基本病因病机在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病机易转化为气郁化火.治疗应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为基本治法,辨证加减用药,疗效显著.

    作者:吕丹丽;韩辉;许金波;王艳昕;吴丽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自拟劫敏汤治疗感冒后咳嗽44例

    目的:观察曾庆明自拟劫敏汤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感冒后咳嗽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苏黄止咳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劫敏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观察组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劫敏汤用于感冒后咳嗽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蔡凌云;曾庆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