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晓曼;李海昌;邵铁娟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中医药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与历史机遇.实现学科交叉发展是科学创新的重要形式,也是当代生命科学与中医药科学两大学科发展的重要方法.其中,利用微生物科学原理与方法发展中医药具有良好前景.这里提出三个重要方向:研究中药材的发酵工艺以及发酵对药材性状、药效的影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消化系统内药物、菌群、机体细胞的相互作用;中医保健、调理是发扬中医药优势、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研发、推广中医调理药物、保健、食品,发展药食大产业.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学科理论和技术手段,兼容并蓄,丰富与创新中医药科学理论与方法,必将走出中医药科学发展和现代化的新道路.
作者:王立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后溪穴治疗咽喉肿痛古今文献记载和治疗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查找古今文献资料,搜寻后溪治疗咽喉肿痛相关记载,网罗相关临床应用并分析其治疗原理.结果:用后溪穴治疗咽喉肿痛古人就已使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但是其临床应用比古代在相对于通过后溪治疗其它疾病上要少得多.结论:后溪治疗咽喉肿痛从古至今都有很好的疗效,却不被今人充分地运用到临床,且此法须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何慧;姚玉芳;顾欢;朱婉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历代医家对郁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多从邪气阻滞、情志内伤、正气虚弱等方面阐述.郁证的辨证论治主要有六郁辨治、七情辨治以及其他治法.特色方药则有四逆散、逍遥散、越鞠丸等.全面深入探讨郁证的证治特色,对中西医结合诊治郁证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王瑶;叶平贵;胡素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建立可行可控的药剂学设计性实验,通过独立查阅文献、研讨辩难,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撰写报告论文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培养药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作者:关志宇;陈丽华;杨明;黄潇;曾文雪;刘婧;朱卫丰;徐欣欣;关云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主思,脾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抑郁症的治疗多从脾论治,而健脾益气类中药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为抑郁症从脾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本文就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牛晓曼;李海昌;邵铁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施维群教授以厥阴法治疗肝硬化的经验.方法:通过从师学习,对施维群教授门诊、住院病历进行搜集、整理,总结其临证经验,探析施教授治疗肝硬化的中医辨证思路,并阐述其辨治的理、法、方、药思想.结果:施教授认为,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期,以肝功能衰减和门脉高压等为主要表现,其失代偿期常出现多种并发症,按仲景《伤寒论》厥阴法辨证可辨为类厥阴病、真厥阴病.临证当谨守病机,施以真厥阴法,即扶正温阳、养血化瘀;或类厥阴法,即寒热并调、虚实同治等.其辨证处方多以四逆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三泻心汤等经方加减,其用经方治疗复杂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仲景的六经辨证法可执百病之牛耳,厥阴法治疗肝硬化只是其中之一的体现,经方治疗复杂的疾病不仅体现了《伤寒论》的价值,也启迪我们今后临证需体会和探究六经辨证的必要性和意义.
作者:程贤文;施维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防风通圣散对小鼠过敏性哮喘Th1/Th2失衡的影响.方法:将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对照组(每日予2mg/kg灌胃)、防风通圣散水煎剂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予2.44mg/kg、4.88mg/kg、9.76gmg/kg灌胃),每组各12只.鸡卵清白蛋白(OVA)先腹腔注射,再雾化吸入建立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LISA检测BALF内IL-4和IFN-γ含量,计算IFN-γ与IL-4的比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BALF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P <0.01);BALF内IL-4含量明显升高(P<0.01),IFN-γ含量明显下降(P<0.01),IFN-γ/IL-4明显减小(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BALF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IFN-γ含量增加,除防风通圣散低剂量组外(P>0.05),其余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BALF内IL-4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IFN-γ/IL-4均增加,防风通圣散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防风通圣散低中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风通圣散各治疗组间呈浓度正相关.结论:防风通圣散能够治疗过敏性哮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过敏性哮喘BALF内IL-4和IFN-γ含量,平衡Th1/Th2实现的.
作者:左志琴;沈志华;周至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便秘为临床常见病,龙惠珍教授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当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长期情志不畅、忧思焦虑是导致现代人便秘的重要因素,这类患者多归属于肝郁痰热型便秘,龙教授从行气解郁着手,以越鞠丸为基础方,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作者:石伟;赵婷;盛莉;龙惠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鼻咽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为其首选手段,但放疗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何若苹主任中医师认为,放疗后内外火邪相合为患,提出以益气养阴为首要治则,兼以泻火、消解等治法.
作者:骆丽娜;何若苹;傅丹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 DM)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分为<50岁、50-70岁、>70岁三组;按糖尿病病程分为<5年、5-10年、>10年三组;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数值≤7.0、>7.0分为两组;按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两组,分别行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只要出现1条低于正常值即为异常,对结果值进行分析.结果: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MCV和SCV异常率在年龄大、病程长、HbAlC值高时高,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部分有临床症状的患者MCV和SCV测定正常;部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MCV和SCV异常.结论: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长、年龄的增加以及血糖控制不良事件的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变的发病率增加;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对早期检查出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有重要意义.
作者:弓弦;喻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极易影响病患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为探索辨证埋线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莫晓枫老师以辨证埋线、量体定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了明显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俞洁;莫晓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医疗实践中反复总结、不断积累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与良好疗效的医学体系.中医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疗效独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以市场化、商业化导向的改革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服务的公平性与社会满意度下降的问题.中医药作为医学科学中的特色资源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简、便、廉、验”、“治未病”、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等优势积极参与基层医改,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李小贞;王河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片仔癀(PZH)对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致新西兰兔发热模型的解热抗炎作用.方法:新西兰兔4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对照组、小柴胡颗粒剂组、PZH0.24g/kg、0.12g/kg、0.06g/kg剂量组,观察灌胃给药不同剂量(0.24g/kg、0.12g/kg、0.06g/kg)的PZH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变化,同时观察PZH对兔血清TNF-α、IL-1β、IL-8、白细胞含量的影响.结果:LPS致新西兰兔发热模型中,小柴胡颗粒剂和片仔癀0.24g/kg、0.12g/kg、0.06g/kg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片仔癀各给药组的体温的降低与药物呈剂量依赖效应.小柴胡颗粒剂和片仔癀0.24g/kg、0.12g/kg、0.06g/kg剂量组兔血清TNF-α、IL-1β、IL-8、白细胞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片仔癀各给药组兔血清TNF-α、IL-1β、IL-8、白细胞含量的降低与药物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片仔癀具有一定的解热抗炎作用,其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优于小柴胡颗粒剂.
作者:黄进明;洪绯;张泽修;郑海音;洪振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病窦综合征,又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者较多,以头晕胸闷、气短乏力为主要症状,病情较重者会出现晕厥.此病属中医学“心悸”“眩晕”“胸痹”等范畴,多年来笔者运用中医理法治疗病窦综合征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案例及体会介绍于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蒋晓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清肝泻肺止血方治疗肝火犯肺型支扩并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有关诊断标准的肝火犯肺证支扩并咯血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清肝泻肺止血方治疗,对照组予对症止血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咯血及主要症状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97.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0.0%相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显控率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66.67%高于对照组43.33%.(2)观察组咯血总有效率90.0%、平均止血时间3.53±2.57天,均优于对照级总有效率70.0%、平均止血时间5.20±3.63天,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肝泻肺止血方治疗肝火犯肺型支扩并咯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媛;胡春媚;胡青云;王丽华;李映霞;张元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中成药追风透骨丸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WHOICTRP(1990~2014.9)、PubMed(1990~2014.9)、The Cochrane Libary(2014年第9期)、VIP(1990~2014.9)、WanFang Data(1990~2014.9)和CNKI(1990 ~ 2014.9)收集有关追风透骨丸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到2014年9月30日.由2位评价员对所纳入的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分别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s,共4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服用追风透骨丸治疗风寒湿痹证的总疗效优于西药[OR =2.28,95% CI(1.16,4.50),P=0.02]、与其他中成药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OR=1.94,95% CI(0.71,5.34),P=0.20].在痊愈率方面服用追风透骨丸与服用其他中成药或者西药没有明显的差异[OR=1.30,95% CI(0.70,2.41),P=0.40].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追风透骨丸明显比西药低[OR =0.12,95% CI(0.04,0.36),P=0.0001].结论:使用追风透骨丸治疗风寒湿痹证的疗效较西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副作用少,适合痹证患者服用.由于受纳入RCTs文献研究数量以及质量的限制,本研究所得结论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RCTs进一步验证.
作者:肖微;周俊;章文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罗浮山志会编》是清以前罗浮山文献集大成者.对该书“草属”记载的21种药用植物进行名实考证,确定15种,存疑6种.
作者:祁银德;吕立铭;麦艳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通过对医学类专业本科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调查,了解实习生对教学医院带教质量、教学管理质量、如何处理实习期间实习与就业及考研的关系等,创建适合提高实习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构建新颖有效的实习教学与管理模式.
作者:刘静;傅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医药对于中风后遗症的诊疗有多种分型,并因证立法,随法施治,疗效较为突出,临床学者在古典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认识,时有创新,在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处方用药等方面都有全新的认识.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优势,填补现代医学在该方面的空缺.建议在未来的研究当中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加强临床科研和基础研究,开发新方药与剂型,同时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技术,并拟定客观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形成一套完整而规范的理论体系.
作者:杨勤军;罗梦曦;李佩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荷芪散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配到对照组Ⅰ(G1)、对照组Ⅱ(G2)与观察组(G3).G1组单纯皮下注射利拉鲁肽,G2组口服自拟荷芪散,G3组皮下注射利拉鲁肽及口服中药荷芪散,疗程均为14周.对比治疗前后三组中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及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评估疗效.结果:(1)治疗前三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P>0.05).(2)治疗后G1、G2、G3组中所有患者的血糖、血脂及HbA1c均有明显下降(P<0.05),以G3组效果为明显.此外,G2、G3组除血糖、血脂及HbA1c下降外,其还可减轻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及降低中医症候积分(P<0.05),且G3组的作用效果明显要优于G2组.结论:自拟方荷芪散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及HbA1c,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胰岛抵抗与中医症候积分.
作者:刘雪梅;李惠林;赵恒侠;渠昕;程波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