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谢强治疗耳鸣方药理法分析

洪静;邓琤琤;涂厚姝;谢强

关键词:江医学, 名老中医, 谢强, 耳鼻咽喉科, 耳鸣, 方药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谢强治疗耳鸣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频数分析法对谢强治疗耳鸣的60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了解谢强辨治耳鸣的用药情况,并筛选出谢强治疗耳鸣的主要药物.结论:谢强治疗耳鸣主要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清热化痰、收敛药为主,同时也会随症加减、辩证施方.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参与基层医改的优势和策略研究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医疗实践中反复总结、不断积累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与良好疗效的医学体系.中医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疗效独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以市场化、商业化导向的改革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服务的公平性与社会满意度下降的问题.中医药作为医学科学中的特色资源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简、便、廉、验”、“治未病”、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等优势积极参与基层医改,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李小贞;王河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片仔癀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致新西兰兔发热模型的解热抗炎作用

    目的:探讨片仔癀(PZH)对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致新西兰兔发热模型的解热抗炎作用.方法:新西兰兔4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对照组、小柴胡颗粒剂组、PZH0.24g/kg、0.12g/kg、0.06g/kg剂量组,观察灌胃给药不同剂量(0.24g/kg、0.12g/kg、0.06g/kg)的PZH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变化,同时观察PZH对兔血清TNF-α、IL-1β、IL-8、白细胞含量的影响.结果:LPS致新西兰兔发热模型中,小柴胡颗粒剂和片仔癀0.24g/kg、0.12g/kg、0.06g/kg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片仔癀各给药组的体温的降低与药物呈剂量依赖效应.小柴胡颗粒剂和片仔癀0.24g/kg、0.12g/kg、0.06g/kg剂量组兔血清TNF-α、IL-1β、IL-8、白细胞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片仔癀各给药组兔血清TNF-α、IL-1β、IL-8、白细胞含量的降低与药物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片仔癀具有一定的解热抗炎作用,其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优于小柴胡颗粒剂.

    作者:黄进明;洪绯;张泽修;郑海音;洪振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龙惠珍运用越鞠丸加减治疗便秘经验

    便秘为临床常见病,龙惠珍教授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当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长期情志不畅、忧思焦虑是导致现代人便秘的重要因素,这类患者多归属于肝郁痰热型便秘,龙教授从行气解郁着手,以越鞠丸为基础方,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作者:石伟;赵婷;盛莉;龙惠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谢强治疗耳鸣方药理法分析

    目的:探讨谢强治疗耳鸣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频数分析法对谢强治疗耳鸣的60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了解谢强辨治耳鸣的用药情况,并筛选出谢强治疗耳鸣的主要药物.结论:谢强治疗耳鸣主要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清热化痰、收敛药为主,同时也会随症加减、辩证施方.

    作者:洪静;邓琤琤;涂厚姝;谢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以《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为例论中医经典中比喻修辞的英译

    比喻是中医说理的重要手段,又附着浓郁文学色彩.因此,中医经典中的比喻修辞兼备文学英译和科技英译双重属性.本文以《内经·生气通天论》中的比喻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几个译本得与失,必要时结合文学英译的处理方法,旨在总结出更佳的翻译策略,一定程度上为英译中医经典中文学语言提供经验.

    作者:任俊伟;涂宇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刘中勇运用补肾启枢强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经验

    刘中勇教授自创的补肾启枢强心颗粒由制附片、党参、淫羊藿、菟丝子等药物组成,应用于临床15年余,治疗心力衰竭收效颇良.

    作者:唐娜娜;曾滨;李林;刘中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 DM)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分为<50岁、50-70岁、>70岁三组;按糖尿病病程分为<5年、5-10年、>10年三组;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数值≤7.0、>7.0分为两组;按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两组,分别行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只要出现1条低于正常值即为异常,对结果值进行分析.结果: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MCV和SCV异常率在年龄大、病程长、HbAlC值高时高,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部分有临床症状的患者MCV和SCV测定正常;部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MCV和SCV异常.结论: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长、年龄的增加以及血糖控制不良事件的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变的发病率增加;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对早期检查出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有重要意义.

    作者:弓弦;喻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风后遗症中医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于中风后遗症的诊疗有多种分型,并因证立法,随法施治,疗效较为突出,临床学者在古典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认识,时有创新,在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处方用药等方面都有全新的认识.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优势,填补现代医学在该方面的空缺.建议在未来的研究当中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加强临床科研和基础研究,开发新方药与剂型,同时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技术,并拟定客观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形成一套完整而规范的理论体系.

    作者:杨勤军;罗梦曦;李佩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一贯煎对荷H22肝癌小鼠AQP9及GK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水通道蛋白9(AQP9)及甘油激酶(GK)表达的变化,探讨滋肝阴方一贯煎抗肝癌的机理,并比较一贯煎、化疗及一贯煎化疗联合抗肝癌机理的异同.方法: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化疗组、一贯煎组、一贯化疗联合组.腋下注射H22细胞建立H22荷瘤模型,一贯煎组造模前两周开始用药(剂量为23g·kg-1 ·d-1),化疗组(环磷酰胺50mg·kg-1·d-1,隔日1次)及一贯化疗联合组造模后用药,造模14d后处死小鼠称重,取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取脾组织称重计算脾指数,免疫组化检测AQP9及G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一贯煎组、化疗组及一贯化疗联合组均具有显著抑瘤作用(P <0.05或P<0.01);一贯煎组能显著提升脾指数用AQP9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贯化疗联合组AQP9蛋白表达减少,与化疗组及一贯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贯煎可增加GK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及化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贯化疗联合则会减少GK蛋白的表达,与一贯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贯煎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功效,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滋阴上调AQP9及GK蛋白表达,这可能与该方能增强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而加速细胞凋亡的速度,并可维持血糖保证重要器官的葡萄糖供给有关.但在促进AQP9及GK蛋白表达方面,一贯煎与化疗药无协同作用.

    作者:谢斌;饶斌;谢雄;刘红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板蓝根多糖及总氨基酸热稳定性及不同提取方式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板蓝根多糖及总氨基酸热稳定性,比较不同提取方式对板蓝根多糖及总氨基酸的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减压提取法(VAE法)与传统热回流法(HRE法)制备提取液,分别置于高温环境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两种提取方式中多糖及总氨基酸类成分在不同时间点的保留率;从动力学角度测算反应的半衰期.结果:VAE法对多糖及总氨基酸类成分的提取效率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显著延长提取液t0.5.结论:板蓝根多糖及总氨基酸长时间热处理过程易降解损失,提示板蓝根制剂在生产过程中应设法避免高温处理,低温有利于保持其稳定性.

    作者:王雅琪;兰继平;伍振峰;郑琴;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通淋汤机器煎煮法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优化通淋汤的机器煎煮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通淋汤机器煎煮工艺的浸泡时间、煎煮温度和煎煮时间三个参数.通过HPLC测定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绿原酸、结合型蒽醌含量和浸出物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对比研究.结果:通淋汤佳机器煎煮工艺为浸泡20min后于105℃煎煮30min.结论:经优化的机器煎煮工艺优于传统水煎工艺,且方法稳定可靠.

    作者:李晶;谭小辉;熊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热敏灸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热敏灸是选择热敏穴位悬灸,激发透热、扩热、传热,通过经气传导,达到远部热、深部热、患部热,从而显著提高疗效的一种新灸法.热敏灸源于经典、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技术.陈日新带领的科研团队从灸疗热敏现象入手,围绕“灸疗穴位敏感性”与“灸疗充足时间量”两个关键科学问题,沿着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疗效、创新理论的研究思路,发现了灸疗特异性穴位,即热敏穴位;创立了“辨敏施灸”新技术,即热敏灸技术;建立了“敏消量足”的灸量标准,即个体化佳灸时标准;构建了灸疗理论新体系,即热敏灸理论体系;显著提高了灸疗疗效,开辟了人体机能体表热敏调控新天地.

    作者:谢丁一;陈日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连建伟用关脉辨治脾胃病经验探讨

    总结连建伟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发现其临床上高度重视脉证合参,对于脾胃病的诊治,多从关脉辨治入手.现从几种常见脉象出发,探究连老的学术思想特色及用药规律.对中医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来建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健身气功易经筋对神经衰弱学生的健身效应研究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易经筋对神经衰弱学生的健身效应.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习练健身气功易经筋,对照组不参加气功及其它系统性的健身锻炼,分别于实验3个月、6个月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效果观察.结果:实验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衰弱常见症状评定量表5个因子均降分明显,SCL-90的6个因子降分明显,GWB的6个因子升分明显,与实验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除外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差异均明显(均P<0.01).实验6个月后,观察组各量表的因子得分进一步改变,与实验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敌意P <0.05,其他均P<0.01).结论:健身气功易筋经对神经衰弱学生具有良好的健身效应,不失为对神经衰弱症患者有效的行为干预方式.

    作者:钟志兵;万志莉;章文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防风通圣散对小鼠过敏性哮喘Th1/Th2失衡的影响

    目的:观察防风通圣散对小鼠过敏性哮喘Th1/Th2失衡的影响.方法:将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对照组(每日予2mg/kg灌胃)、防风通圣散水煎剂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予2.44mg/kg、4.88mg/kg、9.76gmg/kg灌胃),每组各12只.鸡卵清白蛋白(OVA)先腹腔注射,再雾化吸入建立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LISA检测BALF内IL-4和IFN-γ含量,计算IFN-γ与IL-4的比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BALF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P <0.01);BALF内IL-4含量明显升高(P<0.01),IFN-γ含量明显下降(P<0.01),IFN-γ/IL-4明显减小(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BALF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IFN-γ含量增加,除防风通圣散低剂量组外(P>0.05),其余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BALF内IL-4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IFN-γ/IL-4均增加,防风通圣散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防风通圣散低中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风通圣散各治疗组间呈浓度正相关.结论:防风通圣散能够治疗过敏性哮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过敏性哮喘BALF内IL-4和IFN-γ含量,平衡Th1/Th2实现的.

    作者:左志琴;沈志华;周至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大黄总蒽醌胶囊5种蒽醌苷元及5种游离蒽醌含量

    目的:建立大黄总蒽醌胶囊中5种蒽醌苷元及5种游离蒽醌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lltima C18柱,(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440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5种游离蒽醌线性关系良好,水解后5种蒽醌苷元及总游离蒽醌回收率为100.54%和101.58%,RSD分别为1.4%和1.1%.结论:本方法操作快速、准确,可作为大黄总蒽醌胶囊中蒽醌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吴迪;袁海铭;曾宪仪;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辨证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极易影响病患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为探索辨证埋线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莫晓枫老师以辨证埋线、量体定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了明显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俞洁;莫晓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郁证证治特色探讨

    历代医家对郁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多从邪气阻滞、情志内伤、正气虚弱等方面阐述.郁证的辨证论治主要有六郁辨治、七情辨治以及其他治法.特色方药则有四逆散、逍遥散、越鞠丸等.全面深入探讨郁证的证治特色,对中西医结合诊治郁证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王瑶;叶平贵;胡素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苍耳子油壳聚糖纳米微粒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苍耳子油壳聚糖纳米微粒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及鼻激发制备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给予苍耳子油壳聚糖纳米微粒滴鼻治疗,并与苍耳子油比较,观察小鼠行为学和鼻腔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变化及用ELISA方法对血清总IgE和IL-4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苍耳子油壳聚糖纳米微粒可明显降低卵清蛋白致过敏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中IgE和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及减轻过敏性鼻炎小鼠的抓挠鼻部和打喷嚏等症状,与苍耳子油组相比,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苍耳子油壳聚糖纳米微粒相较苍耳子油对小鼠过敏性鼻炎模型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裘梁;曾文雪;董德刚;王曼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利用微生物学促进中医药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中医药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与历史机遇.实现学科交叉发展是科学创新的重要形式,也是当代生命科学与中医药科学两大学科发展的重要方法.其中,利用微生物科学原理与方法发展中医药具有良好前景.这里提出三个重要方向:研究中药材的发酵工艺以及发酵对药材性状、药效的影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消化系统内药物、菌群、机体细胞的相互作用;中医保健、调理是发扬中医药优势、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研发、推广中医调理药物、保健、食品,发展药食大产业.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学科理论和技术手段,兼容并蓄,丰富与创新中医药科学理论与方法,必将走出中医药科学发展和现代化的新道路.

    作者:王立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