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论《修龄要旨》导引法

任建坤;章文春

关键词:形气神, 生命观, 修龄要旨, 养生导引法
摘要: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是中医生命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对生命现象的体察和感悟,详细阐释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概念源流及其内涵。并将此生命观应用到对《修龄要旨》养生导引法的整理中。以期突破目前导引的基本操作方法———三调(调身、调心、调息、三调合一),使人们更好的把握其中导引法的实质,在分类的过程中将部分条文中的术语进行了注释,以便更好的理解原文,阐明《修龄要旨》中养生导引法的意义,揭示冷氏养生的实质即人体形气神三者的统一。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伤寒论》142条、171条之刺穴疗法

    通过对《伤寒论》142条、171条条文解析、腧穴运用、变证救逆等的深入学习发现,在太阳与少阳并病且禁汗、禁下、不宜汤药的情况下,张仲景采用精良的穴位配伍,以辨证施针、随证选穴的思路,使太少两阳病得解,变逆之证受制。可见,张仲景虽长于方药,但在治疗疾病时却不拘于方药,以其所宜而施治,集中体现了张仲景辨证施治、针药皆用、随证施针的识病治疗观,为后世临床提供了有指导意义的借鉴。

    作者:金国娥;刘统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江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江西省应以现有的中医药资源为基础,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采用互联网+的手段,加强中医药资源与疗养机构、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加强旅游景区与中医药资源的融合,从而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构建以“以人为本、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创新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养生旅游为主题,同时兼顾发展文化旅游,以互联网+为发展手段,以实地旅游和虚拟旅游为发展途径,以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和中医文化传播为目的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

    作者:曹婷婷;姚东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安徽枞阳县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目的::在以往样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于以枞阳县为代表的江淮丘陵地区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一米方的样方法,此次只对枞阳县的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为以后系统的调查江淮地区田埂药用植物资源提供支持。方法:通过进行实地调查、标本采集、整理和系统鉴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研究,枞阳县田埂上共有63种药用植物,分布在29科,51属,有20种常用中药。结论:药用植物资源虽然不够丰富,但种类齐全,且有几种常用中药资源量丰富,可以依靠田埂占有面积大的特点,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会促进本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加深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也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作者:吴其国;严其高;胡叶青;薛红梅;查元;朱金燕;毛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肾结石ESWL术后肾脏形态学变化及尿石2号方防治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肾结石ESWL术对肾脏损伤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及中药尿石2号方的防治作用、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肾结石ESWL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碎石后常规治疗为适当多饮水、抗感染、体位排石和对症处理,观察组ESWL术前3天及术后7天服用尿石2号方。两组分别于ESWL术前、术后24h、72h、168hB超测定肾脏体积、患肾皮质厚度、尿中红细胞数,术后第12天统计结石排石率与结石排净率。结果:ESWL术后24h两组肾脏体积、患肾皮质厚度、尿中红细胞数均明显增加,与ESWL术前比较,P﹤0.01;ESWL术后24h尿中红细胞数比对照组少,P﹤0.05;72h观察组各指标即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P﹤0.05;两组ESWL术后168h各指标值均恢复到正常;观察组结石排净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结石ESWL术可引起肾脏的损伤,但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是可逆的;中药尿石2号方对肾结石ESWL术后肾脏的损伤具有快速、较好的防治作用;中药尿石2号方可提高肾结石ESWL术后结石的排净率,可作为ESWL术后常规用药。

    作者:陈宝国;邱丽瑛;杨柳;胡羽健;熊玲珠;杨思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江西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针对当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西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定位和建设,从服务社会需求出发,深入研究,勇于实践,探索学校和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原则,实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叶青;杨延云;吴芳兰;雷志强;董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温通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48例

    目的::观察温通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85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组成观察组,采用温通法治疗,成脓者配合穿刺抽脓;同期63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组成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治疗,成脓者配合穿刺抽脓,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未成脓期病例中,观察组治愈率96.90%,对照组为60.41%;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1.25%。成脓期病例中,观察组治愈率为79.66%,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结论:温通法可有效治疗各期急性乳腺炎,避免手术。

    作者:赵虹;蔡李芬;方芦炜;楼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江中指纹图谱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对中药制造过程中中药成份含量不稳定的问题,以及传统中药质量控制方法费时费力且精度低的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并行勾兑优化方法,用于保证中药质量均一性。该方法采用了一种两段式的策略。首先,利用改进的高斯消去法求出解集范围;然后,利用并行回溯法搜索优解。基于该方法,我们实现了一个指纹图谱智能分析系统,实现了从色谱仪检测到勾兑优化的一体化。本文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特点三方面较为全面的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的分析计算结果可用于指导实际的中药生产。该系统的实现为中药制造企业提供了一种准确、高效、可靠、低廉的中药质量均一性控制方法,为中药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朱明峰;杜建强;饶毅;聂斌;王金钱;王跃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李东垣应用风药经验浅析

    风药应用是李东垣用药特色之一,这一点在其晚年著作《脾胃论》中尤为明显。当代许多医家对李氏这一用药经验进行探究,但仍有未尽之处,尤其是在具体应用方面,未能凸显出风药的独特作用以及临床选用病机与主症。本文从李氏相关著作出发,梳理原文、推求其意,首先对风药进行界定,之后讨论风药范畴及其作用,后探究风药的独特作用及李氏应用技巧、用药指征及适应证,以期裨益于临床。

    作者:吕方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麦纤散对UC大鼠结肠组织ERK1/2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麦纤散对UC大鼠结肠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xtra 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 ERK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 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2, ERK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 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 TNBS)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连续灌胃给药2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大鼠取结肠,运用RT-PCR法检测其ERK1、ERK2 mRNA表达水平。结果:麦纤散能明显改善UC大鼠的一般情况;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麦中组、麦高组大鼠结肠组织中ERK1 mRNA显著增加(P<0.05),美沙拉嗪组、麦中组ERK2 mRNA的表达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麦纤散可改善 UC 大鼠一般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结肠组织中ERK1、ERK2 mRNA相对表达量关联。

    作者:李丽乐;水楠楠;徐方丽;石卉琴;郑红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读《儒门事亲》医案析张从正“风形”之“汗法”

    目的::探究“攻邪派”鼻祖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一书中“风形”所用三法之“汗法”的相关理论思想,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法,拓宽思路,更好地适用于现代临床,同时更好地对中医学精华进行传承。方法:研读《儒门事亲》,并结合相关的中医理论文献,对比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从张氏本身“汗法”观、“汗法”的渊源、“风形”中的“汗”法概况、具体病案施治等方面,对张氏之“汗法”在“风形”中的应用进行研讨。结果:张氏不拘泥于常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审时度势,细心揣摩,对症下药,用药多猛,自然手下病除。另外,张氏每每治疗疾病,心中必了了,治病宗经。汗法以汗出邪去为目的,如发汗太过能损伤津液,甚则大汗不止,导致虚脱。临床上凡吐泻失水、出血、津液亏损者均禁用。结论:《儒门事亲》涵盖极广,内容杂而不冗,其对三法的发挥到了另一个顶峰。本篇之“汗法”治疗“风形”即是展示其治疗特色的一个窗口。时至今日,其治疗思想对临床仍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段雷;胡文彬;王文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韩明向从肝郁阴虚论治失眠?

    失眠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韩明向教授认为失眠与肝阴不足密切相关,治疗方选一贯煎加减化裁,使肝体得养,肝气得舒,肝阳得降,神安而病愈。

    作者:方朝晖;赵进东;牛云飞;舒仪琼;李中南;韩明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清热解毒药抗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作用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的血管为其提供营养成分和氧气。中医理论认为,热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大量实验研究文献表明,清热解毒药可以通过下调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清热解毒药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进展,清热解毒法也已成为中医治疗肿瘤主要大法之一。

    作者:席晓甜;王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 BL教学法在研究生《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是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该法引入研究生《临床中药学》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问题解决或问题定向的学习贯穿教学各环节;通过病案讨论将中基中诊与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知识贯通;贯彻小组的互相学习;小组配备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该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培养具有创新与开拓能力的智能型人才,适应时代的需要。

    作者:聂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增修订概况

    2015版《中国药典》是建国以来第十版药典。本文从质量分析及控制角度对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的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及四部中中药相关增修订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增修订内容的特点及中药质量标准中所作的提高和改进,了解2015版《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的特点。

    作者:魏惠珍;罗小妹;刘文霞;朱益雷;刘晟楠;饶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刺配合梅花针重叩刺拔罐放血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后配合梅花针重叩刺加拔罐放血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瘀型LDH患者随机分作2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后配合梅花针重叩刺拔罐放血治疗,要求总出血量达到5~10mL;对照组采用针刺后予梅花针轻度叩刺拔罐治疗,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或少量渗血为度。治疗隔日1次,7次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各症状指标积分在统计学上皆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显效率试验组为76.67%,对照组为36.67%,两组间显效率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针刺后配合梅花针进行叩刺拔罐治疗对血瘀型LDH效疗显著;②采用梅花针重叩刺拔罐适当增加放血量,能够增强有效刺激量,提高临床疗效;③针刺配合梅花针重叩刺拔罐放血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血瘀型LDH的优选方案。

    作者:尧斌;张伟;付勇;张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论孙诒让《札迻·素问王冰注校》的校勘特点

    在《素问》的校勘史上,孙诒让的《札迻·素问王冰注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其校勘特点总结为“博采众长、撷其精英,引征广博、详审细辨,严谨求实、信守存疑,探幽索隐、析微阐奥,循流溯源、综合考辨”。

    作者:孙庆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资生经》关于火针疗法应用浅析

    《内经》首次提到“燔针”“焠刺”,晋代《小品方》早记载了火针的名称,以后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逐步完善,历经数千年,发展成为现代针灸治疗中独特的疗法之一。火针的作用机理在于用温热刺激穴位或部位来鼓舞正气,调节脏腑,激发经气,从而达到针和灸的双重治疗作用。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宋代《针灸资生经》首次以医案的形式记载火针疗法在内科疾病的应用,笔者将对《针灸资生经》关于火针疗法内容作一浅析,为当今火针治疗内科疾病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贾蒙蒙;杨丹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金黄膏联合走罐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30例?

    目的::观察金黄膏联合走罐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金黄膏联合走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卡泊三醇软膏外搽治疗,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有效率、调整患者血清VEGF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金黄膏联合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效果显著、副反应轻微。

    作者:龚丽萍;黄港;朱启婵;胡初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黄在治疗痹证中的应用探讨?

    大黄又名生军、川军、将军、大王、黄良、火参、肤如等,其功效以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以大黄为主的大、小及调胃三承气汤方为人所熟知,主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并广泛用于内伤杂病中。笔者认为,大黄长于泻火解毒,功善活血,经适当加减配伍于治痹方中可通经络之瘀滞,清关节红肿热痛诸症,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痹证。

    作者:王文静;黄传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于我院确诊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则联合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膀胱压力、大有效容量、残余尿量、尿道闭合压、大尿流率及漏尿次数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压力、膀胱有效容量、残余尿量、尿道闭合压、大尿流率及漏尿次数均较前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显著,且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尿失禁效果显著,可更好地纠正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障碍,值得推广。

    作者:廖成文;郑慧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