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资生经》关于火针疗法应用浅析

贾蒙蒙;杨丹红

关键词:《针灸资生经》, 火针疗法, 火针
摘要:《内经》首次提到“燔针”“焠刺”,晋代《小品方》早记载了火针的名称,以后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逐步完善,历经数千年,发展成为现代针灸治疗中独特的疗法之一。火针的作用机理在于用温热刺激穴位或部位来鼓舞正气,调节脏腑,激发经气,从而达到针和灸的双重治疗作用。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宋代《针灸资生经》首次以医案的形式记载火针疗法在内科疾病的应用,笔者将对《针灸资生经》关于火针疗法内容作一浅析,为当今火针治疗内科疾病提供有益的借鉴。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于我院确诊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则联合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膀胱压力、大有效容量、残余尿量、尿道闭合压、大尿流率及漏尿次数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压力、膀胱有效容量、残余尿量、尿道闭合压、大尿流率及漏尿次数均较前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显著,且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尿失禁效果显著,可更好地纠正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障碍,值得推广。

    作者:廖成文;郑慧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韩明向从肝郁阴虚论治失眠?

    失眠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韩明向教授认为失眠与肝阴不足密切相关,治疗方选一贯煎加减化裁,使肝体得养,肝气得舒,肝阳得降,神安而病愈。

    作者:方朝晖;赵进东;牛云飞;舒仪琼;李中南;韩明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 BL教学法在研究生《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是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该法引入研究生《临床中药学》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问题解决或问题定向的学习贯穿教学各环节;通过病案讨论将中基中诊与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知识贯通;贯彻小组的互相学习;小组配备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该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培养具有创新与开拓能力的智能型人才,适应时代的需要。

    作者:聂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尺骨截骨延长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13例

    目的::观察尺骨截骨延长并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7月至2015年1月我科对13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行尺骨截骨延长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对所有病例随访8~24月,根据肘关节功能评价法(JOA)评定,优7例、良4例,优良率84.6%。结论:尺骨截骨延长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肖锐;周芳丽;万春虎;李韶辉;熊名副;黄和生;朱皓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读《儒门事亲》医案析张从正“风形”之“汗法”

    目的::探究“攻邪派”鼻祖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一书中“风形”所用三法之“汗法”的相关理论思想,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法,拓宽思路,更好地适用于现代临床,同时更好地对中医学精华进行传承。方法:研读《儒门事亲》,并结合相关的中医理论文献,对比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从张氏本身“汗法”观、“汗法”的渊源、“风形”中的“汗”法概况、具体病案施治等方面,对张氏之“汗法”在“风形”中的应用进行研讨。结果:张氏不拘泥于常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审时度势,细心揣摩,对症下药,用药多猛,自然手下病除。另外,张氏每每治疗疾病,心中必了了,治病宗经。汗法以汗出邪去为目的,如发汗太过能损伤津液,甚则大汗不止,导致虚脱。临床上凡吐泻失水、出血、津液亏损者均禁用。结论:《儒门事亲》涵盖极广,内容杂而不冗,其对三法的发挥到了另一个顶峰。本篇之“汗法”治疗“风形”即是展示其治疗特色的一个窗口。时至今日,其治疗思想对临床仍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段雷;胡文彬;王文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清热解毒药抗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作用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的血管为其提供营养成分和氧气。中医理论认为,热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大量实验研究文献表明,清热解毒药可以通过下调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清热解毒药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进展,清热解毒法也已成为中医治疗肿瘤主要大法之一。

    作者:席晓甜;王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论孙诒让《札迻·素问王冰注校》的校勘特点

    在《素问》的校勘史上,孙诒让的《札迻·素问王冰注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其校勘特点总结为“博采众长、撷其精英,引征广博、详审细辨,严谨求实、信守存疑,探幽索隐、析微阐奥,循流溯源、综合考辨”。

    作者:孙庆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增修订概况

    2015版《中国药典》是建国以来第十版药典。本文从质量分析及控制角度对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的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及四部中中药相关增修订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增修订内容的特点及中药质量标准中所作的提高和改进,了解2015版《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的特点。

    作者:魏惠珍;罗小妹;刘文霞;朱益雷;刘晟楠;饶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刺配合梅花针重叩刺拔罐放血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后配合梅花针重叩刺加拔罐放血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瘀型LDH患者随机分作2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后配合梅花针重叩刺拔罐放血治疗,要求总出血量达到5~10mL;对照组采用针刺后予梅花针轻度叩刺拔罐治疗,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或少量渗血为度。治疗隔日1次,7次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各症状指标积分在统计学上皆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显效率试验组为76.67%,对照组为36.67%,两组间显效率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针刺后配合梅花针进行叩刺拔罐治疗对血瘀型LDH效疗显著;②采用梅花针重叩刺拔罐适当增加放血量,能够增强有效刺激量,提高临床疗效;③针刺配合梅花针重叩刺拔罐放血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血瘀型LDH的优选方案。

    作者:尧斌;张伟;付勇;张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单病种付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研究--以安徽省南陵县为例

    目的::在分析参合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涨幅明显的基础上,依托单病种支付方式探讨病种的科学选取及其费用拟定,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从而确保参合患者利益大化。方法: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安徽省南陵县2011-2013年参合人员住院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通过获取该地参合住院数据统计共有139种病种纳入该县的试行病种范围,其中有112个病种的费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涨趋势,占据总病种的80.58%,单病种的费用波动明显。对策建议:及时调整医疗机构补偿方案应对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影响;积极推行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对住院病种的全面覆盖;建立质量控制指标、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的分级转诊制度。

    作者:唐敏;吴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00例肺炎患者的六经证型分布及处方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对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六经辨证分型的证候特征及处方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肺炎六经证型分布特征及处方规律。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六经辨证的理论进行辨证及处方,收集相关信息,对肺炎六经辨证分型及处方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肺炎常见的证型有太阳少阴合病、少阴证、太阴证、太阳太阴合病;少阴证、太阳少阴证两种证型常用四逆汤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破格救心汤、变通小青龙汤、引火汤;太阴证、太阳太阴证两种证型常用理中汤加减、或半夏泻心汤;其他证型常用柴胡汤类方、小陷胸汤、葛根汤。结论:肺炎六经证型分布特征和处方规律的研究,可为进一步的证候规律研究和中医辨治肺炎有效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尹苏平;欧爱华;何文星;莫晓文;徐国峰;颜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国内代谢组学研究计量学分析?

    目的::了解国内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代谢组学在医药研究中的发展趋势。方法:基于中国知网( CNKI)医药卫生数据库,以代谢组学为主题词搜索收集200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相关研究型文献,并运用CiteSpace 信息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出475篇研究型论文,发表文献数量逐年增加;以知识可视化图谱方式展现10年来代谢组学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研究团队、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结论:代谢组学是医药研究领域重要技术,复杂性疾病和中药复方可能是未来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趋势。

    作者:姚蓉;李冰涛;张启云;徐国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安徽枞阳县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目的::在以往样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于以枞阳县为代表的江淮丘陵地区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一米方的样方法,此次只对枞阳县的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为以后系统的调查江淮地区田埂药用植物资源提供支持。方法:通过进行实地调查、标本采集、整理和系统鉴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研究,枞阳县田埂上共有63种药用植物,分布在29科,51属,有20种常用中药。结论:药用植物资源虽然不够丰富,但种类齐全,且有几种常用中药资源量丰富,可以依靠田埂占有面积大的特点,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会促进本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加深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也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作者:吴其国;严其高;胡叶青;薛红梅;查元;朱金燕;毛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培养机制与发展策略探讨?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发展的水平,教师作为教师发展的客体,在国家和学校重视教师发展的制度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主动进行自我培养,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师发展的目标。本文在剖析当前教师自我发展中存在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自我培养机制建立的对策。

    作者:时洪洋;田真真;万红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议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肿瘤患者康复的指导作用?

    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肿瘤患者康复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整理、筛选、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以进一步了解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地位。结果:随着各个朝代医家的总结及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形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传”“瘥后防复”的理念,对肿瘤患者康复治疗越来越起着指导作用。结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应贯穿于肿瘤患者治疗始末,在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促进手术后恢复,防治肿瘤的转移复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理和心理上更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黄雯琪;唐东昕;龙奉玺;罗莉;邵焓;王定雪;王镜辉;杨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资生经》关于火针疗法应用浅析

    《内经》首次提到“燔针”“焠刺”,晋代《小品方》早记载了火针的名称,以后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逐步完善,历经数千年,发展成为现代针灸治疗中独特的疗法之一。火针的作用机理在于用温热刺激穴位或部位来鼓舞正气,调节脏腑,激发经气,从而达到针和灸的双重治疗作用。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宋代《针灸资生经》首次以医案的形式记载火针疗法在内科疾病的应用,笔者将对《针灸资生经》关于火针疗法内容作一浅析,为当今火针治疗内科疾病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贾蒙蒙;杨丹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通瘀煎化裁对瘀血阻络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

    目的::探究通瘀煎化裁治疗瘀血阻络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到我院就诊的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型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疗程4周,观察组另加服通瘀煎化裁。结果:观察组hs-CRP、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瘀煎化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低瘀血阻络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值,从而减少体内慢性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作者:韩琳;刘凡;张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伤寒论》142条、171条之刺穴疗法

    通过对《伤寒论》142条、171条条文解析、腧穴运用、变证救逆等的深入学习发现,在太阳与少阳并病且禁汗、禁下、不宜汤药的情况下,张仲景采用精良的穴位配伍,以辨证施针、随证选穴的思路,使太少两阳病得解,变逆之证受制。可见,张仲景虽长于方药,但在治疗疾病时却不拘于方药,以其所宜而施治,集中体现了张仲景辨证施治、针药皆用、随证施针的识病治疗观,为后世临床提供了有指导意义的借鉴。

    作者:金国娥;刘统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温通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48例

    目的::观察温通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85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组成观察组,采用温通法治疗,成脓者配合穿刺抽脓;同期63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组成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治疗,成脓者配合穿刺抽脓,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未成脓期病例中,观察组治愈率96.90%,对照组为60.41%;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1.25%。成脓期病例中,观察组治愈率为79.66%,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结论:温通法可有效治疗各期急性乳腺炎,避免手术。

    作者:赵虹;蔡李芬;方芦炜;楼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与切开排脓术的经济与疗效比较?

    目的::与肛周脓肿切开排脓术相比较,评估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疗效与经济学指标。方法:我院肛周脓肿入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根治术,观察组采用切开排脓术,术后对比临床疗效和经济学指标。结果: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29例,治愈率96.7%,对照组治愈肛周脓肿19例,治愈率63.3%(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15.79±2.12天(P<0.05),平均费用3455.52±143.56元(P<0.05);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23.87±3.02天,平均费用5692.71±297.56元。结论: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疗效确切,治愈时间短,费用低廉。

    作者:安明伟;艾丽芳;封志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