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琳;刘凡;张慧
在《素问》的校勘史上,孙诒让的《札迻·素问王冰注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其校勘特点总结为“博采众长、撷其精英,引征广博、详审细辨,严谨求实、信守存疑,探幽索隐、析微阐奥,循流溯源、综合考辨”。
作者:孙庆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的血管为其提供营养成分和氧气。中医理论认为,热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大量实验研究文献表明,清热解毒药可以通过下调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清热解毒药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进展,清热解毒法也已成为中医治疗肿瘤主要大法之一。
作者:席晓甜;王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大黄又名生军、川军、将军、大王、黄良、火参、肤如等,其功效以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以大黄为主的大、小及调胃三承气汤方为人所熟知,主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并广泛用于内伤杂病中。笔者认为,大黄长于泻火解毒,功善活血,经适当加减配伍于治痹方中可通经络之瘀滞,清关节红肿热痛诸症,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痹证。
作者:王文静;黄传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是中医生命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对生命现象的体察和感悟,详细阐释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概念源流及其内涵。并将此生命观应用到对《修龄要旨》养生导引法的整理中。以期突破目前导引的基本操作方法———三调(调身、调心、调息、三调合一),使人们更好的把握其中导引法的实质,在分类的过程中将部分条文中的术语进行了注释,以便更好的理解原文,阐明《修龄要旨》中养生导引法的意义,揭示冷氏养生的实质即人体形气神三者的统一。
作者:任建坤;章文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在以往样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于以枞阳县为代表的江淮丘陵地区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一米方的样方法,此次只对枞阳县的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为以后系统的调查江淮地区田埂药用植物资源提供支持。方法:通过进行实地调查、标本采集、整理和系统鉴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研究,枞阳县田埂上共有63种药用植物,分布在29科,51属,有20种常用中药。结论:药用植物资源虽然不够丰富,但种类齐全,且有几种常用中药资源量丰富,可以依靠田埂占有面积大的特点,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会促进本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加深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也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作者:吴其国;严其高;胡叶青;薛红梅;查元;朱金燕;毛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温通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85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组成观察组,采用温通法治疗,成脓者配合穿刺抽脓;同期63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组成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治疗,成脓者配合穿刺抽脓,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未成脓期病例中,观察组治愈率96.90%,对照组为60.41%;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1.25%。成脓期病例中,观察组治愈率为79.66%,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结论:温通法可有效治疗各期急性乳腺炎,避免手术。
作者:赵虹;蔡李芬;方芦炜;楼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金黄膏联合走罐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金黄膏联合走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卡泊三醇软膏外搽治疗,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有效率、调整患者血清VEGF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金黄膏联合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效果显著、副反应轻微。
作者:龚丽萍;黄港;朱启婵;胡初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六经辨证分型的证候特征及处方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肺炎六经证型分布特征及处方规律。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六经辨证的理论进行辨证及处方,收集相关信息,对肺炎六经辨证分型及处方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肺炎常见的证型有太阳少阴合病、少阴证、太阴证、太阳太阴合病;少阴证、太阳少阴证两种证型常用四逆汤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破格救心汤、变通小青龙汤、引火汤;太阴证、太阳太阴证两种证型常用理中汤加减、或半夏泻心汤;其他证型常用柴胡汤类方、小陷胸汤、葛根汤。结论:肺炎六经证型分布特征和处方规律的研究,可为进一步的证候规律研究和中医辨治肺炎有效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尹苏平;欧爱华;何文星;莫晓文;徐国峰;颜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针对当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西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定位和建设,从服务社会需求出发,深入研究,勇于实践,探索学校和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原则,实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叶青;杨延云;吴芳兰;雷志强;董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四叶参内生真菌SYY1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和铁氰化钾还原力法测定四叶参内生真菌SYY1的抗氧化活性,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在测试浓度0~6mg/mL范围内,四叶参内生真菌SYY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其还原能力与浓度均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IC50值为12.25mg/mL,EC50值为2.16mg/mL。在测试菌株中,四叶参内生真菌SYY1对白色念珠菌YEM30和白色念珠菌SU5314有抑菌作用,其对白色念珠菌YEM30抑菌圈直径为6.69±0.26mm,对白色念珠菌SU5314抑菌圈直径为5.93±0.54mm。结论:四叶参内生真菌SYY1具有一定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是筛选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潜在资源。
作者:徐旭;杨世林;冯育林;孙立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失眠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韩明向教授认为失眠与肝阴不足密切相关,治疗方选一贯煎加减化裁,使肝体得养,肝气得舒,肝阳得降,神安而病愈。
作者:方朝晖;赵进东;牛云飞;舒仪琼;李中南;韩明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放血疗法对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检索CNKI、维普、万方、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文章摘录起到2015年11月31日关于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相关文献,纳入的文献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进行评分,并用Cochrane提供Revmen5.2软件制作森林图和漏斗图。结果:纳入11个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提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与单用针灸推拿或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相比,放血疗法的联合运用能够提高对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治愈疗效及总有效率。结论:放血疗法的联合运用在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治疗作用优于单用针灸推拿或消炎止痛药的治疗,但纳入文献质量低且少,需要更多高质量文献来支持。
作者:郑衍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5版《中国药典》是建国以来第十版药典。本文从质量分析及控制角度对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的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及四部中中药相关增修订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增修订内容的特点及中药质量标准中所作的提高和改进,了解2015版《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的特点。
作者:魏惠珍;罗小妹;刘文霞;朱益雷;刘晟楠;饶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官田乡野生中药资源的调查,为该区域内野生中药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采用踏查、详查和访问调查方式以获取相关资料。结果:实地共调查到官田乡常用大宗中药材200种,珍稀药材2种。结论:官田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贮量较丰富,须合理开发利用。
作者:陈斌;黄慧;钟卫津;钟卫红;谢元彪;袁源见;刘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发展的水平,教师作为教师发展的客体,在国家和学校重视教师发展的制度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主动进行自我培养,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师发展的目标。本文在剖析当前教师自我发展中存在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自我培养机制建立的对策。
作者:时洪洋;田真真;万红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肾结石ESWL术对肾脏损伤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及中药尿石2号方的防治作用、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肾结石ESWL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碎石后常规治疗为适当多饮水、抗感染、体位排石和对症处理,观察组ESWL术前3天及术后7天服用尿石2号方。两组分别于ESWL术前、术后24h、72h、168hB超测定肾脏体积、患肾皮质厚度、尿中红细胞数,术后第12天统计结石排石率与结石排净率。结果:ESWL术后24h两组肾脏体积、患肾皮质厚度、尿中红细胞数均明显增加,与ESWL术前比较,P﹤0.01;ESWL术后24h尿中红细胞数比对照组少,P﹤0.05;72h观察组各指标即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P﹤0.05;两组ESWL术后168h各指标值均恢复到正常;观察组结石排净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结石ESWL术可引起肾脏的损伤,但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是可逆的;中药尿石2号方对肾结石ESWL术后肾脏的损伤具有快速、较好的防治作用;中药尿石2号方可提高肾结石ESWL术后结石的排净率,可作为ESWL术后常规用药。
作者:陈宝国;邱丽瑛;杨柳;胡羽健;熊玲珠;杨思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刺后配合梅花针重叩刺加拔罐放血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瘀型LDH患者随机分作2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后配合梅花针重叩刺拔罐放血治疗,要求总出血量达到5~10mL;对照组采用针刺后予梅花针轻度叩刺拔罐治疗,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或少量渗血为度。治疗隔日1次,7次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各症状指标积分在统计学上皆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显效率试验组为76.67%,对照组为36.67%,两组间显效率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针刺后配合梅花针进行叩刺拔罐治疗对血瘀型LDH效疗显著;②采用梅花针重叩刺拔罐适当增加放血量,能够增强有效刺激量,提高临床疗效;③针刺配合梅花针重叩刺拔罐放血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血瘀型LDH的优选方案。
作者:尧斌;张伟;付勇;张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通过对《伤寒论》142条、171条条文解析、腧穴运用、变证救逆等的深入学习发现,在太阳与少阳并病且禁汗、禁下、不宜汤药的情况下,张仲景采用精良的穴位配伍,以辨证施针、随证选穴的思路,使太少两阳病得解,变逆之证受制。可见,张仲景虽长于方药,但在治疗疾病时却不拘于方药,以其所宜而施治,集中体现了张仲景辨证施治、针药皆用、随证施针的识病治疗观,为后世临床提供了有指导意义的借鉴。
作者:金国娥;刘统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肺部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占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因此深受社会关注。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容易诱发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等各种并发症,且此类病人反复肺部感染,肺功能下降,长期服药,社会经济负担重等诸多因素极易引发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而深受不良情绪困扰,社会依从性差,难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又会导致疾病预后差,形成恶性循环。而目前对慢阻肺合并抑郁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都比较缺乏,相关机制不完全清楚,试图从“肺主悲忧”角度去探讨慢阻肺合并抑郁的发病机制,为慢阻肺合并抑郁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途径。
作者:郑莉莉;王婕琼;李泽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攻邪派”鼻祖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一书中“风形”所用三法之“汗法”的相关理论思想,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法,拓宽思路,更好地适用于现代临床,同时更好地对中医学精华进行传承。方法:研读《儒门事亲》,并结合相关的中医理论文献,对比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从张氏本身“汗法”观、“汗法”的渊源、“风形”中的“汗”法概况、具体病案施治等方面,对张氏之“汗法”在“风形”中的应用进行研讨。结果:张氏不拘泥于常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审时度势,细心揣摩,对症下药,用药多猛,自然手下病除。另外,张氏每每治疗疾病,心中必了了,治病宗经。汗法以汗出邪去为目的,如发汗太过能损伤津液,甚则大汗不止,导致虚脱。临床上凡吐泻失水、出血、津液亏损者均禁用。结论:《儒门事亲》涵盖极广,内容杂而不冗,其对三法的发挥到了另一个顶峰。本篇之“汗法”治疗“风形”即是展示其治疗特色的一个窗口。时至今日,其治疗思想对临床仍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段雷;胡文彬;王文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