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Z-A型功能治疗机治疗疼痛80例

丁红;李胜利

关键词:痛症, 急慢性疾病, DZ-A型功能治疗机
摘要:疼痛是许多疾病引起的常见症状.笔者于2006年6月-2007年8月间使用北京大藏兴业科贸有限公司研制的DZ-A型功能治疗机[医疗器械注册证号:京药管械(准)字99第226132号],对80例因5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疼痛的患者进行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在报道如下.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应用游离的腓肠肌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腓肠肌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游离联合应用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腓肠肌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治疗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11例22个联合应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预期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应用联合游离的皮瓣,有效解决了下肢软组织大面积缺损问题.

    作者:王文涛;贺利军;李建武;谢延;白国玺;李战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肿瘤,占女性癌症的第二位,放疗或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随着宫颈腺癌以及巨大癌灶的病例增多,放疗和化疗的效果不佳,通过增敏剂来增强放疗和化疗的疗效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李芬;吴维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华蟾毒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蟾酥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为蟾蜍毒素、蟾蜍毒配基及蟾蜍色胺类化合物,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心血管、抗病毒以及抗肿瘤等方面,临床应用广泛,现已制成多种制剂.但蟾酥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难以进行深入的作用机制研究,而华蟾毒精(cinobufagin,CBG)是从中药蟾酥分离出的一种单体,分子式和结构式清楚,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其有与蟾酥类似的药理活性.本文就近些年来对CBG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张磊;刘晓辉;王雪超;张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防治

    颅内感染是颅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其正确而有效的防治方法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回顾我科1999年3月-2007年4月收治的33例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病例,参考相关文献,对其危险因素与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作者:李志勇;张力;胡少玄;王蓓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82例闭合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闭合性肾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腹部闭和性损伤中占10%[1].准确的伤情判断及合理治疗是大限度保护肾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关键.我院1987年12月-2006年6月共收治闭合性肾损伤8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新路;郑福生;孟强;胡永胜;于垂恭;王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支架置入术的对比研究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疾病,也是引起功能残疾的重要原因.颈内动脉狭窄是栓子的主要来源,并引起同侧大脑半球的低灌注,因此颈动脉狭窄增加了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

    作者:翟宝进;齐秋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STAT3-siRNA表达框架的设计与构建

    [目的]设计和构建针对STAT 3基因的siRNA表达框架,并在结直肠癌细胞中观察其干扰效果.[方法]GeneBank中查询STAT 3基因序列,Oligo6.0软件设计siRNA靶序列,合成并修饰靶序列后PCR扩增siRNA表达框架,通过脂质体介导,直接将扩增产物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SW480中,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进行RT-PCR检测干扰效果.[结果]RT-PCR结果显示SW480细胞内靶基因STAT 3 mRNA水平下降(62.16 ±12.50)%.[结论]本实验成功设计并构建的siRNA表达框架能干扰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内STAT 3基因的表达.

    作者:史娜;陈立军;靳秋月;呼文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正常妊娠不同孕期血清hCG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趋势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过程中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早、中、晚期血清hOG、TNF-α、IL-1β、IL-6水平,并与未孕妇女(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妊娠早期血清hCG浓度迅速升高,妊娠中晚期明显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2.IL-1β血清水平在妊娠早期达到较高水平,中期有所下降,晚期又有所升高.3.与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TNF-α血清水平在妊娠早、中、晚期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正常妊娠早期血清IL-6水平随血清hCG浓度增高而增加,至妊娠中期血清IL-6水平持续增高,妊娠晚期达高峰.5.妊娠早期血清IL-1β/IL-6浓度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妊娠中期和晚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TNF-α/lL-6的浓度比值在妊娠早期、中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晚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间细胞因子IL-1β和IL-6血清水平增高;妊娠期间正常分泌的hCG可能在细胞因子的产生中发挥作用;妊娠期间宿主的免疫反应可能发生了Th1向Th2型的转变.

    作者:张立;白虹;王增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肿瘤局部组织微环境变化在恶性肿瘤演进中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细胞生长在特定、适宜的组织微环境中,微环境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调控着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实体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肿瘤组织局部的微环境变化.肿瘤局部组织微环境变化可诱导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

    作者:刘燕青;宋立新;王刚;孙保存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RNA干扰沉默HIF-1α基因对卵巢癌SKOV3细胞定植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构建针对HIF-1α基因的短发夹干忧RNA真核表达质粒,探讨低氧条件下其对卵巢癌SKOV3细胞定植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siRNA设计原则,结合psilencer2.1-U6-neo质粒特点,针对HIF-1α基因设计并合成2条寡聚DNA片段,退火后将其克隆入pSilencer2.1-U6-neo质粒中,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缺氧培养后,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体外侵袭实验检测SKOV3细胞的定植和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的HIF-1α的短发状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低氧条件下细胞HIF-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降;同时SKOV3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的克隆数和穿透Matrigel膜的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构建的HIF-1α短发状siRNA真核表达载体,下调卵巢癌SKOV3细胞HIF-1α基因表达,卵巢癌细胞的定植和侵袭能力降低.

    作者:吴维光;陈亚琼;曹秀琴;李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兔急性脑梗塞可逆/不可逆性损伤区的ADC演变规律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可逆(RDR)/不可逆性损伤区(IDR)的表观弥散系数(ADC)演变规律,探讨ADC界定RDR/IDR的价值.[方法]健康家兔40只,其中35只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术,术后按0.5、1、3、6、9、12和24 h时间点分组,每组5只;对照组5只.使用GE signa Highspeed MR/i 1.5T超导MRI仪,完成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检查,测定可逆损伤区(RDR)、不可逆性损伤区(IDR)及其镜像区的ADC及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统计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在MCAO后0.5~24 h,IDR的AI)C及rADC值均低于镜像区(P<0.05);在0.5~3 h.IDR的ADC及rADC下降明显;在6~12 h,保持较恒定的状态;24 h时,出现升高.RDR镜像区的ADC及rADC值,在MCAO后0.5~3 h,与镜像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6~9 h,RDR的ADC及rADC值低于其镜像区(P<0.05).在MCAO后各时间点,IDR的ADC及rADC与RDR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DC及rADC可作为判断梗塞区脑组织存活状态的可靠指标.

    作者:钟士江;谢鹏;李平;吕发金;罗天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环氧合酶-2与核因子-κB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表达及机制探讨

    [目的]了解环氧合酶.2与核因子-κB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同阶段的表达和相关性以及环氧合酶-2可能通过核因子-κB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程.[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环氧合酶.2与核因子-κB在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中的细胞定位及阳性面积百分比.在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核因子-κB特异性阻断剂PDTC作用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环氧合酶-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环氧合酶.2与核因子-κB可见于AS病变中的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在斑块肩部尤明显;早期和晚期病变环氧合酶-2与核因子-κB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正常(P<0.05),晚期病变表达高;晚期病变中易损斑块环氧合酶-2与核因子.KB的表达又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二者的表达存在相关性(r=0.296,P<0.05);在细胞实验中,PDTC可明显阻断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环氧合酶-2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环氧合酶.2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而这一过程至少部分由核因子-κB途径介导;环氧合酶-2抑制剂与核因子-κB阻断剂均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

    作者:刘红梅;黄体钢;甄琴;王林;畅继武;陈剑秋;周虹;杨万松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与思考

    地震是一种对人类危害极大、破坏性极强的突发的自然灾害,除了直接造成生命及财产损失外,随之而来的次生灾害同样危害极大,常见的就是大灾之后的疫情威胁.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之强、波及范围之广、危害之重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实属罕见.在抗震救灾的同时,卫生防疫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国文;李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水通道蛋白与脊髓损伤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存在于微生物、动植物和人体内的一组小分子蛋白质[1].目前已知在哺乳动物体内至少存在13种水通道蛋白分子(AQP-0~AQP-12).其中AQP-1、AQP-4和AQP-9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在脑和脊髓组织的水代谢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罗玉玉;张文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Medpor材料应用于外伤性歪鼻整形手术的临床体会

    歪鼻畸形是较常见的器官畸形,它不但造成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容貌改变,而且常伴有鼻中隔偏曲,可以造成鼻腔功能的障碍,影响鼻腔和鼻窦的正常引流.引起相应的鼻部并发症.因此,该病常常影响患者的社交和生存质量,多数患者有手术治疗的愿望和要求.

    作者:刘平;张淑香;贾玉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麻醉观察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eteroslopic lithotripsg,URSL)其损伤小,病人痛苦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特点[1].我院自2003年开展URSL以来,在硬膜外麻醉方法下实施手术968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492例,中段98例,下段378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麻醉要求相对较高.我们采用一点阻滞、双向、间断给药的麻醉方法较好的满足了手术要求.

    作者:张乐;笪庆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保护药物的研究进展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恢复脑灌注、改善脑供血(溶栓),但其适应症及治疗风险均限制了它的普遍使用.二是阻断缺血损伤级联反应.防止神经元损伤(脑保护)[1],旨在以脑保护药物阻断缺血瀑布,延长缺血耐受时间及治疗时间窗,逆转半暗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现就脑保护药物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洋;高凯军;王正晖;王华琳;王秀丽;侯英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临床特征

    为了探讨静息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特征,我们对79例静息ECG正常但有冠心病典型症状及危险因素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水平,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薛迪中;魏娜;胡广金;罗先润;刘安丰;张辉;孟庆恒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不同溶剂对扑热息痛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溶剂组成对扑热息痛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用离体大鼠皮肤考察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聚乙二醇4种溶剂单用与合用对扑热息痛体外经皮透过性影响的研究.[结果]单用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聚乙二醇4种溶剂时扑热息痛体外经皮累积透过量不同,其中乙醇为溶剂的累积释放量大,甘油及聚乙二醇的累积释放量小.而采用不同比例乙醇水(5%、10%、15%)做溶剂时,随乙醇比例增大,扑热息痛的累积释放量增加.而分别采用混合溶剂15%乙醇水中加入10%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扑热息痛的累积释放量无明显增加,而15%乙醇水混合溶剂中,扑热息痛的累积释放量明显增加.[结论]在4种不同溶剂,15%的乙醇水做溶剂时,扑热息痛经皮透过量大,说明乙醇作为溶剂对扑热息痛有一定的促透作用.

    作者:朱铁梁;王刚;王晓辉;张莉;齐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生物共振法检测小儿过敏性疾病过敏原临床意义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6月-2004年12月,我们对123例过敏症的患儿进行生物共振法过敏原检测,其中首诊疾病确诊为哮喘,男34例,女20例,年龄在3~15岁,平均(6.28±3.14)岁.14例伴有过敏性鼻炎,2例伴有变应性皮炎,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及皮炎的2例.

    作者:王亚莉;方凤;陈国军;潘志尧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